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时间有看到一片文章。
什么文章都无法真正预测艺术的未来,博士论文、博导专著、贡布里希都不行。但某些文章的写作技巧,确实有可能开创某种艺术未来,希望有人可以读到。例如许多艺术史图书都会告诉人们,中世纪以来载入史册的艺术创作,几乎都是商业赞助和政教贵胄定制的结果,包括早期的行业团体(甚至画师行会与托钵僧修会)和私人扶持,无论绘画、建筑、雕塑还是音乐,以及后来的戏剧和舞蹈。
艺术从来不需要不食人间烟火。
其中写到从中央美院毕业的人都混得怎么样了?
艺术显然并且肯定不止绘画。无论央美还是国美央音北电上戏清华建筑,都绝对代表不了某个艺术门类或者中国艺术的某些部门,当然也就不必偶然构成某种艺术的未来。至于艺术院校某些学生的生存状态,更与艺术的未来没有丝毫关系,甚至联想一下都可能是对艺术的轻慢。艺术史和当代艺术生态始终在时刻告诉人们,杰出的艺术创作从来不是艺术生(出身)的专属行为。
某些艺术生或艺术从业者混得怎么样和艺术或某种艺术能不能生存真的没有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后围绕一个纯艺术类混得是一个“惨”字写了许多。
或许,完全没有人类参与的艺术可名之为纯艺术吧,作者可能是上帝或玉皇大帝。而所有人类世界的艺术创作、艺术呈示、艺术传播、艺术教育、艺术欣赏、艺术收藏都必须有人类创造加工的金钱和物质支撑,从原始艺术开始都是如此。连吟风弄月和嬉水听松(属艺术欣赏或艺术行为,有时也是艺术创作)都至少需要有闲情、有小酒、有佳人,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钱物、才情和人缘方可舒心惬意、怡人养性,偶尔还可以传为佳话,供后人凭吊追慕。
至于那些自认为是弄纯艺术的人,除了其艺术认知残缺、艺术视界狭隘、艺术手段单一、艺术交往闭塞之外,恐怕连生命的本能与热情都远逊于常人,他们混得够惨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貌似可怜,实则自扰,不值同情。无论哪个艺术门类,其实都不需要他们过多掺合,除非痛下决心改善自己的认知、视界、手段和交往。
其表明艺术比如需要与商业相融合,不然不可能生存。
除了大自然的某些艺术作品(比如雨后彩虹、春花秋月、山水四时等)貌似不需要和商业结合而长期生存之外,其他艺术现象、艺术行为和艺术作品均需要或多或少或久或暂的人为干预方能持久存在,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我们的有生之年也必然如此。再往后嘛,留给子孙后代去瞎琢磨吧,要不他们还不一天到晚闲的蛋疼。比如未必不会有不肖子孙将彩虹命名为邪恶图腾。
即便是上帝杰作的自然美景也似乎不该太过清高。过度商业开发固然大煞风景破坏生态,但原生态的维持也并非大多数人类所愿。我们不能用钱权才色的优势独享其成,而不允许商业包装以吸引更多大众分享,这也是观光业越来越多地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产业的艺术逻辑。
有些时代有些人确实可以排除一切外部干扰,专心从事绘画雕塑建筑设计舞蹈音乐武术科研写作等各种技艺,但他们几乎没人声称自己在玩纯艺术或纯科学或纯手艺呀。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混不好是因为自己坚守了纯艺术底线(人世间有这条线吗),甚至还有卖大价钱的艺术品都是庸俗媚俗腐臭的,卖不上价钱的才可能是纯粹高雅有品味的这样一类荒唐逻辑!
艺术到底是何去何从?
艺术从来不考虑自己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在人类出现之前,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艺术现象、艺术行为和艺术作品便早已存在千万亿年,甚至在地球出现之前;相信在人类灭亡之后,她们还将持久地存在,一直到地球毁灭,依然长存。只不过那时候的生命或别的物种,很有可能会给艺术换个更加诗意或者恶俗的名字。毕竟人类不同语言对「艺术」这个东西的称呼(发音)就够五花八门的了,正常人未必了解几种,也未必能够预测哪个叫法更有生命力,以及会不会有更多新的叫法。
至于具体的人类艺术品能否长久存在,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大概与科技关系密切,一定与商业密不可分,基本没艺术生什么事儿。
纯艺就一定没有出路么?
如前所述,所有人类从事的艺术活动均无纯艺之谓,即人类纯艺术压根就没存在过。假如有人一定要认为某些艺术形式或行为或作品是纯艺术的话,那只能说明他对艺术的了解连入门都没有,要么就是自说自话不知所云。因为没有人能给纯粹艺术下一个足够令自己信服的定义,并且能够举例说明。前面的上帝之作也只是差强人意,但比某些纯绘画纯文学纯音乐之类爱好者的观念好多了。
因此艺术的出路必须用永恒来结论,在人类出现之前,在人类消亡之后,艺术永在,无关纯粹,无关金钱,无关科技,无关人类。
商业的结合必然是不可行的么或者说是腐臭的么。
综上所述,艺术与商业不但老早以前就一直是好基友,而且始终几乎在一切艺术领域协同发展、相互成全、彼此鼓舞、共享繁荣。至于个别艺术家、评论家和欣赏者的腹诽、清议和叹息,特别是居然有人认为艺术与商业的结合必不可行,终究只能腐臭片刻,无伤艺术风雅,也不会因此左右商业附庸。
回答略微超出提问涉及范围,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