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发这个吗
我来暴露一下实名吧……
当年果壳“理科生三行情诗”征集的时候荣幸地入选了~
结果公布的当天我接到辅导员的电话……吓傻了……
接听才知道是被记者扒了出来……嗯……于是就说了几句话……
于是有了
这篇报道……
其中……
额……内个……编辑大大……我喜欢的是汉纸哎……(*/ω*)
=====================================================================
其实这一段槽点挺多的,我解释一下……
首先五月份怎么叫“新生”啊喂!
采访里被问到用什么软件时,我说的是Mathematica,那位同学沉默了好久问我是不是建模的软件,我只好说“算是吧”免得鸡同鸭讲……结果变成了CAD = =!!!(其实也没错啦……)
采访里问我是不是做起来很复杂,我回答的是“Mathematica得靠自己想象和心算出方块的位置,调整起来有些花时间,三个晚上吧,一直在和底层的坐标值打交道”……
记者有问写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别的想法,我说的是“挺想实体化做出来”,并没有提到送人什么的……
倒是后来长江日报知道这事之后也来联系我,被追问了一句“送给喜欢的女生吗”……我只是略尴尬的笑了笑说“没有没有”否定掉了。
=====================================================================
终于用万能的淘宝实体化了!
不贴链接免得有软文嫌疑。模型大家可以自建啦,当然你们如果可以从刚才的好评找到那个店家可以省几十块的制版费……
国内某家知名连锁餐饮企业门店遇消防巡检当地新闻记者随行。餐厅主管陪同消防队巡检时,记者单独询问服务员灭火器在什么地方并要求服务员拿起来演示如何使用,服务员照做。
当晚新闻播出画面:“xx餐厅指定灭火器存放位置没有灭火器…”
认识的一个叔叔和他朋友出去吃饭,饭后散步,心脏病突发,路边猝死了。
记者赶到后,了解了下,知道叔叔是公务员。
隔天报道
"安徽某地一公务员酒宴后醉死"
下面评论第一条就是
"该死,死的好"
我都没有勇气翻完全部评论。那一刻我只有无奈和气愤,深深的无力感。
对了,那餐饭他根本没喝酒。
无意间看见的专业人士的批评,还是很受教的。
然后解释一下这篇答案。
1.关于豆腐渣工程,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栋楼并不是。由于施工方的不安全施工和事故前的长时间降雨(甚至旁边的河堤都被雨水冲垮)的自然因素。所以导致楼体侧倒。当然如果按照结果来看,说这栋楼是豆腐渣工程,好像也讲的通。
2.关于媒体。只是觉得现在媒体舆论多有不得当之处,并且有些媒体蓄意挑起民众与从业人士之间的纷争。略有不惯。如果我的言辞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海涵。
3.关于本文专业内容。这确实是我的错。因为写之前并没有将它当成一个严谨的学术专业问题来看,现在回头看看,确实很多地方都有错误,也没有抱着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回答(当时感觉有点抖机灵和调侃的语气)。但文章大意已传达。请大家多多谅解,也并不会做多的修改。
赶路中作答,如有语无伦次,辞不达意,表达不清处,请全当笑话来看。
谢谢
当年震惊一时的楼倒倒事件(上海闵行)
媒体声称开发商使用中空的桩来做基础,豆腐渣工程。才导致大楼直接倒塌。(原文我就不po了,相信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
作为一个搬砖狗,可以负责任的说,(原文中此处有“绝对”二字,已删)没有问题!桩基础是可以中空的,(原文中有“并且只要承载力符合计算要求,我不配筋都是可以的”,已删,是我忽略构造筋了)
再说楼体质量不好。
excuse me?
这尼玛在逗我呢?这楼这么直挺挺的倒下去,也只是出现了裂缝而已,这抗震做的是有多好?
其实最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开发商在其楼体左侧开挖一个地下车库,然后脑残的把土堆到了楼体右侧,这样在楼体下方土体中会存在一个侧向的剪力。学过土木的都知道,我造桩基础,是为了让你承受压力啊,但尼玛突然来一个剪力。对不起 。GG
所以就断了。
但无良的媒体一直声称你这是豆腐渣工程,质量问题,真的无语。感觉就像小崔。不懂装懂,无事生事。
关于建筑行业里什么泡沫塑料充当建筑材料啊,钢筋太细啊,旧楼板用在新楼上面啊。(这些分别是防火材料、钢筋现场冷弯工艺、混凝土预制楼板)(原文为(混凝土预置楼板))
真的。已经黑的不成样子了好吗。
媒体现在更想拿黄色新闻的方式来博人眼球。但其实是在自掘坟墓。损人不利己。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3189 4603/answer/54520465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http:// finance.harvard.edu/fil es/fad/files/harvard_ar_11_12016_final.pdf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不知道效果如何,坦率的说,挺难的。如果真出来了,我打算支持一台,和爱国无关,纯粹的护犊子心理。当然这个行为跟华为无关,只是我个人这么想,华为当然也不在乎我怎么想,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改革开放这么些年,能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就这么几个,我觉得华为做的挺好,就这些。。。。。。。
吴蜀地广人稀呀,就像现在中国胡焕庸线以西领土占64%,人口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