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原来勃艮第国就在我身边
TNO诚不我欺
贵校校规上的“超越永无止境”
原来是指超越下限啊
祝贵校培育出雅利安超人
就这件事情特意采访了一个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同学,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实话说,看了衡水二中的作息时间表,我最终也没有弄清楚这里的小孩到底什么时间允许拉屎。
我上高三的时候,早晨第一节课是7点10分开始。这未免太早了些,每天都六点多起床,心脏哪里受得了。我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每天早晨第一节课对我的收益远远达不到我早起给我带来的一整天的精力打击,最终我决定翘掉每天的第一节课,从8点钟的那一节开始上,这样我相当于舍弃掉了每天大约10%的学习时间,提升了大约50%的学习效率,稳赚不赔。
我向班主任提出了这一申请,班主任同意了。
你问我班主任为什么这么开明,原因很简单,因为怹老人家的儿子就是清华的,比我们大三岁。他深知一个孩子要想考上清华,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素质。人靠卖肾不可能发大财,正如学生靠早起也不可能考上好大学。
我们班的其他学生也各有自己的节奏。有的同学经常整个上午或者整个下午不来,在家补觉。这种老师一定准假。有的人喜欢熬夜泡网吧打游戏,这种需要管管,班主任找这位同学谈话,告诫他打游戏只能白天去打,坚决不能耽误了晚上的睡眠。这位老哥服从了班主任的管教,把打游戏的时间挪到了白天。这名同学成绩较差,最后只考上了北航,这说明网瘾还是不可取。
高中知识的最大特征,一是有明确的边界,二是体系性极强。这两点特征,决定了高中知识的学习中,只要你能够掌握高中的学科知识体系,你就能节省下极其大量的学习时间,因为它翻来覆去就是那点玩意。但如果你无法掌握这一套学科知识体系,你就要永远在题海中苦苦挣扎,不得要领,成绩越来越差,还给你累个不像样。
试图建立起学科知识体系,需要的是短时间、极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这需要的是你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极端清醒与敏锐。可能只是两个小时,但这两个小时带给你的收获是超过你啃书两个月的。如果你寄希望于绝对延长学习时间,那你就会永远错过这种“短时间的极端清醒与敏锐”状态。
这多么像人的一生啊。一个成功的人,往往就是他一生中某一天的某几个小时,走对了那么一步。那么一步,就顶了别人一生。而好多好多人,一生都在泥潭中苦苦挣扎。
大家都知道衡水系的学生压力非常大,那么为什么没有听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爆雷呢?高度严密的紧凑时间表,整齐划一的作息时间,高强度的衡水系成功学话术灌输,可以把心理问题爆雷的风险压下去。就是要让学生连自杀自残的时间都没有啊!学校这都是为了学生好!等到学生毕业离校再出问题那就不是学校的事情了。
看到这个问题下很多大V们反内卷的说法,但是我觉得在今天的中国现实里,反内卷这事是需要上了大学以后再想的事。因为上大学之前,中国不同地方的学生其实生而不平等。
在高考之前,衡水的学生只能拼命去卷,这就是中国。
小时候不想写作业的时候,我妈就会替编病假条。后来收的多了,班主任说你们家孩子爱上上,不爱上领回家去。初中时如果要去实验班,需要交“赞助费”。我妈也抠门了一下,于是被分配到了年级里吊车尾的班上。
从某个角度来看,我妈是又不上心又抠门,不是个好家长。但是,我最感谢她和我爸的就是没指望我在学业上有啥大发展,也不期待我出人头地,差不多过一辈子就行了。他们并不是不舍得给我花钱,而是纯粹觉得学习这个东西差不多就行了,疯狂的加码边际收益绝对递减。而恰恰是这份「不期待」,给了我莫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而三十年过去了,我过得不比那些曾被疯狂「期待」的人要差,反而过得更像个人。
回到问题本身,我倒不觉得学校和老师们是疯了的想要挤压时间,而是害怕一份份家长们和社会带来的「沉甸甸的期待」。我们的社会早就习惯了「层层加码」,把一份份建议和期待转化为严酷的压力,用努力和拼搏来卸掉责任。“至少我们努力了,责任不在学校。”
你仔细想想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情,是不是都存在用力过猛的问题?
