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这份知乎年龄统计结果,15~25 岁占比 70% 以上,大龄知乎网友都去哪里了? 第1页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严格来说,是被逼走的。

我是属于40岁以上的。我很多年前刚用知乎的时候,有不少40岁+的朋友。分享业界经验,分享一些个人爱好。

分享个人爱好,与搜索、回答,不一样。比如个人喜欢的袖钉,未必很名贵,但是有自己的故事,看法等等。而搜索回答,那是写手做的事。

这些年,写手越来越多。写手的目的是很多赞,流量,以及粉丝数量。

我不喜欢这种气氛与风格。所以,我把以前1300多篇回答全部删除了。我知道这样的抗议没什么实际效果。但是,这是我的立场。

因为年龄的差距,所以我们这些人经历的事,会被很多人质疑。从1960年代到2000年初,中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即使是在一个特定的年代,中国那么大,不同地区、城市、家庭也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前几天我所在的一个中老年微信群,上海朋友为主的,说起买房子。一位爷叔就说,在1990年代,上海房子只能等分配。哪里去买?怎么买?(浦东当时天价蓝印户口房子不考虑,数量非常有限)甚至闸北区的棚户区,对于80后,90后来说已经没有深刻记忆了。这样的大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沟通非常艰难。

我的很多答案,评论区,首先是质疑。我当然可以回复质疑。可是,我有这个必要吗?我有这个时间吗?

在校学生以及刚工作的年轻人,是不理解什么叫做约好时间的。仿佛什么事情,都是随时问了,就要随时回答。

年轻人看文章,往往拘泥很多细枝末节的地方。人到了一定年龄,讲东西,只是讲个精神和方向。这样一来,根本就是我说我的,他看他的。我的原意是早起早睡身体好。他会揪着说早上吃油条不健康,你为什么非要早起去买油条。

中国社会的这种撕裂是非常恐怖的事。其他国家以及我们年轻的时候,很多文章,都是出于中年以上作者。因为年轻时,接触世界总体较少,接触世界的深度也不够。完全以同龄的感觉去处理问题,容易短视,容易付不必要的代价。人类发现了那么多东西,随便哪个图书馆都是个人一辈子都看不完的书。但因为有专门的教育研究,保证了我们人类的知识有序传承。如果非要强调个体试错,试一辈子,也试不到微积分的数学水平啊。

我也曾偶尔表述过我不是年轻人,结果,遭来的是,被认为我在装。我虽然不喜欢实名制,但我也没必要装。

知乎从原来分享型的网站,变成发泄型,写手型的网站。我们这些老人呢,只能慢慢消失了。


user avatar   zheng-tian-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平台的问题了,老是推送情美鸡,大龄狗当然失去表达欲望。

我也经常上Quora,我发现上面活跃的、动辄长篇大论的答主基本都在40以上,很多是教授,某领域研究员,资深作家,企业管理者等有一定社会地位和阅历的人。年纪大表达欲下降?这点我是不认同的,年纪越大阅历越多的人对自己写作的东西往往要求越高,对重复性片汤话和缩略式的表达越不感冒,这类大龄网友发言往往很少表达情绪,而是倾向于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逻辑清晰地说出来。

像知乎这样的长文本平台,天然应该吸引的是35,40以上的网友。而现在成为只有年轻人的养猪场,我只能说完全是平台的策略本身在驱逐大龄网民。说来说去推荐国内互联网平台的推荐算法更加“媚轻”,从知乎和微博最近主推的热门来看比如高考填志愿、明星八卦、情美鸡、职场新人生存法则,毫无疑问这是默认了只有18-25的群体感兴趣的话题,无形中将大龄网民的兴趣排除在外。

大龄网友更喜欢有深度的讨论,而不是听年轻人们聚在一起表达情绪,哪怕是鸡汤他们也更喜欢听在中年危机的人生低谷怎么样一步步在家人的鼓励朋友的帮助下重获新生找到自我,而不是听小鬼们说我努考出CPA晋升为CFO迎娶白富美的白日梦幻想。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供需关系

  • 之前玩个人成长的,25岁进入社会被一顿毒打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不信当然就不看了;
  • 之前玩键盘指点江山的,年龄偏大,内容都没了也就不看了;
  • 之前玩带逛看图的,视频多直接,小姐姐去短视频了当然是跟过去了;
  • 之前玩硬核科普的,在搬运、转化、改写的正规军面前,都缴枪了。看科普的也走了;
  • 之前玩评测的,工作成家之后钱都是自己的钱,看个毛线评测;

