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江苏人,不太看好这种野心过大的局部行政资本游戏。
只要将来大学升学率和各级名校升学率没有环比提高,甚至下降,基础教育阶段的任何偏离常态都会遇到非常强大的反对。08高考事故现场应该还有不少南京人记得,但确实有很多青年才俊从那个高考模式中受益,以及强推的后果逐渐改变了更多孩子的命运。
明年的高考结果同样让江苏新一届高三相关人士忐忑不安。
只要幼小中大学教职的待遇和考评形式不能理顺,教师真正流动的可能性就不大。没有幼小中大教师的常态交流换血,全程基础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就不会有实质性变化。而这个交流的常态化又必须建立在能够真正打消基础教育阶段对各级升学率焦虑的基础之上。
或许南京的高校和名校确实不少,但大学招生政策的决定权不在南京也不在江苏,教师考评与管理制度恐怕也很难局部全程打通。
实验未尝不可,只要别盲目乐观,别覆盖面太大。
基础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全社会系统工程,真不是南京市府和南京大学就可以搞定的,更不是这个金陵教育集团能够完全胜任的。比如南大与南师大在基础教育理念方面就会有很大不同。
为南京的孩子们祈福,为江苏的新一代祷告。
江苏的基础教育实在是多灾多难。
发现有人看,再补充几句。
关于中小幼师资提升,新闻是这样介绍的:
南京大学与南京市面向有志于南京基础教育事业的优质高校毕业生,联合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内定向委培教师。报名应聘定向委培教师的,在取得南大免试硕、博研究生资格,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历学位后,可通过直接考察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进入南京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南京大学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教育类博士名额,定向招收符合条件的南京市基础教育在职教师入学就读。
好熟悉的人才培养套路。
看来前面想多了,原来根本不需要南大教师下凡,不需要中小幼跨界,只要新增南大硕博名额多发文凭就解决了,顺便缓和一部分学科的民工荒。但可以预测这些新增硕博研究题目,多半与中小幼常规教学内容关系不大,也不应该关系太大吧,否则指导老师怎么当?在南大镀镀金真能发生教育奇迹吗?
不过孩子们确实逛南大见院士发顶刊方便一些,多拿几个青少年科技大奖之类也更加名正言顺。
由于试点暂时仅涉及南大招牌的少数中小幼学校,恐怕操作层面最大的悬念是招生条件的落实。如果只招收南大与金陵教育集团职工子女,显然生源不够,扩大部分的名额给谁?
有南大闲汉设想:
那么紧接着就是升学是否可能维持常态,即小初高升学不主动淘汰,进南大比例逐年增加。如果淘汰,如何定制规则?如何善后?不同生源会差别/同等对待吗?优质学生流失又如何解决?该不会有人觉得金陵教育很快就会成为南京或者江苏第一名校或南大一定是高考首选吧?
那么替补名额的规则就又有各种变化……
很多好事都会掩盖一些不好的事情,就像很多不好的事情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
哦,果然有人建议南大再整合几家医疗、物流、餐饮、娱乐、农场、制造、金融机构……不就是当年国企办社会的升级版了吗!
历史发展总是螺旋上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