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我在汉语辞典上查了个遍都没有毒士一词,更别说这有什么史料记载作为这个称号的出处。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应该是日本三国类相关的游戏给贾诩冠以此名,再由近年三国小清新们过分渲染给赋予的名号。
毒这个字最早是正与好的反义词,三国迷称之为毒士无非是想指这个角色为求自保,无计后果的行恶,没有道德原则,他们同时又认为士为智者的意思,但是他们根本不明白士如同外国的骑士、武士一样,本身就应该是道德的典范,毒者又如何能称之为士呢?毒士这个词本身就是自相矛盾不伦不类。
北宋王溥撰写的《新编唐会要》更记载了:“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贾诩竟然就是筹谋划策被称之为君子,何以到今时今日被认作是毒士,现代人的价值观确实很奇怪,也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他们现在生存的标准价值观。可惜的是贾诩根本就不是他们想象的那种人,贾诩给李傕等人献策时说的事:“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
若李傕是曹操那种人,就确实可以达到以武力平定天下的目标,李傕、郭汜等无恶不作,岂是贾诩本意?汉帝出逃,贾诩就有出力帮忙,随后既奉上印绶,颇有君子之风。若仅仅认为是因为贾诩之言才令三辅大乱,曹操一生中屠城无数,荀彧是否还得背上一分部责任?况且《三国演义》中还详细添加了贾诩是如何帮助献帝对付李傕的描述,在文艺形象中贾诩都与毒扯不上关系。
三国迷在看到今后贾诩策计暗算曹操,不想在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深入描述是为了讽刺曹操好色,夺取寡妇才招致横祸,贾诩为主策谋何毒之有?周瑜、陆逊等一把火烧尽无数将士,岂非毒上加毒?
而且贾诩还真非好战之人,在赤壁之战时他给曹操的策略是安抚民心,稳定荆州,曹操若听贾诩之言,又何须郭奉孝在?后来曹丕想要伐吴,贾诩也持着反对意见。
以贾诩保守稳定的策略,裴松之反认为其计谋不妥,看不清当时的大好时机。居然把贾诩满口:”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给忽略了。
放在今天他这种言论就是一个反战,支持搞民生发展经济的公众知识分子。贾诩不参与党争,不玩弄权政,没说过谗言,甚至可能连人都没亲手杀过,他到底跟毒有什么关系,我就是没搞明白。贾诩以筹谋被称为君子,正是指他策谋深长,不结高门,当时天下的人都推崇他这种智者行为。与某些人的价值观截然不一样,某些人追求名利,就想给自己使用出格的手段找寻合理的标准,实不想贾诩高明的地方恰恰在于他淡漠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