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男人的头砍下来,挂在村子里,强暴当地女人,把孩子和女人挂在十字架上。”
这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向他的将军们作出的指示,上述之人是他在刚果个人殖民地的平民。
一名在刚果受到比利时暴行的儿童站在传教士旁边
刚果,摄于1890-1910年
国王利奥波德二世陛下
背景:
刚果自由邦是由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私人所有的中非企业国家,1885年在柏林会议上获得国际承认。
在刚果统治的23年(1885-1908年)中,利奥波德二世屠杀了近1000万的非洲人,他砍断非洲人的手和生殖器、鞭打他们直至死亡、用饥饿强迫他们劳动、扣押儿童索要赎金、焚烧村庄等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利奥波德二世甚至从未踏足过刚果。
在利奥波德二世的统治下(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刚果人看着他五岁女儿被砍断的手脚,女儿的身体已经被吃掉……行凶者是比利时印度橡胶公司的卫兵。
(设身处地想一下,那会多残忍)
照片中的男人是NSALA(女孩的父亲)
拍摄者 爱丽丝·西利
在《不要叫我淑女:爱丽丝·西利·哈里斯夫人的旅程》这本书中,她写道:
他那天因为没有交足自己橡胶配额,所以被比利时指定的监工切断了女儿的手脚。
女儿名叫博阿丽,仅五岁。
但他们残忍杀害了她。
这还没完。
他们接着又杀害了他的妻子。
这样看起来还不够残忍,他们甚至把博阿丽和她母亲都吃了!
他们给NSALA留了纪念品,他深爱的孩子曾经活着的身体的一部分。
阿比尔刚果公司是一家被任命开发刚果自由邦天然橡胶的公司。阿比尔在19世纪90年代末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在欧洲以高达10 fr的价格出售了1千克橡胶,而开采价格仅为1.35 fr每公斤。
男人们手里拿着从受害者身上砍下的断手
一位天主教神父引用过一个名为茨万贝的人的描述,他对一名可恨的州官员费维斯是这样记录的:
在农场上被杀的所有尸体,必须割下双手。
(费维斯)他想看看每一个士兵砍掉的手的数量,因此他们必须把它们放进篮子里…
拒绝提供橡胶的村庄会被彻底清扫干净
英国斯坦利的《刚果及其自由国家的建立:一个工作和探索的故事》中举过这样的例子:
在利奥波德二世统治时期,刚果独有的野生动物几乎可以随意屠杀,只需要预订通行证并支付狩猎许可。
利奥波德二世国王殖民时期的刚果称得上是暗无天日的人间炼狱……
Quora Sufyan Ahmad
伪现代国家很多。
很多国家表面上现代化了,搞欧美政体那套了,其实还是延续了原来封建时代的阶层固化和组织方式。
1,韩国,南朝鲜,其高层人物,除李明博外,皆为两班出身。朝鲜古代,人分为两班(东班西班)、中人、良人、贱民四个阶层。到现在还是两班在控制韩国政局。
2,还是韩国,李氏朝鲜时代韩国就形成了数百年垄断的财阀,莱商(垄断与日本贸易)、松商(垄断与中国人参贸易)、京商(垄断汉城周边贸易商业及船运)等,当时李氏朝鲜的整个贸易额,九成以上被几个巨商垄断。如今韩国财阀控制韩国90%以上的GDP。
3,日本的当代选举,地方直选议员为家族垄断的情况非常多,其结构类似古代太政令制制度下,从地头、奉公人到守护的层层效忠机制。
4,在一些南亚国家,士绅阶级(柴明达尔)仍控制着土地,利用土地和宗族,获得大量的依附性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投票权被士绅控制,导致在多数制度下,士绅仍然可以世代传承影响当前政局。
真正的现代化结构的国家,真心不多。
范蠡并非激流勇退,文种更不是“兔死狗烹”
勾践也没有那么寡恩,吴越争霸的真正赢家也不是越国
先从一件事说起:
公元前491年,兵败入吴称臣为奴的勾践,因为表现倍儿好(据说亲口尝过吴王的大便),释放回国,然而刚踏上阔别多年的故土,就被手下的谋士给批评了一顿。
原来,勾践眼看国家残破,民生艰难,心里很急,便亲自下田种地,他老婆则养蚕织布,打算一家人自给自足,不给国家添负担,也给穷困的国民做个榜样。没成想招致一位大臣的不满,此人正是被今天的我们严重忽视的一个奇才-----计倪。
计倪和范蠡、文种一样,都来自楚国。三位老乡之中,范蠡长于军事和外交,文种长于治国理政,而计倪则特别擅长天文、阴阳学,并利用这一特长,钻研商业运筹,振兴经济。
其实比起范、文来,计倪在家族出身上就有优势,他父亲计然,是著名才士,曾被楚平王召见问计,所以计家父子都是肚里有货的人。计倪眼看勾践心心念念要强国雪耻,却只知道男耕妇织这一套,大为鄙视:领导,你这是只会卖傻力气,太没有智慧了,太缺乏技术含量了,太不审视周边时事了!(“此竭于庸力,而不断时与智也”见《越绝书》)
于是,面对洗耳恭听的勾践,计倪大讲一番阴阳运筹之道,原文有些玄乎生涩,就不引用了。但中心思想是:越国应利用区位优势,“渔三江五湖之利”。怎么个渔法呢?比方说,吴和楚是一对死敌,双方进行过百年战争,吴人还曾攻入国楚都,把楚王和公卿贵族们的妻子、女眷全部蹂躏。所以,楚对吴有深仇大恨。虽说两国不往来,但偏偏各有丰富的特产,互补性很强,而越国臣于吴,又与楚有特殊关系,正好夹在二者间做中介生意。越人将吴国的海产、食盐、高级冶金产品、青铜矿产大量贩入楚国。然后将吴人喜欢的楚物:黄金、锡、丹沙等矿产品、名贵木料、石材,以及漆器、丝织、皮革等手工业产品、还有水果(荆橘)、贵族玩的奇禽异鸟、药材源源不断转卖到吴。吴王也乐于小越能帮它搞来敌国的紧俏物资,楚人也高兴小越帮自己代销物产,顺便也希望苦逼的越国恢复起来,一起牵制吴。楚国本就地大物博,特别是水利发达,因而粮食多多,稍微抬抬手,就够越国那点人吃的了,所以使越国政府不用征粮于民,让民间好好蓄养元气。
另外,越国针对吴国,大搞“对口”产业。前面说了,吴王夫差好奢侈,喜欢大建宫殿楼台,喜欢女人,喜欢各种美食,喜欢漂亮的服饰,喜欢一切美好的享受品。越王于是大力发展奢侈品产业,这可是绝对的高附加值啊! 比如征发高档木料,派遣能工巧匠,帮吴王建筑楼台。又发展葛布种植,再让女工们织成细布,做为吴国宫廷用的衣料。同时大送美女,比如西施、郑旦等著名美人。又配上名贵甘橘、精致的写笔、狐皮、江南难以一见的晋产名贵竹子等高级进口货,琳琅满目的奉送到吴国。
吴王夫差自然大喜,而且他是个特别讲虚荣要面子的人,处处要摆霸主范。既然越国小弟如此恭敬,如此厚意,自然也不好意思白拿,也要回赐丰厚的财物做为酬答。并且,体谅小小残越采集贡品不易,将原本割占的越国近千里领土,分两次归还了勾践,使越国版图一下子回血,“东至句甬(宁波),西至于檇李(桐乡县濮院镇),南至于姑末(衢州东北),北于平原(海盐县)”说还就还,人口、资源瞬间恢复。
同时,越人利用吴王夫差急于向中原进军争霸的野心,吴国跟谁结怨,威胁到谁,越人就趁机把生意做到哪,顺便拉关系。越人本就擅长浮海泛舟,于是大举北上,“亲于齐,深结于晋,阴固于楚”。对齐、晋这些富强的大邦,把身段放到最低,再利用新兴的奢侈品产业结他们欢心。每年春、秋两季都主动送去大量贵重贡礼,甚至像今天的乌克兰那样,把美女上升到一项产业的高度,做为特殊礼品到处奉送,为越国打开广阔的国际空间,“皮币、玉帛、子女(年轻女子)以宾服焉“,据史料说,越都郊外就有“美人宫”,想必是官府将选出来的美女集中送到这里集训,培养成权贵们的玩物。 齐国本就是春秋时代的首富,又被吴军上门踢馆子多次,在钱的问题上,想必对越人出手大方。晋国亦感到霸业深受吴之挑战,东西自然也不会少给。这里还要特别提一下宋国,宋国虽说外交水平不如郑国,但工商业特别发达,宋境内的睢阳(宋都)、陶邑、彭城,是中原三大巨型商业都会,店铺林立,“百工居肆”,天下财货荟萃之所,所以宋即使不算大国,但绝对是个富国。还有文化大邦鲁国,也是兵车千乘,人口稠密的中等国家,宋、鲁都受吴人欺负,自然都愿意赞助小越,总之,大伙都愿意把吴国给搞下去。这一轮经济、外交攻势下来,从越到楚再到中原,再到濒海的大齐,2000多年前的一带一路,骤然成形!
