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所有塔里面,只有马云、王健林、许家印、李嘉诚这四个塔比较弱势,相对其他的塔而言没那么敏感
下面的话说的可能有点难听,自认接受能力不够的请主动绕行。
互联网时代下,观点与叙事沿着社交网络传播,如同此次疫情中的新冠病毒。每种叙事都有着不同的易感人群,当这些易感人群接触到叙事的传播者,随着接受的输出密度的提升,他们接受这一叙事的概率也会不断提升。
不幸的是,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几乎所有不严重背离自身直观感受的叙事的易感人群。哪怕是这个问题下面表现出强烈的左派倾向的人,如果被强制要求阅读一些水平不错的自由主义学者的著作(的碎片),也大概率会丢开脑子里那套不知道过了几手的“马克思主义”残骸,转而拥抱另一套不知道过了几手的“自由主义”的碎片了。
更不幸的是,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收集了几乎所有用户的大数据画像,判定每个用户是否是某一特定叙事的易感人群并不困难。在这之后,无论是有意识地让易感人群去接触这些传播中的叙事,还是将某个传播中的叙事与其易感人群隔离,其难度都不值一提。
如今人们对舆论规模的认知充满了各种偏差和错觉。如果不加以限制,几十万人的参与足以在任何一个社交网络上形成骇人的风潮,但是相比于社交网络的总体用户人数,这几十万人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只要在推荐算法里改动几个参数,这声势浩大的舆论便会很快被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再掀不起什么风浪。但几十万人也是个不小的数字,放到知乎这种平台上,足以大量生产千赞甚至万赞的回答,造成一种拥护者众多的感知。
然而对用户而言,自身所持的叙事是否被平台限制很难观测。个体最多只能控制自己的时间线不被推荐算法控制,但自己的创作被推送给谁则完全属于平台管理的范畴。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用户感觉像是“人民群众意见”的东西,在有关部门拿到的真实的统计数据中,甚至都不配单列出一行。
就像微博上声势浩大的田园女权,谁能凭直观感知估计出这一部分用户的量级?
而一旦微博不想拿这些人去恰流量烂钱,这种高度扭曲的叙事又能存在多久?
舆论?
在社交网络时代谈“舆论”??
这甚至还不如多看看国家统计局官网了……
要承认阶级长期存在,承认阶级与阶级斗争,反动阶级可能复辟。要提高警惕,要好好教育青年人,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教育中层和基层干部,老干部也要研究,教育。不然,我们这样的国家还会走向反面。走向反面也没有什么要紧,还要来个否定的否定,以后又会走向反面。如果我们的儿子一代搞修正主义,走向反面,虽然名为社会主义,实际是资本主义,我们的孙子肯定会起来暴动的,推翻他们的老子,因为群众不满意。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开大会讲,开党代会讲,开全会讲,开一次会就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条比较清醒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节选自 《在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
舆论就像个天平,左右两个盘子里摆的是人心。
马云的两个盘子,长期以来都是右边那个压得低低的。只见那盘子上摆满了小砝码,每一个上面都印着“爸爸”。
后来左边那个盘子上出现了许多砝码,个个都印着“996”、“福报”。不是人们自己摆的,而是马云自己亲手挪过去的。
有人舔,有人骂,这才叫正常情况,一边倒就是不正常的,这个节奏带得好!
马云好样的,不是个孬种怂蛋。
因为他做资本家嘛,就站在资本立场上说话,就要“996”,哪怕你喊“爸爸”也要“996”。他要是支持《劳动法》,支持8小时工作制,他就是资产阶级的叛徒、内奸。
我们也要学马云,做个好样的。
无产阶级就站无产阶级立场,就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一句“Fuck off!”可以表达我们对“996”、“福报”、“商业就是公益”的大部分情感。
你们都想多了,你看知乎上有很多人对精准扶贫说过什么好话吗?
相反,精准扶贫这一类工作对他们而言是“我们才是被分配的对象”。
左,左,狗脚左。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色资本家,两头吃红利,真的很危险啊。
类似于兔子农场里的牧羊犬变成狼,还是大家共处一室,他们还在夸耀自己油量的毛色,你是兔子你不怕啊?
我们人民和国家的关系,说一个勤劳听话没人否认吧?哪怕网上键盘打再快的,大部分朴素的正义观还是在守法守则,勤劳勤俭这条线的。
这条线对一个普通人民来说,很高了。
哪怕在国家走了弯路人民买单的时候,也就是上一代国企大下岗的时代,大部分劳动人民也是做无伤大雅的小买卖,去打零工,做保姆,去卖淫这种非暴力的涉及治安管理已经是他们底线了,赚了钱回来还是鼓励孩子好好读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自夸一句我国的劳动人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要求的水平,世界领先不过分吧?
