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北京中青旅。
财务部工作,第一天入职,下班后所有人都去吃晚饭,说每天要清一次帐所以晚上加班。清账就要等所有门店业务都处理完了,财务才能做单。晚上顺利也要十点多,不顺利就要一两点才能搞完。然后部门经理说,内部规定不能迟到,迟到扣100 —— 工资大约3k多无加班费。
回去纠结了半小时,第二天一早就去办理离职手续,看来我不适合这公司,果断滚得远远的。
--------------------------2015-12-21更新-------------------------------------------------
看来说明这个情况,对大家择业还是有点帮助的。再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当时选择去那公司,是因为当时说“发展空间”比较好 —— 现在仔细想想,对一家传统企业来说,所谓发展空间大,不就意味着离职率高吗?财务人员稳定性比其他职业都要高一些,离职率高意味着什么?所以大家就业时,要充分权衡。
题外话,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以我的一个项目为例跟大家说说小户型改造的要点。这是一个55㎡、二孩、五口之家的全生命周期住宅,还有一条狗。
1.背景资料
这是一套实用面积为55㎡的两室一厅老公房,居住情况为父母及上小学的女儿,刚出生的弟弟,还有过来帮忙照顾的外婆。原始格局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没有玄关,鞋子和餐厅放在一起,就餐品质很低;
②卫生间仅有2.2㎡,且厨房过窄,宽仅1.37m;
③房子的动静分区混乱,影响睡眠质量;
④父母偶尔过来住,所以在客厅中放了一张折叠床,有碍美观;
除了格局上的问题,建筑结构上,横杠在屋子中间的承重墙,把房子切成两半,空间灵活性大大降低。同样,房子中遍布的各种管道,也限制了设计的可能性▼
55㎡,要住下一对夫妻、上小学的大女儿、刚出生的弟弟以及过来帮忙照顾的外婆,一共五人,还有一只狗。各位不妨来一场头脑风暴,看一看可以怎么改?
此次改造利用户型本身的承重墙,将房子分为公共区和休息区两部分。
公共区域
公共区域将原户型的次卧取消,与厨房、餐厅整合成一体化的大空间。
首先,将马桶间独立出来,将余下的空间并入玄关,整合成一个玄关鞋帽间▼
玄关鞋帽间除了收纳一家人的用鞋以外,儿童推车、行李箱、闲置物品等也可以收纳于此,一道帘子拉上,不必担心美观的问题。对于小户型来说,花费1.5-2个平方米,就能避免家里杂物乱堆,是很划算的投资(意向图)▼
将浴室放在生活阳台,解决了原户型暗卫的问题,形成浴室-家政间-厨房一体的家务系统。在洗衣服的时候,可以顺便进行打扫;做饭的同时也可以查看洗衣机的工作状态,我称之为家务作战指挥中心。▼
PS:由于孩子尚小,需要大人辅助洗澡,采用了浴帘作为浴室隔断,澡盆和椅子可收纳在盥洗室中。
如何提高每个空间的使用率,是小户型改造的一大课题。传统的居住思维,厨房是做饭的,餐厅是吃饭的。而现在,厨房不止做饭,还能吃饭,餐厅不止用餐,还能工作▼
采用餐厨一体化的做法,卡座式餐桌靠墙摆放。这种沙发+椅子的组合,弱化了“用餐”的感觉,用来工作、接待客人都很适合(意向图)▼
厨房也采用半开放的中岛吧台的形式,方便母亲料理的同时照看家人(意向图)▼
电视采用带转轴的支架固定在墙上,料理和用餐的时候都能够享受电视节目带来的愉快心情▼
休息区域
1.方案一
对于改造型的房子而言,由于主人在其中生活了一段时间,与房子已经磨合出一套自己的生活习惯,因此改造后的格局与原始户型的功能需求应该是对等的。
方案一将原本的卧室与客厅互换位置,照顾到主人的生活习惯,在起居室选择了沙发床代替原先的折叠床▼
儿童书桌设置在起居室中,便于家长辅导孩子学习。靠窗的部分采用地台收纳儿童玩具、书本等物品,并延伸到主阳台▼
将另一半阳台纳入主卧,原本的客厅分割为两个卧室。次卧采用高低床(下铺1.5m宽,上铺1.2m宽),便于老人照看小孩▼
这样的设置满足了传统观念中对独立客厅的诉求,也符合这个家庭当下的生活状态。但考虑到日后两个小孩的成长,在不久的将来还要对这个房子进行改造。
方案一▲
那么有没有一种做法,可以一劳永逸,即满足当下,又能够应对日后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弹性空间呢?
2.方案二
与方案一不同,这次我们将较大的空间留给儿童房及活动室。孩子尚小的时候,这里有足够的空间供他们游戏▼
等小孩各自长大,不需要长辈来照顾时,便将活动室改为儿童房▼
利用衣柜中间收纳的隔间板,将两个房间进行分隔▼
在房子中预留出一个较大的空间,日后需要时再对其进行二次分隔,让其适应家庭成长的各个阶段,是此次案例改造的核心,也是全生命周期住宅的理念基础。
方案二▲
漫长的人生当中,孩子能够住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尽量让兄弟姐妹住在同一个屋子里,不管是相互扶持,还是吵吵闹闹,长大之后都还留有一段共同成长的回忆。
小户型能够让人持续居住下去的根本是什么,宽敞舒适的客厅,还是足够多的房间?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每天都频繁使用的场所,如果要为此排一个顺序,应该是卫生间>玄关>厨房>卧室>餐厅>客厅。
这篇回答,希望能为改造小户型的你带来一些灵感和价值。
更多前沿住宅资讯,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草三冉C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