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努力,别人帮你,一定要给别人回报,我想这是穷人逆袭最需要的思维。
我一朋友,家境比较差。一年前她买房子,我老婆之前在房地产公司当过销售,认识一些人,于是就帮我这位朋友。我老婆打了很多电话,拜托了好几位老同事,在特价房的基础上,还给我朋友降了5000元。然而朋友都没主动打电话请我吃饭,而我老婆却请他的老同事吃饭。
还有一位朋友,按理说是学生会干部,应该懂得一些基本的人情世故,可事实让人大跌眼镜。他是农村的,没有亲戚在城市,毕业的时候找工作纯靠自己,结果薪水低的吓人。后来我拖亲戚帮他找工作,月薪应该涨了40%。按理说是我帮他找工作,他应该积极点,给我打电话,事实上却是我不断的给他打电话,他连微信都懒得给我发。
这些都是真事。也许是他们酬谢的时候会害羞吧,但是连基本的请客吃饭、打电话寒暄都不会,路自然越活越窄,帮忙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就只有几个朋友。
前几天有一个朋友给我吐槽份子钱的事。他自认为和A关系不错,平时会给A送些土特产。结果自己结婚的时候,A随的份子钱和别人一模一样,自己送的土特产都比他份子钱多。这A一样是穷人。
我想做生意的朋友都知道,借钱的时候给1分利(年息12%)很正常,我自己向关系特别好的人朋友借钱,给的利息少点,也有10%。大家都知道攒钱不容易,都是一分一分抠出来的,房贷、车贷与生活,那点儿工资真的杯水车薪。朋友一开口借钱,零花钱就不够了,要划信用卡,逾期就面临18%的年息,自己出门逛街不得省点儿,少看场电影,少吃顿好的。之前我一个朋友a向我借钱,交房款首付,我没钱,就向朋友b借,朋友b看在我面子上同意借。朋友b做生意的,银行贷款要还利息,我总不能让人家免费给我借吧?我就给a说要10%的年息,结果朋友a不乐意,不向我借了,我挺尴尬的。首付都交不起,应该算穷人吧。
后来我把这件事写日志发表了,有很多人评论。我发现大部分朋友之间借钱的时候很少提利息,也许觉得是面子问题吧。可是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ABCD之间彼此认识。我把钱借给A,BCD自然借不到我的钱,所以即便是朋友间借钱其实也是竞争的,我自然会原因把钱借给按期还、给我点儿回报的人,慢慢的朋友之间也有了冷淡。除了应急,比如家人重病、孩子结婚,大部分时候借钱就是做生意,自己挣钱,让朋友奉献(还银行利息,或者减少消费),不知道互赢,实际上就是坑队友吧。
人的一生要和周围的进行无数次互利。大家自然都喜欢帮提供回报的人,无论这回报是一顿饭,一笔利息,还是一次主动的电话。人和人的区别,就是有些人进行互利的机会多,他自然挣的就多,有些人路窄,他自然挣的少,只是路是自己拓开的。
小时候过年家人不让我随便串门,因为怕我收压岁钱又不说,这样他们没法回回去。大家想想自己,再瞅瞅自己周围家境不太好的人,如果一朋友问你借钱交结婚酒宴押金,事后给你打个电话,说声谢谢,你也许感觉一般,挺正常的。如果他事后给你送一瓶五粮液,你又是什么感觉。是不是特别感动,又惴惴不安,想着他这么拮据还如此破费,赶紧买个什么至少价值相同的新婚礼物送过去?
同一件事情,你可以做的让别人印象深刻,感激涕零,也可以做的普普通通,做人就是这样。
··································································································
不出所料,大部分反对意见就借款利息部分。我们都知道富人和普通人、穷人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富人往往负债经营,而“穷人之所以穷”,用学术点儿的语言说就是“金融可得性”差。也就是说,相比于富人,穷人即便有了同样的机会与灵感,也难以借得足够的资金。我们正文已经提到了,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即便是关系最紧密的朋友之间,大家在借钱过程中也存在竞争。很多人不愿意提利息,恰恰就是缺乏竞争意识。难道关系好的几个人往往是一个圈子?难道大家的钱不是有限的?难道一个圈子里的人往往享受着同样的信息?所以同一个圈子里的朋友,面对同一条信息,比如大家都发现建服装厂房做外贸挣钱,有些人可以借到钱,有些人不能,这时抱佛脚,有几个人理你?所以竞争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还有一部分反对意见的想法是“大恩不言谢”。实际上这部分人忽略了一点,就是除了几个挚友,大部分人与人之间都是淡淡的关系,只能说彼此认识,根本谈不上彼此了解,人家怎么知道你是傲慢、忘恩负义,还是“大恩不言谢”?每个人的那几个挚友,不可能均匀的分布到公安、卫生、教育、银行等部门,可是人们都要和这些部门打交道,没有朋友,和这些部门打交道,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多难。从小学到大学,每个人有过的同学至少200,同学有几个你可以做到对他们“大恩不言谢”?可是这些同学,哪怕是小小一个护士,你带父母去医院也可以帮你。有些人能把护士变成人脉,对周围人说“家人有病,找我,我帮你们安排床位”,有些人和护士的关系就是淡淡的同学。对待这些人偶尔和你有交集的人,你不感谢,你觉得在他们眼里你和谋生人有什么区别?