2产品策略

今天一个社区的目标用户,是靠算法和编辑运营出来的。互联网早期那种自发形成的某些社区的调性,早就被干掉了。

想成为大型互联网内容社区,都靠的是用户的有效可支配时间,说白了闲工夫和支付能力要找一个平衡点。

技术和运营是可以做到的——你不是平台的目标用户,你就觉得打开App看着就特别不舒服。

3所以你说

25以上的人:

  • 没那么多好奇心,有点想法每天贡献给老板好不好;
  • 没那么多时间,有点时间贡献给老婆孩子好不好;
  • 没那么多闲钱,有点钱防止中年危机好不好。

你们要是既不想给社区贡献收入和流量,又不愿意贡献内容——只好用产品和技术手段,给你们抬出去了呗。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果然俺是那 0.000001% 知乎小透明。

。。。。。。

同龄人都不玩知乎了, 俺还在傻乎乎地刷盐值。


。。。。。。






2020 阅读量突破一个亿 的目标看来是有困难的。


不过欢迎大家来踩俺的散文和专栏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部分都是被喷子喷走了... ...

其实一个平台充满了营销号和恰饭号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给喜欢平和交流的人留下一个安静的交流空间就足够了。

以前论坛时代,很多人不是什么大V,也没有多少关注度,但都很沉浸于社区和论坛的那种参与感。

所以,一个人输出干货也好,分享经验也好,发表观点也好,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找一群志气相投的人聊聊天,解解闷。

现在互联网是什么环境?

无论你说什么,都总有人会找一个点来给你抬抬杠。

要么就是追着你的细节问题不放,去喷你。

有的甚至臆想一个东西砸你头上,然后再去喷你。(稻草人谬误)

很多人写一个有价值有内容的帖子,没多少人看,并不会感到多少失落,更不会从此心灰意冷,不再写了,因为本来也没抱太大期望。如果几天都没人点赞,也没人互动,忽然来了几个评论,打开一看,全是喷子,谁还会写?

久而久之形成的恶性循环,就是有趣的内容越来越少。


还有一种原因,我之前也说过很多次,现在互联网时代,持续创作原创内容很难,所以很多人会盯着各大内容平台,一旦有新东西出来,马上就会想方设法去抄袭和洗稿。

低端的,就是直接CV大法好,比如早年往那些按流量给钱的文字内容平台搬运的人。

中端的会把几个内容各截取一段,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然后再缝合在一起,这就变成自己的原创内容了。 比如发现了一个知乎热榜问题,用学生写综述的方法,把高赞回答内容截取几段出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缝合在一起,就是一篇微信公众号原创文章了。 亦或是把别的热榜问题下的高赞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再在知乎站内搜索类似的问题,疯狂复制粘贴,这样写十几个,总有一个能火的。

高端点的,就是定向洗稿了,很多公众号写手每天去各个内容平台趴活儿,其实就是在干这种事儿,看别人写啥了,自己重新整理一下,用一种普通人看不出来的方式再洗一遍,这种洗法高级在会多洗几遍。比如把知乎的内容整理一下,融合成一个视频内容,发布到B站上面。

最后你会发现,看好多内容都很乏味,疲软。

因为都是那种语言论调,都是那股味儿,根本没看下去的欲望。


如果一个人写了很多优质内容,获得的肯定和鼓励很少,每天一堆杠精和喷子上来对线,转身又发现别人抄袭自己的东西赚了钱,谁还会继续去写呢?

其实短视频平台也是一样的,以前快手的评论区戾气没那么重,杠精和喷子很少,现在你哪怕去看一个播主在直播卖货,你都能看到喷子和杠精。(现在很多主播都关闭了作品下的评论,于是憋坏了的喷子就会集中在直播的时候喷。)

比如昨天我看一个人卖吃的,就因为产品写了一个新疆西藏暂不发货,就被一群喷子排队喷,凭什么不发货,新疆不是中国的吗?

还有过年的时候,因为疫情和天气原因,一些饮料不发东北,也会有一群喷子一直喷,凭什么不卖东北,瞧不起东北人是不是?

就这种喷子满天飞的环境,不为了赚钱的人,谁还会继续玩快手,拍短视频,直播呢?

