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第1页

  

user avatar   thejennyy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可能知道,我有一个鸡汤爹(上司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莫言最经典的十句话」,感觉很脑残,怎么办? - Jennyyy 的回答),他常说一句话:


一件事,如果你去做,那么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因此只要你去做,成功的概率就是50%。但如果你不去做,成功的概率就是0%。


虽然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还很小,我对这句话也是相当嗤之以鼻的。


原因很简单,虽然我很小,但是我也知道概率不是这么算的。


但在2015年的结尾,当我看到这道题目,回想了自己人生中的几个重要转折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以我短暂的人生经验,变优秀的秘诀,却正在上面那段看起来很扯的话中——




『一』


大概是从对考大学这件事有概念的那时起,基于非常肤浅的理由,我特别想去复旦的某个专业。


这一切在当时看起来希望都非常渺茫,因为那个专业的分数很高。


而我高三分班考的成绩,在48个人的班级中,是26名,我的分数距离要考到的分数遥不可及。


在那些6点醒来,10点半踏月回宿舍,背书到12点,做梦都在背文综顺口溜的日子里,我一点点地靠近我的目标,第16名,第13名,第8名,第5名,第3名,第1名……


(具体的学习方法戳: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 - Jennyyy 的回答


而当我以为我已经足够靠近的时候,我惊恐的发现,考前报志愿公布的数据中,那个专业在整个广东省只招一个人!


而出了班级,我的竞争对手存在于全校、全市、乃至全省……而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强劲对手,我都可能去不了,而被调剂到一个食之无味的专业。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不是个勇敢的人,我很讨厌风险,其实我很害怕。


家里人也不支持,觉得这么报风险太大了。我甚至为这个跟我爹吵了一架,一个月都住宿舍没回家。


而说来好笑,当时让我下决心做最后决定的,是老师贴在教室后面的一篇高考感悟。


故事的女主人公也是奋力要上复旦,身边的人都不看好她,而她将这宏伟而又卑微的愿望工整地写在日记本里,去复旦摘了一片树叶放在里面,每当疲倦和怀疑的时候,就摸摸那片树叶。


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篇文章就是我的『树叶』。


我在最后一刻上交了申请表,老师扫了一眼,问我:『没填错吧,不改了?』


我说:『没有,赌一把。』


考试第二天的中午,数学考试结束,我就知道自己数学考砸了,倒数两道大题全部不会做,只是根据题目的信息,瞎写了一些步骤上去。


我回到空无一人的宿舍,蒙着被子哭了一会,觉得自己搞砸了,不该这样赌。但哭了好久之后,我突然又轻松了。


『既然已经这样了,就努力把剩下的几科考的尽可能的好,大不了明年再来。』


而抱着这样的念头,x文综倒是超常发挥,考了144,数学也没有想象中的低,大概是给了一些步骤分。


抱着不高不低的总分,我忐忑地等待着结果。


而我成功了——虽然考的不算很好,但因为考前报志愿,大家都很谨慎,分数线并不高,反而让我占了便宜。


当然,不是每一次豪赌都会得到美好结果。但这次经历,就像一颗『别害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种子,埋在了我的生命中。




『二』



事实证明,盲目的爱通常不能长久。大概是在我大二的时候,就发现自己不是很擅长所学的专业,而因为不擅长得不到正反馈,也渐渐地不怎么喜欢这个专业了。


那怎么做呢?毕竟已经错过换专业的时机了。


我那个时候突发奇想,去选别的专业的专业课来上。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毫无专业基础的我,在一堆有专业基础的人中间都能做好,那么说明我确实是擅长这个专业的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选了法律、日语、外交、中文、哲学、历史、新闻系的专业课,有时候,同班的人不仅是该专业的,还是该专业的学长,坦白说,压力挺大的。


其实我很犹豫,怕挂科,怕拖累总分,怕自己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失败而变得消极。


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读到王小波的一段话:


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常常失败。


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长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而正是这段话,一次次鼓励我在『避免风险』和『勇敢尝试』之间选择了后者。


在那段时间,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各个专业的书和论文。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门关于日本外交的课程,我前后精读了三四本书,为了写一篇关于日美关系的论文,总结梳理了四五十篇论文。


而最后,在一堆大三的学长中间,我作为一个外专业的学妹,我的论文最后拿到了A-。


当然,在所有冒风险选择的专业课中,也有失败的结果,也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我的成绩。


