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谓逃离武汉的,万一携带病毒,投奔亲戚朋友了那是害亲戚朋友。
想趁机旅游自驾游的断了念想吧,不要低估其他地区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文旅办公厅已经发通知定调子了,你去旅游,旅馆酒店看到鄂a车或者武汉身份证大概率会上报的,然后会被隔离。还有可能嫌麻烦怕影响生意直接不让你住哄你走。
也就是大过年的只能是吃肯德基麦当劳了,还没地方住。
封城,是无奈的选择。
如没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这一步的。
封城,其他地区就会减少输入病例。
那么,就可以集中处理武汉市的疫情。
不是谁,都像看这篇文章的你一样有素质。
那些强行吃退烧药入境法国的、
那些连夜逃离武汉的、
那些明明已经咳嗽还不戴口罩的、
那些把防尘口罩当医用外科口罩卖的、
都会把大家的努力,推向深渊。
大家一起努力,勤洗手,戴口罩,增强免疫力,多看新闻,多听官方劝诫,相信国家。
(以下的浓度均是指体积分数)
95%的酒精常用于擦拭紫外线灯。这种酒精在医院常用,而在家庭中则只会将其用于相机镜头的清洁。
75%的酒精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40%~50%的酒精可预防褥疮。长期卧床患者的背、腰、臀部因长期受压可引发褥疮,如按摩时将少许40%~50%的酒精倒入手中,均匀地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就能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形成的目的。
25%~50%的酒精可用于物理退热。高烧患者可用其擦身,达到降温的目的。因为用酒精擦拭皮肤,能使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其挥发性还能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症状缓解。但酒精浓度不可过高,否则可能会刺激皮肤,并使表皮散失大量的水分。
1月19日开始,我陆续在知乎发言,提出试剂盒与确诊权下沉,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确保人员防护物资等。我突然参与这个话题,起因是那个周末我得知了一些信息。
其实我对这个病根本不紧张,我家都没有为此买些什么。我在北京的朋友参与了1月20日公布病例的确诊。我有一些医疗界的朋友,经朋友们分析,这个病跟它的“同胞”非典相比,传染性和危害性都是很弱的 。事实上,确实有证据表明,该病相当数量的病人是轻症,不像非典来势汹汹,轻症病例可以居家治疗。目前公布的唯一“超级感染者”是发生在医疗环境特殊背景下的医院感染,“人传人”的能力并不强。(朋友们对这起事件的描述存在冲突,即“病人术前是否发热”。)但是,我仍然认为有必要把我得知的一些信息转达给有我认为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朋友。
这些信息如前文所述,来自现在奋斗在一线的医生朋友。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说爆料人无法掌握较为整体的准确数据(“我听说密切接触病人之后发热的医护病人,但是我说不清有多少”),所述内容缺少实验室诊断依据(“我们医院很多住院病人后续发热,但是我没有证据证实是这个病”),信息来源主要是风闻言事、不同信源的存在矛盾冲突(已经公布的那起超级感染者事件),我只能以“朋友之间的健康建议”的形式,把这些信息透漏给我的另一些朋友。比如说网络大V张伟,权贵童贯,社会名流嫖相等(这句话有虚构成分)。直到今天,和我沟通过的朋友只要是在武汉的,没有一人离开。
1月22日,我得到了一个对我冲击很大的信息。某医院有大量住院病人及医务人员发热。当晚,一位朋友说可以帮我把此事汇报上去。当天深夜,我联系到告诉我这个信息的医生,他连续抢救病人一整天,刚刚有机会休息。医生说他看到了一份文件,认为相关措施可以促进事态好转,没必要麻烦有关人士;再说他手头上的病人可能是流感,这个季节流感病人最常见了。我尊重医生朋友的意见,答复了另一位朋友。
今天早上,我得到了武汉的新消息。看来不用我想办法上坊。其实这个病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一个非典型性非典肺炎,战斗力低下,充其量是瘸着腿跑不快的高配流感。合理分级轻重症病人,轻症病人在家隔离和服药康复,重症病人收入可以控制院内感染的定点医院,避免医护人员、一般发热病人与这个病的病人交叉感染,很快就能平息下去。武汉的措施最大的意义是展示决心,这对维护秩序很关键。
作者:数知实验室
来源:微博
原文链接:https://m.weibo.cn/5676384100/4463820015552279
2003年SARS时期北京市没有封城,也没有暂停公共交通,而是每天对公共汽车地铁进行消毒,绝大多数单位可以在家办公,但是少数必须要去现场上班的人可以通过公共交通去上班。
暂停公共交通肯定有助于减少疫情的内部传播,但是对于武汉这个常驻人口超过1千万人,疆域超过80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超过1500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来说,切断公共交通后如何保障城市的基本运行(确保基本的行政管理,供水供电通网,乃至居民食物保障)?
