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赵括菜,赵括觉得这特么太不公平了。
虽说我赵括上任俩月坑死40万大军,但是长平之战那是打啥呢?
什么仗得在长平打3年啊??嗯??全世界都知道白起野战无敌,就我赵括非得头铁去给人家刷军功??
尼玛秦国举国之力围攻长平,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廉颇的战略是挺好,大家耗着就分不出输赢,但特么问题是赵国耗不过秦国啊!!
要是秦国围了几个月退兵了,别说你们,我也得管廉颇叫爷爷,可是事实不是这样啊!
三年了,整整三年,赵国都快被耗垮了。
你们以为是秦国用的离间计把我换上将位?too naive!!
”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史记》
看见没?反间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赵王也知道廉颇这么打下去不行了!秦国变法之后那战争动员能力,攻破巴蜀之后那物资丰富程度,耗,拿啥耗?四十万人饿一天都能给你跑一半,你们这些云军事家想过吗?
廉颇就是在赌是秦国先断粮还是赵国先断粮!
这时候换我上去,我特么招谁惹谁了接这个锅?就因为我是名将赵奢的儿子?
你们这些云军事家又该说了,他们秦军也是40万,你们赵军也是40万,这明显有的打嘛。
就该让你们穿越到我这,看看你们望见秦军一个个如狼似虎的样子尿不尿裤子。
我们赵国人可没尿。
既然守也是败,战也是败,胡服骑射这么多年,赵国人什么时候怕过?
于是我就这样给武安君送了人头。
但这颗人头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砍下来,在重重围困而且兵粮寸断的情况下,我还坚持了2个月。
而且我们干掉了秦国二十万小伙子,而且我亲率精锐部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于乱军之中。
在我临死前,我觉得死在白起手里,不丢人。
何况秦国也没资源接收我们投降的几十万人了,和秦这样的大国拼到最后一刻,不丢人。
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我很丢人,还发明了一个纸上谈兵这样一个不属于这个时空的成语来嘲笑我,我特么一辈子就没见过纸是什么玩意!!
长平之战后,几百年里我都被世人一遍遍提起,无情地嘲笑。
直到后来听说有一位马谡将军在街亭也翻车了。
于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终于不是我赵括独享了。
起初我还以为他也有什么苦衷呢,我还是太天真了。
这马谡,明显就是个弟弟啊!
我赵括带40万人临阵不乱,被围困还能坚持两个月,指挥大军团作战的能力是经过检验的。
马谡弟弟带2万人,居然被弄得七零八落。
我赵括输在武庙十哲白起手里,就冲这对手天下有资格笑我的就没几个人。
马谡弟弟居然被张郃包了饺子,忘了瓦口关张飞怎么羞辱张郃的了吗?
我赵括是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俗称接锅侠。
马谡弟弟这任务明显是难度不高但功劳极大的刷经验任务啊!
这要是让我去守街亭,我有十九种方法让张郃迈不进陇右半步。
丞相为了让你在军中有些威望,也是为了培养培养你,地形都提前给你摸清了,告诉你进街亭城守城就行,把张郃拦外边,北伐第一功就拿到了。
这样的任务要是给我,我做梦都能笑醒。
东汉初年,隗嚣数万人,被来歙两千人在略阳城挡了4个月。
丞相选择略阳附近这座名不见经传的街亭城,明显是已经勘测过了,街亭要比略阳更好守啊。
而且马谡2万对张郃2万,和2千对数万的差距,这兵力配置受不住6个月都该法办。
然后呢,马谡特么跟山上扎营,张郃倒霉了几十年终于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进阶升星成了名将。
最可气的是兵败了马谡连收拢败兵都做不到,居然只顾自己夺路逃命,这种无胆鼠辈跟我赵括能比?
我当年长平之战的难度可比高等数学,马谡守街亭就是初中应用题啊。
别说什么名将了,就算让王平来,那也稳如老狗啊!
唉,可惜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及格,不及格就得重修,谁管你面对的是什么难度?