但当大四毕业的时候,我看着学校打印的成绩单上的那几个得来不易的A, A-,B+,我觉得,虽然别人不觉得,但在我心中,他们就是我的徽章。


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具体的成绩而成为了徽章,而是因为,我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和担忧去做了而获得的徽章


而事实也证明,那段时间积累的阅读能力、梳理能力、输出能力是我非常宝贵的资产,在我后来的人生路,又或者是我今天在知乎写答案,都是那个时候积累起来的能力。


我再一次感受到:如果你真的那么想做,你就会想尽一切方法用尽一切努力去做好。尝试可能会失败,但不尝试所保持的『成功纪录』却是空洞的


而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在大四的时候,经历几番纠结,决定去香港读JD,一个自己很喜欢,但是职业前景很不确定的项目。




『三』


平心而论,JD是很充实也很辛苦的两年。


刚过去的时候,由于英文能力跟不上,也不是很会抓重点。一门课一周大概有80-100页的课本内容要读,再加上3个左右的核心判例(每个在10-60页不等),每周四五门课,经常看书看到半夜两三点。


有一次发高烧,看的特别慢,到最后看着看着就哭了,边哭边继续翻书。


现在想想,那个画面应该是很好笑,眼睛和鼻子都是通红的,一只手擦眼泪,一只手翻书,还要小心眼泪不要落在书上,因为课本都很贵,一本HKD400-500,掉在书上很心疼。


而自己能力的不足还不是最打击人的,最打击人的,是你和周围人的差距:


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一次老师在讲Tort law(侵权法)的一个案例,关于一个人骑自行车不戴头盔被撞了,责任如何分担。讲完了之后说,这里还有三个类似的判例,大家有空可以看一下。其中第三个是讲那种三轮车不戴头盔被撞了的。


这时候同班的ABC就举手说:老师你错了,这个案例我都看两次了,是电单车,不是三轮车。


这么说吧,一周一门课三个核心判例,同类型的判例则大概有二十多个,通常只是由老师稍微讲一下,而不会要求大家去看。


而当我只是狂喝咖啡加熬夜才能勉强能够看完课本内容连核心判例都只能看summary的时候,人家可以看完所有的边边角角的案例,还看两遍,还都记得住这种小细节。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知道有人跑在你前面,你以为自己奋力直追就能靠近,而当你靠近了,你才发现,你们之间隔得不只是距离,你和他之间,根本就被悬崖隔开。


那大概是我长那么大,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什么叫做被碾压


更不用说生活环境的考验人:


刚到香港人生地不熟,租了那种隔开的套房。洗手间小到坐在马桶上,膝盖就在洗手间外面。由于房子旧而潮湿,很容易生虫,半夜醒过来打蟑螂的经验都有好几次。导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听到有响动,就觉得有蟑螂,睡不着。


后来退租的时候,房东还耍赖要扣掉所有押金,还找了个黑中介不断地打电话谩骂我。最后是我搬出自己学法律,而要去小额法院告她,她才退还了一部分押金。


我很难说通过这段经历我获得了什么具体的成就,但我却能很有信心的说,通过这段经历,我确实变成了更优秀的人。


因为已经被彻底的碾压过,反而学会了专注于自己的道路,欣喜于自己的一点点进步;


因为在挫折中被锤炼过,反而知道了原来自己也有那么强的韧性,再考虑风险的时候,不再把所有的风险都当做难以承受的;


也许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未必能得到你一开始想要得到的结果。


但请永远珍惜能激发出你光和热的事物,因为他们才是你变优秀的源泉




『四』


这样看下来,你可能会觉得我很笨,撞了南墙才知道回头。也可能会觉得我很不潇洒,每一个选择,都做得很纠结。


没错,我的确是这样。


我的知乎个人介绍这样写:『不是甚女神,也并非万能。如果你觉得我的答案有帮助,不过是因为我因为同样的事情困顿过、观察过、思考过、成长过。』


即使是今天,我也依然会害怕、会纠结,会担心投入的一切没有回报,会害怕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依旧会恐惧失败。


在我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和真正适合做的事之前,可能还会碰很多次壁,因此也会有更多素材来答题。


可相比于N年前的自己,我还是勇敢了一点:


我发现,想要变得更强更优秀,有些时候,就是在于抛开你的害怕,放下你的完美主义,收敛你的精明,而只是简简单单地『去做』罢了


我真的进步了一点,也在此过程中点亮了不少技能点。


比如说我在写这个超长的答案之前,给自己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


『写这么长,肯定又会出现「太长不看」,完了肯定也没有赞,可能还要被骂。这样我的玻璃心会受不了。』


『但只要写出来,就还有50%的可能,可以给正在做重要决定的人一点启发。而如果不写,则可能性就只有0%了呢。』

而所有想要在看不到出路的生活中,迷信一点希望,希望豪赌或者小赌一把的人们,可以在评论区找寻你的同伴。

你会发现,你并不孤独。

而希望这篇,能给你勇气:)

===

看到评论区很多人受到了鼓舞,很开心,因为我不小心把这篇转到了朋友圈,所以我那个很喜欢看鸡汤的爹看到了,还专门写了一段话发给我,私以为他比我要有激情,所以放上来,为大家再加把油!

