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回应称,该员工之所以有拼多多在知乎的官方账号权限,是因为去年 12 月 31 日,拼多多进行了「跨年晚会」的内容运营,他需要登录拼多多在知乎的官方账号。
然而:知乎上的拼多多官方账号,最后的动态发生在 12 月 30 日。
所以,去年 12 月 31 日,该员工究竟在知乎运营了啥?
拼多多发布的最新道歉,不经意间暴露了一件可怕的事。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3个时间点。
第一,根据拼多多第一个官方声明,这位拼多多23岁的年轻员工,于2020年12月29日凌晨一点半晕倒,经6个小时抢救无效去世。
第二,根据 @知乎小管家 最新声明,1月4日 8 时 19 分 49 秒,「拼多多」创建回答「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第三,根据拼多多刚刚发表的最新道歉,其合作公司某李姓员工自12月31日到1月4日发表答案这段时间,一直用个人手机登录着拼多多知乎的官方账号。
这3个时间点说明什么?
说明拼多多自员工出事后的12月29日凌晨1点,到李姓员工通过拼多多知乎官方账号发表内容的1月4日上午8点,整整6天多,超过144个小时的时间里,从来没想过接管官方账号,从来没想过用这个账号说些什么。
一条年轻的生命,在这6天时间里,就这样默默消失着。她也许在医院冰柜里一直安静地等拼多多办跨年晚会,看拼多多休元旦假期,直到新年上班第一天,拼多多知乎官方帐号出事为止。
诸位还记得这件事在知乎上最初提问时,问题说明截图里的一句话吗?
真的没人敢出来讲一句话吗?
如今,多方信息汇总后的时间线似乎告诉我们,6天时间,144个小时,拼多多真没人出来讲一句话。
一句都没有。
最可怕的,不是如今群情激愤的喧嚣,而是当时无人在意的沉默。
拼多多最新的回复到底是真是假其实我并不关心。
有没有这个临时工其实无所谓。
毕竟,即使这条回答真的是临时工的作品——瞪着眼睛说知乎网友截图是造谣的可是你拼多多官方吧?请问 @拼多多 怎么解释你打在原截图上的「谣言」二字?
这就叫造官谣,这是把亿万打工人当傻子玩,骑头上拉屎还让人咽了的那种。
哪怕拼多多造了官谣之后及时召唤临时工,这事的热度可能都不会超过一礼拜。
而现在呢?求锤得锤了,事情彻底不可收拾了,才想起来把拉出来的坐回去?
晚了。
另外拼多多哪来的迷之自信认为知乎官方会跟你一起欺负自己用户= =
从法律上来说,能登陆官方账号就代表了有官方的授权,属于有权代理。
《民法典》162条,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拼多多 这次是临时工的话,那么我想问一下,之前在评论区阴阳怪气嘲讽我在输入「财富密码」的,是正式员工吗?那时候还没有跨年晚会吧:
我诚挚地希望,贵司此次的回应是真实的。作为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如果就可能影响股价的事件发表不实陈述,有可能构成「证券欺诈」(securities fraud),不仅需要对被误导的投资者进行赔偿,还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贵司一名员工疑因高强度加班猝死,而贵司官方帐号发表的回应,充斥着对生命的淡漠、对劳动者权益的蔑视。这样的回应,关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关乎基本的合规要求,也关乎企业的涉诉风险,这都有可能影响股票价格。
如果对回应的真实性做出了不实陈述,对回应的发布者相关情况做了不实陈述,很有可能误导潜在的投资者,让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产生错误认知。
所以说,这不是小事,希望能够诚实做出回应,不要继续试图误导投资者了。
再者,从道义的角度来说,虚假「辟谣」的危害,要比造谣还要严重。造谣是在剥夺真相,而虚假的辟谣,是在剥夺追求真相的可能性。
这是一条诚挚的建议,别给自己挖坑。
-
相关的劳动法知识讨论,可以看这个回答:
这临时工写字真是难看,跟蝲蝲蛄爬的一样。
谢邀。
这招不行。
要处理一件烂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制造出另一件烂事,转移焦点,以烂制烂。
如果你能把自己包装成第二件烂事的受害人,那就完美了。
我建议,这么来:
反正这位乙方小胖友已经在掌控之中,不如让她演出戏;
就说她是某某流量明星的粉丝,之前拼多多有意请该明星做代言,但事后变卦,她怀恨在心;
这次事件,她感到有机可乘,故意发表负面言论,想报复一把;
然后拼多多一边放出这位乙方小胖友的自白书(当然,具体流量明星的名字要打码),一边一脸严肃地表示:
“对员工的离世我们痛心疾首”;
“对该外包员工的行为要做坚决澄清”;
“希望舆论不要涉及到流量明星本人,他是无辜的”。
同时至少买50篇大号的稿,标题基本上都是“震惊!粉丝为爱豆接单竟然盗用公司账号”云云。
成了。
舆论立马就会被带到对具体哪位流量明星的猜测中,反对拼多多的声音也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向对饭圈的大乱斗、和饭圈之间的大清洗。
画面,好康!