所以,计倪有如此眼光,如此奇谋,难怪年岁比他大一截的范蠡会拜他为师了。
大家不妨想一想,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为何激流勇退,隐姓埋名跑到中原做生意去了?肯定跟这段打工的经历大有关系,帮着越国经营一带一路,这商机有多少,利润有多大,老范早就有数了,看准了这条退休谋富之道。
所以《史记》提到范蠡自称“计然(即计倪)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愿用之家”,与其他史料的说法合拍。范蠡后来挑的安居地,正是中原商业发达的宋国。别忘了,勾践灭吴后,劝范蠡早谋后路,离开越国的,也正是计倪,当然这是后话了。
越国用计倪、逢同之策,运作下来,可以十年不收税,民家都有三年的余粮,境内“无有闲草,越邦乃大多食”(清华竹简《越公其事》)。官府则通过转口贸易、高附加值产业而财源滚滚,足以招兵买马,发奋图强。
不过,越国还有一个短期无法克服的大问题:人口稀少
所以,越国实行高福利政策。不过,这一政策对于人口增殖效果其实不大。大家想想,就算从勾践回国算起,到第一次攻吴,只有9年时间。等着福利政策后的第一代孩子们从出生到成年再当兵?黄花菜都凉了啊!
所以,这一奖励生育的政策,主要作用是吸引外来移民,让他们来越国定居,特别是周边落后的地区,“东夷、西夷、姑蔑、句吴四方之民乃皆闻越地之多食、政薄而好信,乃波往归之,越地乃大多人”(清华竹简《越公其事》)。短期内收获大量成年人口,他们和越人一起,都乐于繁殖,让越国的人口根基稳固下来。至于齐、楚,则向越国输出有技术、有才能的“达士”,提高了人口素质,所以越王对他们“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提供优厚舒适的生活,让他们为新的祖国效力。成书于汉代的《越绝书》曾提到会稽当地有座“麻林山”,就是因为吸引了大批齐国移民来此为越国种麻而得名。拥有庞大人力资源的楚国向越国输出了计多优质人口,有大批楚人在越国服役,甚至有全部由楚人组成的越军前锋敢死队。楚人出身的范蠡还特别向勾践推荐楚国著名射手陈音,来帮助训练越军。据说只用了三个月,就让越军的射击技术发生质变(“三月,军士皆能用弓弩之巧”)。
当越向吴发动复仇战争后,战火延绵,持续长达九年,比中国八年抗战还长一年。因为是国族仇杀,吴人殊死抵抗,越军死伤惨重,但越国有楚、齐为后援,人力、物力源源不断。而衰落的吴国,把远的近的都得罪个遍,又因为争霸连年,轻锐尽死,再加上灾荒,无人相助, 终于轰然倒下。
起家前的吴国,《左传》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称,吴国伐巢、伐徐,入州来,“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可见到夫差盟于中原时,吴已有一百多年大国根基。
全盛时的吴国,注意那个后来不可一世的秦。。。。。
勾践终成一代霸主,完成了中国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逆袭崛起,报仇雪恨。胜利后,当年受尽欺辱,抬不起头来的越国,已然是扬眉吐气,屹立于东方的新贵,兵马横行江淮,为各个受吴欺侮的中原国家主持公道,华夏震动,“当是时,越兵横行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卷41),中原地带的“宋、郑、卫、鲁、陈、蔡执玉之君皆入朝”(《国语。吴语》)。蔡、莒、滕、郯等小国都依赖越的保护,连周天子都不远千里,派使臣送来祭肉,让勾践的威风尊严一时超过了齐桓公、楚庄王,诚可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要是历史定格在这一刻,该多好?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故事圆满落幕之际,却出现了吊诡的反转:很少有人发现,这场吴越争霸战,最终的胜利者却不是越国,而正是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楚国。。。。。。。。
即使越国用了这么多招数,富国强国,但灭吴依然是超出能力的苦事,越王每征吴,都不得不动员全国的成年男子到城门外集合,只根据五种情况放人:独生子、一家兄弟都服役的、有疾病的、体弱的、性格懦弱散漫的,其他都必须出征。这样征战一次,越国经济就差不多要停摆一次。如此多年,等到把吴国消耗得灯干油尽之后,越国也元气大伤,兵力、人口剧减,社会积累打光,几乎又回到解放前。吴地则化为废墟,生产力被完全破坏,吴国领先华夏的冶金工业、精良的农具制造业、土木工程技术、设计建造运河的绝活,从此风流云散,曾经走在时代前面的那一代工匠、设计师、技术人员全部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这片热土再也没有了活力,变得死气沉沉,更不要说给新主人增加多少国力和富力,相反,要消化残剩的,带着仇恨的吴民,要恢复经济,都需要钱,需要时间,越国用了几代人,再没能盘活它,吴地成了他们的负资产。
所以,大仇终报之后,勾践心里是心满意足还是由悔生疑?还真不好说。
称霸时的越国版图,可风光背后的姿味,想来是茶壶煮饺子,肚里清楚却倒不出来
毕竟,在灭吴战争中,因为代价实在太大,勾践两次想打退堂鼓,只要吴国投降,给越国当个“附邑”也就姑且了事罢。但范蠡、文种苦劝阻挠,非逼他打到底,于是越国勒紧裤腰带硬是围了吴都三年,“豪士死、锐卒尽、大甲伤”。
原本一直对越国有求必应,千好百好的楚国突然变脸了! 楚惠王起兵攻越,勾践无力再折腾,不得不在称霸不久,就大丢面子,割地宁人,北起今天安徽宿州下属的蕲县(双堆集就在附近)向南穿越蚌埠直到巢湖这一线长达五百里以西的原吴国旧地全部割让,这就是《史记》所说的 :“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当年的吴越矛盾,瞬间变换成新形势下的楚越对峙------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原本赖以致富的经贸支柱没了,随着吴国灭亡,齐、晋也转而视越国为新的威胁,“贷款”没了,收入没了,越版的一带一路也没了。勾践这才认看清处境:离天堂很远,离楚国太近!下决心避开它,不远千里迁都山东琅琊。
遗憾的是,一个新霸主,当年麾下五万多熊貔之师,教士、车兵、卫队、弩阵,兵种齐全,陆地上铁流滚滚。水面上,越人舟师长驱江河大海,横截江淮,何等威仪! 可灭吴之后,勾践能带到新都的家当,只不过“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吴越春秋》),不光阵容寒酸,随迁人口也非常少,面对一个陌生的、遥远的、荒僻的东海之滨,勾践只能抖擞精神,去迎接一个新的开始,可他的谋臣们呢?
