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是从哪个年代开始把官员称为大人?
这个目前我还不太确定,还需要具体去考证一下。
但题主说“明清这种说法非常普遍”应该是不太准确的,但也不是完全错误。
题主可能是电视剧看多了才有此感觉,觉得非官身的人必须用“大人”来尊称官员,甚至官员之间、官员上下级也互相这么称呼。
确实,明朝(至少是晚明、明末)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大人”叫法,但多是民间日常口语行为,用的也不多,也不局限于称呼官员。这其实多用于对长辈、长者、德高望重者、尊贵有地位的人(当然也必然会包括官员)的一种称呼,可以去看《金瓶梅》、《三言二拍》,具体用法只需检索一下即可。
排除掉“大人家”这种用法,《金瓶梅》中大约还有几十个各种“大人”,其中西门庆就被多次叫“西门大人”,占去了相当大的数目,很多都是一些奴仆、老鸨、小厮这么叫的,算是尊称,当然西门庆确实是有个“副千户”的官身。
另外,也有几处是把正经的守备、知县官员叫做“大人”的,但并不普遍,而且感觉上并非是因为他是官员所以这么叫,而更多是因为地位尊贵。其实很多情况也就这么随口一说。两者当然有关系,但相关度不那么强。
个人觉得更多地可以理解为“大人”的字面意思,不需要强绑定为“官员”。
西门庆一见,满心欢喜。拿着邸报,走到后边,对月娘说:“宋道长本下来了。已是保举你哥升指挥佥事,见任管屯。周守备与荆大人都有奖励,转副参、统制之任。如今快使小厮请他来,对他说声。”
于是看盒儿内,放着三个请贴儿,一个双红佥儿,写着“大寅丈四泉翁老先生大人”一个写“大都阃吴老先生大人”一个写着“大乡望应老先生大人”俱是“侍教生何永寿顿首拜”玳安说:“他说不认的,教咱这里转送送儿去。”
西门庆道:“有刘、薛二内相,帅府周大人,都监荆南江,敝同僚夏提刑,团练张总兵,卫上范千户,吴大哥,吴二哥。乔老便今日使人来回了不来。连二位通只数客。”
那么一般《金瓶梅》中一般怎么称呼官员呢?
其实大多就是“姓+职务”,比如:
西门庆道:“京中太师老爷第九公子九江蔡知府,昨日巡按宋公祖与工部安凤山、钱云野、黄泰宇,都借学生这里作东,请他一饭。蒙他具拜贴与我,我岂可不回拜他拜去?诚恐他一时起身去了。”
西门庆道:“那两个,一个是雷兵备,一个是汪参议,都是浙江人,要在我这里摆酒。明日请杭州赵霆知府,新升京堂大理寺丞,是他每本府父母官,相处分上,又不可回他的。通身只三两分资。”
其实你只要搜索“巡抚”、“知府”、“知县”等官名,就可以得到大量结果。
同样的,还可以查看《三言二拍》,用法也差不多,有“学士大人”、“老大人”、“伯牙大人”、“尊大人”这些用法。
以上是民间口语用法,如果是官面严肃正经的用法呢?
实际上,如果你检索《明实录》,把官员称呼为“大人”的用法你几乎一例也找不到:
然而,再检索《清实录》,你会发现情况有变化了:
发现乾隆时期这种用法尤其多,可以具体选择一例看看:
四川總督策楞、提督岳鍾琪奏、先據西藏糧務通判常明稟稱、珠爾默特那木扎勒告其屬下。有我已設計徹回漢兵四百餘名。其餘若不知機早回。必盡行誅戮等語。又拉里糧務州同董恭稟稱、珠爾默特那木扎勒行令、沿途漢土兵民、及文書。俱不許往來出入等語。茲據駐藏外委王廷斌等稟稱、珠爾默特那木扎勒潛謀不軌。駐藏傅、拉二大人。於十月十三日、誘至通司岡衙門接見。遂將伊誅戮。詎逆黨卓呢羅卜藏扎什等聞信。即率眾數千圍署。施放鎗礮。周圍放火。達賴喇嘛遣眾僧救護。不能得入。拉大人被亂刀砍害。傅大人身被鎗傷。立即自盡。所有文武官多被難。糧務衙門、被劫庫銀八萬五千餘兩。十四日、卓呢羅卜藏扎什帶兵潛逃。十五日、達賴喇嘛始令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之妹夫公班第達、暫理藏王事務。附近喇嘛番眾等。
又諭、據特成額奏稱、據郎卡多爾結等稟稱、三暗巴賊匪安錯、情願獻出從前所搶人馬。嗣後斷不敢搶奪等語。三暗巴賊眾。膽敢在大路搶奪番子人馬。今見大兵前往。又情願將搶去馬匹獻出。班第達即欲照伊所懇完事。殊屬非是。著寄信特成額。作為已意。向班第達云、從前三暗巴賊眾。因搶奪爾等人馬。大皇帝纔派我等帶兵出來。務將賊首安錯等三人拏獲。其餘盡行殄滅。以清道路。使日後不生事端。爾初隨索大人來時。何不將此等情跡說明。今索大人已故。見安錯又情願將爾等人馬獻出。便思將就了事耶。我係成都將軍。成德係總兵。帶領兵眾。動支錢糧。正賊並未弋獲。爾等只圖得物件、即行了事可乎。我等如何回奏大皇帝。爾既稱達賴喇嘛愛惜眾生。不忍殺害。意欲不行辦理。則從前即不應帶兵前來。此際必要拏獲安錯等賊首治罪者。亦為爾等耳。爾何反出此言耶。
啊,多么熟悉的味道啊,“索大人”、“拉大人”,“傅大人”,基本上这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群顶戴花翎互道“大人”的辫子戏了,看来辫子戏里把和珅叫“和大人”还是蛮写实的,虽然他姓“钮祜禄”。
综上,我个人以为,把官员称为“大人”,应该很早就有了,毕竟官员常常就是长者、德高望重之人。具体早到哪朝哪代还得考证,我再去查查文献,看有没有人考证研究......
但像现今电视剧中那样,普遍把所有官员都称呼“X大人”这种用法,应该开始于满清,我估计是民间的比较少见的口语叫法蔓延开了。
如果你写历史穿越小说,或者真开了时空之门穿越到明朝及其以前,还是少把官员称作“大人”,称呼是门学问,太过谄媚并不一定就好。偶尔把年老长者、德高望重者称呼为“大人”、“老大人”,亦无不可,但不可太滥。
如果见到什么小官小吏都叫“大人”就太掉价了,毕竟你没那么多爹,小心士论鄙之。
你有点学问、地位的话,不管当没当官,就直接以姓氏+官名职衔这种称呼就挺好的,“蔡知府”、“李巡抚”,或者某公、某先生也挺好,尤其是“先生”,我看明朝很多这么叫的,上至皇帝,下至庶民,都可以这么叫官员以表尊敬,可能跟现在的日本差不多吧。
或者你知道各种官名俗称也可以用下,比如“本兵”、“大司马”、“部堂”、“抚台”。
你要不幸是个小厮、奴婢,那一概叫“老爷”也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