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江南百景图》给历史上的奸臣改名?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了网的东西,有五个规则:

什么都别去思考;

如果你一定要思考,不要说出来;

如果你又要思考又要说,那就别写出来;

如果你又思考又说还写,那么别署名;

如果以上规则你都不遵守,那你就别感到吃惊。

这个游戏是明代为背景的架空经营游戏,游戏人物遍及中国两千年——我不信两千年国史里找不出来比秦桧、魏忠贤更适合的人物。

如果说非要放几个反面人物的话,秦桧用贾似道不行么?魏忠贤用严嵩不行么?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就好比拍抗战电影非要请什么孙元良的后人站台一样,也不是不行,不过既然规则你不遵守,那接下来你就别感到吃惊。

这就好比拍民国剧,你可以把反一号的戴笠、张灵甫拍的有血有肉甚至于包装成卖点,但你不能把汪精卫、殷汝耕这么搞——这牵扯到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

你问我如何评价江百人物改名,我没法评价,这几个人物本来就不该出现。


user avatar   wenabb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记得关于烈士陵园的那个话题吗?

当时有网友说:

你把纪念烈士推向神圣化,道德化,最终的结果就是遗忘。 @水云景初


同样的道理,如果历史人物不能拿来被戏说、被改编,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遗忘。

大家都知道唐玄奘,甚至有不少人知道他的俗家姓名。

那么有多少人知道鸠摩罗什、知道六祖慧能、知道东渡的鉴真呢?
(这些可也都是历史课本里出现过的人物)


西游记里的唐僧,也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唐僧。

在历史课上学到唐玄奘的时候,多少人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总算看到个熟人了”,于是这个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当年看到《长安十二时辰》的电视剧人物被改名,我就忍不住扼腕。
本来按照这部剧的质量,完全有可能使得以后上诗词课的孩子们,都偷偷地轻笑,觉得整节课程都带着愉快的气氛。
他们对于这几个出场人物的前后关系,和风格特征,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不管是“和书里说的一样”还是“被骗了这么多年,历史上原来是这样的”,都是加深印象的极好契机。

可惜了。


所有担心“孩子们有了错误的认识”的人,我希望你们想一想,

这些会有错误认识的孩子们,在通过这样的渠道接触之前,
知道这个人物吗?
对这段历史,有什么鲜活的了解吗?

即便是有偏差的认识,也好过一无所知。


游戏,或者电视剧,和历史课相比,“正经”的感觉总是差了那么一大截的。
不管孩子们在游戏里见到了什么,在电视里相信了什么,
其实只要有个人出来说,“历史书上不是这样的”,孩子们也就知道了。

知识总是要一点一点学的
年少无知半瓶子逛荡的时候,谁都有过。
孩子们逛荡了,那又怎样呢,告诉他正确的事情,也就是了。


我们有泱泱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有那么多熠熠生辉的人物。
我希望他们都能被编成故事,适合现在的孩子们口味的故事,
让他们一代一代地被传说下去,

而不是躺在故纸堆里发黄,只有“绝对正确符合史实”的专家们,才能有幸一睹他们的风采。

======

当然,允许改编,就总有“让人民群众不满”的改编。

要我说,既然是人民群众不满,交给人民群众就好了。

不给他充钱、不给他流量,甚至不给他眼神。
写文字出来科普、做视频指出它的荒谬之处、呼吁大家一起来抵制……

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操作。

我的很多古代衣装的冷知识,都是这样来的:
一部古装剧火起来,对这个看不惯的人们就出来说他哪里哪里不对,应该是怎样怎样的。
让我学到很多。
我觉得这样很好。

好比说《江南百景图》这一次,我本来并不知道汪直是何人,有什么故事。
结果在闹起来之后,我补充了很多关于他的知识。

不管提供这些知识的人,是反对这个改编还是支持这个改编,甚至不管这个游戏或者电视剧最终是仍然大火还是被唾骂离场。

我都增加了新的知识。


但是从上而下的奇怪管制?不允许真实的历史人物出现???????

拜托了,请让他们出现。

不管是我喜欢的样子,还是我讨厌的样子。

请让他们按照新潮的方式出现。

三国的故事传承了千年,有文字的、有戏剧的、有文人吟诵的隽永诗篇,更有下里巴人的“顿顿饭四个碟儿两个火烧”
这些有生命力、随着历史进程变化的传承,才是他们永不被遗忘的关键所在。

而不仅仅是写在竹简上冷冰冰的一篇传记。

==

不一一回复了,加在回答里吧:

有很多人对于“被下一代遗忘”的可怕可能没有感觉。


说真的,20岁以前的我也不能体会到这个事儿。

第一次对这个有鲜明的感觉,是当年追xxxholic,当时有好多孩子们会把它当做灵异店铺的开山之作(甚至现在也还有)。

而让我们当年少女心突突跳的《恐怖宠物店》,就这样在下一代中消失了。

直到他们说出这样在我们看来非常可笑的结论,我才惊觉,这样一部我们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作品,对他们而言,从未存在过。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契机,让我们去开嘲讽,去说出当年的历史,那么他们就永远不会知道。

然后再等十年,这部作品,就永远消失了。

就像对我们这一代而言,《风与木之诗》只是“历史”的一部分而已。

老二次元,和新二次元,已经有很多不再共同的语言,和无法交流的暗语了。
文化断层。


收拾家里的东西的时候,曾经翻出来一个手抄的歌词本。都是红歌。

有我会唱的,更多是从未听过的歌词。

但是歌词本的主人,可以拿着它,一首一首地唱下去。

那是他们的青春。

但是对我,不存在了。

文化断层。



没有契机。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这些对于亲历者如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的事情,没有契机被传承下去。

你不会意识到这件事需要传承,除非发生了什么。


所以不管是喜欢这个改编,还是讨厌这个改编,我都觉得很好。
有人把它翻了出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但是【从“有关部门”压下来,不许虚构历史】就是完全另一码事了。

一个不可能达到的要求+一个不可抵抗的外力

这只会杀死所有类似的表达。

然后就没有契机了。


别都指望历史课。做不到的。


user avatar   blackla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教你们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翻一翻策划组里有没有港台人员。

这个方法有效率九成以上。


user avatar   li-ang-10-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道理来说,早减晚增本身是没啥毛病的,毕竟只是个选项,丰俭由人。

大家怕的是某些人通过这些选项,再加点私货。而且这个说法和推迟退休一起出来,由不得大家多想。

按照目前的舆论情况,如果你敢允许早退减拿,估计只要不在体制内的人就统统早退了,反正也没啥规定领了社保就不能接着打工,对吧?甚至还可以把原来交给社保的那块放自己口袋。

所以,让你早退减拿是不可能的,忽悠大家晚退多拿的可能性比较大。


user avatar   aredustt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相关话题

  如果周世宗柴荣没死,两宋会不会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 
  抗日时期八路军的经济状况如何? 
  刘邦当上皇帝后,他的父亲刘太公的生活是怎样的? 
  明朝是中国古代王朝中,“国际形势”最好的王朝吗? 
  古代某个大一统王朝皇帝能让全国一半成人都会读写名字,这个文治水平大概算什么段位有唐太宗三成功力不? 
  有所成就的一些人士们都有啥嗜好呢? 
  道光皇帝到底有多抠门? 
  若明朝建立后发动类似蒙古人的西征并取得相近战果会如何? 
  为什么汉族占中国民族人口比例的绝大多数? 
  哪些古代名人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前一个讨论
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僧格林沁起了主要作用么?
下一个讨论
古代有哪些政权之间存在着面积不小的荒芜隙地?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