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王大臭 @田春阳姜维发动十一次北伐的根本原因在于只有北伐才能实现他的价值,而直接原因,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次:探敌虚实。
在蒋琬领导下率偏师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既然是偏师非主力,自然没报多大期望,只是摆出一个进攻的姿态,试探一下敌人。
第二次:义不容辞
曹爽伐蜀,姜维与费祎一起驰援汉中,这一次北伐只是义不容辞地救援罢了。
第三次:招降纳叛
羌胡叛魏投蜀,姜维出兵接应,成功为蜀国增添生力军。
第四次:敌国政变
魏国发生高平陵政变,姜维受制于费祎,兵不过万,但机会难得,毅然率领这点儿可怜的人马北伐。
第五次:疑云密布
魏国政局动荡。兵力不足的姜维争取到羌胡的配合,振作精神再试一把。
此次北伐俘虏了后来刺杀费祎的郭修。所以这次北伐也有可能是为了刺杀费祎而做的准备。
第六次:得一强援
费祎刚刚遇刺身亡,姜维终于放开手脚,趁吴国太傅诸葛恪兴兵20万伐魏,姜维意欲夹击魏国。
第七次:喜从天降
魏帝曹芳与司马师矛盾公开,人心浮动。魏国狄道县县长向姜维投降。凭空得到一块战略要地和很多军需物资的姜维自然要从狄道进军。
第八次:敌帅新亡
司马师暴亡,司马昭尚未完全继承司马师权力,姜维趁机北伐,斩敌过万。
第九次:新官上任
姜维晋升大将军,其军力、威望空前强大,与蜀国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和,发动强攻。
由于胡济未能如期到达,姜维大败于邓艾之手,遭到朝野怨恨。
第十次:敌国内战
诸葛诞拥兵十五万发动淮南三叛,吴国出兵三万援助,姜维再次看到曙光,借此机遇压服反对派出兵。诸葛诞兵败身死,姜维不再轻易发动进攻,转而经营防守反击战略。
第十一次:被逼无奈
黄皓、诸葛瞻等反对派纷纷要求罢免姜维兵权。姜维被迫北伐以保兵权,败于邓艾,实力大损,蜀军自此转入被动防御态势。
后人开上帝视角看,会觉得姜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他的一切努力终成泡影。但若是设身处地地想,姜维当初明明是一次次看到胜利的曙光:
外部条件:敌国政变、敌将投诚、敌首死亡、敌国内战、盟国配合、羌胡归附。
内部条件:讨厌的领导遇刺身亡、尽管反对派实力强大但皇帝毕竟始终没有罢免他的兵权。
所以尽管克复中原不太现实,占点便宜还是很有希望的。
十一次北伐并不能说明姜维的执着和悲壮。他的执着在于,当一切优势都已散去,他不信气数,偏要勉强,设计出以逸待劳、防守反击的战略。他的悲壮在于,当他已沦为亡国之将,依然以62岁高龄试图上演惊天大逆转。
尽管有着保住兵权的私心,但当他所效忠的皇帝已经归于臣虏,而他自己又手握蜀国最后的实力,他明明可以轻易地换取富贵悠闲安度晚年、也可以像钟会那样膨胀出个人野心,他却心心念念着汉室的光复,不惜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他所能奉献的一切。
其执着百年不遇、其忠诚光耀史册、 其纯粹感天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