前几年北京某所著名高中曾搞过一场教育实验,尝试素质教育是否能一定程度让学生的减负的同时稳住甚至提高高考成绩。具体结果不记得了,但当时的校长遭受到了来自于各方的巨大质疑和各种阻力。这还是在我们最发达的顶级高中,更何况是欠发达的省份。
所以想要逐步逃离畸形的教育模式,有几个问题需要回答。首先,如果我们只有普通的教育背景,能否在社会上找到一份过得去的工作,过上正常的生活,既不躺平也不996?如果大家都可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是否我们能逐步放弃让子女出人头地,改变人生的过度期待?如果家长和社会都相对平和的话,学校是否能不因害怕责备而做到健康教育?
所以问题的根源真的不在学校。如果一个普通毕业生能够较为轻松的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家长的期待也不至于过高。那么学校自然不至于层层加码,走上愈发畸形的的路。
我们今天表面上质疑的衡水二中的教育模式,而本质上却是对年轻人就业发展的焦虑。当就业竞争没那么激烈,当我们对教育的期待回归理性后,这样的魔幻课表自然也就不存在。所以单单拿出学校批判,是没法解决这种复杂的结构、政策、社会性问题的。
「为年轻人创造机会,而合理期待」,这大概才是“减负”的基石,“加码”的灭火器,也是我们整个社会该努力奋斗的方向。
就算退一万步讲,「不期待」也不该成为我们对年轻人“讽刺般"的祝福。
我们应该真的祝福他们。
我从念完这么多年书以后,已经认识到中国教育并不是教育,而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系统,他的目标不是让人“学起来爽”,而是通过分门别类,标签化和军事化手段,帮助社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降低择人成本,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筛子行业,相比印度这种种性阶级,很可能你念了啥高中,大学念了啥专业,就让你阶级直接固化,永世不得超生。
很有趣的是,政府担心税收需要有招商引资的 KPI,所以还会顾虑一下当地企业收益,企业需要利润和高估值所以还保持一定程度创新,这因为商业和经济规律迫使(也是我以前特别鄙视的玩意)系统至少有一个利大于弊的循环
但是,教育本身已经能够脱离任何行业,自己单独玩起来,我们不需要创新,不需要培养,作假都没人责罚,大家只需要分门别类,不断制造阶级金字塔,就能让这个游戏无限度玩下去,高中到高校就是如何进一步把筛子孔做小,同时找到更多能够通过筛子孔的人才。
而这种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促进中国下一个爆发性流动资本必然集中到廉价的科技人才红利上,因为能力强极度耐操,只要中国通过外资引进刺激起本土高端供应链,扩大生产上下游链条,这大批量分门别类带有各种标签的鲜活血液,只要物理上不死亡,必将会成为共和国的核子弹
著名的明朝学者宋濂形容过八股选出来的某些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活脱脱一副白痴面孔。
-----《明朝那些事儿》
无言以对 无言可对
------分割线------
没想到一张图几句话引来了那么多朋友的感触与留言,我想就我对于衡水模式的看法写一点东西
首先,衡水模式是有用的
虽然衡水模式会培养大量小镇做题家,但毫无疑问,它有用,它确实能出成绩,高考能考到分(如此可怕的制度下不出成绩就是智商问题)
第二,衡水模式的本意
是希望通过一种紧张机械的模式,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教育资源背景下,上更好的学校,这是学校的本意,没有人会无理由压制他人
第三,为什么会如此畸形
总结一下,人多
你衡水中学用衡水模式,旁边的学习看你成绩上去了,肯定会模仿,你一来我一来,大家成绩都上去了,当然,大学分数线也上去了,没有人会甘于人后,只有通过更加严格的管理来要求学生,但是即使你河北全部600分以上,清北也不会多一个名额,这便是教育如此畸形的根源
与其在这里痛斥河北的教育畸形,还不如督促国家加快河北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建设
当然,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又是一个分割线---------
有的朋友指出“这是衡一的图啊这个问题是关于衡二的”
仔细看了一下也是,我搞错了(鞠躬)
但这不是问题重点,这是衡一,令人很不舒服对吧
衡二只会更加令人难受!!!具体多难受,看图就知道,只会比图上的更严格
虽然我充分理解中学的目的是上好大学。但是这样是纯内卷。
不过我转念一想,普通人家里没办法提供资源,大学也得卷,研究生还得卷,工作也得卷。要想不卷只能去棺材里。
所以我就释然了。
按照这种套路,下一步可能就是逐步取缔学生私自建的QQ/微信群。
(或许是上一步,我也不大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