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朝所有的总督都加兵部尚书衔吗? 第1页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下就两个回答, @朱武镐 同志已经算是直接正面给出“不是”的正确答案了,不过比较简约,另一个回答就纯属瞎扯淡了。比如:

但是我看几遍明史,崇祯朝以前,总督巡抚加衔最高得就是正三品。

(⊙o⊙)…你很显然没看几遍明史。崇祯朝之前就多得是有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出任总督的,要看例子我下面多得是,可直接拉到下面去看。

另外还说:

如果还是一个正三品文官就不够用了,毕竟一个左右布政使就是从二品。

大兄弟啊,不能这么机械地看品级比较职权和地位高低的,因为在明朝,中央的官员和地方的官员,并不能单纯比较品级,知道吗,从二品的布政使变为正三品的副都御史在明朝叫“升职”!而且这种迁转超级多!即使是在明末崇祯朝也一堆的佥都御史总督巡抚的,并没有不够用,很好用的,手下的布政使、知府也必须乖乖听命。另外在崇祯朝,正七品的巡按御史权力依旧非常大,很多情况下比如巡抚暂缺,亦能调动辖区内的兵马,命令知府、兵备办事。

1、庚申,以江西左布政使夏埙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
2、兵部右侍郎陈宜卒。宜字公宜,江西泰和县人,正统壬戌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升应天府丞,云南左布政使,进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
3、丙辰,升浙江左布政使刘福、四川左布政使胡拱辰俱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福总督南京粮储,拱辰管南京院事。
4、吏部尚书姚夔等奏:近南京阙督粮都御史,臣等会举浙江左布政使刘福以闻,特蒙升用。今访得福先为织造事,工部参奏逮问未结,臣等会推之时失查,当罪。
上曰:举用官员自宜详审,何以坐事者拟奏?本当究问,姑宥之。刘福仍改正,别推堪任者以闻。
5、升广西左布政使黄镐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6以福建左布政使刘敷、广东左布政使张瑄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敷巡抚浙江,瑄福建。
7、丙寅,升山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叶冕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间等府

那么,现在问题就TM来了:

1、左布政使是从二品官,右副都御史是正三品,夏埙巡抚四川是被降职了吗?

2、同样,陈宜由云南左布政使转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为何要说是“进”(进,晋升也)?

3、浙江左布政使刘福、四川左布政使胡拱辰都转为右副都御史,为何要说“升”?

4、作为佐证,吏部尚书姚夔明确地说了他推举刘福以供皇帝补南京督粮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之缺是“特蒙升用”,从二品到正三品,这真的是升职,这真的是个好事,这究竟是为何?

5、6、7同理,不再细说。

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TMD怎么一回事啊?

答案很简单,巡抚都御史编制上是京官,左布政使是地方官,明朝的官僚体系是重内轻外的中央集权制,官员的升降不是简单地以品级来判别的,还要考虑内外之别。你光盯着他们的品级是没有意义的。

——————————————————————————

现在开始正经详细地回答本问题:明朝所有的总督都加兵部尚书衔吗?

当然不是!

严格来说,明朝总督加衔其实没有任何规律,比巡抚还要宽泛得多,我们常常称呼巡抚为“巡抚都御史”,可见其基本都是要加“宪职”(有极特殊的情况不加,比如某时期特殊的巡抚“郧阳抚治”:甲子,升监察御史吴道宏为大理寺右少卿,抚治郧阳等处流民。)的。

但总督不一样,它甚至连宪职都可以不加,且这种情况还挺多的,所以少有人将总督泛称为“总督都御史”、“总督侍郎”、“总督尚书”,必须得具体情况具体称呼。

像题主这样有此一问的人可能大多是把明朝的“总督”、“巡抚”当成了一个固定的官职,即有固定编制、衙门、员额的职官,其权力合法来源于其官职本身,比如布政使、按察使、尚书、侍郎等等,也即官职本身主要可以看做“名词”,这些官职的权限在明代政治制度设计之初就已经规定好了。

然而总督、巡抚并不是这样,其初设都是一种临时性的差使,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诏敕,皇帝给了你什么权力、应该去做什么事,你才能去做。你最好主要将其看做“动词”,即总督某处、某事,巡抚某处、某事。

你如果这么来看的话,基本不会有此一问了,既然就是个临时性派遣的差使,那么其加衔就不太可能会固定不变。

不过巡抚和总督又并不太一样,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都有地方化的趋势,但巡抚地方化的程度和趋势远远大于总督。

巡抚在初设的时候,跟总督一样,往往是在本省(或本巡抚区域)“往来巡抚”,与布政司合署办公。但在明朝中期天顺以后,各地巡抚陆续开府建衙。从此,“巡抚”作为名词也不再是“巡抚都御史”个人,而是指以巡抚为首脑的权力机构——巡抚衙门。

在此之前,按照规矩,巡抚每年八月是要赴京会廷臣议事的,这也可见巡抚和中央之间的紧密联系,但渐渐成为虚文,尤其是在景泰元年允许巡抚带妻子儿女赴任,减少了巡抚和京师之间的个人瓜葛,又在成化二十二年,最终废止了巡抚赴京议事的规定,实际上承认了巡抚的地方化。