还得被一群初中应用题都未必做得好的云军事家嘲笑,唉。
砸了!玩砸了!
1、马谡是真真切切做出过实绩的,他从县令到郡守,一级一级干上来,三国志描述马谡“才器过人”。诸葛亮南征,马谡提出的“心战”策略成为了诸葛亮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马谡是一位优秀的行政官员和参谋人才,这没人能反对吧?
我就问一句,赵括干出什么成绩了?
2、赵括言兵事,换来的是他爹“破赵军者必括也”的评价。马谡论军计,得来的却是诸葛亮“深加器异”。同样两位键军家,一个一眼就被人识破深浅,一个能把“三代以下第一人”折服,你们倒是评价一下,哪个更厉害些?
3、赵括不堪为将,这事他爹知道,他妈知道,蔺相如知道,秦王知道,基本上是除了赵王和他自己之外,全天下人都知道。而马谡不能重用,这事情却只有刘备看了出来,——这当然表明了刘备在识人方面目光如炬,却也同样表明马谡绝非绣花枕头,起码不是曹睿设法把他提拔起来的吧?
4、赵括拜将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先给自己买房子。呃,,看看这骚操作。。马谡为将,起码没有出这种幺蛾子事情吧?别的不说,仅从为将之德上来说,马谡不知道超过赵括多少了。
5、长平之战后,赵国国本全毁,亡国已经是迟早的事情。而街亭之战后,蜀汉大局无伤,诸葛亮尚能拔西县千余家。他们两位谁对国家的危害大,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6、赵括死后,有个成语流传千古,叫做“胶柱鼓瑟”,在他死后两千年后,老百姓又把“纸上谈兵”的冠名权给了他。而马谡呢?“挥泪斩马谡”一语,总还是透着几分惋惜的。——可见孰优孰劣,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
要说古代将领,比他们菜的也是海了去了。举个例子,东晋谢万,带着军队出征,走到半道上还没遇到敌人就自己崩掉了全军覆没。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这才叫真的菜。
马谡赵括,要说有问题,当然有。但是这俩人的问题不太一样,所以难说。
就个人观点,赵括的表现比马谡要强一些。
以下反驳高赞回答的观点……
第一,马谡有实绩,赵括没有。问题是谁更菜,如果你说综合能力,那么赵括可能更菜,但如果只比较军事,那么马谡这些实绩毫无参考价值。
以上面的大菜鸡谢万为例子。在搞出军队自我崩溃这种事情之前,他的履历是这样的:
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出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并领淮南太守。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功绩不是没有吧。然而……
第二和第三其实是一回事,说的都是旁人评价。
还是上面的大菜鸡谢万。出征以前王羲之觉得他不行,但是桓温觉得他行。也是有争议的嘛。谢安觉得谢万挺不错的,谢玄觉得不行,也是有争议的。
也就是有争议而已,谁知道他居然菜到这种程度?
是骡子是马还是得上阵遛一遛,评价这种东西,看看就好。被史书记下来的,往往是幸存者偏差。
第四点,说赵括给自己买房子,马谡没有。
这个纯属笑话了。赵括是国君拜的主帅,买房子有啥问题?他是贪污军费给自己买房子了?
能够把买房子这种事和军事能力联系在一起,这个就很扯淡。
我这样说:赵括是战死的,马谡是丢下军队逃跑的——这个比较起码和军事有关对吧?
要比较,就不能只拿一方胜过另一方的地方,这样是不客观的。要比较,就不能拿和主题无关的东西,这样是不公平的。
打个比方,去赌场。甲带了一百块,输了一百块;乙和丙搭伙总共带了一百块,乙带了十块全输,丙带了九十块赢了十块。乙和丙搭伙没输钱,不能说明乙比甲强,只能说丙比较厉害。
第五第六点,我也要合并起来反驳。
第五点说,马谡失败没有影响蜀国国本,赵括失败影响了,所以马谡比赵括强。第六点说,老百姓讲赵括是纸上谈兵,讲马谡是挥泪斩马谡,有同情的成分。
为什么要一起讲?因为有一个关键人物诸葛亮啊。
为什么马谡没有影响国本而赵括影响了?因为马谡不是主帅,赵括是主帅啊!因为马谡有诸葛亮给他擦屁股啊!这只能说明诸葛亮厉害,仅此而已。
公平起见,为什么不假设一下没有诸葛亮,而让马谡来当蜀汉军队主帅?天知道会不会被司马懿包围灭杀然后一路反推进汉中?
