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答完一个差不多的问题,
发现这还有一个……
再贴一遍吧~
这问题有几天了,有种感觉是不是很多人之前没看过QM的报告;
我写一个全部基于QM报告时间线的回答;
1、QM是2015年成立的,按照网页给的历史数据,最早的一份报告是2016年5月出的;
而按照季度出数据报告是从2017年Q1开始的;
在那个时候,数据报告更多还是以DAU为主要的统计口径;
2、第一次在QM的季度/半年/年度数据报告中出现类似这次题目中的
关于各家APP总时长的占比统计是在2018年Q2;
这里: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行业研究报告-QuestMobile
这张图第一次非常明晰的指出了,
腾讯系的使用时长在降低,而被降低的部分几乎全部都被字节拿走了;
3、我在之前一次和潘乱以及金老师在快手的直播中讲过一个PPT叫
《短视频与直播的十年往事》
那么2018年发生了什么?
那一年是短视频双强抖快第一次参加春节营销;
以及因为上面提及的那个关于时长的结论,
18年5月张一鸣和马化腾在朋友圈的那次著名的争吵……
抖音和快手在短视频领域的双寡头之势也是在2018年正式确立的……
4、从18年Q2开始,QM每个季度都会更新时长的变化图,我都截下:
基本上的主旋律就是腾讯一直在降低,字节一直在涨,其他人小幅度变动;
5、快手第一次在这个图上被QM单独列出来是在20年Q1的报告里:
报告:QuestMobile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行业研究报告-QuestMobile
20年Q1是疫情爆发的那时候,快手全网时长占比从2019年3月的2.7%暴增了近90%到了5.1%;
纯从全网的时长看,快手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全网第五大互联网公司;
回头看,那一年的疫情也改变了很多事情……
6、从20年Q1开始,这个数据的变化变成了腾讯一直在掉,字节和快手一直涨;
而到了21年,从21年Q1开始的三次报告,QM都已经没有这个数据了;
16年王兴提出所谓互联网下半场,到今天已经过去5-6年了,
关于时长的竞争其实已经走到了极致;
QM报告的侧重点也经历了从DAU到时长再到今天变现、全景流量、广告甚至监管等多个角度;
某种程度上说,QM的季度数据报告所提及的关键点也侧面见证了国内互联网这几年的发展;
7、这次报告是21年的年度报告,再回头看这张关于时长的图,
以及对比第一次出现这张图:
和快手第一次出现在这张图上
过去的这几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其实就是:
8、至于问题的后半部分,互联网的下一波机会在哪;
用我之前在泡腾VC年度总结的一段话回答吧:
作为meta OG(并不是),回头看21年,完全没有想到metaverse这一关键词能对行业带来这样的深远影响。 在经历了五年的所谓下半场之后,在反垄断的大前提下,在增长策略/商业模式/用户时长等几个纬度都基本走到边际效用为0的时候,互联网行业才突然回想起来,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最大的发展引擎其实是技术的创新。 AI、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VR/AR/MR等),云(传输,渲染,云游戏等)以及区块链(NFT,Web3,GameFi)等几大技术栈的逐渐成熟(不是实验室阶段)会给这个看似已经进入“死局”的行业重新带来巨大的机会空间。 无论关于meta的讨论有多浮躁和喧嚣,底层技术创新到场景落地,进而形成新的商业生态,看起来已经形成共识。
题目应该更准确地解读为:如何看待腾讯系下滑,字节系与快手系上升?
关于腾讯和字节,我之前已经回答过很多类似的答案,在此就不浪费口水了。
具体谈谈快手。
这次统计数据出来后,快手出人意料的增长才是一大亮点。
为什么呢?