但总督不一样,总督一直到明末,其中央(皇帝)性、临时派遣性都极强,设置、裁革经常反复,所以常常就表现为相对地无规律、制度可寻,最明显的就是其加衔也五花八门。

先说一下加衔的品级问题:

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

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同品级情况下,左职高于右职,三年、六年考满或者有功有恩升职时会从右职升为左职

纵观整个明朝,这种加衔可以只有部职或者只有宪职,或者是各部尚书(侍郎)衔和宪职混合同加,品级搭配多种多样,可以宪职高于部职,也可以宪、部相等,部高于宪。

明朝中期的总督加衔往往部职、宪职只有其一,一般宪职居多,多为总督某处都御史,提督军务。如果以部职出任总督,往往是朝廷特别重视,是皇帝派遣到地方军政一把抓的朝廷重臣。

而到了晚明、明末,地方不宁,边疆多事,总督一般都兼有部职和宪职,因为既要管军打仗,又要整肃地方风纪,兼理粮饷,监督、管理包括地方巡抚在内的官员,但又不可能全部直接派遣朝中的六部、都察院重臣,所以往往是同时加兵部侍郎衔和都御史衔,如果加兵部尚书衔则已经是非常重视了。

另外,这里要特别说明,总督可不一定都是加兵部尚书、侍郎衔的哦,户部、工部等等都可以,宪职也是时加时不加。

还有两种特殊的总督,即武臣总督和内臣中官(也即常说的阉宦太监)总督,一般人估计比较少见。

现在举些例子来予以说明,我尽量用比较特殊的例子:

1、明朝中期以后非常常见的总督某处都御史:

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项忠总督军务;
命都察院右都御史项忠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
总督辽东军务左都御史李秉等奏:
总督两广军务左佥都御史韩雍等奏:
复命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左副都御史韩雍专一总督军务

2、总督仓场户部尚书:

此职为常设,据明史职官志记载:总督仓场一人,掌督在京及通州等处仓场粮储。或称“总督粮储”、“总理粮储”,在实录中你会发现经常同时出现两名户部尚书,其中一人即是总督仓场户部尚书,如:

庚午,改户部尚书陈钺于兵部,命总督粮储户部尚书翁世资掌部事。升户部左侍郎殷谦、礼部左侍郎周洪谟俱为本部尚书,谦代世资总督粮储,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徐溥为礼部左侍郎。

3、总督南京粮储,多为都御史总督,亦有部职总督:

辛亥,南京总督粮储都察院左都御史轩輗乞致仕,上以輗莅事公当,虽老,不允。
丙子,以南京总督粮储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荣为户部左侍郎。
命南京户部左侍郎陈翌总督南京粮储。
甲申,以南京光禄寺卿袁恺为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癸巳,以刑部左侍郎周瑄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4、漕运总督,多为都御史总督,有时候兼巡抚淮扬等处,有时候甚至还有武职:

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等处右副都御史陈濂
总督漕运巡抚淮扬等处左副都御史王竑
总督漕运右副都御史滕昭言:
降总督漕运署都督佥事牛循仍为都指挥佥事。

5、备倭总督,基本都为武臣:

命金吾右卫带俸都指挥佥事马能往山东总督备倭。
罢广东总督备倭为事都指挥佥事姜铭安。
乙酉,命协同镇守广东都督佥事张通仍总督备倭。
总督扬州等处备倭都督佥事董㝗奏

6、总督边储、军饷,多为文职:

景泰末,宣府总督边储都御史李秉:
己亥,敕户部郎中严宪总督军饷于四川。

7、操江总督

总督操江成山伯王琮

8、总督军务太监,这应该极为少见,主要是在热爱军务的汪直这里见到:

乙丑,命总督大同、宣府太监汪直专镇守大同,调大同太监陈政镇守延绥,延绥少监韦敬镇守宁夏,令龚荣还京师。

另外还有:

总督军务太监傅恭。
后军都督府右都督刘聚奏:臣蒙恩后府事管操,缘臣叔太监刘永诚总督京营,理宜回避。
上曰:刘聚既自陈,准其回避。

9、朝廷重臣出任总督,主管方面军政:

略举两例:

第一个就是于成化十九年服阕被召复起的户部尚书余子俊,于成化二十年出督大同(这期间余子俊掌户部),并兼宪职左副都御史:

召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余子俊,以服制将终故也。
辛亥,改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余子俊于户部,时子俊以服阕召至京也。
命太监怀恩、户部尚书余子俊阅视团营官军。
壬申,命太子少保户部尚书余子俊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督大同、宣府军务,兼督粮储。
总督大同、宣府军务兼督粮储户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余子俊奏:

到了成化二十年九月,余子俊的职务、兼职全称是这样:

壬寅,敕监督军务太监张善、总督大同、宣府军务户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余子俊、总兵官定西侯蒋琬兼护偏头关兵马,山西镇守、巡抚等官悉听节制。

