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前者。
在现实世界中,潜力是需要证明的。这就像是在体育比赛中,张三100米可以跑10秒,但很可能由于训练不得法或者天赋有限,练一辈子只能跑到9秒9。而李四虽然一开始只能跑10秒5,但最后经过不断的训练,有可能就跑到9秒8了。
不管是高考也好,体育训练也好,还是其他任何行业也好,达到了一个层次之后,每向上提一分或者提一档都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些人可能由于天赋或者其他原因,很容易就贴近那个天花板,这会给人一种“这人好厉害”的印象。然而,他的能力也就仅仅止步于此。反而是那个能一步步顶破天花板的人,才是真正的NB。
现实世界的规则是只认成绩,不认潜力。你觉得你是学霸,那就拿出成绩来证明,否则那个考了680的人在730面前是绝对没有资格称为学霸的。
你以为他们不想爆肝吗,可是肝不动啊。
火影忍者里面小李说过:努力是一种天赋。
以前我不理解这句话什么意思,后来渐渐懂了,不是我想努力就真的能努力的。
高中时候我就是每天上课吃饭打游戏,最后去了个普通985,和清北还差一截,然后我内心是这样想的:不是我考不上,只是我没好好学。
你们每天学12个小时,我只学6-8个小时,只要我也学12个小时,吊打你们还不是轻轻松松?
但是读了大学之后我渐渐明白了。
不是我不想爆肝,而是我没有爆肝的天赋。
别人可以一天学12个小时,连续4个小时坐在课桌前不打哈欠不上厕所,半夜两点仍然精神抖擞、思路清晰、做题不倦,但是我不行。
我可以在2小时内以非常高的效率刷题,但是过了2小时之后,我就会全身疲倦、注意力涣散,一道平时三分钟可以解决的题目,此时研究了十分钟依然毫无头绪,计算开始粗心大意,犯各种小错误,整个人的状态急剧下滑。
这种时候如果不打会游戏、睡会觉或者找人聊天,我就会崩溃,而且这个冷却期要比一般人更长。
这不是体力或者意志力的问题,作为经常要助攻的校足球队边后卫,大多数学霸的体力根本比不过我。
这就是天赋问题。
通过后天的训练,或许可以稍微提高这种能力,但还是不能和天赋优势相比。对我来说,能做的只有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单位时间效率。
这就是技不如人,天赋碾压,可惜我高中时候井底之蛙,不愿意承认。
另外我曾经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以为打游戏、踢足球、谈恋爱才是快乐,而学霸们只会学习、一点都不快乐。
后来我到清华读研究生,和越来越多的学霸做了朋友,自己也不断在学习中得到收获之后,才终于接受这个现实:
学习的快乐,你根本无法想象。
——————————
关于学习,之前还写过几个回答,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吧:
前者。
高考综合能力的体现。这种“综合”不是说语文数学外语的综合,而是说你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认知程度,自控力,时间管理,自我调节等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体现。
如果后者是因为认为高考不值得,那是社会认知的差距;如果是因为太过沉迷游戏,那就是自控力的差距;如果是无法忍受长时间学习的枯燥,那是自我调节/情绪管理的差距;如果是对于自己聪明过于自负而不愿意努力,那是自我认知的差距;如果是家里太有钱无所谓高考的话……那人家跑的就不是“学霸”这条赛道,肯定不“学霸”啊!
我一向认为“只要努力早就XX了”是一句谎言:如果是一个能努力的人,他早就努力了。目标明确但却无法践行的人,必然有一些自身的问题在阻碍他。
当我整天晃儿郎当时,我是同学们口中“最聪明的人”,而当我焚膏继晷学习时,我被那几个变态吊打……这就是我中学时的真实经历。
从那时我就明白,那些宣称“我只是没有认真而已”的人,往往认真起来也不怎么样,只有真正拿得出成绩的,才是真材实料。
730更牛逼!
我可能就是后者的680,来分析一下为什么730更牛逼。
高中三年基本上都在打乒乓球、打游戏、整天鬼混中度过,第一次高考621分落榜。
复读那年,正经了不少,每两周有一个双休,只在这个双休去网吧打2个通宵的游戏:周五晚通宵、周六白天睡觉;周六晚再通宵,周日白天睡觉;下半学期的时候,给老师说太困就不上早自习了。
最后考了689分(语121 数136 英133 理综299)。
在旁人看来,可能会觉得:这位小伙子不上早自习、周末通宵打游戏,明明就没使出全力嘛!
