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女大学生翼装飞行的回答会发现,很多人都在着重描写她如何如何热爱这个运动,如何如何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但是如果换成一个大学生在网吧“热爱”某竞技游戏,过于投入长时间有玩猝死,可能就有人要出来冷嘲热讽些什么“玩物丧志”“游戏害人”“荒废学业”之类的话语。
至少刷后浪来看,我们在“玩物丧志”这点,还能相对公平的评价大部分人。包括富人。
前阵子有个大V为翼装女生说话,称赞她的冒险精神,说如果没有冒险精神,人类的祖先都没法走出非洲。
有一说一,翼装女生选择了自己的生活,出事了,除了自己的家人外也没有影响到其他人,本身并不足以遭受口诛笔伐,应该得到尊重。
但尊重不意味着鼓励,甚至颂扬。我觉得去夸赞翼装女生冒险精神的,都没有理清楚一个基本的逻辑:
她的所有爱好,包括滑雪、潜水、冲浪、风洞,翼装飞行,都是资本规则下供给给小众市场的商品。她从事这些所谓的“极限运动”,并非拓展人类的极限,实际上就是一种消费。
她只是消费了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所消费不起的东西,得到自己精神或肉体上的愉悦和满足。
本质上,这跟阿宅们读网络小说,打游戏,普通人去看电影,旅游等等的消费行为没有本质区别。无非她是在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消费。
18岁开始学单板滑雪,在崇礼住半年;19岁巴厘岛学水肺潜水;21岁开始学习风洞、跳伞;22岁开始学习翼装,并参加全国风洞比赛拿过第三名。
因为喜欢滑雪,她在张家口雪场呆了半年。她是在雪场滑雪的吧?并不是去那些人迹罕至的雪山挑战人类极限吧?
潜水更是海滨度假的一个常见的商业服务,巴厘岛是著名旅游景点,她不是自己找个野岛去潜水吧?
即使是更加小众的翼装飞行,她也受过门槛几十万的培训,也在迪拜专门学习过2个月。迪拜是个什么地方,大家不会不知道吧?富人的销金窟。这是去高山大漠挑战人类极限吗?
所以翼装女生行为的实质,就是在进行一个有死亡风险的消费,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得到自我的满足。
我相信这种满足感不是假的,而且应该是比生理、安全、社交等需求更高层级的尊重或者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的“满足感”。
但这种自我实现是扭曲的。
现代消费主义最牛逼的地方有两个:
一是捆绑信号博弈,让你要在社会中混下去就不得不消费,你自己无所谓,但得考虑给合作伙伴和敌人传达的信号;
二是将扭曲的价值观隐蔽化,让人觉得可以通过消费满足自我实现需求,让自己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显性化的扭曲价值观,比如有女生喜欢奢侈品的价值观,人人都会抨击,觉得虚荣。但如果换成女生喜欢单板滑雪、潜水冲浪、翼装飞行,仿佛这个价值观就非常高尚,是在冒险,是寻找自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但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所以翼装女生无辜,但也并不值得称道和颂扬。
据说她还签了一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意外后不知道是否还有器官可捐赠),应该本质上还是善良的人,只是喜欢消费。
物质女消费物质,而她消费这种冒险和刺激。
有她的朋友在微博上发:
愿你化作飞鸟,翱翔在广阔的天空;愿你化作山间的鹿,穿梭在巍峨的雪山;愿你化做自由的鲸,遨游在无垠的大海;安,愿你一路走好!”
我觉得悼念是好的,但没必要这样子美化。
因为消费冒险和刺激的事情不少,比如以前吃河豚鱼(现在已经充分商业化,养殖的可以做到无毒),或者无保护多人运动。只是后两者混入了一些生理需求因素,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但其消费的实质一样。
什么样的冒险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呢?
比如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院士。面对未知的病毒,尝试拓展人类生存的边界。
那些在武汉抗疫战中逆行的医护人员也是,他们面对一个陌生的战场,但还是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拯救他人的生命。
他们的行为并非是一种消费,他们用自己的冒险,带来了产出。
这是真正值得敬佩的。
而翼装女生,其实跟她自己说的一样:
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
对,她有消费自己生活的选择,她是你们口中的“后浪”。
但这种挂钩物质条件的选择权,并非人人都有。
真正的冒险精神,是一种探索,是一种责任担当。
Anyway,逝者已矣,她无悔,对于她的人生,他人也不用过多评价。
都在说阶级,都在开嘲讽,我就不再跟风儿了。
只是借这个话题,说点儿不一样的。
我国的年轻人里面,喜欢各种各样的亚文化的人,多多益善。
全民都争着当做题家,是没有希望的。
注定有90%的人,会在某项竞争中,无法成为最顶尖的10%。
这简直就是一句废话,但同时,又是最源头的真理。
而诸多的亚文化或小众爱好,其中很多,并不需要花特别多的钱。
需要花的仅是时间。
时间从哪里来?
