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不讨论鲁迅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老庄。
我们就讨论一下鲁迅为什么喜欢嵇康。
鲁迅参加过激进的革命组织,他的小说《铸剑》弘扬的是古典时代刺客对暴君的反抗,他的一生是和暴政战斗的一生。
那么,嵇康是什么人呢?他真的是一个道家人物吗?
你需要读一下《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在这篇文章里,一开始就讲,我是喜欢老庄的,我是甘于卑贱的,我是不求上进的。似乎的确是一个道家人物。
但是你知道中国人说话,一开始说的话都是托词,“但是”之后的话才是真话。
嵇康接着说,虽然我喜欢老庄,消极避世,但是像阮籍,山涛那样不谈论他人,不藏否人物,我是做不到的!
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是“我虽然学了半天老庄,但我骨子里是个猛士”的意思!老庄讲了半天“他人好坏关我屁事”的道理,嵇康学了半天,结论是,学不会。
所以嵇康天天谈论老庄的中心思想恰恰是:我并不是一个道家人物。
那嵇康是什么人啊?
还是回到《与山巨源绝交书》。
我直性侠中。
人家一开始就说了,我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
而这正是鲁迅激赏,喜欢,效仿,崇拜的人。
那么嵇康既然骨子里是这样一个人,面对司马家的丰功伟绩,他有什么作为啊?
我可以这么告诉你,嵇康的所作所为对司马家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这么说?
嵇康写了《管蔡论》,说周公不是东西,叛乱的管叔蔡叔却未必不是东西。这篇文章是在淮南三叛时期写的,司马昭很快就看到了,而且嵇康也知道司马昭能看到,但是他就是要写。就是要告诉你,我认为你不是东西。
这就是鲁迅欣赏的精神。
但是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嵇康利用了自己的死亡。
怎么说呢?我们都知道,嵇康在刑场上弹了《广陵散》。一般人的看法无非是,这是一位艺术家的绝响,是凄美的,是残酷的。
但是事实不是这样,事实上,《广陵散》在此刻响起,是壮烈的,是公然宣布了司马家的非法的。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是看时间。
嵇康死的时候,高贵乡公刚刚被成济捅死两年,司马昭成为货真价实的权奸。
广陵散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讲的是聂政刺杀韩国权奸侠累的故事。
所以嵇康弹广陵散是什么意思呢?
是号召底层的英雄豪杰起来反抗,砍死司马氏全家的意思。
但这个时候嵇康的心情是悲怆的,他知道这种号召可能是没有用的。
他说,广陵散与此绝矣,他说的是这首曲子吗?不。
是侠风和英雄气要终结了的意思。而他是最后一个反抗者。
当然熟知历史的我们知道,嵇康错了。广陵散并没有终结。
嵇康以其决绝的抗争,在西晋建立之前就宣判了他的死刑,而听到广陵散的除了三千太学生,自然还有其他人。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