而作为回报,国企改革以后,一度还是表现出了他们大企业责任感的。合理的收入福利,让普通人可以兼顾工作和家庭的生活方式,对于服务到一定年限但是劳动能力下降的人有底线关怀。
放到我这批70后出道的时候,感受到的就是经济的腾飞和打工的性价比。无论是国企还是外企,有忙有闲,对工作有喜欢有不喜欢,但都对健康工作,安全退休没啥焦虑。
我们那时候讨论的是不想和某些单位里4、50的前辈一样,一辈子这么简简单单过去,希望自己积累到一定能力,3、40岁可以单干什么的。
一个年轻的劳动力可以考虑自己的可持续化输出,相信通过打工可以进行有效的经济分配,相信可以有一个良好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这种社会才是相对平衡和生机勃勃的。
这个安全感,当下的年轻人有吗?
为什么没有?因为有人吃完这波红利以后,发现劳动力那么好使?我说不休息他们真的不好意思休息?那我干嘛要他们休息呢?快把请五个人的钱分出三分给一个人啊。
除了劳动力红利以外,还导致了政策红利。国企和中小企业,反而是最守法的。而以所谓互联网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企业,仗着对大厂的扶持和倾斜,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薄弱,加上技术领域的确突飞猛进大大超越实物法律的迷茫,掩盖在产业升级规模发展的面纱下,用不一定正当的手段把许多小团队干死。
我们进几年还听过多少小而美的故事?
起码我身边好几个团队,都在和大厂的非正面交锋中溃败了。人也不是看中你这点钱,反正我们规模大,抄一个试试啊,免费推广玩玩啊,这点市场大厂亏的起,小团队三五年不开张?疯了不是。
自己创业还不如做二房东了。
两头红利都给一个阶层吃了,人家会感谢你吗?只会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了。
骄傲带来浪费。
这几年用工环境急剧浪费。
能进入大厂做螺丝钉的,马上事务性流水线排满,不管效率如何,996、996的消耗,真的996能锻炼人,那为什么你们不要35岁以上的?
进不了大厂的,又没有灵活有希望的中小企业就业环境,大部分中等资历的年轻人被结构化浪费,被迫经常跳槽,类似于打着短工。
吃规模饭的产业,没人有耐心深挖。吃不到规模饭的,又没空间活着更不要说深挖了。互联网革命到现在,15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反而是个笑话,可见这行业对真正的技术要求有多低。
对技术的不尊重,对法律的不尊重,除了规模没有任何多样化发展空间,这种情况再恶化就会产生人民对社会的信任和信心,受了20年教育的人发现自己是个10年的电池,你让他们有什么信心去个人良性循环。
这两年我看有些部门稍微有点回过味了,知道重塑中小技术型企业的重要性,真的,减税房租补贴是一部分,但创造一个公平且高效守法的环境,也是重中之重。遵守劳动时间,保护商业信誉和知识产权,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这是拔大资本一毛而利天下的事。
否则,一开始撑不住的是中小企业,接下来空心化被流失的是国有资产,现在开始渐渐以家庭为单位的最小集体都快开始崩溃,以个人为单位的年轻人都没有希望,在一个重塑不了企业责任心和法律、人才的敬畏之心的社会,只在规模上胁资本以令诸侯,两头红利迅速耗光连可再生机会都没有,那接下来对每一个人的命运是啥呢?
不做我的人肉流水线,那么你就不要做人了。
因为马云有点飘了。
某个程度上,马云在进入他不懂的领域,然后又太自负。
从他和马斯克的对话,就知道他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马斯克不在一个层面上,当然这个不重要,这里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件事: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被暂停上市的导火索是马云觉得传统银行业限制太多。从那个演讲里就知道他自己都不明白蚂蚁金服的贷款业务的核心是什么。
其实蚂蚁的小贷业务可以看成中国版的发薪日贷款(payday 业务)。这个东西在美国的坏账率很高(其实在世界任何地方都高),但是蚂蚁的坏帐率却很低。马云的想法是这个是因为我们蚂蚁金服有数据,所以风控牛逼。真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亚马逊早就可以开始搞这个了。
蚂蚁小贷(或者什么京东白条)的成功其实完全是因为中国不允许个人破产,允许不要脸的追债机制,而且还有一个惩罚完全不成比例的征信系统。打个比方,如果美国的年轻人借了payday loan,还不上会怎么样?不会怎么样。最最最最最坏的情况下,也就是7年内不申请信用卡和贷款罢了,甚至很多政府特殊贷款(包括学费和军人)还可以接着申请,剩下的舞照跳马照跑。而在中国,你不还这点钱,这玩意就像生死符一样,陪你一辈子,更不用说什么限高了。我倒不是要讨论哪个更有优越性,这东西有国情在里面,但是国家搞这个机制,目的不是让资本家来搞payday这种不要脸的事的。
如果在美国,我开一个小贷公司,天下第一黑帮irs肯帮我追债,那我的坏帐率比蚂蚁都低(我甚至可以把风控都取消了)。因为美国的个人破产可是不包括免除国税局债务的。现在蚂蚁小贷的成功本质上是潜在借助了国家建立的追债机制(这个机制本来是用来保护国家拥有的银行的,不是让你拿来当黄世仁的),但是马云得了便宜还要卖乖,反过来还要说监管限制它发财,终于把监管机构给惹毛了,这真是吃饭砸锅。如果监管把中国的个人破产和追债机制对标成和美国一样,年轻人还不上就还不上了,最多也就是7年不能申请贷款(连限高都没有),那它那个30倍杠杆的abs一年就能让蚂蚁金服关门。蚂蚁金服是受这套机制保护才发的财,结果转身就骂娘。这就好像有个淘宝店比如三只松鼠,老板突然发言说其实它们没有做的更好都是因为阿里集团的水平不行,阿里应该让我来管,简直不知所谓。
我要是监管,也不能让蚂蚁上市啊。中国最大的小贷公司的控制人对自己的业务就这个理解水平,将来会不出事?