以下是我爹给我写的⁄(⁄ ⁄•⁄ω⁄•⁄ ⁄)⁄:

===

读女儿的文章有感


简妮是我的女儿!尽管我是第一次当父亲没有经验,让她的心路历程充满了坎坷,但第一次看到女儿坦露心声的文章和大家的留言,我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一一不仅仅是看到自己的女儿在成长!而且看到女儿的成长也在影响别人家孩子的成长!


可见人不论在什么阶段都需要喝点"心灵鸡汤"的!--毕竟一个人的经历、经验有限,不可能事事靠自己体验,多读一本书,就等于多和一个人交流,多学习一些别人经验 。尤其人在面临孤独、恐惧时,更需要有书中人为你分忧解难、指引方向!

我是个下过乡、扛过枪、蹲过厂、闯过海、经过商的50后,尽管我比起那些高中一毕业就能考大学、留学的60、70后来说,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也没有什么背景,但我从小就很自信,什么事都想去试一试!原因就在于我一直都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各种励志方面的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想从书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以至于现在年过半辈了,还经常翻看各种励志方面的书!并且可以靠写书、授课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我一直认为女儿的智商、能力、颜值都是很好的。但也许是缺乏我们这代人经受过生活历炼的缘故,有的时候,她会表现得不够自信,甚至恐惧……这和她平时只注重看专业书、消遣书,不屑看励志书是很有关系的。为此,我曾大声对她说过:我要是有你现在这样的条件,上天入地我都敢去!这是我的心里话!


年轻,没有什么不敢试的!不管是委屈、挫折、失败,都是滋养你成长的"鸡汤"。如果你一天到晚只喝一碗清沏见底的清汤,你还有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吗?

记得当年我从市政府辞职下海时,没有一个人不对我说: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但我却掷地有声地回了一句:我不走出去,天上掉金子,我也捡不到。尽管我现在没有捡到金子,但却捡到了比金子还宝贵的东西-一自信和行动!


前几年,有个出类拔萃的青年找到我说,他准备花10年时间读多少专业、结识多少人、然后20年后想成为联合国XX组织领导,问我有何建议?


我说:我从事职业顾问十几年,发现许多没上多少学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凡事先做了再说,边做边完善,最后硬是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做成功了。正可谓“无知者无畏” 而我们文化程度高一点的人也有一个共同点:凡事先等等再说,总觉得只有具备了什么条件,才能去做,结果一等二看,再好的机会都与你拜拜了正可谓“见事太明,做事则失其勇”


他听懂后,几年前就辞去公司高管,只身赴京开创海外业务,现在成了代表国家有关部门与外国使团、跨国公司谈判的杰作代表。不久前,在京重逢,他深有感触地说:三年前,如果我没有想到就去做,我是根本不可能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做出今天这样成绩的!

孩子们: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但一定值得你借鉴!心灵鸡汤,一定要喝;不喝怎么知道什么能喝、什么不能喝呢?别忘了,自信的前提是行动,行动的结果,才会更加自信!愿你们与简妮一同成长!


===

对,我爹还是觉得我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喝鸡汤(咳咳,请容我吐槽一下……)


user avatar   baim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人际交往方面 Turn on, tune in, drop out——Timothy Leary

利里博士当年对着3万嬉皮士说的话,放在今天仍不过时。

1. 首先学会充分的认知自己,而不是通过与他人作对比来定位自我。很多人习惯于线性的数字化的考虑社交关系,而用单方面的简单的对比显然更容易知道自己是“好”,还是“坏”。可惜的是,传统教育最可怕的一点便是两分论,非黑即白地去评价一个人(包括自己),跟小朋友看EVA时抓着你问薰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一样的幼稚。

