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粒子不仅有寿命,粒子寿命甚至关系到宇宙的生死存亡……
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划掉),让我们再再再次放出下面这张图,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本粒子:
题主说的“物质粒子(费米子)”,大概是说的上图中的三代物质粒子(费米子)。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包含了一系列基本粒子:
根据标准模型,宇宙的普通物质都由上图中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的反粒子)构成。比如一对正反夸克组成介子,三个夸克可以组成重子(例如中子和质子属于重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可以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加上电子就构成了原子,原子和原子组成分子,分子和原子可以构成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
这些基本粒子是否有寿命?一般来说是有的,而且它们的寿命长短没什么规律,有的很长寿,有的很短命。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对夸克来说,由于实验没有发现自由夸克,没有单独的夸克存在,也就无所谓寿命了,其它的轻子、玻色子是有寿命或者宽度的。
注意,当我们说粒子的寿命到了的时候,意思是说粒子发生了衰变,变成了别的一些粒子,原来的粒子不存在了。
知乎的两栖动物爱好者关心青蛙的寿命,粒子物理学的工作者则关心粒子的寿命。平时我们想知道粒子的寿命是多少,最直接的方法是查“粒子数据手册”:
粒子数据手册是粒子物理学实验工作者的圣经,几乎每篇粒子物理实验文章都会引用它,实验发现的所有粒子的质量、寿命、自旋、衰变等等性质,都可以在里面查阅。粒子数据手册有一本大的review,还有一本小的booklet,两种手册都有实体书,也有线上网站。这个手册有专人维护,每年把世界上各个实验的重要结果进行汇总,对粒子的测量结果进行更新。
我们通过粒子数据手册查阅:
基本粒子在粒子数据手册中只是一小部分,手册上的大部分内容是各种复合粒子的性质,也是实验研究是重要对象。
实验发现,电子e、μ子、π介子、K介子、质子p、光子γ、中微子,以及它们对应的反粒子,是比较稳定的。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已发现的粒子通常很不稳定,会发生衰变。人们通常把不进行强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称作“稳定”粒子(寿命大于 秒),这些稳定粒子一般通过电磁相互作用或者弱相互作用衰变。 粒子寿命的长短,通常跟衰变前后的质量差,以及衰变的相互作用类型有关[1]。
我们所说的粒子寿命,是指在粒子静止时(高速运动会导致粒子寿命的相对论延长),大量相同粒子的平均寿命,是一个分布函数。如果我们令N(t) 为t时刻时某种不稳定粒子的数目,在dt的时间间隔中,由于粒子发生衰变,粒子数减少了-dN,则-dN应正比于N,还正比于dt,那么有[2]
这里λ是衰变常数,解之得
粒子数目的分布函数是一个随时间衰减的指数函数,N(t0)是t=t0时的粒子数目,所有粒子的平均寿命,即所谓的粒子寿命是
粒子寿命是一个反映大数量粒子特征的统计量,它跟粒子的衰变常数是倒数关系,不同粒子的寿命不一样,一些典型粒子的寿命如下:
粒子物理学实验非常关心粒子寿命,对粒子寿命的测量是了解粒子性质的重要窗口,一些粒子的寿命甚至关系到宇宙的存在和演化,比如“质子衰变”,这是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共同关心的难题。
我们周围的世界由分子和原子组成,而原子里面的原子核有质子,质子无处不在,极为重要,质子会衰变吗?质子的寿命是多少?这关系到宇宙的生死存亡。宇宙大爆炸的时候产生了一样多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为什么现在我们周围却都是正物质,反物质去哪了?这在物理学中被称为“正反物质不对称之谜”,它跟重子数守恒相关。
简单来说,根据标准模型,重子数是严格守恒的,那么质子作为最轻的重子,将严格稳定,寿命万寿无疆,永远不会衰变。
然而,一些比标准模型超前的理论则否定了重子数守恒,预言质子的寿命不是永恒的,质子也会衰变,质子衰变后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性π介子,即
不同的理论预言的质子寿命如下[3]
质子衰变必须有实验进行探测,才能给出理论的最终判决,否则理论只是一堆废纸。如果质子确实存在衰变,那么大统一理论基本设想的正确性就有了实验基础,进而为大爆炸宇宙学中的粒子生成提供理论基础,增进人们对宇宙演化的认识。
年是什么概念呢,是1后面跟30个零。作为比较,宇宙年龄138亿年,大约是1后面跟10个零……宇宙再怎么爆炸或塌缩,质子都能扛住!
质子寿命比宇宙年龄还大,那不就相当于质子是永生的嘛,这个寿命还怎么测?而且这种实验没有任何实用或经济价值,哪个国家脑子进水支持这种研究?
嗯,日本、美国和欧洲,甚至印度都有专门的实验进行质子衰变的探测。
印度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利用自己的柯拉金矿(Kolar GoldField,不是金坷垃)的矿井做实验测定质子的衰变,实验没有发现质子衰变,他们推算质子的寿命在 年的量级。除了印度人的实验,像欧洲人也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隧道搞实验,美国人在明尼苏达的矿洞和俄亥俄的盐矿中也有质子衰变的实验。
探测质子衰变最牛逼的是日本人,日本人在岐阜县的一个深达1000m的隧道中建设了神冈和超级神冈探测器,主要目标就是探测质子衰变,同时还能测量太阳、地球大气和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中微子。
超级神冈探测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主体是一个高41米、直径39米的圆柱形容器,里面装满了5万吨的,水。科学家在圆柱形容器的周围安装了11200只光电倍增管,仅这些光电倍增管就花了三千多万美元(不过没关系,日本人垄断了光电倍增管的生产,反正是日本滨松的国产货,肥水不流外人田)。
尽管神冈(Kamiokande)/超级神冈(Super-Kamiokande)还没有探测到质子衰变,但却意外探测到了太阳中微子/大气中微子,为日本赢得了2002年(小柴昌俊)/2015年(梶田隆章)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日本人的实验从1982年开始,仍没有测到质子衰变,却坚持了近四十年,一直到今天。他们不仅没有放弃,甚至计划再次进行大升级。
2019年12月13日,日本内阁批准了日本科学家的提议,决定建造世界最大的探测器——顶级神冈探测器(Hyper-Kamiokande)。该探测器预计明年开始建造,2027年正式开始运行实验[4]。
“顶级神冈探测器”是“超级神冈探测器”的超级升级版,可以容纳 260,000 吨超纯水,是超级神冈探测器的五倍以上,使用的光电倍增管达到40000多个,对质子衰变的探测灵敏度也将大大提高,同时还能探测中微子。
中国在这方面并不落后,我们的“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5],是日本顶级神冈的竞争对手。江门探测器使用的不是纯水,而是液体闪烁体,对低能中微子的探测灵敏度更有优势,能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也有搜寻质子衰变的潜力,与顶级神冈形成互补。
不仅如此,为了实现江门探测器的国产化,中国科学家还与国内军工企业合作,成功研制20英寸光电倍增管,打破了日本滨松公司在大尺寸光电倍增管的技术垄断,而且我们的光电倍增管价格比日本的便宜几千块[6]。江门中微子实验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投入运行。
随着中国逐渐开始支持更多的基础研究,在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基础前沿,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贡献。
人类曾经认为永恒的存在,其实有着各自的生命周期。
总有那一天,人类的文明会走向终结,我们生活其上的淡蓝地球也将变成一片荒芜,我们的太阳和银河系也终将寿终正寝。在一切走向终结之前,在宇宙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物质粒子——质子,生命是否是有限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