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徽、钦二帝被金人捉去后,「迎回二圣」的口号就在大宋君臣间喊得震天价响。带头喊的就是高宗本人。因为在南宋建立之初,这句口号就是其法统来源。若不迎回远在漠北受苦的父兄,他还有什么脸面,什么资格,来做这个皇帝。
二帝被劫,是大宋的耻辱,要复仇,非迎回二帝不可,所以这也是大宋军民最根本的凝聚力。
主战派说起非战不可的理由,动不动就说陛下志在迎回二圣,强调这原是高宗本人的夙愿。这一点高宗是没办法否认的,他自己确实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主和派则强调,万一逼急了,金人拿二圣开刀出气,可怎么办?这一点,倒也确实是不能不考虑的。
于是正反双方就达成了平衡,这事也就拖延起来了。一直要拖到二帝挂掉为止。
迎回二圣,是当时整个大宋最政治正确的一句话,是人人赞同的。但是谁也不能太当真。
假如二圣回来,徽宗、钦宗、高宗父子三人,究竟谁做皇帝,就是个大问题。首先高宗一定要让,徽、钦二位,起初肯定不能接受,但时间长了,难保不动心。
且大战结束之后,手握重兵的将军必定很多,他们会站在哪一边呢?今日称心,就支持你,明日不如意了,就要起废立的念头。他们父子三人,将陷入一种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境地,反而会酿成人伦悲剧。
所以南宋朝廷,最怕的就是自己天天喊的这句口号。
这一点,金国当然也知道。二帝握在他们手里,是对南宋的一种有效威慑。他们随时可以对南宋朝廷,造成严重的法统冲击。
但是,只有将「武器」捏在手里,威慑才是有效的。「武器」一旦丢出去,威慑也就不存在了。
打个比方,假设某国有且仅有一枚核弹,扬言要扔。那么周边各国,就都怕他。因为不敢赌他一定不扔,也不知道他会扔在哪里。大家只好和颜悦色,请他冷静。假如他真把核弹扔出去了,那么大家拼着挨他一下,随后就是铺天盖地的报复了。
再打个比方,父母在惩罚孩子时,拿着棍子声称要打,孩子总是怕得不行。事实上,父母是不忍心下重手的。真打下去,孩子就会发现,也不怎么疼嘛。只有当棍子举在半空并未落下时,才能起到威慑的作用。
假如金国真的让徽、钦二帝在中原复国,同时宣称南宋朝廷不合法,那么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一,重建的北宋完全是个傀儡,一切行事,都照金国的吩咐去做。这样的朝廷,是不能凝聚人心的,将无力与南宋争正统。南宋会宣称二帝并未亲政,与我们交战的仍然是金国。我们的目标,仍然是拯救二圣。最后这个重建的北宋,效果就与刘豫的伪齐是一样的。
二,金国给重建的北宋足够的军政财赋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南北是有可能打起来的。如果开打,最后必有一方胜出。胜出的这一方,就不再有法统的问题,且其军队已在战争中得到充分训练,足以与金国一较长短了。这个结果,是金国愿意看到的吗?
三,金国给重建的北宋足够的军政财赋自由。结果南北双方,达成了一种默契,在共同抗金的前提下,南朝奉北朝为尊,而南朝维持半独立的藩王状态。这个结果,恐怕也不是金国愿意看到的吧?
金国人手里的徽、钦二帝,是一种武器,一种威慑,不能随便浪费的。养着二帝不杀,就可以随时南征。胜,则灭了南朝。若不幸战败,南朝是一定不敢当真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就像岳飞所经历的那样。这样一来,不管是战是和,金国都掌握着主动权。
所以,金国人不会去干这件傻事,更不会傻到把二帝交给岳飞,岳飞也不至于傻到去接收二帝。
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说岳飞太天真,总是一再宣称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犯了高宗忌讳,这才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冤死狱中。
其实岳飞只说过要直捣黄龙,从来没有说过要迎回二圣。假如当年高宗给了他直捣黄龙的机会,他完全可以做到只迎回两具尸首。在这个问题上,他不会给高宗带来麻烦,除非他有别的目的。
《朱子语类》里提到,岳飞曾面奏高宗,说金人有意拥立钦宗之子,请高宗早定后嗣,以安人心。
岳飞尝面奏,虏人欲立钦宗子来南京,欲以变换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阁以定民心。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七
这话可真是奏得颇为唐突。
高宗答说:「卿将兵在外,此事非卿所当预。」
宋朝的南京,在今河南商丘,正是高宗自己当初即位的地方,此时已经失陷在金人手里了。金人欲立钦宗子这种事,如果要发生,等发生了再说,如果没发生,你不能乱宣传。金人要在南京拥立谁,我大宋暂时管不了。而我大宋何时立嗣,是你岳飞该管的吗?你作为将军,领兵在外,怎么关心起这种事来了?
等岳飞退去后,高宗便问旁边人,说:
岳飞将兵在外,却来干预此等事!卿缘路来,见他曾与什么人交?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七
高宗本人无子,「钦宗子」在当时确实是个忌讳。《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就记载当时有人诬称隆祐太后在秘密抚养「钦宗子」。高宗听了说:「朕于太后如母子,安得有此。」立即将造谣者治罪。
最后金国人立了钦宗子没有呢?并没有。也不知这是岳飞从哪里听来的谣言。
岳飞之所以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主要是他与秦桧之间的政治斗争导致的。此外则是,高宗当然也很忧虑,岳飞立下如此大功,将来要如何封赏才合适呢?而且,他「将兵在外,却来干预此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