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友人都提到了民族主义对一个共同体的 “底线”、“下限”、“底裤” 的作用,说得很对,我就不再复读了。
想复读的是另一个意思:
“你” 若是觉得过度的民族主义是 “不好” 的,可以,没问题,毕竟我也这么觉得。但任何评价,都是比较出来的。这个比较,可以是和平行的现实存在去比较,也可以和你心中的空想标杆去比较。而只要存在比较,且 “你” 做出了评价,那就最好尽量避免双标。否则,就很难说 “你” 到底是在批判 “民族主义” 本身,还是在暴露立场。
然后,如果一个人无法认识到并深切认同,当今全球,规模和烈度最为宏大和深远的民族主义,即 “犹-基-盎-撒” 民族主义的话,那么这个人基本上就直接失去了 “客观” 评价 “民族主义” 的资格了,而只会暴露立场和屁股。
从过去一百年的历史来看
是共产主义 国际主义需要民族主义 而不是民族主义需要他们。
活下来的几个亚洲共产党 几乎全是依靠民族解放叙事 本土化动员的。
没有民族解放 救亡图存叙事的早就毁灭了,
1920年的华沙城下,波兰无产阶级为什么没有按照国际主义叙事反戈一击支持苏军呢?
要论“坏”的例子,你总要找到“好”的例子吧,如果别人比你还"坏”,你也算好了
佐任的好是一副很美妙的饼,你看的到,听得到,需要你花钱买,但是从来没有吃到过。
民族主义是一种典型的避险资产。它不会让你发大财,但也不会让你把裤衩子赔光。
民族主义流动性强。它可以与几乎任何一种政治理念兼容,左派可以主张民族解放,右派也可以主张民族独立。社会主义者可以用民族的天然认同搞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者可以用民族的天然亲近搞资本主义。
民族主义保值性强。即使是在最不利情况下,民族主义也可以保障你至少免于核心领土的分裂。
民族主义收益率一般。民族的边界客观存在,不论你怎么建构,也没办法把非洲人和你建构成同一民族。一个民族的民族主义无法建构为普世价值,民族主义者为主流的国家即使再强大,也对构建世界规模的秩序缺乏能力,更缺乏兴趣。
总的来说,民族主义好不好,应该配置多少比例,应该根据世界整体形势而定。市场景气、顺风局中,应尽量少配置。市场萧条、逆风局中,应尽量多配置。市场混乱、秩序崩塌时,应紧急配置,这时候就不管什么收益率了,落袋为安,保本要紧。
至于2020年的地球是什么形势,大家见仁见智了。
一个民族国家不玩民族主义,学大洋对岸那个封建灯塔玩美丽新世界吗
抱歉,底子薄,玩不起,我们穷逼国家只配玩民族主义,不服你去问莫迪
不想玩民族主义也可以,等入关招安了明宣部,想玩什么玩什么
是好。因为中国的民族主义从来是反对压迫的民族主义,不是歧视他者压迫别人的民族主义。
1840年,大英帝国的军舰鸣响了舰炮,中国跌跌撞撞的近代历史拉开了帷幕。接踵而至的列强的侵略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就像潘多拉的宝盒,在一切的灾祸之外,中华民族的概念,也就是中国的民族主义,如同小小的希望的种子,在中国人民这片土壤中扎下了根。
民族主义是什么?中国的民族主义又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理清的问题。
民族主义,泛泛地讲,就是基于某种人为设定的标准来进行的人群划分,人为制造一种共同利益集团的主张。这个“人为设定的标准”可以是皮肤或者头发的颜色,可以是语言文化的习俗,可以是宗教或者信仰,甚至任何想象的标准,所谓“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但是,即便是想象的共同体,它若被广泛的人们所认可,这种存在于集体的意识也就变成了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所谓“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不能因为民族可能是基于一个想象的标准而衡量的集体,而干脆说民族是一种不存在的概念,或者直接认为它是邪恶错误的存在。
而中国的民族主义,其源自中国民众在近代遭受的灾难与挫折和与这些灾难斗争牺牲的共同记忆。从虎门销烟与英国军舰的第一炮开始,到时至今日的团结抗疫、团结抗洪,这样一件一件的灾难和对灾难的斗争构成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的根本。中国的民族主义,就是对天灾的整治和对压迫的抗击。
现如今,在苏联解体之后,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所谓的“历史终结”格局,即在国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单极、紧密围绕在美国周围的欧洲发达国家为上层的空前的帝国主义霸权压迫格局。如今,尽管战乱与饥荒不在祖国大地上继续,但是我们在外交、经济、文化、科技等等方面上,都依然继续遭受着压迫。中国的民族主义,其历史任务还远远未完成。
现在的时代已经和马恩列的时代完全不一样了。金本位与殖民地争夺的时期已经过去,货币浮动汇率与资本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资本的全球流通只需要电脑上手机上敲几个按钮就可以完成交易,对无产的剥削可以是一个大洋彼岸的资本家点几下鼠标就完成的。
资本将天然地流向价值洼地,而无产者者无法自由快速地流动;通过国家机器以政治力量控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已经成为了当下保护无产者的重要方法,被剥削国家的民族主义发挥着保护受压迫的无产者的作用。
综上所述,是好。
我只想说:无知者无畏。
请问你们确定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吗?真的要提倡「中国的民族主义」?就没有想过,在中国官方政治话语和宣传中,怎么从来就没出现过「民族主义」这个词?
