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之前大汉有两位称帝的同志,一位叫王莽,一位叫袁术。
刚好这两位大宝贝,一个人实践了权臣篡夺中央的路线,另一个实践了地方割据直接称帝的路线。结果嘛都一样,死的那叫一个惨。
在那个时代曹操所知有用的历史就这俩,没有成功的案例,只有失败的教训。
要称帝,摆在曹操面前有三个问题要解决。
1。不要像王莽一样被地方反扑消灭。
2。不要像袁术一样上来就跟中央敌对然后被全国声讨。
3。即使自己摆平了一切,也要保证儿孙能顺利承续。
对于1和2,曹操同志发明总结了一套后世篡权者教科书的流程来解决。
即做权臣,征讨攒军功顺便剪除地方异己,利用军功给自己升职加薪并勾引敌对势力进一步出现,不断循环。在升值加薪到顶后就开府拿封地,相当于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分公司再逐渐将总公司资产转移到分公司。久而久之总公司变成一个空壳,分公司基本接管全部业务,最终换牌。
但曹操同志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摸索过程中需要过程,其他吃瓜群众对它的接受也需要时间。再加上孙刘袁都不是好惹的角色,等曹操摸索完成并大致完成这一过程后,他的大限也快到了。
此时的曹操完成了12,就要考虑问题3了。对自己的儿子他大概还是满意的。但篡位这件事如果发生在自己任上,而自己刚好死在这个时候,那情况就变得不确定。曹操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决定把这个临门一脚的机会让给儿子去过瘾。不但更为稳妥,也给儿子留点现成的“政绩”。
总结起来,所以不要说什么“曹操到死都不称帝”。事实是曹操活着的时候一直在推动改朝换代这件事。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进程缓慢花了太长时间。出于稳妥的政治利益决定把最后换牌工作交给儿子完成。可以说“称帝”这件事在曹操这把进度条走了90%以上。你不能光把功绩交给最后完成的草皮业,这样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