拿一个偏师将领的失败和一个主帅的失败比后果,这很不公平啊。
至于第六点,说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恕我直言,所谓挥泪斩马谡,老百姓心疼的根本不是马谡,而是诸葛亮。
要说惋惜,的的确确是惋惜。谁惋惜马谡啊,大家惋惜的是诸葛亮,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惋惜的是北伐的大好局面罢了。
挥泪斩马谡,没人可怜马谡,可怜的是诸葛亮啊。
———————
马谡和赵括面临的局面也是不一样的。
马谡的街亭战役,是有胜利可能的,而且正确答案就放在面前。诚然,蜀汉军力整体弱于曹魏,但在街亭局部,马谡并没有吃亏的军力。但是马谡败了,军队崩溃,自己抛下军队逃跑了。
赵括的长平之战,赵军和秦军势均力敌只是个假象,赵军因为国力和补给的问题,比秦军是大劣势。长平之战赵军本身就是个败多胜少的局面。防守对峙作为最优解和正确答案,还被首脑排除了。
至于说两个人对调……
马谡在接到诸葛亮坚守的指令的情况下,依然试图中心开花。这种冒进的思维方式放在长平,情形不可能比赵括来的好。而且马谡还会抛下军队逃跑,赵军只可能崩更快。
赵括情形就比较难猜测。赵国上层的决策就是反对廉颇的积极防御战略,而是要求进攻。如果是赵括的进攻战略是他本来就认为进攻能够取胜,然后和赵国上层不谋而合,那么让他去守街亭,情形大概也就是战死然后失败。如果赵括的进攻战略是为了迎合赵国上层而制定出来的方案,并且最终坚决执行了符合上层意图的战略,那么守街亭就有救,毕竟如果能执行诸葛亮的战略去做,只要是个人,哪怕他是个赵括,守街亭都有胜算。
最后说明一下个人对于赵括的看法。
赵括的问题在于,虽然赵军难以取胜,但也未必就会败得很惨,最稳的局面是徐徐撤退,失地存人。以廉颇的战略,本来就没打算赢,但至少能够带着赵军回家。赵括采用的战略,不能说没有赢的可能(如果对面不是白起的话),但赢面很小。(马谡类似,如果对面不是张颌这样的名将的话)
所以,说赵括是名将,吹多么多么厉害,那是绝不可取的。如果赵括是一名优秀的将领,最佳的选择是根本就不要接长平这个锅:“对不起我身体不好,请另请高明”。
孙子兵法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一个名将在开打之前就能够算出胜算几何,打得赢才打,打不赢就不打。赵括也许没计算,也可能计算了没算对,不管怎样,都远远称不上高明。马谡是计算了的(有详细记载他的如意算盘),总之也没算正确。
因此,两个人比起真正的名将,都是菜鸡。比起真正的菜鸡,还算合格。互相比较的话,赵括略胜。
其实这俩的历史评价还真是根据后来的影响来的。
如果马谡没有丢掉街亭,魏强蜀弱的大局也很难说会在短时间内就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失街亭前只是雍凉三郡降了诸葛亮,魏军的中军主力,无论是曹真还是张郃的军队,当时都还几乎完整无损(如果马谡用阻击战打退了张郃,那张郃估计损失也不会很大),同期曹真还击退了赵云的偏师。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大概可以攻陷祁山堡,但是之后也还是需要打赢与曹真、张郃的野战才能完全将雍凉收入囊中,离演义里说的攻占长安还有距离。更何况,魏国的基本盘在河北,就算汉军兵临洛阳,离兴复汉室成功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马谡失街亭虽然也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是蜀汉远未伤筋动骨,而马谡在刘备时期就是太守、成都令,他的死一定程度上反而震慑了三军,加强了诸葛亮军法的威严,加上诸葛亮此战后更加重视训练精兵,此后蜀汉北伐反而一次比一次有进展,二伐击斩王双,三伐攻取两郡,四伐击破司马懿中军还射死张郃等等。