不作不死。
——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啊,多民族国家搞民族主义和搞分裂几乎只有一个头发丝儿之隔。
想想看,中国官方认可56个民族,那么你要搞的是哪个民族的民族主义?汉族?满族?回族?藏族??
哦你说中华民族。可我们管那叫「爱国主义」,不叫「民族主义」。官方话语是这么说的: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1]
人家爱国是民族团结,你爱国是搞民族主义?《国安法》第三章第一节要不要了解一下?
一颗粉红色的小心脏瞬间变黑!
政治的红线相当微妙,从来不看你的初心是否粉红。
所有的官宣向来都是「爱国主义」,从来不是「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示范基地」、「凝聚爱国主义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是不可能把这里的爱国主义替换为民族主义的。
「民族主义」的口号不是没有过,不过那是在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中。而且一开始就是等同于「大汉族主义」。所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驱的是满清的鞑虏、恢复的是汉人的中华。
直到后来面对外敌的入侵越来越严重,梁启超、杨度等人才提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随之演化为民国初年「五族共和」的官方民族话语体系。
但由于中国确实不是单一民族国家,所以在50年代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最后正式确认了56个民族。这里面也有一些争议,比如将苦聪人划入拉祜族,摩梭人归入纳西族,前者并不完全认同这种划分。
但无论怎样,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概念确定下来了。
基于多民族这个特性,中国官方的话语口径更多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在此基础上把「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暂时性的、过渡阶段,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给无论是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留下任何声张民族主义的政治想象空间。
这也多少吸取了前苏联的经验教训。前苏联的解体与民族主义的复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2][3]。所以中国政府从来就没有公开肯定和宣传过「民族主义」,是有前车之鉴的。
还在这里鼓吹民族主义,唉!
「学习强国」先毕业再来刷题好吗?
其实高赞说的很明白了,但是我把它说的再直接一点。
要让民族主义起作用靠的是理性理念还是纯粹的热血感性?
事实上当一个人分析出了民族主义的利害关系,那么民族主义本身就对他不再起作用了。它就成了一个幌子,一个由头。
从这个角度看,民族主义和很多主义,学说一样,是一种愚民思想。为了控制民众而存在。同纳粹人种说并没有本质区别。
那么现在把什么民族主义,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光环抛开,换个简单明了的说法。
应不应该通过对民众进行思想禁锢,钳制来达成国家利益?
这才是民族主义反映出的问题本身。
而高赞还有很多人觉得这无可厚非。他们都明说了民族主义“不可辩”。就差跳起来讲民众的思想就应该被禁锢钳制。
思考到了这一阶段,就没什么辨不清的了。就看你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为了国家利益而被钳制禁锢思想。
有的人看不明白的可能会说,那什么马克思主义难道不是钳制吗?
判断一种理念是不是对思想的钳制禁锢就看这种理念是否经得起反思,经得起从各种角度讨论思考。在讨论思考过后仍能起作用。
高赞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民族主义不是辩经,你要是去讨论思辨它,它就失效了。
民族主义之所以是一种钳制的理由我前面已经讲过,他的起作用不是通过理性思辨,而是通过感情的渲染!
而其他很多主义是允许人去讨论,反思,辩证的。就想对科学的态度一样。民族主义本身已经是和宗教类似,和科学很远的存在 。
当然,我这样说,很多热血冲了脑袋的人会很不高兴。
那我再补充一句,民族主义对国家本身肯定会带来利益的。就像我曾经说过如果哪个国家国民都是绝对服从命令的机器人。
那这个国家一定是最团结的!