找一个不太忙的时候,在纸上写下十个自己最骄傲的经历,成就或者优点,再写下十个自己最讨厌的,最不满意的以及最遗憾的十点,回忆一下从小时候到现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各个事件对自己性格产生的影响,可以最快的帮自己更全方位的认知自身,并且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各方面的特点,无论“好与坏”,是因为什么慢慢形成和固定的。

2. 我深深觉得,所谓的厚黑学跟PUA有异曲同工之处,大概就是过于讲究技巧,而忘了人际交往的本质。很多人错误的认为,人际交往的目的只停留在利益交换,这就好比男女之间的交往只能已got laid or not结束一样令人觉得可笑。

学会创造一种能让对方更好表达自己的氛围,在我看来才是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技能。很多觉得自己游刃有余黑白通吃的装逼界人士,其实只懂得如何更好地展现自己,他们所钻研的也是怎样让自己显得更有魅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其实是一种饮鸩止渴且极具麻痹性的做法,说这是饮鸩止渴,是因为交流是双向的,单方面的展示可能让对方对你产生敬佩,喜欢或者迷恋,但你自己并不能从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充实自己或者启发自己的东西;至于麻痹性,则是因为这种方法其实最为简单,因为几乎不用考虑交流对象的不同以及对方的想法,“只用把自己做好”,其实并不够。

学会化繁为简,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大方的说出自己真实所想,并充分给予对方表达的机会,尊重对方的看法,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健康的人际交往氛围。功利心并不是不能有,但在如今契约精神越来越强的时代,交际的功能性越来越虚化,大部分时候硬实力到了,很多东西都是水到渠成。非要在酒桌上拼个你死我活,亦或是鞍前马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却本来得不到的东西,要么是对方太low,毫无原则,要么就是你想要的东西对方根本不在乎。

3. 要有底线,要有远见,一时的吃相难看可能得到了自己暂时想要的,却也同时让别人眼中的自己定了型,虽然你可能比其优秀更多。 二 学习方面


1. 学会进行知识的整理与输出。信息爆炸,能学到东西的途径不仅限于课堂、书本,你们肯定都有过在车上刷微信订阅号、知乎、虎扑或豆瓣的经历,其中也是不乏内容丰富,质量颇高的干货。不管老老实实看书还是碎片时间阅读,都是知识的输入。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只是在单纯的看,看完后不管觉得内容不错还是不行,总之下一步是会选择关闭页面。小部分人会点收藏,但其实也只是让其静静的躺在一个万年不会看,也从来想不起的某个网站或APP的收藏夹里。这时候你只完成了知识输入,却没能有所输出,并不能起到实质效用。因此养成把日常输入的有价值的知识集中进行整合,方便需要时调用或是产出自己的方法论是十分必要的。


2.学会挖掘源动力。很多人回想起自己高考前的时光,都会感慨自己那时各种悬梁刺股,凿壁借光,每天打了鸡血般学习十几个小时居然可以坚持一年时间。抛去一小部分年龄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你那时候源动力坚定而单一。

大部分的人,感觉自己越来越无法坚持一个好习惯,越来越无法静下心去长期学习一种东西。我们习惯给自己找借口说,时间不够,工作太累,或者诱惑太多。但这都不是根本的原因。Paul Graham说过一段我很喜欢的话:如果你想要清晰地思考,就必须远离人群。但是走得越远,你的处境就会越困难,受到的阻力也会越大,因为你没有迎合社会习俗,而是一步步地与它背道而驰。小时候,每个人都会鼓励你不断成长,变成一个心智成熟、不再耍小孩子脾气的人。但是,很少有人鼓励你继续成长,变成一个怀疑和抵制社会错误潮流的人。

你在高中的时候,因为身边所有人都会鼓励你去学习,你也知道学习是你当前人生唯一的重要目标,坚定而单一。但如今,你面对太多选择,太多想要的东西,又同时有了太多借口和退路。全才不是不存在,但一是你有极大的可能没那天分,二是大部分的全才是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后才有了基础,时间而客观条件去开拓新的领域。短时间内能学会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多,从叠衣服,做饭,折纸,到需要稍长一点时间的调酒,开车,弹吉他。先问自己,你真的需要这个技能么?再问自己,你愿意真正投入自己宝贵的精力时间去完全掌握它么?最后问自己,我需要的是一个小的技能,还是一个更大的改变。

承认吧,你对自己的不满意,并不是来源于你不会叠衣服,做饭和折纸,甚至也不是因为自己不会开车,调酒或者弹吉他,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你最不满意的是缺少动力让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没有捷径,逼迫自己。推掉不必要的社交,戒掉浪费时间的爱好,让自己感受到孤独和清醒,一把枪指着头,三个月内必须达到预想的目标,一件事,一件可以让自己更上一个台阶的事,会比无数看似有趣的生活妙招更让你喜欢自己。