我始终认为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是21世纪以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次走在了行业前面。
对于整个行业乃至世界而言,都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而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快手早在2012年已经朝着转型短视频平台发力。
等到4g等技术全民普及之后,快手以不可阻挡的态势迅速征服了万千用户。
无论少数人怎么吐槽“老铁文化”,但大多数普通用户就是喜闻乐见。
同时,快手如今也不仅是仅仅只有老铁文化,其多次跟重要赛事活动的合作(包括意甲、美国NFL职业橄榄球赛事(超级碗),NBA、CBA、美洲杯、世界斯诺克等热门赛事),完全可以视为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领域强强联手的典范。
其实去年的例子就有很多,但从时效性而言不能不提前阵子结束的冬奥会。
快手成为了冬奥的持权转播商,必须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而且有远见的合作尝试。
毕竟冬奥会咱们讲句不好听的,真正开始举办之前热度其实很一般,否则也不会有吉祥物长期根本没人要的尴尬。
可快手却敏锐地发现了冬奥开始之后的热度,于是最终赛事的大获成功也帮助快手赢得了更多用户关注,以及流量时长。
互联网永远是流量为王,无论媒体怎么吹得天花乱坠,有流量才有说话分量。
有了“内容多元化”的驱动力,快手流量增长情理之中,所以有了标题上“正增长”的表现。
同时呢,我之前也在知乎推荐过一本快手的书,其主题生动刻画了一个宛如“人类学”的世界。
与抖音的“好的东西就要让所有人都尽可能看到”这一逻辑不同,快手更强调社区氛围,许许多多的卡车司机、钢管舞爱好者、冒险者、赶海者等等,都可以在这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区”。
也正因为快手有这种社区基因,所以哪怕去年关于这家公司存在很多争议,但我个人还是看好它的长远发展,毕竟没有什么比“志同道合”更能维持长期的流量增值。
而且,正如有作品专门研究快手的人类学生态,实际上这个平台未来也注定会成为学界从各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的领域,甚至对于国家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此外,快手的电商直播、小短剧等原生的内容生态,在用户量持续增长、内容多元化愈加丰富的背景之下,自然也已经从量变走向了质变,带来了很多真正可以称得上“艺术作品”的创作内容。
例如说,在#快手短剧寒假档 标签下,已经有2609个作品,累积播放量达76.0亿,其中已经涌现出了《万渣朝凰》、《逆光》等短剧作品,都很有可看性。
这些凡此种种,都大大提升了用户在快手停留的时长,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流量。
2022年的快手无疑发展值得期待。
当然了,2022年才刚刚开始,腾讯肯定会拿出更多策略来继续维持自身霸主地位,而字节的全球化发展就是其最强大的“护城河”,启示国内互联网企业一定要努力出海才有未来。
至于是不是会有其他新的挑战者入行,更是不好说呢。
等待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也还没真正进入今年的白热化阶段,各大平台也必然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争夺市场。
无论如何,只要这种争夺市场的尝试是能够让普通网友获得实惠与更高质量体验,而不是整天陷入到乱七八糟弹窗、广告、病毒的骚扰之中,都是值得欢迎的。
继续观察着吧。
所以,收作好游戏,接下来应该是收作短视频。用户欢喜啥,啥就是大_毒_草。
短视频平台赢麻了,抢占了全网最多的用户时间。
Top15 App,抖音月活6.72亿,过于可怕。
京东同比增长17.4%,是电商巨头中增长最快的。
两个新型的图文/视频平台,小红书1.59亿,B站1.71亿,且同比月活增长幅度较大。
终于刷到了知乎的月活!
知乎去年12月份的月活,8376万,同比去年增长了26.9%,但是不如去年Q3的月活过亿。
对比小红书,知乎月活只有小红书的一半,不过月活8000万也不低,2月份知乎的月活或许又能破亿,大家就是这样的水平。
典型内容平台日均使用时长方面,快手第一,抖音第二,B站第三,微信第四,小红书第五,微博第六。
知乎能排上第7吗?
其他个人感兴趣的数据。
手游月活Top10,王者荣耀竟然是LOLM的三倍多,但是同比月活在下滑。
LOLM增长空间还挺大?
收回增长空间还很大这句话,LOLM数据下滑的厉害。
但是增长大多来自《王者荣耀》,同类游戏不可兼得。
手机
活跃设备用户,基本保持稳定,OPPO和小米略增。
12月份的Apple,OPPO,vivo用户换机去向,记得去年12月份是近年来iPhone卖的最好的一个月,其销量取得了国内第一。
智能家居,华为运动健康app排第一,米家第二,且遥遥领先其他。
以上,简单整理一下,留着以后需要的时候引用~
意味着这份报告很准,我和身边的同事还有朋友在娱乐方式上有点弄不到一起去。
还好我不玩游戏,我也不看抖音和快手,我也不用今日头条和网易新闻,我也不看小红书,我也很少看小说,我也不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我也不用Soul和探探还有陌陌。
我就喜欢在知乎上想到什么说什么,也不用编瞎话说自己常青藤毕业和年薪百万,也不用吹牛自己到处见世面有各种神奇的经历,我就一个什么都不是的穷光蛋,就想找个地方说说话解解闷。
我们先回顾一下2021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主基调,然后再看一看这些数据。
有三条主线:
1)政策主线。互联网反垄断、隐私安全、数据安全等一些列政策措施,指明了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聚焦核心业务、限制盲目扩张,赋能实体和社会,成为经济的基础设施。