赵括长平惨败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长平之战使得秦赵力量对比起了决定性的变化。河北历来沃野千里,秦国比起赵国人力方面其实没有多大优势,甚至长平之前的秦国还经常是靠战术和质量取胜的(比如白起数万兵攻下郢都,长平之战主要靠精骑断粮道等等)。反正赵国人力恐怖到了什么程度呢?长平之战赵军主力尽丧,可以说一代青年都死于战场,而之后数年,赵国竟然还能摁着燕国打(燕王就是以为赵国人力已经空了才跟赵国开战,结果成了金灭辽时北伐幽州的宋军),后来秦王政对赵国发动总攻的时候,还被李牧连却之,即便是以秦始皇+王翦组合的雄才大略,也要依靠反间计除掉李牧,最后才搞定灭赵。倘若赵军在长平没有全军覆没呢?
有不少人说,赵括出战是得到了赵王批准的,再耗下去赵国国力就耗不起了,只能决战,但是决战也可能会有很多种结果,有可能赵军伤亡惨重,但保存下来了军队基干,也杀伤了一部分秦军,如果是这个结果的话,赵括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可能就会好很多,就可以说白起实在是太厉害了真打不过。换句话说,赵王可能想到了出战会被秦军斩首好几万(当时六国与秦军野战经常是这个结果,而且秦人战报毕竟有一定水分),但他的预期绝对不会是赵军全军覆没,40万大军一个人都没剩下(有人说包含非战斗人员,实际战斗人员可能是十多万人)。
所以,我同意一个看法,赵括对赵国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和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比起马谡实在是大太多了,所以自然也就得担上更大的骂名。
我个人感觉是马谡,毕竟赵括的军事理论素养在赵国是一流的,马谡不论哪个方面都排不到蜀汉一流!!!
自然是马谡菜。
你对比一下对手是谁?赵括这边是白起,生涯70余战从无败绩的战神,赵国这边廉颇下任,李牧守边,剩下的人应该没人是白起的对手,换谁也难打。马谡的对手是张颌,虽是曹魏一流名将,但论实力不仅远不及白起,而且就和曹魏顶级名将(比如张辽)一比,也存在差距。赵括为什么会失利?上层决策失误有一半的锅,赵王对廉颇的防守性策略不满,把他换了,上赵括,而且要求主动出击,速战速决,这样一来赵括只能和秦军硬刚,正中秦军下怀。正是这样秦军才得以顺利的诱敌深入包围赵军。马谡是什么情况?明明诸葛亮告诉他别这么干,他非要自己作死。
战局失利后,马谡没组织起反攻,跟着跑了,也不会像王平那样抵抗一下。马谡事后没脸见人,还藏起来。赵括被围后一直拼死抵抗,在绝境中战至最后一刻,为国捐躯。赵括战死后赵军才投降,后来被白起坑杀。虽然40万大军被葬送,但秦军也遭受了不小损失,连白起自己都承认秦军虽然赢了长平之战但伤亡代价也不小。就马谡这责任心,和赵括比感觉都侮辱赵括了。
然而现在赵括的名声可比马谡差多了,这实在是不公平。整个事件像什么呢?就像是a和b都是万众期待的篮球小将。a和乔丹单挑,教练一直让a使劲突破,a努力了,虽然打不过,但是全程都在尽力,士气不输,也上演了不少精彩进球,输了却一直被人笑:'你不是很牛吗,平时在微博不是很拽吗?怎么就这水平?我们还以为你多厉害呢。' b和伊巴卡单挑,比赛前就有人专门提醒他,注意伊巴卡的盖帽,b没当回事,打了几个回合,被连着冒了几次,于是直接跑了不打了。赛后还有不少人惋惜:'b只是大意了,实力是摆在那的。'
肯定马谡菜啊。
大家先分析对手啊。
1:白起和张郃这个不用比了吧。
2:赵括装逼出击,最后被包围组织了一个月的突围,赵军直到赵括死后才崩溃。马谡装逼上山,军队在马谡自己跑了以后投降。这个对比明显吧?
