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姜维真的是私心作祟才不救诸葛瞻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jing-nan-chao-z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下结论:无稽之谈。

姜维赌气不救诸葛瞻这种说法跟陛下白帝城试探诸葛亮一样无聊,逻辑上说不通。都大祸临头了还有心思玩这种小孩的把戏说得过去吗?

拿姜维等待后方援军去论证姜维在赌气完全没什么说服力,因为无论姜维改不改防御体系?无论姜维派不派人回防汉中,都不影响汉川一带的守军需要后方支援这个既定事实。曹真伐蜀时诸葛亮需要李严的增援,能否看出诸葛亮和李严在赌气?曹爽伐蜀时王平需要费祎增援,是否可以通过这个得出王平和费祎在赌气的结论?

《三国志李严传》: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

《三国志王平传》: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

拿姜维不挪窝来论证姜维在赌气也没说服力。汉中固然重要,只是汉中重要莫非武都阴平就可以不守了,对吗?还是说武都阴平不要了,让汉中西侧的防区被敌军占据,然后汉中被进一步包围,是吗?最初姜维完全没理由不管武都阴平,所以上表朝廷请求援军两头防御完全没问题,毕竟姜维不知道刘禅黄皓居然如此误国。

钟会起初还只是治兵关中呢,天知道他的目标是哪里?如果姜维这时候轻举妄动给了钟会信息,那么钟会可以灵活变通,直接攻取武都阴平。而后方的援军恰好可以填补汉中的防务。汉中迟迟得不到援军,刘禅黄皓就当真没责任?

从北方取巴蜀一定要经过汉中?这是谁给的错觉?张飞马超在没有得到汉中的情况下尚且能够从蜀中进入武都;马超也是走武都入蜀的,这些都充分说明武都阴平和汉中以外的蜀地是相通的,如果武都不守好,是准备让魏军切断剑阁入阳平关的联系对吧?即便切断不了,那么魏军依旧可以派一支小分队去蜀中劫掠一波再回来,削弱蜀汉的战争潜力。而曹操征张鲁也是走的武都。

廖化张翼董厥来得那么慢,万一武都阴平比历史上更早沦陷,魏军完全有时间去切断剑阁和阳平关的联系的。。。。。。这点《晋书》也说得很明白。

《晋书文帝纪》: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剑阁【不暇】守险,关头不能【自】存。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

什么叫不能自存,这个“自”字大家好好去理解一下吧。。。。

武都阴平无需经过汉中亦可通蜀的证据如下:

《三国志杨阜传》:会刘备遣张飞、马超等从沮道趣下辩,而氏雷定等七部万馀落反应之。

《典略》:又(张)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马)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是岁建安十九年也。

曹操征张鲁的路线:

《三国志武帝纪》:三月,公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张郃、朱灵等攻破之。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秋七月,公至阳平。

曹操打汉中明明有很多条路可走,却偏偏走这条路,先攻武都,未必不是怕先主跟张鲁联手,怕先主增援张鲁。或者怕先主趁机攻汉中,黄雀在后。

而严耕望先生的作品《唐代交通图考》也说了武都阴平其实通蜀道,不一定要走汉中,只不过汉中应该是最优入蜀路线。



《中国军事通史》亦认为在没有汉中的情况下巴蜀和武都相通。

不开上帝视角,姜维又怎会知刘禅黄皓有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操作?会想到要所谓的两害取其轻?同时保住汉中和武都阴平不香吗?如果蜀汉那波没亡国,但是丢了武都阴平,是不是也要怪姜维头上?说不定姜维和廖化碰面前都是懵逼的,不知道朝廷在搞什么?姜维怎么也想不到黄皓这么坑人吧?怎么也想不到刘禅居然轻信黄皓,不派人验证吧?

我有理由相信景谷道的三校伏兵是姜维派过去的,为什么?因为成都方面完全没有防范意识,以为姜维廖化张翼他们守住剑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估计阎宇都是后面邓艾跟诸葛瞻决战前才调动的,而非从汉中失守后调动的,使者顺路从巴东入吴求援。要不然从夏天到冬天阎宇咋还没到?姜维那边,可能最多只能抽出这么点兵了,要不然防守各处关隘的兵力就不够了。

成都方面无防备心的证据:

《三国志谯周传》: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从远近来讲,景谷道伏兵也更有可能是姜维布置的。

《三国志邓艾传》:维遂东引,还守剑阁。锺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

而且刘禅还拒绝让霍弋北上增援,客观上坑了诸葛瞻和姜维,让诸葛瞻这个新手上为什么不让霍弋阎宇这种老将上?