2)业绩主线。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变革时期,行业整体出现了业绩不达预期、增速放缓、甚至下滑。有政策原因,也有市场本身的原因,目前行业整体还没看到业绩拐点。
3)行业新方向。各个大厂对元宇宙的研究从2021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始了,目前我个人的了解,无论是各个公司还是政策,都比较认可元宇宙是中远期的一个发展方向。
然后我们来看数据。
1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成熟期——还没上网的潜在用户,真的差不多了
可以看到202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增加规模已经低于2020年了,行业流量红利天花板越来越近。
一个重要的观察是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情况,29岁~50岁的移动互联网主力用户人群占比在下降,也就是说新增用户主要是18岁以下和51岁以上人群。
中青年核心客户群,真的已经没有太多用户增长空间了。
也有一些增长相对突出的领域:生活服务、汽车服务、智能设备,不过他们的增长都和传统意义上移动互联网渗透的原因不同。
对大型巨头——阿里、腾讯来说,目前各自的地盘相对较为稳固,主攻方向应该放在赋能实体经济,发力硬核科技,助力共同富裕。事实上两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也都是这么做的。
在流量红利见顶的时间段,一些中腰部位App的挑战远比机会要大,未来的同行业收并购会增加。
而对移动互联网整个行业来说,如果说确实需要一个明确的新增长方向,也就是元宇宙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厂和政策对这个方向寄予厚望。(真正的元宇宙距离实现还早,不是现在看到的一些纯粹概念炒作)
2短视频是唯一的巨型赛道级机会——强势形式、增长有空间。
2021年底,短视频的用户时长超过了即时通讯,这对市场来说非常重要。
目前短视频市场已经是比较明显的头部效应。
去年年底写过一篇文章,短视频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新基础设施,不光是绝对的用户数量和用户时长的增长,还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1)内容形式突破
去年快手和抖音都在做“短剧”,分别推出了快手星芒和抖音短剧两个重要板块,突破了剧情内容过往的形式,把短剧这个互联网历史上出现很久但一直没做起来的形式,做成了主流。
消费者对这个形式是买单的,2021Q3快手短剧日活2.3亿,观看量超过1亿的系列短剧超过850部。与此对应的是爱优腾(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这些长视频平台用户增长表现一般。
2)功能的突破
快手和抖音做电商从2020年就开始了,根据财经媒体的数据,快手2021年电商原定目标6500亿、实际完成6800亿;抖音尚未有可信数据,不过也应该在大几千亿。短视频平台对货架式电商、社交电商的冲击很有看点。
去年开始快手和抖音同时宣布进军本地生活领域,抖音自建体系,快手则是选择与美团联合,这是一个和电商规模相当的巨大市场。
还有一些处在萌芽状态的业务。比如特斯拉最近在快手上开始招聘,对短视频来说,从简单的内容平台向综合平台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增长方向。
在巨头的流量争夺中,快手和抖音力压了BAT.
和微信巨大的用户体量(12亿+)相比,快手和抖音都仍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资本市场对抖音和快手也都很关注。
抖音的悬念在于如何上市、什么时候上市,那将是一次资本市场重大事件。目前看市场围绕着如何上市,主要观察点在于抖音是否会分拆独立上市,Tik Tok和抖音是否会分拆;围绕何时上市,则都在密集等待重要会议后,互联网行业政策进一步落地。
而快手2021年已经上市,大家关心的就是股价了。
首先短视频内容形式的持续强势,会提振赛道的估值。
快手的用户增长借助这次奥运会和春节期间年货节的补贴会对Q1财报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月1日至2月3日春节期间,快手电商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84%+,GMV同比增长121%;)
去年下半年,快手经历了组织架构调整,运营效率在提升。目前快手的广告市场份额是4.9%,而用户时长的市场占有率为11%,在更高的营销费效比之下,收入的潜力仍然有机会释放。
3.2022年等待机会的苦主们
2021年互联网行业有很多“苦主”。
在线教育,2022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整体性机会,去年定调很重。今年要关注的主要还是一些互联网教育巨头如何转型。
对投资者来说,这只是一类困境翻转的机会。
手机游戏,版号什么时候恢复还是个悬念,2021年手游的基本面也在变化。可以看到MOBA、射击、MMORPG出现了负增长。和一些行业的朋友聊天,感觉用户们玩游戏的耐心正在下降,大型、硬核、需要操作的游戏吸引力开始不如休闲类的游戏。
一部分用户开始更多在直播和视频网站看别人打游戏,甚至干脆转向了短视频。
这种用户越来越“懒”的趋势,是2022年游戏行业格局变化的新看点。
当然,游戏行业的乏力,对头部、有大IP的公司还是利好的,最能打的还是上市公司腾讯和网易。
电商,严格来说不算苦主。但是2021年线上实物销售额确实开始乏力,宏观经济是主要影响因素,2022年电商自己能把握的,恐怕还是细分市场。
1)下沉市场
2)闲置交易(这个也和经济形势有关)
3)生鲜电商(过去3年,每年都是看点,确实起点低)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供大家参考。
对投资者来说,2022年抄底还要继续等待业绩低点确认;对从业者来说,避开苦主、围绕短视频这种强势形式、紧跟赋能实体的政策导向,有机会拿到超额收益。
可见大家都太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