用词就是话语权的争夺,是意识形态的战场。
新中国本来使用“爱国主义”一词,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民族主义”一词大有压倒“爱国主义”之势。
就如新中国本来使用“妇女解放”叙事,但到2020年,“女权主义”已经成功压倒了“妇女解放”。
妇女解放与女权主义是两码事。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也是两码事。但是大众不易分辨。
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里,Big Brother 强迫人们使用“新话”。中国正在经历这一阶段,而强迫人们使用“新词”的Big Brother ,不是红色政权,恰恰是那些师从西方(尤其美国),一见《1984》就要对马列主义冷嘲热讽一番的,垄断了话语权、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洗脑的文人,中华田园芝加哥男孩。
如果反帝斗争被归于民族主义,赋予民族主义正当性,如何面对大汉族主义和少数民族的地方民族主义?我的大学同学里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大学时我就开始思考,好几个民族在中国是少数民族,在邻国则是主体民族,这些中国少数民族如何建立对中国的认同?
最近知乎有个热门话题,“十年前公知真的很盛行吗?”
十年前的我正就读于校园遍地中华田园芝加哥男孩的“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2009年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很多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嘲讽:“为祖国庆生?祖国母亲已经五千岁了,不是六十岁。”可是,值得庆祝的本来就是新中国的生日,是革命(阶段性)胜利。“工人没有祖国”,红色的中国才是祖国,中国才是那个要靠意识形态维系的非民族国家。
基于共同的革命历史、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认同,维护五十六个民族人民利益的爱国主义才能在意识形态上支持当下和未来的反帝斗争。
不能指望民族主义只对外不对内,女真大汗、蒙古大汗、藏地僧侣贵族臣服之主、汉地征服者、回部征服者统治下的各民族是不会结成“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必然被帝国主义利用来撕裂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制造中国内乱,近期帝国主义开动宣传机器制造涉疆谣言,政客炒作涉疆话题,正是活生生的案例。
好不好光说是不行的,要具体分析的,我的结论是别无选择,目前也没更好的选择,我们从历史中获取经验。
下面就是具体分析,还是比较长和枯燥的。
头三十年我国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什么?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也就是“阶级斗争为纲“。这个意思就是用阶级矛盾来替代民族矛盾,在当时具有很好的效果。
1977年中共十一大党章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是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的、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
体现在党章里就是开宗明义,直接说明党就是工人党。
1982年中共十二大党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一系列事件使得国家发展方向转变,接纳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意味着党的领导基础也必须扩大,这才有党只是工人先锋队,同时还增加了全民党(民族党)。
同时当你不再使用阶级斗争概念时,如何建立新的国家统一的意识形态就很重要,民族主义就是必须使用的。
另外一个要点是先锋队,先锋队说白了就是领导的意思。十二大以前是直接认为党就是工人党,十二大开始就变成了工人的领导党。
2002年中共十六大党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际上是把“三个代表”放了进去,进一步阐释了全民党概念,并把民族和人民进一步区分。起码从1982年开始,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同时是重要指导思想。
这个背后是阶级成分复杂化,都知道民族主义是近代资产阶级崛起壮大时的产物。当国家引入外资和民资时,使得阶级基础也发生了变化。
有趣的是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也同样改了党章,增加了全民党概念。
苏联共产党是根据自愿原则把苏联工人阶级、集体农庄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先进的最有觉悟的部分联合起来的、苏联人民战斗的久经考验的先锋队。
共产党,工人阶级的党现在成了全体苏联人民的党。
这里就要想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样的身份就算作人民。
七八宪法里的人民概念很简单。
序言
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团结爱国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革命统一战线。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的范围很简单,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简而言之就是劳动阶级。
八二宪法呢
序言
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除了老三样的工农知识分子外,实际上又简化概括为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这么一看有没觉得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核心是因为经过40年发展,中国各个阶层不断细化融合,产生了传统政治经济学难以完全解释的阶级构成和对应的解决方案。背后是我国在80年代开始逐步融入以美国为首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过程中,放弃了阶级意识形态创新。
第一,民营资本只能用民族主义来动员。