诸葛瞻的操作呢,不见得一定就是错的,也有可能是他有他自己的难处,详情请看 @琅邪杨文理 的过往回答。

诸葛瞻的操作不管是智是愚,客观上他还是有他的难处的,谁知道刘禅反应这么慢?各种神操作?诸葛瞻算是被赶鸭子上架了。如果早点调动阎宇霍弋,那么姜维至少没有后顾之忧了,汉军也就有充足的时间去抢险了,也不用担心兵力不足的问题了。

另外我好奇刘禅说的“备敌既定”到底指的是什么?是指姜维在剑阁和钟会对峙?是指阎宇在增援路上?还是指诸葛瞻出成都了?如果是指诸葛瞻,那么刘禅的昏庸可见一斑了,他居然想要诸葛瞻带着一群少经战阵的皇城军去和邓艾的百战之师去对抗?如果是指姜维,那么他有没有想过邓艾会走他道来进攻?如果是指阎宇,那么一来阎宇远水难救近火,二来也可能会让东吴起歹心,还不如让相对更近的霍弋来呢!霍弋既然说要来,那么肯定会留足兵力镇守南中;即便有叛乱,那么威胁也不如曹魏。这才真正到了两害取其轻的时候。

《汉晋春秋》: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

至于所谓的不增援江油,有人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因为姜维不知道邓艾军队的具体数目,姜维总不可能一口气分个万人过去吧?剑阁还守不?所以只能派出少量军队过去,大头只能由成都巴东南中来填补。景谷道三校伏兵还被击破了。

而姜维怎么也不会想到马邈投降导致诸葛瞻左右为难吧?怎么也想不到刘禅居然无视霍弋的请求吧?要是知道会这样,姜维肯定又是不同的想法。

还有人拿《钟会传》里钟会的话去论证《华阳国志》比《三国志姜维传》更可信,我觉得其实《钟会传》和《姜维传》的内容并不冲突,其实是可以兼容的。姜维起初听闻诸葛瞻战败,姜维舍弃剑阁回防成都,而后来听成都方面莫衷一是,所以就直接奔向广汉、郪,看地图就知道了,这里南通南中,东连巴郡,守住这里的好处就是防止曹魏堵塞成都通往南中或者巴郡的路,成都方面决定南下或者东来,姜维都能接应刘禅。



这里再展开分析一下姜维在汉中失守前后的操作到底有没有问题?先来列能够论证一些时间的史料。

首先,钟会在关中治兵是262年冬的事,而《华阳国志》记载姜维于263年春得知消息,然后上报朝廷。而《华阳国志》和《三国志后主传》记载朝廷是夏天得到的消息,那么究竟是几月份得知的消息呢?(汉末三国4、5、6月为夏),我们可以通过《晋书》来找答案。《晋书文帝纪》记载夏5月才下诏,诏书里阐述了曹魏想要用兵的方向和策略,那么从洛阳传到成都最起码也是夏6月了,还有其他史料可以辅助证明传播时长。传到汉中时可以更早点。而5月前曹魏在干嘛呢?在造船佯攻吴,在集结军队,在打探情报,根据现有情报制定战术。

《三国志元帝纪》:【夏五月】,诏曰:"蜀,蕞尔小国,土狭民寡……今使征西将军邓艾督帅诸军,趣甘松、沓中以罗取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趣武都、高楼,首尾蹴讨。若擒维,便当东西并进,扫灭巴蜀也。"又命镇西将军锺会由骆谷伐蜀。

《晋书文帝纪》:【夏】,帝将伐蜀,乃谋众曰:“……”。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帝患之,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喻之,艾乃奉命。于是征四方之兵十八万,使邓艾自狄道攻姜维于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自祁山军于武街,绝维归路,镇西将军钟会帅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自骆谷袭汉中。【秋八月】,军发洛阳,大赉将士,陈师誓众。将军邓敦谓蜀未可讨,帝斩以徇。【九月】,又使天水太守王颀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杨颀趣甘松。【钟会分为二队,入自斜谷】,使李辅围王含于乐城,又使步将易恺攻蒋斌于汉城。会直指阳安,护军胡烈【攻陷关城】。姜维闻之,引还,王颀追败维于强川。维与张翼、廖化合军守剑阁

《三国志后主传》: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锺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於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大赦。改元为炎兴。

而涪城军队和成都的费祎大致需要多久才能到达汉中呢?

