这个古代人就讨论过了(历史问题短期内最后一答,所以知友们,以后不污你们时间线了)
周朝的问题在于周公的治国理念。
淮南子记录了这样一段话(可能是淮南王穿凿附会的哈):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
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
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故《易》曰:“履霜,坚冰至。”圣人之见终始微言。
大体译文如下
姜太公被封在齐国,周公姬旦被封在鲁国,俩人都倍感荣耀,且深有压力。有一天他们俩见了面,开始讨论应该怎么样治理好国家,与周王室一起将祖国发展得更加强大。
姜太公首先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打算我们齐国以后的治国方针就是尊贤上功”。意思就是说,齐国将来治理国家的套路就是用人以贤,多用人才,尊崇有功劳的人,这种尊崇,不看中国籍和学历,没有老少的区分,不管来的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有贤才,只要能抓老鼠、为我所用,都可以来齐国发展抱负,并且都可以得到合适的职位。
周公姬旦对姜太公的治国方针不以为然,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打从开始就想到了怎么管理齐国。“呵呵,你的说法我不认同喔,我要用‘亲亲上恩’的手段来治理齐国”,意思就是说,鲁国将来的治国方针就是任用亲人,鼓励他们好好发展祖国,多施与一些恩德。至于外来的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呀,当然不能用。
姜太公听完周公的话以后相当惊讶,如果按照周公的说法做,他似乎都能预见鲁国的未来了,“这样,鲁国恐怕就要衰弱了。”姜太公只说了一句,因为周公是聪明人,点一句就可以,何必指指点点?
周公姬旦马上就听明白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他其实心里也知道只任用亲人会将很多人才绝之门外,但他对姜太公的治国方针却也不认可,不仅不认可,他也看见了齐国的未来。所以,他当即就回话:“呵呵,鲁国这样的政策方针可能会使国家衰弱,但是,齐国以后的国君可能就不是你们吕氏家族了。”
最终呢,一语成谶,鲁国一直弱小,齐国虽然称霸,但是有田齐代姜。
周朝是周公辅政,按照自己的理念执行了周礼,所以最终周朝不过是一个放大版的鲁国。
周朝有五霸七雄,鲁国有三桓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