公众号:Baimobeau

这应该是个特别酷的公众号。私人写字爆照的地儿,也会分享在四大洲体验过的酒、美食、旅行,还有爱情。希望大家最终遇上那个人,眉间是银河,眼中有星辰。


user avatar   su-fei-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

去英国学电影

美国学音乐

澳大利亚学烹饪

新西兰学爬山

法国学酿制葡萄酒

意大利学划船

埃及学如何保护金字塔

非洲学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想学啥学啥,不用怕出国花钱,不用在乎学的东西有没有前途

学完这些把剩下的五千万捐给中国贫困山区,帮助党早日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

然后梦里再要十个亿!


user avatar   shu-sheng-38-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希望成年后的每个决定都由你亲自完成,这件衣服要不要买,这顿饭跟谁一起吃。什么时候开始婚姻,要不要生小孩。外界的任何声音都是参考,你不开心就不要参考。”

—微博搞笑排行榜下面的某条评论


2. “如果亲吻不到想亲吻的人,祝你们能亲吻到想要亲吻的人生。” —出自某音


3. 在迷茫的人,没关系,慢慢来吧。

一年一年都过的挺快的,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慢慢来,也只能一步一步的去做,慢慢的提升自己的效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每个人每个阶段都很迷茫,做好自己的就行了。

—随记


4. 对待家人和朋友,处事一定要“心硬口软”。嘴上说着温柔、鼓励的话,原则问题一点也不放松。

如果你“嘴硬心软”,无论你在对方困难的时候帮了他多少、苦口婆心教导了多少箴言真理,对方记住的往往只有你在他低谷时期对他说出的伤害的话。

人,尤其是女性,很容易刀子嘴、豆腐心。嘴上出出气,关键时候心一软还是会原则退让,对方除了了解利用你的秉性,还会对你产生感情淡泊——埋怨你得理不饶人,还“关键时候对其不够严格”。

同理,我们在社会上与人相处要时刻记住:真正的敌人是不会摆出一张敌人脸的。

—随记


5. 每个年纪都有每个年纪的利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缺点,欣赏别人的好就够了,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再好的关系,合不来的地方就模糊,往合的来的地方发展。

人和人之间就是求同存异+包容。然后这世界最对的法则是:自己开心就好。可以配合他人演出但是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必非要委屈自己去配合,然后还要被埋怨,自己玩吧。这世界上没有特别适合的第二个人,一切都可以拒绝的。—自己的随记。


6. 你只管朝前走,碰到什么是什么。


7. 总有人问:“女孩子为什么要那么努力?买车买房不如找个好人嫁了”

为什么努力!当我有房有车有存款我能理直气壮的要求未来的那位,需要他拥有什么条件,符合我什么想法,希望他有趣而且必须足够有资本维持生活。他不需要比我优秀太多,但至少要与我相配。

我可以挺直腰杆直接说,因为我有底气,他们不会只是觉得“这个人只知道钱,特物质”,而是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太无能,要么上进努力要么直接退缩消失。

———自己写的随记


8. 成长大概就是在外面受了伤害,会想家,想妈妈,理解她的不容易,知道她永远刀子嘴豆腐心,有更多耐心去跟他们相处,长大之后看过外面的世界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他们为我避开了很多暴风雨,给我撑起来的那片天,曾经是我想挣脱的禁锢,现在是我所有的眷恋。人嘛,所有的耐心最应该留给的是家里人。

这是今日想法,来自2018年12月6号的周同学。







  

相关话题

  空气炸锅炸出的鸡肉和水煮鸡肉热量是一样的吗? 
  江苏消保委报告称 21 部动画片存 1465 个问题,动画中的暴力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吗? 
  一年读完1000本书会怎样? 
  如何看待农家女 23 年前疑被两次顶替上大学,班主任称「我女儿没有你聪慧,无奈让她顶替你」? 
  有哪些关于猫狗的冷知识? 
  大陆到底有多少人真吃不起茶叶蛋? 
  2023管理类联考如何备考? 
  第一次考托福是什么体验? 
  为什么有人喜欢说「我觉得」「其实我觉得」? 
  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趣,对(几乎)一切都无感,我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经常戴隐形和近视激光手术,哪一个更伤害眼睛?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北大清华降分特招农村考生?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