为何楚国翻脸后,接连发生范蠡出走、文种赐死、计倪装狂的事呢?因为他们都来自楚国,你懂的。。。。。。。。。。。。
大明享国276年,各地发生饥荒1259次,年均4.56次,有饥荒的年份占了一半多。比喻来说,一天之中,上午大家吃饱,下午就有人饿死,前半夜安安稳稳,后半夜就路有饿殍。清朝更狠,268年的王朝寿命中,有217年发生了饥荒,八成的年份里有易子而食的惨剧。这还是治世,乱世更惨。每一次动荡都导致了大量的人口非正常死亡。东汉后期户民人口5648万人,到三国后期,户民人口只剩767万(魏443万蜀94万吴230万)。曹操作《蒿里行》说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生民百遗一可能夸张点,但从黄巾之乱到三国鼎立,十人九死这样种族灭绝式的人口减少是各地普遍的。太平天国祸乱十余省,十四年间中国人口损失一亿以上,比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总和都多!真是宁为盛世犬不为乱世人啊。那时候人还是人吗?他们有人权吗?死于动荡战乱的无辜平民,他们经历的惨绝人寰、他们湮灭于人间地狱,有人给他们说法吗?没有。顶多也只有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罢了。所以我觉得古代一点也不浪漫,也不理解任何厚古薄今的桥段。以至于在穿越剧如此盛行的今天,我从不觉得穿越回古代有什么可期待的。古代太凶险了,我觉得还是只有社会主义能救我。
--------------------------------------分割线----------------------------------------
以上原答。评论里总问我数据出处,在此列举:
[1]滕静超、苏筠、方修琦.中国西汉—清代饥荒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
[2]《晋书 》卷 14 《地理志》
[3]《通典 》卷 7 《食货历代盛衰户口丁中》
[4]《三国志 》卷 33 《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 》
[5]《三 国 志 》卷 48 《孙皓传 》注 引 《晋阳秋 》
[6]葛剑雄、侯杨方、张根福,《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
另,还有评论说三国人口只按照户籍人口不合理,因为有大量隐匿人口。这是个很中肯的评论,三国时期隐匿人口有世家豪族收纳佃户隐匿人口,屯田人口和官吏人数等。但世家豪族隐匿人口和屯田人口大概人数难以考证。官吏人数虽可考证,但东汉后期户民人数同样也未将其计入数内,与数据对比无碍。况且世家豪族隐匿人口历来有之,也不是在三国时期凭空产生的。有人说隐匿人口数量在三国时期增量巨大,那到底增了多大?是否足以影响当时人口宏观数量?难以确定。目前为止我还是只能引用确切可考的数据来说明问题。
还有评论说统计明清时期饥荒次数没有意义,到底有没有意义在《中国西汉—清代饥荒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一文中作者已经阐释的很清楚了。自个儿看吧。
还有评论说,明清时期有小冰河时期等原因导致饥荒。当然是的,造成事件的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但这都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的重点是,认识到古代多苦难,就要知道现在的生活条件多需要珍惜。天地不仁,江湖险恶,我国这几十年发展到现在实属不易。这些年里,国内克服了多少险恶环境?国际上抗过了多少强敌打压?