只要心里的那些情结打开了,哪怕是年轻人,也很容易会发现,自己已经注定是某个“传统竞争”中的那90%了。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去当燃料,不如“回老家”。
“老家”不一定是具体的地方,而只是一个生活状态:
有着稳定的工作,糊口的收入,大把的自由时间,再去拿这些自由时间去“看星星”。
然后,当这种生活状态的选择,形成统计规模后,必然会多出无数条“亚文化”的赛道。
其中的每一条赛道,依然遵循着90%/10%的规律,甚至是99.9%/0.1%的规律,
但是,总会有成批的,在“传统竞争”中,注定是那90%的人,发现自己在某个亚文化小赛道上,具有10%的天赋,甚至是0.1%的天赋。
就算最终发现,自己的爱好,就只是爱好,依然无法做到顶尖,那也无妨。
起码,这避免了让自己去在注定当90%的“传统竞争”中当燃料的命运。
而如果真的有10%,甚至是0.1%的小众天赋,就不仅仅是把他当成一个爱好了,而是,真的多了一个“选择”:
是否要将其变现。
而这本就是所谓“发达国家”的一个核心产业模式:小众娱乐产业化、专业化、品牌化,最终打包成“产品+服务+文化”的全球流行输出,获得极高的利润率。
说了那么多年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核心的“升级”,自然还是微电子、军工、航空航天那些。但与此同时,这些“小赛道”,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知道全球精酿啤酒的总产值么?两三千亿美金,即差不多2万亿人民币。
知道全球每年的滑雪板销售额么?百亿人民币级别。
这些“小赛道”们加总起来,会是个天量的数字。
而产值的追求,仅是众多追求中的一个。
更有意义的效果将会是,先前提到的文化输出。
这个话题,知乎上也早就说烂了。很多人讲得很到位:所谓文化输出,没什么玄乎的,简单就一个事儿,是否能让全球年轻人,都觉得你国年轻人高级牛逼有趣屌爆炫酷炸裂。有了这个,再谈植入点儿别的。没有这个,怎么植入都够呛。
但由此,也就该说回这个悲剧事件了。
直到今天,我国的年轻人,在诸多的“亚文化”和“小赛道”上,生态位依然是“跟风儿”。
典型心态是,觉得啥啥啥,在“外国”或“全球”很炫酷,哪个白色或黑色的面孔是“大神”,然后才兴冲冲去舶来,再浅尝辄止,刷点儿存在感,发发社交圈,完事儿。
形不成什么有点儿规模的圈子,也没太多人,真的有那个心思,在某个赛道上,追求成为全球范围的最顶尖。
更多的心思,还是集中于圈外的点赞和艳羡。
哪怕是在圈子内,同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共同提升元素,还是太少;牛逼傻逼的刷鄙视链元素,外加广义的交配动机,还是太多。
实在是忒卷了。
这么说,是在否定勇于挑战自我么?当然不是,毕竟进步来源于突破极限。
这么说,是在否定装逼么?当然不是,毕竟这本就是年轻人正当且健康的刚需。
但这类的心态太多,在统计上,一定会对应着更多的事故和悲剧。
不说别的,纯举个其实在今天一点儿都不小众的例子:
滑雪故意不带头盔,既不牛逼也不装逼,就是纯傻逼。
如果这背后的一整套心态不变,那么,甭管我国的年轻人,如果追求去“看星星”,如何追求屌爆炫酷炸裂,本质上也都是给别人的产业去输送炮弹。
想在这些“亚文化”和“小赛道”上,刷出些产值来,甚至是进行文化的输出?
差得还太远太远。
旗人老爷的千金为自己的高贵危的爱好送了性命,
一帮惯吃了血馒头的无良文人,商人争抢着冲上去抬轿子,吹喇叭,立牌坊,
围观的包衣奴才们妒羡不过恨恨地喝一声倒彩,
彩声未落,
自己个儿的泪却不争气地扑簌簌直滚落了下来。
都怪何冰接了那个破广告。
前浪早就买了房,全家老小去西方;
后浪拍在沙滩上,拇指齐竖来送葬。
政治,就是代际战争,没有输赢,只看代谢。
说明了自诩为无产阶级左派的一些人本质上都是民粹右派。这种舆论环境不但无助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反而是极右翼滋生的绝佳土壤。
绥拉菲摩维支在《铁流》里,写农民杀掉了一个贵人的小女儿,那母亲哭得很凄惨。
他却诧异道——“你哭什么呢?”