政府很可能昨天夜里到现在就一直召集专家熬夜研究如何解决了这些重要问题了,由于世界上还没有地方没有人有过类似的经验(超大规模城市失去公共交通限制人口流动,最接近的可能是二战时的伦敦和柏林,但是这参考意义不大),所以最开始的解决方案几乎肯定是非常不完善的,由于问题太重要,不完善的代价巨大。因此@数知实验室 希望设立#用群体智慧帮武汉度过疫情难关#这个倡议与话题来汇总有价值的建议与讨论,希望网友们特别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们能一起为武汉出谋献策,希望能发挥出一点正面的作用。
2020年1月份的此时此刻,武汉市就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最迫切的公共管理挑战课题。
国有基础设施单位的人员可能是集中式居住的,接送他们上下班的难度较低,但是民营保障单位特别是年轻员工,分散式居住可能性较大,哪怕是占总人口百分之几的人需要每天上班,要建立起足够的班车系统去满足通勤需求的话,不亚于重新建立起一套公共交通系统。
这里抛砖引玉几条供大家批判:
1、对所有需要通勤的人员,发放临时通行证,上面注明身份与指定线路;
2、公共交通并不完全暂停运行,而是减少线路,只保留主要线路,为持有临时通行证的乘客乘坐指定线路提供服务,每个站点有执勤人员进行检查;
3、能够在单位或附近就地解决住宿的,鼓励部分员工集中住宿,减少通勤需求;
4、同单位的人员可以互相拼车采用私家车上下班。
上面几条只讨论了最基础的城市运行保障人员的通勤问题。对于食物供给保障,更多的问题,例如@弦子与她的朋友们 提出的其他类型疾病的看病与照顾问题怎么办,都没涉及。希望更多智慧参与进来,谢谢你们了!
谢谢大家的关注,更新两条信息:
1.信息发出后收到了盒马的私信,表示会一直坚守,同时店内有免费的口罩和消毒液可以提供给大家,盒马机构号的想法里有武汉市内所有盒马店的地址,请大家广为扩散。
2.永旺没有关门,只是昨晚同学去的时候没有开而已,今天依然在服务大家,购物的人都带着口罩,井井有序。
以下是我同学新发的,代表了很多武汉人的心声,不喜勿喷。
“大家有空的时候
戴上口罩去室外走走
一方面做下有氧锻炼
一方面散散心
长时间在家接收负面新闻轰炸
会不断积累焦虑
现在既不是最好的
也不是最坏的时候
平复一下,还要继续向前呐!”
--------------------------------------------------------------------
这是我在武汉的同学发的朋友圈,不知怎么觉得很温暖。
医生,护士,保安,环卫工人,快递小哥,货车驾驶员,警察等很多仍在工作的人们……如果国家要给武汉供给物资,请先供给他们……我们可以苟在家里,他们都奋战在我们不敢去的地方
1月26日晚,疼了整整3天,顺产7斤半大小子。
全城封路,已定好的月子中心关闭,医院正在全副武装要收治一个疑似孕妇。
但一切都会好的吧。
这个世界冷酷又危险,我不知道怎么保护你。但是,我知道,你会有很多很多的爱。
——
1月24凌晨4点一刻更新:
这个回答下的评论,都暖暖的。好感动。
不规律宫缩持续了一天半,凌晨1点终于加重并且规律了起来。我知道还没有到最疼的时候,但还是想感慨,真疼。生孩子真的很疼的呀。
已经到医院了。路上一辆车都没有。沿途看到几个LED路牌,写着出城道路封闭,敬请市民理解。正好遇上宫缩疼,没拍照。
从急诊的小门进医院,又疼一阵,站住扶着老公不敢动。遇到两个全副武装的护士,很暖的停下问我怎么样了,能不能走,要不要给我轮椅。我谢谢了她们,我疼一分钟就可以走啦,没事的。
进产科,内检,开一指了。安心生宝宝吧,希望一切顺利~我想要个小老鼠来着,但现在无所谓了,他平平安安就好。
再次谢谢大家。你们真暖。
——
原回答:
千万人口的城市封城了。我要生孩子了。
很多人都在高兴,人民日报的标题是“终于!”。大部分外地人在叫好,“早该封了!”
前几天,我还在每天捧着手机热情的跟进所有消息,劝不上心的人多重视,劝瞎传谣的人别恐慌。但今天,什么话都不想说。
封的不仅仅是武汉通往外界的交通,武汉市内的交通也封了。
昨天去了医院,医生表示如果没有明显发作迹象就不要住院,回家观察。我自己也想回家,医院人那么多,妇产科每个产妇都有一堆家属陪同。人太多,看起来很危险的样子。所以我回家了,但是今天封城了。
幸好我有车。但是车的油不多了,加不上,加油站爆满长队,不敢跟那么多人去挤。油够我开到医院就好。我不是要求出行便利,我只想知道,我要生孩子了,我还要不要出行。
今天是我的预产期。我在疫区正中央,开始见红,阵痛。儿子在肚子里动一下,我就想哭一场。
怀胎十月,你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了。
然而这个世界又冷酷又危险,我不知道如何保护你。
当年的SARS也没到封城的地步,严重性可想而知。
平时动辄拍一季综艺就几百万的“演员们”,该捐就捐,别微博爱国,
平时一个进球十几万的国足,该捐就捐,平时老百姓支持你,现在该你们反哺了。
有人说我这是道德绑架,是就是吧,我认错。
但我没有偏题,只不过我提倡的目标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咖而已。
一线的医护人员,一线的警务人员,每次都在危险的最前线,但薪资确实最少的。
上一次综艺一咖猝死,多少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在WB哭诉自己是高危职业?
他们的付出相比于医生警务简直是杯水车薪,但相反却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资源。
我不是说他们不辛苦,只是说,艺人们的所享受的社会地位,要和所付出的义务相匹配。
该表现了,有错吗?
下面这个群聊记录我深以为然——
(转载)一个乐观观点;封城也罢,希望大家有信心、有恒心,坚信一定能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