伏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福乐安康。
医学史上的令人吃惊的历史真相多到不行。
小阳就在这里给大家举几个栗子:
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性欲就被看作是一种邪恶的疾病,这种疾病不仅能引发精神错乱,易怒,虚弱,还能引发其他症状。医生们把这种模糊的女性疾病称作“歇斯底里症”,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来一次性高潮。具体一点就是,来一次由训练有素的医生提供的性高潮。(加藤鹰之手)
因为女性性欲长期受到压抑,女性患歇斯底里症的情况已经在维多利亚时期达到空前的程度。有医生估计几乎四分之一的女性患有歇斯底里症。(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
但是对于医生来说,用手实在太累了,所以他们发明了一个新东西,一个治疗性高潮的机器--灌洗器。维多利亚时代的灌洗器就是一个简单的长长的管子将水直接灌入到阴道。
有了这个神器,医生们不得不仔细地监测女性患者的情况,确保她们没有过分自我沉迷或者违背了规定的医疗准则,要不然就会引发“混乱”了。除了灌洗器,还有一种是乔治·泰勒发明的“机电振动器”(你懂的)。重量在40磅左右,由一个湿电池供电。医学上来讲,所有这些设备都是用来治女性的突发疾病(不要想歪噢),也就是女性性高潮的一种专业说法。性高潮可以缓解女性的紧张,同时还可以让她们的丈夫嫉妒。
绦虫饮食这个潮流始于17世纪。通过邮购绦虫卵, 吃掉,然后寄生虫在你消化系统里帮你吃掉食物。通常, 邮购的虫卵已经死了 (或者根本不存在)。当然,也是一件好事, 因为如果真的绦虫感染可能会引起头痛、脑部炎症、癫痫和痴呆。
绦虫长到三十英尺, 都活了几十年了, 这意味着他们在你体内制造更多的绦虫(雌雄同体,不需要交配)。
当时的广告语声称可以通过这种放来来减肥,怎么吃都不会胖。
17~18世纪的欧洲,人类的脂肪被认为具有可以治愈疾病的特性。
许多刽子手从被死刑犯的尸体上采集皮肤和脂肪并将之出售。药剂师特别喜欢尸油,将这些东西变成了“药膏”。
当时这种药被用来伤口的愈合、止痛、性药、痛风、风湿病,甚至癌症。
德国坊间盛传,融化的人类脂肪涂在瘸腿上,你将会重新站起来。
人类脂肪还被当作一种护肤品,特别是那些有天花疤痕的,被认为是一种伟大的消炎药膏。
现在都知道,镭这种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而在20世纪早期,Radium Ore Revigator公司推出用镭矿石处理的水,声称它是“通往健康的自然之路”,能让人长生不老,返老还童,包治百病,没病防病……
操作方式很简单,只要每天将你家的水灌进这个罐子里就可以保证产生一种“健康的绿色饮料”。Radium Ore Revigator公司的销售额很快达到几十万,在美国很多地方设分公司,1929年产品售价$29.95,绝对高端。
还有镭烟
多拉马德放射性牙膏(约1940-1945)
二战期间,德国柏林的Auergesellschaft公司发明了Doramad牙膏。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是发明了汽灯灯罩的Carl Auer。牙膏管的背面写着“放射性保护牙齿,强壮牙龈……抑制细菌生长,让你的细胞充满新生活力……轻柔抛光牙釉质,让它焕发白亮光彩”。
关于这个牙膏还有着一个故事:
在20世纪40年代初,二战中的美国正在非常努力地建造原子弹。政府甚至甚至没收了陶瓷制造商使用的铀氧化物生产红/橙釉。制造商不开心也没办法,战争时期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欧洲,为了德国的原子项目,也存在这样的征收情况,当时跟踪德国的原子研究是代号为Alsos的盟军情报部队。
在1944年秋天,阿尔索斯的部队了解到,纳粹占领期间,有一家德国化学公司叫Auer Gesselshaft,是一家从事铀矿加工和处理的公司,接管了法国Terres-Rares公司。非常不幸的是,Auer将Terres-Rares的大量钍供应给德国。德国人觉得在原子研究中,钍比想象中更重要。
在解放巴黎之后不久,阿尔索斯的部队就找到了Terres-Rares,却发现这家公司已经楼去人空是空的。Auer公司参与铀和钍研究的的化学家Petersen,已经逃走了。
Petersen已经去了法德边界的一个城镇,寻找一些载着钍的失踪车辆。Petersen到达后不久,就被该地区被盟军俘获。阿尔索斯缴获了一个带文件的手提箱!手提箱最令人震惊的文件显示,Petersen最近访问了一个传闻成为原子研究中心的城市赫辛根。后来才知道,德国人在那里有一个同位素分离装置的实验室,在附近的一个洞穴里。到了那吗,发现被埋在那的一吨半的金属铀立方体(可能由Auer公司生产)。
最后,阿尔索思经过调查发现Terres-Rares的钍被德国征收的真正原因:Auer公司意识到战争结束了,也意识到随之带来的业务损失,他们认为,护肤品化妆品等相关日用品才能带来崭新的未来。而当时镭已经用于牙膏了(Radiogen),为什么不能用钍呢?Auer有相关的专利,钍也在手中,所以就开始了多拉马德放射性牙膏的项目。他们当时的广告语是:用钍牙膏!闪耀美牙不是梦 - 放射性的胜利!
A story about Alsos, nazi thorium, and radioactive toothpaste
1897年,德国拜耳(Bayer)药厂化学家霍夫曼(FelixHoffmann)将海洛因制成药物,其止痛效力远高于吗啡,至少提高了4-8倍,可明显抑制肺痨病人的剧咳、久喘和胸痛,促进患者情绪安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1898年拜耳药厂开始规模化生产该药,并正式注册商品名为“海洛因”(Heroin),该字或源自德文heroisch一词,意即女英雄。
1898年,该药以不会上瘾的吗啡之名上市,其后更曾用作儿童止咳药。拜耳公司很快就发现海洛因并不只是能治咳嗽,公司后来建议在治疗疼痛、抑郁、支气管炎、哮喘甚至胃癌时都可以使用海洛因,以至于在当时人们了解的疾病中,只有很少几种不在海洛因的适用范围之内。甚至包括疯人院:那不勒斯精神病院的大夫给病人们开出海洛因,记录说有“持久的镇定作用”,“甚至有几个痊愈的病例”。俄国精神病医生用海洛因驱散“灵魂的痛苦”。甚至登山俱乐部都建议俱乐部成员在登山前服用此物,因为它能使呼吸更为顺畅,能让他们登得更高。
海洛因作为商品出售后获得了巨大利润,1902年海洛因的利润占整个药品行业的5%,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拜耳公司的营销手段。公司给全世界的医生们免费发放海洛因试用品,委托一些专家做带有宣传海洛因神奇疗效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人员的记录里,海洛因仅仅具有昏沉、晕眩和便秘这些微不足道的副作用。拜耳甚至在《德国医生报》的广告中公开要求医生们用“公认的出色的”海洛因医治吗啡成瘾,称海洛因是吗啡的下一代产品,并且不会让人上瘾,但却事与愿违,人们很快就发现海洛因比吗啡的水溶性更大,吸收亦更快,脂溶性也较大,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神经中枢发挥作用,更为严重的是,它的成瘾性更强烈。对个人和社会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已远远地超过了其医用价值。
1910年起各国取消了海洛因在临床上的应用。1912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鸦片问题国际会议上,到会代表一致赞成管制鸦片、吗啡和海洛因的贩运。1924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禁止进口、制造和销售海洛因。
1953年,首先发明了海洛因生产工艺的英国政府也将海洛因从《英国药典》中删去。
汞是银白色闪亮的重质液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汞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慢性)。
然而数百年来, 有人声称含汞的产品能治愈各种奇怪的疾病:比如忧郁, 便秘, 梅毒, 流行性感冒, 寄生虫感染等等
1861-1865 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 林肯服用的抗抑郁药---一种蓝色的药丸,其中含有危险的高浓度汞, 而这可能导致了他臭名昭著的狂暴脾气。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直到80年代初,汞还一直用于梅毒治疗。是这样操作的,把人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脑袋伸出来,盒子里放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放水银,然后在小盒子下面点火,使水银蒸发。(效果当然显著了,很多人很快就死于汞中毒,再也不用担心梅毒的困扰了)。从15世纪到19世纪初,一直都是使用汞剂用于治疗梅毒的。直到医生们发现毒死的人比病死的还多,才终于放弃这种疗法。
在19世纪,致命的砷产品是可以被自由使用的。当时的人声称其治愈的疾病是无尽的, 包括梅毒、疟疾、寄生虫感染等等。
由于医生们知道它会烧掉一些皮肤--它被用于牛皮癣、溃疡或湿疹,甚至将其应用于癌变的肿瘤, 希望能将其溶解。
欧洲人最喜欢的方法是把它加入面包来做 “面包丸” 。它还用注入和吸入蒸汽形式来灌肠。
当时一本药理学教科书将砷视为哺乳母亲可用的安全的药品, 通过含砷的母乳对婴儿进行治疗。有的人则把砷来做晨吐。
拿破仑之死
拿破仑死亡之初,认为其死于毒药的说法并没有市场,也没有引起官方的足够重视。否则,当时的验尸也不会那么草草了事了!