《资治通鉴卷七十四》:【三月】,爽西至【长安】,发卒十馀万人,与玄自骆谷入汉中。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皆恐,欲守城不出以待涪兵。王平曰:"【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深祸……”【闰月】,汉主遣大将军费祎督诸军救汉中,将行,光禄大夫来敏诣祎别,求共围棋……五月,(曹爽)引军还。费祎进据三岭以截爽

从成都到汉中调而集结军队和行军又需要时间,所以可能集结完毕的时候都是秋7月了,甚至更晚,到了秋9月,魏军已经赶到目的地了,而汉军还是稍微来迟了一步。请试想,如果早点做准备,那么来得比魏军早不是什么难事。

而姜维春季上表的具体月份不知道,暂且设为春3月。春3月到夏5月的时候不移兵汉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不知道曹魏想打哪?但是夏5月夏6月以后,不移兵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假设6月还在等援军(毕竟朝廷应该知道了情报),那么最迟要到夏8月移地才更保险,到了8月看见援军还不来,应该就要移地了,不过此时此刻姜维估计也在纳闷,他们咋那么慢?反正汉中失守,我觉得蜀汉高层都有责任,一个也跑不了,怪姜维一人,合适吗?因为这个去捕风捉影,恶意揣测姜维,合适吗?

而且带路党蒋舒才是让姜维歼敌计划完全破产的原因,因为姜维本来从沓中回来了,准备回阳安关了,结果蒋舒的投降导致魏军长驱直入,否则这点时间完全够拖住魏军了。此时此刻廖化也赶来了。

证据如下:

《三国志钟会传》: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钟)会。

《三国志姜维传》: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

《资治通鉴卷七十八》:初,汉武兴督蒋舒在事无称,汉朝令人代之,【使助将军傅佥守关口】,舒由是恨。钟会使护军胡烈为前锋,攻关口。舒诡谓佥曰:"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佥曰:"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舒曰:"子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请各行其志。"遂率其众出。佥谓其战也,【不设备】。舒率其众迎降胡烈,烈【乘虚】袭城,佥格斗而死

真不能小看了重量级带路党给团队带来的危害,用哲学原理来解释就是:关键部分影响整体。举个例子,顾凤鸣的叛变导致伍豪差点栽了,导致陈庶康被抓。伍陈二人能力比古人强,还有电话电报等工具可以帮助及时掌握信息,而他们都被一个重量级带路党搞得很狼狈,更何况古代人呢?


user avatar   guo-le-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这张图吧,当时邓艾先取江油再取涪城,不但在四川平原站稳脚跟,还掐断了成都到剑阁最近的一条路,姜维主力绕道回成都成唯一选择,这里涪城是诸葛瞻主动弃守的,所以姜维只要不是预见到邓艾能轻取江油、诸葛瞻弃守涪城,姜维就没可能私心不救诸葛瞻,有这能耐姜维和蜀汉都不会那下场。


user avatar   188013597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y1s1,诸葛瞻自己比较废罢了,这种诛心之论过于阴暗了

与当政者不睦就算不是闫宇之辈也是黄皓吧,就算的确与刘禅不睦,那刘禅(尤其是后期刘禅)就是明君喽?

至于姜维面对钟会十万人分兵的思路我也是醉了,诸葛瞻自己带了几万人,姜维为啥还要分兵?到时候分兵正面被破是不是又要怪姜维?至于说剑阁天险那我只能说地理上的困难总是容易克服的,按照此论的说法,张郃为什么要救援郝昭?扯远一点,莫德尔在巴格拉基昂前把坦克调到南方看来是正确无比了,毕竟白俄罗斯沼泽可以弥补兵力差距嘛(当然后来就被打了脸)

黑姜维是完全可以的,拿北伐频繁、空耗国力、不理政事、段谷之败、汉中防卫、屯兵沓中来黑都是可以的,但拿灭蜀战争来黑是什么思路?无脑不可取


user avatar   zhen-tian-w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任何史料能证明姜维是故意不救诸葛瞻的。这种捕风捉影的阴谋论可以套在任何一个历史人物身上。