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已经使出全力了:
至于那些730的学神,为啥就不需要打游戏、可以上早自习呢? 那是他们的天赋比我更好 —— 高考比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材,不仅包括学习能力,也包括体力、心理素质等。
别人以为的未尽全力,实际上我已经尽了全力。如果我像730分同学那样不打游戏、硬上早自习,我可能连680也考不到!
大家都尽了全力,我考了689,别人考了730,那显然是730的更牛逼啊!
%%%补充%%%
有人问到了理综299,其实只是那年题太简单:
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
我是2012年黑龙江省理科第七名,我们高中那一届上清北的有20个,整个大庆市差不多有70人左右。加上上大学之后认识且关系比较熟的,我认识的真正意义上的顶级做题家超过三位数。
我的结论是,从二十五六岁这个时间节点来看,题目中的前者,也就是“熬夜爆肝考到730分”的这部分孩子,在世俗的物质的评价标准上来看,普遍发展的不太好。当然,他们可能有自己的丰富精神小世界,或者他们可能再过个十多年到了三四十岁发展得反而好了,这都说不准。我只是说,在26岁、世俗层面,他们普遍发展的不太好。
这个原因其实还上升不到什么情商的高度,其实很简单,说出来大家都不信,那就是我经常说的一句玩笑话:“人这一辈子做的题是有限的,谁先做完谁先走。”
人非圣贤,做题家也是人不是神。高强度的做了几年题之后,突然间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功,他们对做题这件事的厌恶会在短时间内实现充分的释放。所以最典型的问题是,他们上了大学之后,就真的完全不做题了。
一路吊儿郎当,打会儿游戏学会习的这种,通常没有什么做题ptsd。做题而已,玩累了就学呗。他们在高中咋学习,上了大学还是咋学习,最后通常都在自己大学混个中不溜。显然,你要是在清华或者北航这样的学校混个中不溜,毕业之后,满地的工作随你挑,你就是字面意思上的真·成功人士。所以你要是从世俗评价标准来看,后者几乎个个都是成功人士。但你要是真的一点题都不做,像清华、北航这样的学校,是真的会把你退学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做题,一个高中狂热做题家在高中阶段做了太多的题之后,他对做题就会产生一种生理性的厌恶,上了大学之后,他们就是真的宁可挂科,宁可退学,也不愿意做题了。
我国有一些讲中庸之道的古典哲学,比如什么“十分精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子孙”,虽然它本意讲的不是做题,出现在这里有些滑稽,但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应景感。做题也好,或者什么事情也好,永远不要投入十成的精力去做。如果一个学校需要你投入十成精力才能考上,那说明你本就不该上这个学校,你硬要上,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并不好。如果一个姑娘需要你投入十成精力才能追到,那其实你和她在一起之后,基本上也不可能幸福。对于我们普通人,世上的事基本上都讲究一个顺势而为。
整体上课吃饭打游戏考680的,他就是完全不打游戏,也绝对考不了730.
起码要能考710分的,才有考730的可能性。
从老师的角度来讲,后者。
高考试卷从来就不是拼天赋的,讲究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在600分以上连耕耘都不是线性的,而是递减的,十分耕耘一分收获,650以上可能就是100:1,670以上1000:1。
天赋的作用在哪里?起点。有的人完全不努力200分,有的人完全不努力400分,他们同样投入200分努力以后一个是400分一个是600分,这就是学校内部讨论的“天分差距”。对于考上一本就是胜利的普通学校来说,后者就是完全不用管的天才学生,而对于考不上211就是失败的明星学校来讲,所有学生努力程度都在1000以上,二者差别其实微乎其微。
但是680分,这个分数,明着说吧,命题组从一开始就是为了筛选出“做题家”的。650分(各地标准不同)以上,每一分,都是给“做题家”的奖励,不是靠天分能够拿的到的。
一个不怎么努力的学生,如果能够考出680的惊人分数,只有两种可能:
1,他仅仅是稍微做了点努力,就比得上其他学生一千倍努力的效果,他的记忆力,联想能力,归纳能力,都远超同龄人。
2,他的程度和命题组用作参考的“普通高中生模型”,比如说像柯南这样跟爸爸在夏威夷什么都学过的,或者更甚一筹,高斯这样的天才。
所以说,完全不用心应试,还能考到680高分的考生,必定是天才,而极限努力考到730的,不一定。
训练吃饭打游戏百米10秒5的,和天天苦练跑9秒9的,哪个更有资格被称为天才?
达不到就是达不到,别说什么没用全力,留力了云云,往往越到顶端你越发现和学神的差距越大。
你上课吃饭打游戏680,可曾想过,也许人家730的都不用上课就光吃饭打游戏也能680呢?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