130多年后,也就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位名叫佛斯胡夫韦德的瑞典牙医,拿破仑的超级“粉丝”,从拿破仑的贴身仆人的日记中,找到了他要找的东西。
之后,他确信:拿破仑在死亡之前有明显的慢性砷中毒的症状。古今中外,砷都被称为“毒药之王”,以三氧化二砷的化合物作为常见。
此时拿破仑已于1840年出土,其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并安葬在塞纳河畔的巴黎残疾军人纪念堂。
这位瑞典牙医向法国政府提出研究拿破仑遗体的要求。
开棺验尸是对国家英雄的一种亵渎,至少法国政府是这么认为的,立即拒绝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瑞典牙医得到了拿破仑的一根头发。头发最初来源,据说是拿破仑的仆人,在拿破仑死亡时,从拿破仑头上楸下的。
随后,瑞典牙医将这份“证物”送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法医学实验室,接受NAA中子激活分析。结果发现这根头发的砷含量为10ppm,几乎是公认正常含量的13倍。
但是,头发中发现砷含量超标,是拿破仑被人投毒造成,还是头发与其他物质接触而导致砷超标?
法医学实验室对瑞典牙医从另一位仆人所得的,据说也是拿破仑的头发,进行“分段分析”。
结果显示:拿破仑头发中的砷不是来自自然环境,各段含量不同,ppm值范围为2.8-51.2。
这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拿破仑很久之前就被人下毒了。瑞典牙医把投毒的疑点,指向了拿破仑的膳食主管蒙托隆。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揭示了儒家礼教的“吃人”性,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比喻。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每逢饥荒就会有“人相食”的惨祸发生,战乱时期也会有吃俘虏的情况,但有许多吃人事件并非发生在上述非正常状态下,而是出自礼教本身,是被“孝文化”所鼓励的。总的来说,儒家礼教对“孝”的极端推崇,至少导致了两种常见的吃人动机——复仇与治病。
先说复仇。儒家“孝文化”认为“父母之仇”是不共戴天的,因此鼓励“孝子”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拼命。《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告诉子夏当一个人面临父母之仇时,应该时刻以报仇雪恨为念,连睡觉也要枕着盾牌,一旦见到仇人就要拼命。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礼记·曲礼上》要求儿子遇到杀父仇人必须杀了才罢休,碰见杀害兄弟的人不要回家拿武器(意思是说手边有什么家伙就直接上)。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从这里,我们看不到任何对真相和法律的尊重,礼教要求人们只需要具备一种无底线、无理性的狂热情感就可以不问是非曲直而去“替天行道”了,哪怕是自己的父亲有错在先,儿子也要无条件报仇。由于儒家对血亲复仇的极度推崇,因此在中国古代的司法实践中,为亲人复仇常常是超出了法律限度,更导致了无数冤冤相报的惨剧(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为亲人复仇是天然正义的)。东汉时期出了一个著名的孝子董黯,据说董黯自幼丧父,与母亲黄氏相依为命,十分孝顺。有一天黄氏与邻居王寄的母亲聊到了董黯的孝行,王寄母亲回家后责备王寄,希望儿子能做一个孝子,但王寄却跑去侮辱黄氏,黄氏含恨而终。后来董黯将王寄斩首,并用王寄的首级来祭奠母亲。这一孝行据说层层上报至皇帝(汉和帝)那里,皇帝大力表彰并请他入朝做官。过激的复仇行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不绝如缕,而“吃人”作为一种最能体现对仇人之恨的方式,自然也一直存在。《太平御览》记载,东晋初年,赵胤为了给父亲报仇杀了杜曾,并吃了对方的肺和肝。《旧唐书》记载,李君则将王君操的父亲杀死后逃跑,王当时只有6岁,多年后,当李君则回乡自首时,王君操将其杀死并生吃了李的心肝,尽管这一行为违背了法律,按律应当处死,但最终还是获得了唐太宗的赦免。
王君操,莱州即墨人也。其父隋大业中与乡人李君则斗竞,因被殴杀。君操时年六岁,其母刘氏告县收捕,君则弃家亡命,追访数年弗获。贞观初,君则自以世代迁革,不虑国刑,又见君操孤微,谓其无复仇之志,遂诣州府自首。而君操密袖 白刃刺杀之,刳腹取其心肝,啖食立尽,诣刺史具自陈告。州司以其擅杀戮,问曰: “杀人偿死,律有明文,何方自理,以求生路?”对曰:“亡父被杀,二十余载。 闻诸典礼,父仇不可同天。早愿图之,久而未遂,常惧亡灭,不展冤情。今大耻既雪,甘从刑宪。”州司据法处死,列上其状,太宗特诏原免。
在儒家礼教下,还有一种“吃人”行为受到推崇,那就是治病,即晚辈用自己的肉作为药来给长辈治病。
据江苏《淮安府志》所载,东汉时期浙江山阳县(今浙江省绍兴县)有个名叫李妙宁的女子,14岁时嫁与蒋瓒为妻。公公病了,她向上天祈祷,以使他能够迅速恢复健康。为了能够让公公吃到富有蛋白质的食物,李妙宁从自己的左大腿割下三块肉,烧成汤给他吃。在这一孝举之后不久,她的公公就恢复了健康。
有文献指出,自唐朝以后用人肉治病的风气逐渐盛行,这可能是由于《本草拾遗》(一本中草药的医学著作)中首次提到人肉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导致的。从宋代起,孝顺的子女们就经常奉献身躯来给长辈治病,“吃人”的孝行在宋朝比以往各个朝代的总和还要多。这类事件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奉献者多是女人(女儿、儿媳、妻子)而非男人,第二,就是长辈吃过人肉之后身体往往奇迹般地变好,甚至有立马醒过来的。
尽管割肉带来的是生理上的极度痛苦,但由于这种极端的“孝行”往往会受到官方和民间的鼓励(立牌坊、纪念碑),使得越来越多的妇女甘愿献出人肉。虽然后来官方也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开始限制,但从后续事件的有增无减可以发现,这种限制并没有起太大作用。
根据1325年出版的《事林广志》,即使在这一官方文告发布后,这类割股疗疾的行为在汉人当中,特别是在青年已婚妇女当中还有增无减。政府本身也继续表彰那些为了亲人割取股肉的人,奖赏品包括丝绸(“五匹”)、羊(“两头”)和土地(“一顷”)等。
《中国古代的食人》一书的作者统计了《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的“孝女”数字。在619位孝女中,有259位有割肉行为(以大腿为主),共割取326次,这说明了有相当部分的女子割了不止一次。至明清时期,割肉在一些地区甚至成为了风俗,是贤惠妇女的标配。
相关回答及文章:
参考文献:
郑麒来. (1994).中国古代的食人.
