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荆州,是荀彧为曹操进行的最后一次筹划。
这之后,荀彧在干什么呢?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赤壁大败之后,以荀彧的智慧,一定能够看出来,统一,是不可能的了。
我还知道,曹操,也能看出这一点。
我更知道,在荀彧去世不久的南方,关于曹操,伏皇后和荀彧的政治谣言就蔓延开来,虽然政治谣言是不能信的,但是“老贼不死,祸乱不已”这四个字,刘备一定装着咬牙切齿地说过。
令君的后半生,包括整个赤壁之战前后,估计都非常的痛苦吧。
一点也不磊落,一点也不光明。想要的太多,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呢。
传说,令君死前,烧光了自己的所有政治文件。
你猜猜,里面写了一些什么东西呢?
不如诸葛亮很正常,历朝历代比拼人气能压倒村夫的,估计也就宋元之后的关二爷。曹老板碍于龌龊事太多,被社会舆论拉黑过好一阵子,近代才缓过气来。讲道理,作为君王,听说臣下的人生偶像是曹老板,换你作何感想?
翻翻这几位偶像级人物,都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可以被抽象为某种价值符号。
譬如关羽便是义,曹操便是才,他们的人气也便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而兴衰。
社会价值观不再看重义气,关羽就丧失了最大的闪光点,沦为三国将领中的一员;社会价值观倾向于实用主义,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黑点便不足道,以其超世之才获得广泛认可。
诸葛亮是个近乎完美的偶像,几乎没有值得诟病的短板。要忠有忠,要义有义,要仁有仁,要智有智,推崇儒家,这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典范,到了搞儒法斗争的当口,一瞅,我去,这不是位响当当的法家代表人物么?摊手。
相形之下,荀彧的形象便很难抽象。要说才,汉末三国时代人才多如过江之鲫,不说别的,头顶就有曹老板压着,荀文若也没啥竞争力。要说忠,虽然末了替汉室尽了忠,但前半截该怎么算?放着这么多十足真金的忠义之士不崇拜,偏找拧巴的半截忠臣荀文若?至于其他,总不能是帅罢?
更有甚者,拥汉派眼中荀彧是曹操属臣,拥曹派眼中此公又成了汉朝遗老,真是两边不落好。举例,《三国演义》取拥汉立场,临了就荀彧之死来了首诗:
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
易中天是曹粉典型,末了请荀文若坐冷板凳,跑去创立了郭嘉历史学,难不成是眼瞎,没读过魏书外姓群臣传的头一篇么?
个人以为,荀彧是个复杂的人物,始终挣扎在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没有丰富的阅历便无法真正理解,这也便决定了此公不适合作为流行偶像。
从某种意义上说,诸葛亮是幸运的,他可以不用面对荀彧式的抉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孔明慎重择主,是否已然在努力避免这一命运呢?
很希望有人能通过大众平台把荀彧的一生讲透,毕竟有孔明遭际的不过凤毛麟角,大部分人都是没有荀彧之才,却要面对相类似的抉择——现实如此残酷,理想的存与灭,这是个问题。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