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计划经济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不能完美预测需求。
这太可笑了。
因为计划经济从来不去吹毛求疵地追求“完美”预测。
计划经济追求的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普遍最需要的需求,不是少数人吹毛求疵追求享受面面俱到的“高需求”。
计划经济中追求高性能的不是消费资料,而是生产资料。把资源用来生产少数人消费的奢侈品在计划经济看来是不必要的,这些资源应用来提高生产效率。
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小汽车小别墅自行车手机家庭计算机样样可以预测。这些基本人人都想要,人人都需要。
资本主义不存在生产不足的问题,因为人民根本买不起(笑,
买不起自然就没有需求了。
计划经济根本不去考虑个别人所谓“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只管卯足了劲为大多数人服务。要个性化自己去个性化。
计划经济从来不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没有尽头,计划经济没有“无效需求”、“有效需求”的区别,只要是人民的需求,都是有效需求。计划经济只管一个劲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管少数人在这过程中的特殊要求。
何况,商品化社会谈什么“个性化”简直是可笑。有多少需求是被营销手段制造出来的。
在计划经济最差的情况下,也许每个人都住同样的房子、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
但难道我们会因为住同样的房子、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就变成了同样的人了吗?
这隐藏了消费社会里一个狡诈的逻辑:一个人消费什么样的东西,就是什么样的人;人的个性不在自己的创造中体现,而在自己的消费中体现,不在自己的思维中体现、而在物质享受上体现。
每个人的眼光都追逐着少数画家、少数导演、少数流行歌手,为他们消费着大把的金钱,自己却没有时间去感受哪怕一次!艺术实践的美好!
计划经济也许不会给你物质消费上选择的很大自由,但他把人最宝贵的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自由还给了你!
尽管你住着和所有人都相同的房子,但你有追求自己兴趣和爱好的时间自由!你的人生快乐靠的是自己的实践和精神的探索!而不是物质的消费!而且你至少还能有自己的房子!
在共产主义下的文艺创作不会再是为了讨好他人、讨好消费者,而是一个人内心、一个人的思考最赤裸裸的表达。
一个人的个性化不应在物质消费中去体现,而应在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思想观念和艺术审美上去追求。
在商品化的“个性化”商品中去体现一个人的“个性”和“偏好”本来就是可笑的。
使用价值就该回归使用价值。要追寻审美、艺术和体验就应该用自己的创造!自己的时间去追求!
消费社会的消费者幼稚地就像没断奶的小孩,生产者只有满足他们各种无理取闹的要求才能取得利润。各种“消费体验”、“服务体验”、“使用体验”被捧上了天。
这些幼稚的小孩一直以为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当他们碰到钱不能解决的人生痛苦时,也总想用钱解决。很可笑的是,往往他们也能解决,只要有钱,就有大把人为他们服务。整个社会就围着这么群巨婴旋转!
不然卖淫、毒品这些行业是怎么来的呢?
用商品需求代替人生追求!这就是你们所谓完美满足消费者的实质!
人生追求、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从来是要自己去创造的,不是在消费商品中给自己贴标签贴符号就能满足的!
商品社会中多少人还有独立思考能力呢?!各种信息轰炸、营销轰炸,难道不是活生生的吗?!
你们已经深陷其中太久了!追逐各种流行文化、潮流太久了!已经忘掉了真正的生活和真诚的体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