荒淫无度的纣王只有两个儿子,而周文王有一百个儿子
1、历史上向中国走私鸦片最多,以及游说英国政府对清政府开战的其实是一群犹太贩毒家族:沙逊、嘉道理、哈同、亚伯拉罕、所罗门、埃兹拉、托依格、海亦姆、索福等,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是著名的沙逊家族。
大家所熟悉,也是教科书所写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比例就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是当时英国政府已经把鸦片经营权从(英国)东印度公司让渡给了一群英国籍犹太家族。
如果单纯以贩毒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沙逊家族的大卫·沙逊可谓是史上最大的毒品贩子,后世的任何大毒枭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而他和后世大毒枭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贩毒罪行没有人记得。
凭借着几乎垄断的进口鸦片贸易,沙逊洋行在中国贩卖鸦片长达 1 个世纪,获利最少 4.5 亿银元,差不多从当时的每个中国人身上掏走 1 块银元,这个数字比庚子赔款的金额还要高。
在上海,沙逊洋行的杰作沙逊大厦(和平饭店),依旧矗立在外滩,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毒贩建造的大厦,静静的讲述着万国禁烟大会的历史,以及被世界遗忘的犹太家族贩毒史。
2、网上被一些人吹上天的杜月笙,最擅长的事并不是“会做人”,而是制毒销毒,他与蒋介石,以及各大军阀都称兄道弟,很大程度都是因为贩毒的共同利益体。他在当时就是全国最大的鸦片贩子,也是一个欺师灭祖的青帮流氓头子,手上沾满了无辜民众的鲜血。
1927 年,杜月笙因在 4.12 反革命政变骗杀汪寿华(汪寿华出身青帮,按辈份是杜月笙师叔,这就是他欺师灭祖的来由)后获得首功,作为报答,蒋介石把上海地区华界的鸦片生意交给旗下公司,并由戴笠安排人保卫鸦片运输与仓储的安全。
此时,欧洲的海洛因制作技术已经流传到了法国马赛的黑帮手上,紧接着通过这条线又流传到上海法租界青帮手上。于是,杜月笙立马安排人在上海滩周边开了 10 多家制毒工场,专门生产海洛因,以及一种名为红丸的毒品。
由于红丸(阿片成分为主)可以直接口服,无形中降低了吸毒的门槛,导致毒品的进一步泛滥。当时有人写打油诗来描述红丸:「人间万恶是红丸,其毒犹逾鸦片烟。直是东洋达姆弹,打进身上命难延。」
此外,杜月笙还与各地方军阀开展合作,进行制毒贩毒。例如与川军将领范绍增合作,在其防区内开设海洛因加工厂,前者负责鸦片原料和安保,后者负责设备、技术和销售。不久,杜月笙又在重庆新开分厂。
讽刺的是,到了 1934 年,蒋介石居然任命杜月笙为上海禁烟(毒)局局长,这相当于有了官方毒品专营渠道,结果可想而知。于是到了后期,杜月笙又开始伸手进入全球市场。有资料显示,当时的美国政府曾经收缴过大量外包装打着(中国)全国禁烟局的官方印记的海洛因毒品。
终其一生,杜月笙都没有离开过贩毒生意,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杜月笙也从未停止,多次与戴笠合作在港、渝之间运送毒品数目不菲。
3、金三角毒品王国的开创者,是一支从中国溃败而来的国民党残军,在领头人李国辉的带领下逃到缅甸,原本想“转进”台湾,但在电台里听到的答复却是「自谋生路,自生自灭」。为了生存,他们只得与当地种鸦片的土司们合作,以军护毒,做起保镖工作。
直到国民党残军以少胜多打败前来剿灭自己的缅甸中央政府军,震惊全世界后,蒋介石才安排大将李弥来整合这支看上去还有战斗力的残军,给了他两个头衔:「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
李弥到金三角之后,大肆招兵买马,但很快就捉襟见肘,而台湾国民党当局非常抠门,还经常拖欠军饷,于是他决定在之前以军护毒的基础上升级成以毒养军,他派人给附近大大小小的土司送去请帖,上面写着:「……鸦片粮食税收等事宜,恭请出席为要。」
会议上李弥定下新的买卖鸦片规矩,即残军实行统一制定收购价,任何人不得私自买卖,商人须经批准方可进入残军管区做生意。至此,这支国民党残军在金三角全面开启了以军护毒,以毒养军之路。
客观来讲,金三角的鸦片种植并不是他们带头的,而是早期英国和法国在缅北、越南与老挝北部山区等殖民地教当地山民种植流传下来的。但以军护毒,以毒养军国民党残军在金三角犹如鸦片播种机一样,所过之处,鸦片种植不断蔓延开来,因此说他们是金三角毒品王国的开创者绝对不冤。
4、美国的崛起跟中国有很大关系,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之后,前景一片黑暗,内部经济一片凋敝,国库空虚,工商业和贸易停滞,通货膨胀严重,想对外贸易(主要是欧洲),却处处被原宗主国-英国打压,导致没有什么进展,最终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最富裕的国家,处于乾隆时期的清王朝。
美国独立之后的第二年,即1784年,美国费城商人、《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人罗伯特·莫里斯联合纽约商界著名人士,投资12万美元,共同购置了一艘原在海军服役的帆船以及一些货物。准备着手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这一颇有远见卓识的商业行为。
这艘帆船对于美国来说意义重大,贸易成功的话,对于无疑是开辟了新天地。为了赢得中国好感,美国人给它取名为“中国皇后号”,英文名称是“THE EMPRESS OF CHINA”,以示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1786到1833年,美国开往中国的商船高达1104艘,超越原亚洲殖民强国荷兰、丹麦、法国等国而跃居第二位,仅次于对华贸易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英国。
频繁的中美贸易,不仅催生了美国历史上首批百万富翁,同时也挽救了经济面临崩溃的美国新政府,国力开始蒸蒸日上,为日后全球第一强国打下良好的基础。进入19世纪以后,英国已经无法对美国进行贸易禁运了。
但在19世纪,随着美国国内资源的枯竭,生意越来越维持,另一边颇受欢迎的中国货又源源不断的运回美国,双方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美国每年都要向中国运来大量现银才能平衡贸易。如何解决对华的贸易逆差,成了美国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向英国人学习,走私鸦片。
