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百度百科的高以翔条目被篡改,这类具有公共价值的媒介应如何监管,又会带来哪些潜在风险?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Lilyann 的邀请,这是个好问题。正所谓「新闻是历史的初稿」,网络媒介上所流传的信息,将会影响后世了解事实并对任何事进行评价的视角。因此,对于记载其中的内容,应当审慎对待。

正如问题所述,百度百科具有一定的公共价值,但其性质属于私人经营的互联网服务。对于其中的不实、有害信息,有以下应对方式:

1、服务提供者进行自我管理,对违背服务协议的使用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

根据《百度百科用户协议》,「诽谤他人,散布虚假信息」的词条或评论,以及其它一些有害的内容,会面临删除;违规情况严重者,百度有权永久封禁发布者的帐号。在此次事件中,百度也的确这样处理了。

2、权利受到侵害者向网络平台告知侵权行为,督促平台进行处理

捏造、散布虚假事实,造成他人名誉受损,属于侵权行为。高以翔的家人,或者其它因此名誉受损的组织和个人,可通知百度删除不实内容。如果百度没有及时处理,将有可能和篡改词条的用户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另外,如果百度百科「明知」侵权内容的存在并任由其传播,那么即便及时删除也没用了。怎样判断是否明知呢?也简单,不需要把 Robin 揪过来拷问一番,只需要看百度经营者有没有主动传播、推广相关词条,看看相关的操作是否能表明百度对相关内容知情即可。

上述亮点,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不知道词条被篡改,那也不能强人所难;但如果明知存在侵权行为还助纣为虐,那也应当一并担责。

3、情节极为严重时,发布者有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或者受到行政处罚,平台亦有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除了民事诽谤之外,刑事层面也有诽谤罪,但条件更为严格,需具有主观故意(而不仅仅是出于过失传播不实信息)。另外,对于危害严重的互联网平台内容违规行为,主管部门可督促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整改,此处不多展开。

简言之,借助百科类平台传播不实信息,侵权成本固然低、也难以完全禁绝,但顶风作案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相关话题

  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分享精神与版权意识的矛盾? 
  2012年5月1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谷歌公司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公司。为什么Google还需要获得其他地区所有监管部门的批准? 
  如何看待英国最高法院裁定uber司机归类为正式员工,享受最低工资带薪休假等权利? 
  现在的年轻人还喜欢去博物馆吗? 
  所谓的“身份证采用了日本技术”是否成立? 
  茅台开发新电商平台,这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你期待它的上线吗? 
  为啥一聊到丁真就有那么多人不喜欢或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否合情合理? 
  大学校方监控学生的上网记录妥当吗?是否侵犯学生隐私?学校通过什么技术手段监控,并且推送通报批评的消息? 
  在隔离期间,你做了哪些活动来保持娱乐呢? 
  有哪些鲜为人知,但是很有意思的网站? 

前一个讨论
12 月 24 日报道称王思聪被执行案和解,涉案 1.5 亿已履行 5000 万,他的麻烦结束了吗?
下一个讨论
人为什么会后悔?





© 2025-02-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