言归正传,要驳斥这个论点很简单,因为即便姜维与诸葛瞻政见有分歧故意不救诸葛瞻,但剑阁诸将中,董厥、廖化都和诸葛瞻关系密切,且与姜维政见冲突。【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期事,廖化过预,欲与预共诣瞻许。】甚至诸葛瞻还和董厥同为尚书台行政要员【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他们着实没理由和姜维一起坐看诸葛瞻白白战死。既然如此,他们为啥不亲自去支援或提出让姜维分兵的建议?莫非都成哑巴了?难道姜维能牛X到完全控制住诸将手下各自的军队【以当时董厥、廖化、张翼的地位来看,基本不可能。并且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在入剑阁后,蜀军应该不是姜维的一言堂【维【等】闻瞻破,率其众东入于巴。】【贼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包括后面常年反对姜维北伐的张翼会参与诈降,这其中不可能没沟通的。】或有足够合理的理由说服在场身经百战的诸将外我实在想不出有第三种可能性,至于我说的前两种可能性,很遗憾没有任何史料能证明有这种说法。讲道理,与其揣测姜维为啥不援诸葛瞻,还不如多去考虑诸葛瞻为啥在涪城犹豫不前或仅仅前锋战败便轻易放弃涪城要地,此举是否是故意卖姜维?


user avatar   gu-le-pi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真私心作祟老子带兵直接投魏,好不好?懒得和太监斗,少爷斗。投了魏,老子自己把蜀地打下来,捧个前主后人再兴季汉,自己当曹操,朝中无人压制,想北伐就北伐。岂不美哉?

季汉是个理想主义的政权,到最后灭亡的时候,大家想的都是怎么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至于我姜维和诸葛瞻之间的矛盾也是如何达成这个目地的矛盾。诸葛瞻认为长期北伐,虚耗国力,国家需要修养生息。而我认为,必须不停北伐,给曹魏西北战区压力,使其西北战区成为溃伤。无法扩大国力比。

最后,诸葛少爷自己放弃涪城,在绵竹和邓艾打野战叫我怎么救?我自己野战都不一定能打赢邓艾,诸葛少爷放着城池不守去打野战?如果诸葛少爷守城守个半把月,觉得守不了,要我去支援,我支援不及时导致他全军覆没。那么这个锅我背。但是他野战秒输,老子又不是大魔法师会瞬间传送。这个怎么救嘛。

我来打脸某楼主了。首先


同样是一个郡你你能告诉我剑阁到江油有多远么。再次

千里眼神论,姜维在剑阁一眼都看到邓艾分兵走小道。有这能力姜维早就北伐成功了。何必身死国灭?


user avatar   ji-yu-1-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心理别这么阴暗,都已经是累卵之急,大祸临头了。同样以这种逻辑我可以猜测诸葛瞻不速行据险是想要借钟会之手除掉姜维后再独揽大功。霍弋欲飞赴成都是想强兵逼主,阴求上权,不过被阿斗看出来了,所以才以备敌既定,不听。

应该纯洁一点,以姜维事后身死国难的事实来看,他就不可能以数十年守护的大汉国运当赌注,正常人哪能想到诸葛瞻数万大军能脆败?就是个几万头猪堵在那,也够邓艾砍一段时间了。


user avatar   chu-peng-cheng-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巧的是,陈志根本没有记载姜维“欲使知..”而是只写了绵竹破了之后姜维引兵“以审虚实”


孙盛讥讽姜维不去救绵竹,裴松之还特地写了一大段话来批评这个观点。


【臣松之以为盛之讥维,又为不当。于时锺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於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


这段华阳国志的记载就能单方面证明姜维有私心了吗?有点好笑的。


有一种人,面对支持自己观点的史料就一并采纳

而不支持自己观点的史料就说陈寿舍弃的东西不足为信。

精神分裂,此可为论?




  

相关话题

  诸葛亮评价为啥那么高? 
  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隆中对,为什么诸葛亮不给刘备讲述最坏的打算,反而无数次给他画了一个能夺取天下的大饼? 
  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曹操司马懿赵云吕蒙诸葛亮夏侯渊做为7大创始人建立科技公司,公司将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三国时期东州军是什么? 
  如何写出一篇讨伐檄文? 
  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的话会是怎样的结局? 
  郭嘉和荀彧在历史上谁的地位更高一些,为何大家普遍更喜欢郭嘉?觉得郭嘉更厉害? 
  想研究一下刘备,有哪些好的刘备传? 
  诸葛亮《隆中对》忽略了汉中吗? 
  东晋为何不断北伐? 

前一个讨论
三国时期的东吴被贬得一无是处,孙权两面三刀,军队战斗力极差,但赤壁夷陵等关键性决战为何赢家总是东吴?
下一个讨论
历史上以南统北仅明一例,有没有南方政权心态多是偏安一隅的原因?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