马云对着监管机构都已经飘成这样,对老百姓说什么996是福报,就一点也不奇怪。他能让监管不开心成那样,还能用心讨好普通人?
本来互联网公司工资高,大学生趋之若鹜。老板依靠中国移动建设的4G和基建狂魔的修桥铺路,赚到盆满钵满。员工靠996拿高工资。大家各取所需。心照不宣,相安无事。
结果因为出了一个996.ICU。大家开始吐槽工作辛苦。
本来这种事,就是老板们在道义上理亏。结果马云跑出来说什么福报论。
讲道理,你家死人了。我可不可以在你家灵堂对面播放今天是个好日子。你结婚的时候,我能不能在你婚礼现场对面放大悲咒。
本来就是一个人自己身体不好,加上加班太多,身体出了一点问题。结果被马云搞到劳资对立。
现在可倒好,教员语录满天飞。句句戳中马云这些人的痛点。你还不能禁止。
时局变化,攻守易势。
前几年,捧资本家的人很多是自发的。
这阵子,怼资本家的人很多也是自发的。
幕强者与仇富者可能是一群人。
起初,人们羡慕和希望追随“有良知的企业家”,试图以此学到什么,或者获得一些精神满足。那时候,经济发展还比较快,虽然“有良知的企业家”布局在方方面面都通过垄断获取利润,但人们仍抱有希望。也由于很多行业有发展红利,有些民众搭上了这个红利的班车,从“有良心的企业家”那边分得了一些藏羹剩饭。于是乎颂扬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
再加上“企业家”们阶层上升,经过媒体滤镜的描述,看起来那么的励志,以及那么的清新,因此他们成为希望效仿的偶像也不足为奇了。
现今,经济进入调整的平台期,人们突然发现,在方方面面其实都被垄断了,无论是通过创新,还是奋斗,很难越过“企业家”们编制的隐形天花板。而即使是为“企业家”打工,也会面临,由于“企业家”对“劳动力”资本产出率的“计较”,造成的中年失业。
这时候民众记起了,那段关于资本家的血淋淋的预言,他们这时候终于知行合一的明白了一个事实:
资本家只对利润负责。“有良知的”真正的企业家,没办法变成大资本家。
舆论可以欺骗一个人很久,所以资本家们还在自我欺骗,自己的形象是正面的。
舆论无法欺骗很多人很久,所以民众们终于看清了资本家的真正面目。
很遗憾,这篇文章应要求被删除掉了。
对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般的研究方法是这样的:全面地研究和揭露经济中的各种对抗因素,研究在这样的对抗中形成的各种阶级以及必然产生的阶级对抗,研究在这样的隐藏的或显露的阶级对抗中产生的各种社会意识,并最终揭露社会意识归根结缔是社会存在所制约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应是能动的而不是机械的,是曲折的而不是直接的,因此,在某些条件下,它有时候是正确的,在某些条件下,它有时候是错误的。比如,当资本高速发展以至于能够涓流滴下之时,即使被剥削的脑力无产者,也可能为资本说话。但是,归根结底,他是被剥削的,因此当资本的发展受阻以至于要通过更强的压榨来保持利润的时候,曾经曲解的反应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当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应,还受限于社会群体本身的认识程度。而中国所有读过高中的人,都受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而所有考研的人,都会靠一门内容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政治课。这使得中国青年人,能更好地认识这个社会,而不至于被长久的蒙蔽。
原理之所以是原理,是对曾经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总结,因此有普遍的适应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现象又出现了,20世界初有修正主义和各种机会主义,20世纪60年代修正主义有了新的发展,这些都需要当时的人进一步总结和分析,这些总结和分析使得原理进一步发展,变得更生动也更准确。所以,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仅仅是为一门社会科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人需要不断地研究现实的生活,研究新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因此,广大的有志青年不能固守老祖宗的几本书,但是我们应该认真学,把这些书当做一个指南,这也是毛主席说过的。
我们需要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写出当代的阶级分析,写出当代的资本论,写出当代的马列主义,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当然,要写出这些,仅仅看书和研究是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篇不成熟的文章被删掉了,但它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存档见公众号【点击下方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