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汪曾祺。萧红。废名。端木蕻良。再往远说就是曹雪芹。读了他们的作品,你就明白这个问题了。
这类小说一没有特别跌荡起伏的情节,也不连贯,也没有特别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般都是像一条开阔而平缓的河流一样,慢慢向前流动。这类小说的语言富有诗意美,是一种整体的意绪,有别于日常语言,也有别于一般小说的语言,十分耐看,需要读者慢慢品味,方可读出作者的深意来。本人手头正在写一部诗体小说,举一部分例子如下:
《小城》
我从乡村出来以后,就一直生活在小城。
起初,我的乡音是很浓的,浓到不敢在同学中间开口说话。
小城有一所小学,我就在这里上学。我初到这里时,班上有一位女生,她很好奇地隔着玻璃问我叫什么。我开口回答了她,不过,却没有声音。
因为,我的乡音那时真是浓到化不开,我不敢出声儿。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啦,当初问我问题的那位女同学,早已经没有了音讯。因为,小城变得很大了,连我都有点儿不认识它了。
可是,在我心里,有一座小城,永远都不会变。
它是我一个人的小城。
三十多年间,小城里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刮过很大很大的风,下过很大很大的雨。那个时候,我还住在平房里,每逢风雨起处,总能看到院子里的积水,也能闻到雨后清新的泥土气息。
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骑自行车,慢悠悠的,有时候,往西骑到文明路人民银行一带,坡太大了,就下来推着车,一点儿也不急,遇到认识人就点个头,心情好时,会凑到一起头碰头聊上好一会儿。
那时候,上学的大都是步行。一到上、放学的时候,小街会显得很热闹,来来去去的,都是高高低低的学生。我印象中,有位初中生,总是穿着一身蓝色的中山装,下巴上竟然留着一小撮山羊胡,所以,我把他牢牢记住了。往后的日子里,他一直生活在这个地方,经营了一家药店,我去经常去他的药店买药,他的山羊胡子反倒在他上年龄后没了。
他一直一直生活在这个地方,在我的印象中,甚至节假日都好像不曾离开小城去过外面。他就像小城空中的蓝天和云朵,几十年来没离开过。
这群上学的学生中,有过我的至少三位俩姨姐姐,她们的命运各各不同。我后面会仔细说。
那时候的平房要自己生火取暖,家家都有个储炭的房子。在我家的炭房子里,我无意中在一只放废纸的口袋里,翻出我一位俩姨姐的一本日记。那时候,她已经成家了。这本日记里记着她青春少年时的爱恨情愁。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啦,不要说这些小小的物件儿,就是年轻时的那些悲喜际遇,恐怕人们自己也不咋记得了吧。
三十多年,我也由一个初次走在小城街上会迷路的少年,成了中年,再往后,还会慢慢的成为一个老头子。人啊,在一个地方久了,就像沾染上了什么瘾一样,慢慢的就会变得离不开了。
一个地方未必会多么需要一个人来填充它的空间。可是,一个人却需要一个地方来积攒一点儿勇气和力量。
细想想,究竟是什么会让我对一个地方有一点轻轻的着迷和依恋呢?
说不上来,真说不上来。
如今,三十多年一转眼就过去啦,我想转回身寻找点儿什么。
寻找什么?
我自己心里也不是很清楚,可是,就是想慢慢地想起些什么。
那些在三十多年间,在这座小城来来去去去的人、风风雨雨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