不多说了,懂的自然懂,不懂的可能还觉得自己是冷高艳的魏晋君子范儿,呵呵。
手里有多少牌,就上什么样的牌桌。
如果你是穷人的话,千万不要强行套用“富人思维”,因为你根本支撑不起。
什么是“富人思维”?
会有很多营销号告诉你,富人会花钱买时间,富人会借力。
如果你一穷二白,你花钱买时间,让别人替你做事,空出的时间干什么?再买个课程提升下自我?
double kill。
富人花钱买时间,其实是很简单的计算:如果做这件事的机会成本高于付钱请人去做,那他就买时间。
穷人之所以自己做,是因为机会成本太低了,不值得外包出去。
所以“花钱买时间”之类的建议,提出者都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听建议前,看看对方屁股所在,很重要。
我认为如果真的存在“富人思维”这种东西的话,应该是“风险投资的思维”。
有个朋友结婚了,亲朋好友从五湖四海来参加他的婚宴。
我们作为朋友,尽尽力,帮忙筹备下婚礼,开车接下人,差不多就这样了。
但他的另外一个朋友,婚礼前特意从外地赶来,自掏腰包在饭店开了一个包间,提前一天到来的新郎亲友,他一一接待,陪着吃个饭,聊聊天,互换下联系方式,然后送走。
那天他接待了二三十个人,因为航班有早有晚,坚持到了后半夜。
他是做生意的,自然了解人脉的重要。这次接待,既是帮助新郎,也是自己顺便结识下新朋友。
说白了,二三十个人的餐费,高了也不过数万,可能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都掏得起这个钱。
但我们会掏吗?
——大部分人不会。因为如果把请吃饭,看做是人脉投资的话,那么这笔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太大了。大家都是从各地赶来参加婚礼,结束后又分散各地,本来也不是你的朋友,也许这辈子就一面之缘。至于为了一面之缘的人掏饭钱吗?你又不是主角。
但他无所谓。
对于他,这样的人脉投资,也是风险投资的一种,本来就不指望能有确定的回报。
但只要,这二三十人中,能有一个,跟他谈得来,还能建立无论是商业上,还是金融资源、政府关系方面的合作,他就赚回来了。
赚不回来也没关系,无非花了点小钱,跟人吃吃喝喝罢了。
这种“风险投资”的思维,穷人没法有。
因为风险投资投的项目和人,大概率是要失败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要靠大数定律。
大数定律是说,只要数量规模足够大了,你就一定能碰上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认为,他花了几十万,请了数千人吃饭,必定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强关系。
一旦成功,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收益可能覆盖大多数的失败投资。
但穷人没有雄厚的资本,所以玩儿不了大数定律。非要玩,可能你还没等来成功案例的回报,就已经饿死了。
富人通过玩儿“大数定律”,可以布局未来。即使自己赖以发家的行业已经式微,通过投资新兴行业,能保证自己财富的量级。
因为“大数定律”,富人以他的财富量级做投资,几乎一定是能取得可观收益的。
而穷人,因为到不了“大数定律”发挥效果的财富量级,所以他们想取得爆发式增长,就是靠投机、靠赌。
十赌九输啊,你懂得。
这就是资本量级的变化,造成了财富规律的变化。对于富人是确定性的东西,对于穷人,是赌博。
如果说有“穷人思维”这种东西,那么我想应该就是“稀缺心态”了。
美国学者穆来纳森在《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里分析,因为稀缺,我们会短视,会产生只关注当前的“管窥之见”,会陷入债务的泥潭。
但“管窥”,也就是集中当下所有的资源去处理当前的事,是符合穷人的理性选择的。
因为不集中所有资源,他就过不了这个坎。
穷人没有广阔的视野,有了也没有充沛的资源去尝试,去布局,去为下一个世代做准备。他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所以从“稀缺心态”,过渡到“风投思维”,需要有真正经济状况的改变。光是主观上的改变认知,没有用。
以穷人的身份,如果还拥有“富人思维”,简直是加速灭亡。
穷人应该怎么做呢?