他不是残酷,他一向不知道人命会这么宝贵,他觉得奇怪了。
奴隶们受惯了猪狗的待遇,他只知道人们无异于猪狗。
用奴隶或半奴隶的幸福者,向来只怕“奴隶造反”,真是无怪的。
——鲁迅《南腔北调集》
怪乎哉?
不怪也!
各位中国的“幸福者”还是知足吧,毕竟键盘是杀不了人的。
先生所言,听起来貌似不错——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是谁把他们变成了猪狗,教育成了“野兽”呢?
毕竟哪怕穷苦如沙俄百姓,在1905年前还是相信“小爸爸的仁慈”,选择要与尼古拉二世“共情”的。
附文学赏析一则:
一个老农妇,是个寡妇,只有唯一一个儿子——二十岁,是村里最强壮的工人,但是他死了。
村庄的女主人听说了老农妇的悲惨遭遇后,在葬礼那天拜访了她。
女主人在家里找到了她。
只见这位刚刚失去儿子的老妇人站在桌前,小屋的正中心,不慌不忙、神色镇定地一下一下举起右手胳膊(左手胳膊无力地垂在身边),从变黑的锅子里舀起清淡的白菜汤,一勺一勺地喝着。
她的脸凹陷黝黑,眼珠肿胀布满血丝,但是她站得庄严笔直,好像在教堂里一样。
“天呐!”女主人想,“在这种时刻,她竟然还喝得下汤,这个人怎么这么冷漠,她不知道人间冷暖吗?”
此时此刻,女主人想起几年前,当她失去了出生才九个月的小女儿时,因为太过于悲痛,她拒绝去彼得堡附近的别墅避暑,在城里度过了整整一个夏天!
而这个老农妇竟然若无其事地喝着白菜汤。
女主人终于沉不住气了:“塔缇娜,”她说道,“不是吧,我太惊讶了!难道你真的一点都不关心你的儿子吗?你怎么会有胃口吃得下东西,你怎么能喝得下白菜汤!”
“我的儿子瓦夏已经死了。”
老农妇用平静的声音说道,悲痛的泪水此刻正从她深陷的脸颊滚落。
“我当然伤心,他死了,我也就跟着他一起去了,他把我的心脏从身体里扯了出来。”
她泣不成声,但忽然又变回了平静的语气,“可是,这汤不能白白浪费,里面还有盐呢。”
女主人耸耸肩膀,然后就无可奈何地走了。
后浪的宣传片其实很有问题,它太过于强调享乐消费品的精彩,不确定背后是不是有商家赞助。其实,发动机的3D运作图精彩不精彩?光刻机内部工作的视频震撼不震撼?可控核聚变持续工作一分钟牛逼不牛逼?麒麟芯片高级不高级?艾尔法狗高端不高端?如果《后浪》里面的视频真的把,光刻机,发动机,麒麟芯片,人工智能,这些因素放进去,其实丝毫不影响其主题,但是它却放了一大堆普通人消费不起的奢侈品,仿佛精彩一定等同于消费,高端必然要靠金钱,而这其实跟《后浪》宣传片的主旨又不一致。
本来《后浪》的原意是让青年们努力学习,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但是因为这些背景视频,搞得好像是在鼓励青年奢侈消费一样。所以视频一出来,大家就都在问,我这点儿收入,是不是就不配后浪了?
这个时候,恰好这位家境尚好的女大学生给撞上了。早一个月,晚一年都不会有今天这种效果。按说小姑娘也没招谁惹谁,虽说她本人有些槽点但不至于就在风口浪尖上。这个年纪的年轻人,谁还没冲动过?但是吧,世道就是这样,风起了猪能飞上天,浪来了鸟能卷到地。无故之毁,无故之誉,谁这辈子其实都躲不过。只是有的人运气不太好恰恰赶上个大后浪。
归根到底,《后浪》是一部商业宣传片。无论文本写得多好,朗读多动人,它真正指向的并非是五四精神,也跟鼓励青年进取无关。如果大家把它当作是一种广告的话其实也就释然。它跟早年那个什么肾宝,他好我也好,什么送礼只送XXX,其实是一种东西,只不过藏在了一个宏大的主题下面。搞得好像是国家在背书一样,但本质上,就是个广告。
既然是广告,自然有牟利,自然无需那么多人文关怀。至于消费不起的人,从一开始人家其实就没想讨好你们。只要买得起的人愿意如《后浪》那么精彩,他们就赚到了!X白金什么时候在乎这种弱智广告会不会让年轻人喜欢了?只要大爷大妈认这个就行,同样的道理。
最后,小姑娘也是倒霉,赶上了这个时机。
有的人冒着生命危险赚钱,而有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去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