1805年到1818年,是美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第一阶段,据有关数据统计,总共向走私了5494箱来自土耳其、波斯等地鸦片,一举就超越了老牌对华鸦片走私的西方列强葡萄牙、荷兰,仅次英国位列第二。
美国到底走私了多少鸦片到中国,至今都是一个迷,因为美国政府至今都没有公开过一些统计所需的资料,更何况美国商人们也不会如实的上报自己的走私情况,就算公布也很难精确到统计的数量。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美国流入中国现银减少数量窥得一二,据1857年版的《美国国外贸易》记录,1831后到1840年,美国流入中国的现银比前10年减少80%。据保守估计,美国通过鸦片走私至少获得了超过2000万银元的利润。
血腥的鸦片利润有力的支撑了美国工商业的发展,也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财富,而这些走私鸦片的美国商贩,大发横财回家之后,又投身国内的棉纺织业,进而推动美国的工业革命爆发。这个年轻的国家,也由此走向大国崛起之路。
5、美国著名总统罗斯福的外祖父狄兰诺是一个超级大富豪,而他的财富来源就是对中国走私鸦片,他也为美国各领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
不过这也得到了反噬,一些被当做猪仔贩卖到北美的华人,将熟悉鸦片的方式传播到当地,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美国底层人民也开始吸食鸦片。
到了19世纪70~ 80年代,美国社会就已经有了普遍吸食鸦片的现象,由此种下毒品亚文化的根源。随后就开始向上流社会和中产阶级蔓延,再后来就开始流行注射吗啡,海洛因,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嬉皮士运动兴起后就是普遍开花了。
6、1979年前的阿富汗非常世俗化,女子也能接受教育,同时她们被鼓励和男子交流,着装现代化,占全国总人口九成的农民也都在本本分分地种植小麦、棉花和葡萄等传统农作物。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还是可以用欣欣向荣,充满希望来形容。
如今的阿富汗,战乱不止,毒品泛滥成灾,这口锅曾经的苏联,如今的美国各要背一半。关于阿富汗是如何成为世界制毒贩毒中心与暴恐中心,下面的文章有详细介绍。
7、在近代历史侵略中国的列强中,属邻国日本最为残忍和贪婪,他们不仅对中国领土充满野心,更是妄想通过鸦片、海洛因、吗啡等毒品来瓦解中国人的抵抗意识,达到亡国灭种的目的。
清政府在1907年与英国签订《中英禁烟条约》,开始逐年减少入华的鸦片量,并决定在1917年断绝向中国进口鸦片。1909年,包括清朝在内的13个国家在上海召开万国禁烟会,通过了自即日起,各国严厉取缔和禁止吗啡、鸦片类毒品的制作和销售,并输出到其他禁烟国家的决议。
至此,中国的鸦片泛滥原本可以得到扼制,但此时的日本,虽然表面同意万国禁烟会上制定禁毒政策,并签约,背后却阳奉阴违,支持和纵容在华租界的日侨及浪人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导致输入中国鸦片数量有增不减。
据关东厅滕原铁太郎《鸦片制度调查报告》,天津的5000名日侨中70%从事吗啡等违禁品的批发,当时的天津已然成为世界最大的毒品产地之一,这“功劳”归日侨及浪人所有。
1937年,当时的国联(类似于现在的联合国)曾指出:“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非法“白面”(海洛因)、“麻药”(吗啡)都出自日人之手,经常是由日本或在日日人监督下,在天津日租界,大连及其他满洲、热河或中国城市所制造的。”
在侵华的五十年里,凡是日本在中国所占领之处,鸦片、吗啡、海洛因毒品贩卖必然随之而来,吸食者也日益增多。如此一来,日本即能通过贩毒毒品,赚取侵略扩张的军费,又能更好的通过毒品奴役殖民统治内的中国人。
在整个侵华期间,日本的鸦片侵略,流毒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危害之惨烈、影响之深远,都为世界历史所仅见。与战场上屠杀的相比,鸦片毒害更具有杀伤力,他让很多中国人民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绝路,丧失抵抗之心,任人宰割。
“看到满洲的中国人走向堕落,是心满意足的。因为吸毒成瘾的人是不会去推翻殖民统治的”。一名日本人看到东北地区中国人吸食鸦片后的一番感言,这其实也代表日本政府的心声。
8、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清朝几代皇帝都是禁止鸦片的。清雍正皇帝在1729就年颁布了第一道禁止售卖鸦片及开设烟寮的上谕,对贩卖鸦片烟者、私开鸦片烟馆者、吸食鸦片者等,明确地提出了初步的量刑标准。之后的历代清朝皇帝都有发布禁烟法令,且一代比一代严厉。
1729年清雍正颁布《申禁售卖鸦片及开设烟寮上谕》。
1730年清雍正颁布《惩治流寓台湾人民兴贩鸦片条例》。
1796年清嘉庆颁旨禁止鸦片输入、禁止国内种植。
1813年清嘉庆颁布《严禁侍卫官员太监买食鸦片并严查鸦片烟贩事上谕》。
1823年清道光制定《失察鸦片烟条例》。
1839年,清道光颁布中国禁毒史第一部禁烟法典《严禁鸦片章程》。
然而,尽管如此,由于从明朝中后期到清初,中国已经形成了上自高官达人下自平民百姓的数量巨大的吸食鸦片的消费群体,而且众多的政府官员也被牵扯进了鸦片贸易这项可以获取暴利的利益格局之中。
所以,清朝政府虽有禁绝鸦片的决心,并从雍正七年以后三令五申要禁绝鸦片贸易和社会上吸食鸦片的风气,但是终因此风已呈现尾大不掉之势头而没有产生良好的效果。而西方列强的商人也是见到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才不顾清朝禁令大肆走私鸦片。
似乎很多人潜意识里就觉得蒙古时期科技、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蒙古人却能征服半个地球,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
其实这是对错分半的议题:
错的部分:蒙古人征服半个地球的时候,科技、文化水平都不高。
对的部分:蒙古人是如何征服半个地球的?