3:后勤上,赵军在赵括上位的时候,后勤已经基本崩了。马谡自己放弃了后勤。
4:赵括手下反对出击的没有记载,就当让赵括砍了。马谡手下王平靠着几千人还守了一会街亭。
5:赵括吹的他爹骂他。马谡吹的葛爷欣赏他。
赵括是睿智,但没你们说的那么睿智啊!
赵括出击前赵军是什么状况。
白起未指挥。四大名将之廉颇带领着赵军精锐主力在英勇抵抗。
第一个月,出击。副将阵亡。退守堡垒群。
第二个月,堡垒沦陷两个。校尉被俘虏四个。
第三个月,西部战线沦陷,校尉被俘虏两个。
赵国经济状况。
粮食紧缺,向齐国借粮被拒。
我想大家都能看出来。在四大名将之廉颇的指挥下,即使白起还为参战,赵国也是必败无疑。
所以什么只要廉颇一直指挥赵军,就能用堡垒战术击败秦军纯属滑稽。(廉颇也不想堡垒战术,然而野战打不过。)
所以,赵括的任务是,快速的给予秦军造成大量伤亡,然后逼其停战。
而下达这个任务的赵王才是真的睿智,赵括都觉得不可能完成(让她妈和赵王说,即使赵括败了也不要祸及家人)
赵括临阵换军官也不是什么坏招。至少换掉廉颇的人可以增加对军队的掌控力。(缺粮到吃人也没有崩溃。依旧有一定的战力。直到赵括战死。)
而赵括的睿智,在于非常的努力去做赵王下达的任务。以至于(在白起的放水的情况下)差点完成任务。
结果全家老小一波流的突击后,后路被断全军覆没。
可以说除开天下有变,赵括无论如何也无法击败秦军。
可是其他国家凭什么使天下变之。秦国虽强但却无席卷八荒之势。
而赵国北击燕国,东破齐国(很大一块齐地在赵国手上)南受上党。而且也是赢姓赵氏,俨然就是强秦第二。
使两个赢赵之国拼的两败俱伤才是群雄想要的结果。
长平邯郸之战后,魏国收复河内部分河东,拿下陶邑
韩国收复上党。
马谡才统领几个人啊,你为什么不是比较同级别的?比如李景隆。
首先你对友谊怎么定义的,如果是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友情,我觉得我在知乎上认识的兄弟和我几乎都是纯友谊。
我们只聊人生,工作,生活,只字不提风月,说真的,我们之间的友谊太纯了,完全没任何杂念,如果你跟我说我们不是纯友谊,我都觉得你在侮辱我们。
但是如果你说的友谊是那种互相知道对方的一切事情,已经把对方引为人生的知己了。彼此之间完全信任,发自内心的欣赏对方所有的优点,能包容对方所有的缺点,而且不出意外,两个人准备相处一辈子。
这种情况,你跟我说这是纯友谊,我不太信。或者说我是有一点点信的,毕竟这个世界太大了,总有一些人,非常的欣赏对方,但是对对方是真的没有红尘中男女之间的那种兴趣。
比如说女方喜欢大叔,男方喜欢御姐,但是男方是小鲜肉,女方是萌妹,彼此觉得对方贼优秀,但是就是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啊,那确实可能存在纯友谊。
但是我信归信,我不接受我的男人有,也不会让自己有,这是底线问题。都有灵魂上的知己了,另一半的存在是干嘛的,身体上的伴侣吗?
或者说的再直白点,我相信有,但是我不接受这种关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