第二个是成化二年的总督军务工部尚书的白圭,有时候也称为提督湖广(荆襄)军务工部尚书白圭:

荆襄贼平,靖虏将军抚宁伯朱永及总督军务工部尚书白圭等执千斤刘等以献。

10、极为罕见的文武双料总督总兵,可能就只有威宁伯王越了,很难定义他属于哪种,只好单列:

成化十七年七月甲午(七月二十一日),命太监汪直、总督军务威宁伯王越佩平胡将军印,充总兵官,征剿北虏。

你看总督军务的王越,他即是勋戚威宁伯,还配了佩平胡将军印,出任总兵官,你说他到底该怎么算呢?实际上这则史料还远远没有把王越的全部兼职写出来,他的宪职是左都御史,尤其是在李宾致仕以后,成化十九年之前,他还掌都察院事。十三年还有兵部尚书衔,不知十七年是否还兼职如故。东宫辅臣虚衔则是太子太保。

成化十一年二月乙巳(二月二十六日),加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宾太子少保,仍掌院事。命太子少保兼左都御史王越同理院事,兼提督十二团营操练。
成化十三年十二月丙辰(十二月二十三日),命太子少保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为兵部尚书,仍太子少保兼左都御史,及原加俸一级。
成化十四年十月庚戌(十月二十二日),手敕:升太子少保吏部尚书万安为太子太保,仍兼谨身殿大学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王越为太子太保,仍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成化十六年正月丁酉(正月十六日),命太监汪直监督军务,兵部尚书王越提督军务,保国公朱永佩平虏将军印,充总兵官,率京兵万人赴延绥御虏。
戊申(正月二十七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奏:
丙戌(三月初六日),监督军务太监汪直、提督军务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奏威宁海子之捷。
戊戌(三月十八日),敕吏、户二部臣曰:
汪直、王越出境剿杀虏寇有功,直岁加食米四十八石,越封威宁伯,世袭,太子太保仍旧。
辛丑(三月二十一日),太子太保威宁伯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奏:
甲寅(四月初四日),赐太子太保威宁伯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诰券,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威宁伯食禄一千二百石,本身免二死,子孙世袭,仍追封三代。
成化十七年三月辛卯(三月十七日),论大同征进将士功。
升赏监督军务太监汪直、总兵官平虏将军太子太傅保国公朱永、提督军务太子太保威宁伯兼左都御史王越等有差。越加升太子太傅,岁增禄米四百石,本色三百石、折色一百石,掌前军都督府事,总五军营兵,提督团营操练,仍荫其一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

11、到了晚明、明末,战乱频频,情况稍有变化,越来越多的总督同时身兼兵部侍郎衔和都御史衔,甚至加衔至兵部尚书衔,我估计这应该就是题主最熟悉的总督:

首先最厉害的是孙传庭:

庚午,进孙传庭督师,总制应天、凤阳、安庆、河南、湖广、四川、贵州剿抚军务,仍总督陕西三边,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铸督师七省之印。

七省总制督师、陕西三边总督,加衔为兵部尚书、左副都御史。

其次是常见的兵部侍郎兼都御史总督:

命余应桂仍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壬辰,起惠世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吕大器仍以兵部添设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
丙辰,兵部右侍郎吕大器仍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江楚应皖援剿事务,兼理粮饷。
李化熙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巡抚保定右佥都御史徐标为兵部右侍郎,总督畿南山东河北军务,仍巡抚保定。
总督凤阳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马士英。
总督豫楚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汪濬。
王继谟仍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总督漕运都御史郭尚友加户部尚书总督蓟辽都御史刘诏加兵部尚书

可以看到,相对来说,加兵部尚书衔的并不多,这里有孙传庭和蓟辽总督刘诏

其他如总督粮储一类的,往往也是同兼部职、宪职:

张有誉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

到了崇祯十七年明朝快要灭亡的时候,朱由检疯狂起来,各种职衔就乱起来了:

进魏藻德礼部尚书兼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总督河道屯练,往天津,进方岳贡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总督漕运屯练,往济宁。



  

相关话题

  朝鲜王朝神贞王后主张恢复明朝万历皇帝的祠堂万东庙是否属实? 
  为什么有人会说明朝没有商税? 
  如果明朝在1544年就灭亡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会更好吗? 
  明朝建国号为“大明”,明是否是出自明教? 
  明朝不是没有西域吗,为啥这个地图西域也是明朝的? 
  明朝鼎盛时期可能打得过同时期欧洲吗? 
  如何评价史可法? 
  李定国两蹶名王之后,顺治真的有想要划江而治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明朝若没灭亡中国能与世界接轨吗? 
  明朝所有的总督都加兵部尚书衔吗? 

前一个讨论
明朝的娆广孝在没有帮燕王朱棣篡位前,他具体在干什么?ps. 我也知道当和尚,当和尚期间做了什么?
下一个讨论
明朝的时候生男孩能叫弄璋之喜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