拼多多赶紧给我打钱啊,敲碗等。
可能是供应商,但不会是晚会供应商,而是水军供应商。
我猜原本方案可能是这样的:将过劳死的定性从劳资纠纷改述成劳动力竞争的结果,并由水军发出,然后顶上高赞,从而实现引导舆论的目的。
但水军供应商忙中出错切错了账号,而拼多多又没有道歉的习惯,于是条件反射式地“辟谣”,结果知乎不吃这套,于是又匆忙甩给供应商……晚会供应商。
拼多多把自己的牌子外包给外人管理,不是说不可以,但是也应该多花点钱,找个专业的来托付。
毕竟牌子上就是企业自己的名字,所托非人倒霉的就是自己。
先贴上 @知乎小管家 的这篇回答:
这是这篇回答发布59分钟后的数据:6.5万多个赞、102个专业徽章。
个人猜测:这篇回答今天(2020年1月4日)晚上9点能达到15万个赞、200个专业徽章,如果不被那啥,今晚12点能达到25万个赞、300个专业徽章。
这肯定会是知乎平台上创造记录的一篇回答。
回到这个问题:如何评价拼多多就员工意外去世言论道歉,称知乎官方账号是跨年晚会供应商使用,你怎么看?
个人认为,事已至此,舆论恐怕已经不是拼多多公关部门能把控和逆转的了,拼多多只能先道歉一波,找个责任人,把相关问题说成是“对跨年晚会供应商及账号管控不严”,尽量不给广大消费者留下态度恶劣的印象。
而至于拼多多的这番道歉能起到多大效果,能让多少人相信,个人在此就不作猜测了。
本人 @乐舟川 的其他几个知乎回答:
拼多多22岁女孩张某霏在深夜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晕倒后猝死,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她猝死的准确原因需要权威的医疗结论,但是公众对过度加班的抵触和谴责已是互联网上的主流态度。
老胡希望所有公司和机构都积极呼应公众的这一态度,采取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不把机构的成绩建立在员工过度加班的基础上。国家的劳动法也要围绕这一公众突出意见更加严格地执行,推动整个中国国民经济运转在这一人权领域的不断进步。
互联网公司员工的过度工作时长是人所众知的,两年前互联网上出现了对“996”的声讨,但这一问题并未真正缓解,原因在于互联网公司之间竞争激烈。人们的择业竞争亦很激烈,上述“双竞争”极大挤压了劳动者维护自己不加班或少加班权利的空间,公众的很多讨论无奈地转向了加班费需要给足这一“公平原则”上。
客观说,频繁加班不光是互联网公司的事情,在中国这样的行业有很多。据老胡了解,警察队伍中加班的现象也是极其普遍的,其他有的公务员队伍也是如此,而且他们通常没有加班费,或者只有很少的加班费。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将此视为理所当然,有的领导还会带着骄傲的口吻,讲述他们的部门是如何“5+2、白+黑”的。
中国社会里有“加班是光荣”的传统价值观,很多对正面人物的讲述都会包含他长时间加班、工作到深夜的内容。从机关到企业,领导和管理者也往往欣赏主动加班的员工,这种价值取向不能不说在中国社会里是很深厚的。
中国过去很落后,摆脱贫困是第一大任务,自然形成了上述价值取向。但是在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城市中产阶层后,这种价值取向正在民间悄然嬗变,人们对休息权的重视逐渐强化。对“996”网上声讨其实是这种转变的清晰信号。
今天人们的诉求仍是多元的,仍会有很多人愿意用“拼命”来换取生活的改善,但它作为一种集体价值在发生动摇。既努力工作又享受生活,既保持上进心又有一定顺其自然的达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在它们之间寻求某种平衡。
老胡认为,这是个大趋势,中国越往前发展,人均GDP越高,这样的价值取向会越有空间。另外,劳工待遇正在成为国际上关注中国的一个新方向,是外界与中国开展深度经济合作经常提到的条件。中国全社会恐怕都要在加班加点工作的问题上调整观念。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再过多依靠人们的超长工作作为一个驱动力,我们需要在提高劳动效率上下功夫,在挤压形式主义和无用功上下功夫,从人们想有的更多休息中发现提振发展的积极元素,把发展与人们的权利保障尽可能高地统一起来。
老胡去世界各地,发现在发达社会里,让陪同我们的司机、翻译等加班是挺难的一件事,常常是多给钱都不行。这恐怕不能简单视为他们“懒”。
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朝着全体国民平均的低付出开展探索。这当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毕竟中国仍不是一个富裕国家,低收入群体依旧很大,一些岗位的加班在所难免,吃苦精神在我们的社会决不能够缺失。尤其是,我们不能放弃对奉献精神的鼓励,在一些关键部门,让这样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至关重要。老胡想说的是,我们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调整,不断实现新的平衡。
所以,互联网上的抵触“996”的情绪,对拼多多女孩猝死的激烈反应值得全社会深思,并让这种思考理性地渗入到社会前行的节奏中去。
来源:胡锡进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