反正十几年前论坛时代我认识的很多老哥,在今天是肯定不会上来写东西了。

据我观察,几个现实生活中认识的老哥老姐们,他们也会上网,也会刷微博刷抖音,但都只是看看就行了,可能他们会有一个注册了N年的账号,但几乎从来不评论也不写任何内容,真的就只是当一个安静的看客。

所以,一个内容平台如果不能合理地处理好喷子的问题,最后必定会走向没落。


user avatar   kai-ch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兴于斯者毁于斯。知乎这个网站,乍一看是贡献内容的社区,其实是问题驱动的。有没有好的答案,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怎么问。

这几年知乎迅速下沉,增加了很多围观者,也催生出众多令人哭笑不得的提问,基于这些提问,产生的内容也迅速庸俗化、实用主义化。那么多答案看起来像是唱高调,仔细一听都是钱的声音。

自打咪蒙系主镇以后,一切流量当家。这就不光是提出蠢问题的事情了,并且还故意排一些既愚蠢又引战的话题,吸引答主互相斗鸡。

等想明白这个道理,你还愿意做那只鸡吗?咱不是肯德基,也不知道怎么做鸡是正确的。

过去回答问题,真心是为了交流,发现有意思的朋友。现在刷到的都是神马玩意儿。吵吵着什么宣传高地你不占领别人就去占领,把知乎当成党同伐异和宣传工作的战场,打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交流。

一些人将毛当年的那些理论,无限崇拜,低俗化运用,以为引着一堆人冲着空气挥拳头,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听起来呜呜喳喳,其实无非怯于独行罢了,也讨论不出什么123。

再者说,混网络这么多年,确实认识不少好玩的朋友,大家在自己群里聊多好,反而还有些早年友善的气氛。偶也也会牵涉到知乎的东西,跟看待微博差不多,不过是发点沙雕答案,一起哈哈大笑罢了。

知乎到今天这步,本来就是一场各方心照的游戏。平台方为了恰饭为了活命,故意豁开口子,搞一些类似“你为什么讨厌XXX”的话题,让用户互相打烂头,MCN机构和在知乎上洽烂钱的人乐得挑动群众斗群众。

这个游戏里,也没给试图认真交流的人留什么空子,前些年活跃的自然就慢慢退出了。

一句话,不是忙得没工夫交流,而是交流它本来就是个互相的事儿。连开玩笑都是“你有时间捡屎吗”这个级别,完了还以为知道个《时间简史》多高级,自己多幽默,跟他还有什么可说的?

就让他们互相暗爽吧,爷不跟搅和了。看起来跟傻x键政小伙一样,何苦来哉。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一直都在,

只是常常无法出现在你的timeline。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跟你说吧,今年如果是我的本命年,你问我多大,那我肯定是24岁。

下一个本命年,你再问我,那我还是24岁。


user avatar   tian-tan-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过了三十的知乎网友会通过被不停删帖封号劝退。

而小学生网友则充满正能量,无论是山火还是疫情,都会从中看到无限的好处,给知乎带来洋溢的青春活力与天真烂漫。


user avatar   lonelye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龄已经在慢慢在淡出或者减少更新了,比如31岁的我。


有一些变化和驱赶,知乎悄悄的在做,比如关注时间线在这个月已经变了,不是按时间分布,默认已经变成了微博式的,用算法。不信的话,现在去点一下自己首页时间线上方的关注按钮。


在微博式的时间线上,不仅可以按喜好限流,交钱决定内容的曝光(微博的“帮上头条”功能),关注的人的想法已经几乎看不到了——我发现我关注的很多人为什么两个月没发想法了,点进去他们主页却发现他们其实每天在发。

而我也一直在发,但大家再也看不到了。(今天已经把这个月的想法删除了。)


大家看不到我的时候,也就是可能到了要离开的时候。


其它的,比如25岁以下增加,社区氛围的变化。昨天很火的一个新闻是,一个高中生举报北京医院一个教授讲中医的言论,红卫BIN式的,举报成功后,洋洋得意的炫耀,理直气壮,觉得自己在为社会批斗垃圾,净化网络气氛。


17岁的高中生举报年龄长他三倍的老专家医生,仅仅是一些微博言论。


而这种现象,在知乎也越来越明显了。没有权威,稍不满意,每个人都可以斗,杠,骂。


或许不仅仅知乎是如此吧。气象已经变化的那么明显,而30岁以上的人都应该逐渐明白,他们所熟悉的那个还能够说一些话,人能尊重人,甚至小时候能放开引进日本动画片的那个世界,已经离去了。




        

相关话题

  如腾讯成功收购搜狗,国内互联网行业格局将出现哪些变化,百度会彻底掉队吗? 
  哔哩哔哩与抖音谁更有前景? 
  在未来几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格局会变得更加开放,还是走向「寡头垄断」? 
  什么样的用户不喜欢微信? 
  马云从创业开始做了什么让阿里巴巴走向世界,他的能力在哪些方面? 
  如何看待网传「虾米音乐」即将于 2021 年 1 月彻底关闭?目前虾米运营状况如何? 
  设计师应该学编程吗? 
  在我国,现阶段,公务员的薪酬福利体系应如何制定,才能做到科学、合理且让大众认可? 
  老大只让用vi写代码该怎么破?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商业分析师? 

前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胡锡进对扩充核武器的建议?
下一个讨论
现代战争应该如何打击美军航母编队?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