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平时很丧的同龄人买口罩,发养生文章的家长却依旧聚众看热闹」的言论?反映出二者怎样的心理? 第1页

  

user avatar   wu-yan-zu-73-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抖机灵版:年轻人比长辈们具有更长的生命可活,因此更惜命也是正常的。

2、年轻人的知识水平、知识/信息接受意愿较长辈们都更高,而长辈们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受限于知识水平、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等,越发不肯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同时也越来越固执。比如面对朋友圈的谣言,他们总深信不疑,年轻人大概率也曾努力解释却无力辟谣。

无论是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下的他们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原来的观点的信息,而忽视那些可能推翻原观点的信息」,还是逆火效应(the Backfire Effect)下的「他们会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实,若要更正其观点,而更正的消息与其观点恰好相背离,反而会加深其对错误信息的信任」,都指出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具有一种保护自己既有观点不受颠覆的本能。

3、长辈们虽受限于知识水平,但却有着更多且更丰富的人生经验,这些经验会带来更高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也就是长辈们可能对自身相关能力高估,如体现在他们认为「我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米还多」,也可反映在他们觉得靠自己能够应付这些「小疾病」,过度自信。

4、年轻人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熟悉,让他们通常有更多获取更权威信息的渠道,长辈们同样在想获取更权威信息的路上,但是他们的渠道比较少,往往会走偏,以至于走向某些「震惊」和「夸大」型公众号。

走偏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走偏将形成的一种习惯。走偏后,伪权威变成了「真权威」,而孩子在他们心中一直是孩子,孩子的「观点」或「辟谣」又怎么比得上「真权威」的专业呢?


> > > > > >

1、推荐关注时而有趣、时而专业的 吳长安

2、推荐5个收藏夹,有兴趣不妨一观:

心理学&管理学成长干货观点见解酒和故事生活好物




  

相关话题

  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 
  漱口水到底有什么用? 
  星巴克为什么会有豆奶替换牛奶的选择?人们出于什么目的用豆奶换牛奶? 
  既然明明知道杀人(财产纠纷也好个人恩怨也罢)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杀人者为什么要杀人呢? 
  练习长跑会有健康问题吗? 
  我妹妹画这种画怎么办? 
  如何看待日本政府将特批瑞德西韦为日本首款治疗新冠肺炎药物? 
  男朋友精力太旺盛怎么办? 
  为什么有些男性比较花心比较容易出轨? 
  厦门连发三个通告,要求「市民非必要不外出,全市居民小区闭环管理」,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前一个讨论
全职妈妈从怀孕到带孩子到一岁半,老公认为我花销太大,怎样处理这种情况?
下一个讨论
成龙和唐季礼之间的关系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过来的?他们之间有哪些趣事?





© 2025-02-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