先说我现在的回答里涉及的历史时期:仅停留于成吉思汗在世时期。更多的内容之后有空再来更新。
先纠正错误,再回答蒙古人的征服行为及其背后原因。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我推荐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安森垚老师,95后的小伙,竟然讲上下五千年讲的头头是道,被知乎用户称为“人型百科全书”,我最近在听他的《小安酒馆》,每个知识点能讲30分钟左右,比某音上的多多了,重点是还不花钱,链接我先放下面,喜欢历史的可以点一点:
成吉思汗在世时期,蒙古的科技和文化水平高吗?这涉及到对高水平科技和文化的定义。
首先,高低是相对的,成吉思汗在世时期蒙古的科技和文化再高也不会比现在的美国高,抛开时代随便构思都是耍流氓。所以我们的讨论停留在对当时竞争的国家之间的高低论;
其次,科技和文化的高低并不取决于该国是否是原创科技和文化的国家,因为国家混战不是出版社打版权官司,只要能抓住老鼠,白猫黑猫都是好猫。
强调这两点,是因为很多历史爱好者可能陷在这些想法里了。
他们会说,你看,“凡发命令、遣使往来,止是刻指以记之”,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是没有文字的,后来创制畏兀儿字蒙古文,再之后是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采用藏文字母创制了“蒙古新字”作为官方蒙古文,
同时畏兀儿字蒙古文继续精进。所以成吉思汗在世时蒙古人才开始有文字,才有开始文化,不说和南宋比,连辽和金都比不上。
而且蒙古当时还在游牧,科技的原材料和技术没有发展的机缘。
史实是对的,但是逻辑不对,或者说这是脱离现实的狂想。
文字对于文化来说确实非常重要,但是没有文字不能说明没有文化。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分析过从前乡村的生活与文化,其中有一个近似暴论却合情合理的观点:当时的乡村没有文字,或者说乡村不需要文字。
囿于一亩三分地的狭小地域,在不考虑阶级晋升的情况下,乡村百姓不需要文字,他们有语言可以解决生活所需要的交流和思考。
把这个观点迁移思考一下:成吉思汗以前的蒙古确实没有文字,但是他们也不是打手语的哑巴。彼时蒙古已经有自己的语言,有语言就可以言传身教,虽然文化的信息留存度未必比有文字的国族高,但是也是有的。仅凭有无文字来判定文化高低是不准确的。
不过正因为蒙古此前没有文字,所以其文化成就很难考证,只能说当时的蒙古文化水平存疑,难以与同时代其他竞争对手进行比较。
蒙古民族在不一样的前史时期运用过自个创制的不一样的文字,其间很多文字徐徐地退出了前史舞台,不再被运用,留在文物或前史书籍中。而如今广泛运用的畏兀儿蒙古文,又称传统蒙古文,是蒙古族生命力最长的蒙古文字,并且是世界上仅有的竖写体文字。
说到这里,要提一下我最近听的电台,某音千万粉大神安森垚开了音频专栏《小安酒馆》,蒙古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与秘辛讲的太得劲了,链接我放在下面了,点一点就能收听了(不是广子哈,不要1分钱):
单一评判文化的标准被废除了,文化也难以衡量,我们继续看,成吉思汗在世时期科技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靠买,靠骗,靠抓来外族的工匠实现科技兴旺。
(这么总结的话,好像美帝的行为)
辽、金时代的蒙古已经不是昔日只靠狩猎为生的部族,他们进入游牧经济时代,也可以和其他部族与国家贸易来往,互通有无。辽统治者曾屡次下令“禁鬻生、熟铁于阻卜等界”,反向说明相当多的铁器流入蒙古。但是如果是蒙古人知道了,应该只会更高兴:敌人反对我做了什么,说明我做的是对的。而到了金初,铁禁放松,铁大量北流。
(别问我为什么蒙古突然这么舍得拿牛羊换铁,也别问我为什么蒙古能有这么多牛羊来做物物交换,我不是当时买买买的蒙古人,问长生天吧)
总之,在拥有原材料的基础上,蒙古通过征战掳掠抓来许多工匠。它可不是乱抓的,它是有备而来。成吉思汗侵略别国的时候,特别注意搜罗工匠。据东西旅行家记载,在蒙古国内从事手工业的大多数是外族人。在不顾及版权的实用主义精神下,蒙古靠这些不干活就掉脑袋的外族人不断精进冷兵器,这样的科技水平在冷兵器时代已经很给力了。同时,由于游牧民族的迁徙技能,蒙古人造车手工业是很发达的。那么对于当时而言,蒙古打仗需要的武器基本已经点亮科技树了。
至此,问题里的错误部分已经被纠正完毕,也回答了一部分问题:蒙古人是如何征服半个地球的?
因为他们在迁徙中掌握造车秘技,在贸易中积攒铁等重要原材料,在征战中重视抓取工匠以为己用,补上了科技短板,甚至创造出让南宋借鉴仿造的兵器。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这也是我强调历史时期定位在成吉思汗在世时期的原因,方便说清楚蒙古社会组织因成吉思汗而出现的进化。
在成吉思汗之前,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逐水草而居,常年迁徙,在宿营地屯驻时,他们将车子围成一圈,毡帐放在圈外,蒙古语谓之“古列延”,意为“圈子”。贵族有自己的一圈子,包括奴隶和属民。
从氏族到出现奴隶,不平等的原因是牲畜的增殖,游牧民族也有了过剩的产品,因而交换更加频繁,因而私有化。而贵族和奴隶的身份都是世袭的。
征战不仅可以抵御敌人,也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奴隶、属民和财富,因此若干贵族家族建立联盟、推举首领,由首领带领全部百姓和军队。同时为了维护对奴隶和属民的统治,各部贵族都会设立护卫军来进行镇压。
(成吉思汗向金宣战的理由的为父祖报仇,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蒙古人大概是一帮长相丑陋、大字不识、打仗不要命、只会烧杀抢掠的野蛮人吧?所以才有了所谓“骑兵突击战术”、“无领地战术”、“思想单纯战术”、“野蛮战术”...我觉得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各位,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入安森垚《小安酒馆》,看看蒙古人到底是怎么打仗的:
不善打仗的忽必烈是怎样完成如此大业?
这种联盟肯定是不稳定的,表现就是成吉思汗本来一直对王罕很恭敬,最后还是掀桌子开战了。他数落王罕背盟负约的若干条里有一条是攻打蔑儿乞人后“大获而还,未尝以毫发分我”。联盟里哪里能算得清谁欠我我欠谁,因之刀兵相见确实不胜枚举。
这也是成吉思汗的厉害所在,在他还是铁木真的时候,一经被选举为乞颜氏首领,他就把最早追随自己的亲信任命为那可儿之长,分设带弓箭的、管饭的、管放羊的、管造车的、带刀的、近哨远哨的、守卫宫帐的、养马的、驭马的等十几个职务,除了他弟弟,都是他的那可儿。
嗯~有秦朝时九卿那味儿了。
而当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以后,蒙古的组织形式继续进化:千户制、扩建护卫军、设置大断事官、制定札檄。
1、千户制明面上分封贵族,实际上打破了此前的贵族和奴隶的天堑:只要你有功,你就可以做千户。同时,除了少数几个部族,千户的分配属民与奴隶的来源部族五花八门,因此几乎打乱了部族的原形态,任意部族想汇集成原状脱离蒙古就几无可能。这就完美解决了联盟松散的问题。
2、同时,护卫军的人员选择基本限定为万户、千户、百户和十户那颜的儿子,这是变相扣留人质,也是给那颜指明进阶的方法:效忠成吉思汗。在此基础上,还有宿卫值夜班等复杂的值班护卫的制度章法。
3、大断事官相当于丞相,札檄相当于圣旨,目的是整顿秩序。
在不谈军事的情况下,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便已经拥有极强的组织和纪律。这样的军队再加上军事能力,征服半个地球确实不为过。
不过东亚怪兽房自古有之,蒙古再超神,也在东亚耗费了许多精神。蒙古打西夏用了二十二年,灭金用了二十三年,灭南宋用了四十四年,且折进去大汗蒙哥。
想知道其中的故事,你可以去读王儒林先生的《元代史》,也有更快的方法:点击下方链接,听大神安森垚慢慢讲上下五千年那些事儿,不花1分钱钱,还不用盯着屏幕,一边工作学习就能学到知识:
蒙古部落群龙无首后是如何分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