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民营企业用近40%的资源,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
民资重不重要?影响大不大?指望用社会主义和阶级斗争来拉拢他们?不是在开玩笑吧。
第二,中国目前的社会阶级成分非常复杂。
作为领导阶级的传统狭义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只占全部就业人口的27%,其中大部分还是农民阶级兼任的。工农联盟加起来勉强超过五成,再过几年很可能连五成都不到了。
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一二产业,就业人口超过只是时间问题。再用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而不创新,那就只能用民族主义。
而且除去农民工的工人阶级也不是纯工人阶级,如今产业升级以及政企分离,使得党政干部和工程师都是从传统阶级识别中的知识分子中挑选。
阶级分化再融合的流动趋势加快,很多定义都要改变。还好的是知识分子的阶级倾向取决于教育和社会实践,这个大家都懂就不多说了。
第三,中产化社会缺少有效阶级意识形态动员。
这两幅图配合常住城镇化率的60%,就能得出农民主体依然是处在低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城镇,约有3.6亿人,城镇常住人口减去农民工2.9亿人还有5.5亿。我们知道的另一个现状是低收入群体或者说农民伯伯们在互联网上是没有话语权的。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粗略的认知,常住城镇人口具有消费能力和话语能力的5.5亿人中大部分是中产阶级,也就是网络话语权掌握在这3.6亿人中。
或者按照官方说法,已经有4亿,意味着网络话语权在中产手中,整个社会有进一步中产化趋势。
中产阶级是西方创造出来的,有人说就是糊弄无产阶级的。却并非如此,中产阶级是金融资本阶段的产物,内涵的阶级成分异常复杂,也有小资,也有民资。
不管怎么说,中产阶级群体的特性是保守主义,利益高度分散不能形成自觉,不掌握传统意义的生产资料却拥有金融资产,使得他们较为富裕又具有一定革命性。
对于这批中间偏保守的群体,靠阶级意识形态的方式来动员他们是不可能的。官方意识形态的一个拳头就不能用了,只能靠民族主义另一个拳头。
社会主义如果是靠阶级横切,那么民族主义就是靠身份纵切,只能通过身份政治去动员中产阶级。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年网络热词“饭圈化”其实就是身份政治,再往前女权主义,其实这都是“社团化”结果。
中产的中间保守倾向使得他们的根本诉求是安全,这种安全感需要的是外部刺激,俗称“焦虑感”。通过焦虑就能形成一个一个报团取暖的有极端化共同利益的社团组织,这也是当初西方认为中国也会发生和平演变的原因。
一方面改开红利的不平衡使得一批中产有掉落危机感,产生了偏右极端化的革命性倾向。另一方面外部对立又促使国家级的社团化组织动员具备可能,这就是民族主义。
经过这么多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金融资本主义阶段,我国的经济实体和阶级成分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在仍没有新的阶级意识形态更新的情况下,只能用民族主义来动员分散的中产。对于大资本则是高度政治化的存在,靠政治动员就可以完成。
而底层劳动者,不管是经济占比,还是话语权影响,除了人数上多点外,国家前期在农村自治的影响下基本是放任自流的状态。只是把农村当成劳动力和资本蓄水池,随取随用。感到希望的是乡村振兴和最近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对基层治理重新重视。
民族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是进步还是反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进步还是反动。
在现在这个时代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主义——
1.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压迫,追求民主独立自由的民族主义。
2.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压迫工农,对外侵略奴役其它弱小民族的民族主义。
如果是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就是反动的。如果是被压迫奴役的国家,民族主义就是进步的。如果是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就是根本没有存在必要的累赘。如果是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就是境内外资产阶级及其走狗用来瓦解颠覆国家的反动意识形态。
民族国家内当然可以存在少数民族,但民族国家的主体民族拥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相对少数民族的优势地位(否则就不称之为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国家内是充当着一种寄宿者的角色。无一例外,民族国家都是资产阶级国家。而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各民族间是兄弟般的平等互助关系基础上的,所有民族的劳动者是国家共同的主人,这种阶级关系绝不是民族国家这个狭隘的理念可以概括的。
曾经有2个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背弃阶级构建,搞国族构建,它们一个解体了,一个爆发了20世纪末最血腥的内战(这后一个还是创造性地实践了Socialist Market Economy的国家)。
如果还有第三位想这么玩的,下场绝对不会比前两个更好。这不取决于身份证上定义的“主体民族”人口比例,因为某自认为人口最多的主体民族,如果按照民族主义原则制造某种身份进行认同的话,其内部讲不同语支方言的群体之间的“民族差异”比前面两个国家里讲同语支不同方言的民族之间还要来得更大。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某种偶然因素主导的超级民族构建,表面上的“超级民族”只是相对标准民族构建来说粗糙的半成品罢了。民族主义则是继续通过民族构建来对半成品进行精细地切割加工。在今天,这意味着什么还需要进一步解释么?
反正如果你觉得小目标人,后浪人,福报人跟你是一个民族,我建议你去接受民族主义的雕琢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