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成化复套(搜套)”,打算写几篇文章。不过既然有人问“成化犁庭”,那就先把这个放前面。
先占个坑,随便说几句,明天开始认真回答。
可能是因为满清王朝是明朝之后的一个朝代的缘故,让很多人觉得“成化犁庭”之役打得很大很惨烈。
实际上呢?
我觉得和明朝期间的那么多次战役相比,“成化犁庭”真算不得什么,即使同是成化年间的“成化搜套”,其规模、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也远远不是“成化犁庭”能比的。甚至是“满四之乱”,我感觉都比“成化犁庭”对当时明朝的影响大。(关于满四之乱,我觉得像是一次明朝版的“安史之乱”,幸好被迅速扑灭了。)
很简单,和北边的蒙古人(鞑靼、瓦剌)相比,天顺、成化年间的建州三卫真的只能算是几个小部落,这时候的蒙古人即便已经衰落了,但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
董山一伙杀掠了辽东数万汉人,而蒙古人肆虐甘肃、延绥、陕西、宁夏、山西、宣府、大同、辽东......整个大明北方边境无日不受其侵害,尤其是在满都鲁、孛罗忽、癿加思兰三酋接连进入河套一带以后,以百万计的边境汉民被杀被掳.....再加上沉重的军饷摊派和天灾,从成化二年到十年,当时的边境百姓实在是太惨了。
所以我有点担心,如果我把“成化犁庭”的具体细节和战果写出来,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失望。
先说明,本回答暂且只打算写成化三年由提督辽东军务左都御史李秉和靖虏将军总兵官武靖伯赵辅所主导的第一次“成化犁庭”,当时的朝臣和现在的学者一般对这次战争持正面看法。
至于成化十五年由太监汪直和巡抚辽东右副都御史陈钺、抚宁侯朱永主导的针对建州夷“捣巢”行动先不写。当时的朝臣以及现在的学者一般对此持负面看法,认为是军事冒进,轻启边衅,反遭报复。
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也不好说,成化中后期的政局很复杂,官员之间严重的南北人之争以及后妃势力和宦官势力的加入之后官员们的种种表现,让我实在没法完全相信他们的言辞,即使是马文升这样的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