先慢慢解决稀缺。
对自己狠一点,攒点钱,先打破管窥和短视的链条,让自己在面临决策的时候,有一些腾挪的空间,选择的自由。
学习基础的经济学知识,知道在选择和决策的时候,用机会成本、投入产出等简单但有效的概念做理性分析。
这样一步步,就能越来越好。
能不能好到用上概率论和大数定律呢,就看造化了。
1,甭想着改变“穷人思维”,而是老老实实搬砖,争取让自己在“生存”的边缘,能赚到富余的金钱
2,学习经济学第一课,明白“花钱来节省时间”要比“花时间来省钱”,在经济上要合理得多
3,敢于投资于看不到短期清晰回报的方面,如投资于让自己扩大眼界
4,敢于负债,敢于扩大规模,乐于分享潜在收益
5,自信 -- 表现为各种自嘲,并对他嘲表示闻过则喜 -- 真正的绝对的自信,而不是基于自卑的自负
1和2之间加了一空行是因为,第1项很难跳过,于是早期的踏实勤劳依然很重要。而第1项之后,就该明白,并非“有钱才任性”,而往往是“任性才导致有钱”
共勉
知乎咋天天富人思维,穷人思维搞二元对立呢,哪有那么多思维,大多数人本质上90%是相似的,少数不同无非就是有的人“活在当下,及时行乐”,有的人“延迟享受”,有的人为“钱”努力工作,有的人为了“内心的理想”努力工作,有的人完全不想努力。这些人里面你可以发现除了最后一种人以外,前面任何一种人都可能成为富人,都可能成为穷人,所以别冠冕堂皇包装什么“富人思维”了
本质上人的能力是个多边形,光有体能不行,光有长相不行,光有思维自然也不行,现代社会,想靠单方面能力出众超越别人,基本上你得是单方面能力特别出众的那种了,不信你看诺贝尔奖得主还要每天工作,看文献做实验,明星一个个那么帅那么漂亮还要练身材,练歌练舞,即使富二代不努力学习,大多数也会在自己这代家道中落,真的,人类社会已经极其内卷了,什么“富人思维”都是营销,非要说有一种思维能改变什么,那就是“持续学习”的思维了。
个人老实的感受:思維就是每个人的个性引出私家自有的思考模式,大体上思维很少能理性地一以贯之并套公式,或情绪化忽哭忽笑的动态模式,变幻多端,很难捉摸;
大部分讲这穷富思維二分法的是一种套路,旨在行销推广理财课程,那有什么[穷人思維][富人思維]?
抱歉了,笔者不小心推翻了提问主题,如有僭越另行致歉!
这是一个“角色差距”还是“装备差距”的问题。
或者说是内在差距还是外在差距的问题。
比如你和王思聪,如果你跟他交换位置,自小拥有他拥有的外在一切(穿上他的装备,老爹也是装备的一种)。
你是否能能做的跟他一样甚至比他好?
如果你认为是,那就是说这是装备差距问题。
只要不是特别差的人,谁穿这个装备,谁就是王思聪。
如果你认为不是,即使你自小拥有王思聪的一切,你也难以望其项背,这是角色差距(属性差距)。
当然,也有可能是“经验差距”,就是你刚穿上他的装备还不太熟悉使用,这个等熟练了就好,不算是真的差距。
任何一个群体,一旦掌握话语权,就会想着宣传自己的正当性。
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把装备差距内化成属性差距。
就是我就是贵种,你就是贱种。贵种在上,贱种在下,合情合理。
把我的装备给你,你也不行。
俺就是富人思维,就算我成了穷光蛋,我也会很快东山再起,再度成为富人。
你就是穷人思维,就算你抢走我的万贯家财,你也会很快挥霍一空,再度陷入贫困。
人家富人当然这么宣传,你穷逼跟着附和个什么劲呢?
几千年前,最底层的陈胜吴广也知道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奋起挥黄钺。
现在只会相信有“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这种角色差距了么?
三千有三千的活法,三十万有三十万的活法,三千万有三千万的活法,三十亿有三十亿的活法。
这不叫思维差距,这叫看菜下饭。
如果非要说“穷人思维”,大概是相信真的有那种“谈谈心、洗洗脑、转变观念”就可以改变财运,随便做啥都财源广进。
大概是真的相信会有那么一种“通用致富技术”,可以无门槛、速成、轻松学会,从此富甲一方。
大概是真的相信会有人把自己的发财绝招在网上无偿告诉你,然后你也可以轻松发财美滋滋。
这是典型的韭菜思维,某天开始跟人做传销都不稀奇。
别想了,你既不会发财。也过渡不到富人思维,只会被人割韭菜,只会被人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