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找了一些DRDO的资料看,就是那个研发LCA、阿琼坦克,向来以研发拖沓、成本超支、产品捉鸡著称于世的DRDO。
印度的国防武器装备研发顺序是这样。DRDO下面的实验室,根据世界发现其他大国研发了某种先进武器装备,然后研究、评估,制定相应发展策略,最后做出一个研究报告。这个报告等内部或者同行评审通过之后,依次上报到实验室主任、研发集群主任、相关财政司(财秘)、DRDO主席。DRDO把报告上给国防部长,国防部长觉得如果项目一般,自己会审批,如果项目很重要,需要把方案报给内阁安全委员会。
内阁安全委员会是印度最高安全决策机构,也就是重要项目最终要莫迪拍板。莫迪拍板有两种情况,项目研究的差不多了,有具体的执行方案,拍板执行就可以了。如果说,这个武器刚刚出来,印度人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儿,具体影响是什么,那么需要组建一个研究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主席,最高可以是莫迪,比如核项目、航天项目、高超音速项目,莫迪可以担任,要亲自抓工作。次一点就是国防部长,比如先进驱护舰、革命性的电子系统等。不过最常见的还是请一个相关领域的科研泰斗,最好是退休的,担任过重要职务的,德高望重的,和现在各部门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让他担任委员会主席,然后调查研究,评估判断,制定具体方案,最后把报告上交给莫迪。这样莫迪就可以拍板执行了。
整个过程,节点非常少,像实验室主任、研发集群主任,都是业内行家,审批会很快。而上报的研发经费并不太多,财政方面也容易通过。DRDO的主席是国防部的五个国防秘书之一,是国防部长的首席科学顾问,和国防部长关系非常近。而国防部长往往是政客,让他们参加选举可以,在议会吵架可以,但是懂军事就不行了。所以,当国防部长听取了相关报告之后往往会觉得,嗯(不明觉厉),这个XXX武器确实很厉害,很重要,有可能改变战争形势,所以,印度要马上追赶。
实际上的基本流程就是,基层研究人员→两级主任→DRDO主席→国防部长/莫迪,速度会非常快。所以当某大国研发出来某种先进武器之后,印度可以在很短时间里快速制定相关研发计划,并不比其他先进国家落后多少。
但是问题就出在执行部门。
印度政府最重要的体制之一是文官制度(这个说来话长,哪天可以细讲),文官做任何事,都要走程序,需要一步步的来。
当某项武器装备的研发计划制定之后,他们会先组建一个XX项目研发委员会。重要项目的委员会主席,除了高层之外,就是DRDO主席,或者科研泰斗之类的。到这里其实都没什么,到委员会成员时就那个很多元化了。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囊括起来五花八门,基本上,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纳入进去了。比如,需要建设科研场地,需要有土木工程和房产局派人加进来。比如,研发武器需要很多技术,和技术产权很多都不在DRDO这里,这时候需要知识产权局派人进来。比如,需要安排人手,但是呢,DRDO的人属于政府公务员,人员调动需要人事局协调,那么人事局会派人进来。比如,军队本身就对国际局势和武器技术发展有判断,他们往往会制定自己的技术发展路线,最有名的就是远景规划局,为了协调DRDO和军方的技术路线,需要这个局的人加进来。我上面举了好几个例子,这还没涉及到研发呢,就有这么多部门的人加入到研发委员会来。可想而知,到最后,这个武器研发的委员会,会涉及多少个部门。
如果抛开这些乱七八糟的部门,单单从研发生产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四个部门——军队、DRDO、大型国有防务公司、军工厂。
如果协调的好,那么就是高光时刻,相关研发生产会很快。上面说的DRDO唯二的两个高光时刻之一,其实是丹努什火炮(Dhanush)的研发。
印度在上世纪80年代买了不少瑞典博福斯公司生产的FH77型39倍口径155mm火炮。用了几十年,该退役了,印度人在2014年的时候,打算对这种老式火炮进行仿制,但是性能要提高不少,比如把身管比从39倍提高到45倍。原计划用5年的时间,对这种火炮进行仿制,不过,上面四个部门紧密合作,用了16个月就研发完成了,交付速度也很快。其他方面的数据也很可观,丹努什80%的部件都是印度本国可以生产的,而且在射程、精度、俯仰角、射击能力等几乎所有参数方面,都比FH77高出20%-25%。该项目由军队、OFS、DRDO和质量保证和维修机构共同完成。根据国防部记录,所有利益相关方在同一个项目中进行良好的协同,在该国属于首次。可以说,这个在其他大国看起来不起眼的项目,在印度看来极为成功。
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这四个部门是协调不好的,各有各的利益倾向。
最典型的就是军队。一方面,军队是来打仗的,时间和性能的价值更重要,所以,军队往往对超期很反感。另一方面,印军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小王国,军购是有回扣的,是有油水可捞的。印度政府在国内军购方面管的特别严,审计很厉害,再加上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确实比较便宜,很难有油水,所以,印军特别喜欢从外面军购。比如上面提到的瑞典FH77火炮,当时在印度还闹过吃回扣的丑闻,国大党弄了一身骚。军队为了尽可能的从国外购买,本能的压低国内产品的产能。比如,阿琼坦克。纸面数据很好,但是实验参数一塌糊涂。但是根据负责阿琼坦克项目的人说,军队为了阻止购买阿琼坦克,在8个主要的技术指标上面,设定了比T-90还要复杂,还要严苛的参数,使得阿琼坦克很难通过审核。
大意就是,允许T-90实验完,停下来射击,但是阿琼需要行进满负荷射击。阿琼的测试环境比T-90恶劣。跨越障碍物,阿琼是35.5度,T-90是30度。火炮可靠性对阿琼有要求,对T-90没有要求。阿琼激光测距仪的精度要求是±10米,T-90是±25米。试射穿甲弹,阿琼要求是20km/h速度射击,T-90是10km/h。涉水实验,阿琼一滴水都不能进,T-90允许进2.5L。
阿琼这东西,你说他一无是处吧,好像还挺委屈他的。只能说是,军队不想要,他总能找到各种借口。
再比如DRDO,这个部门一言难尽。很多人批评DRDO官僚主义,把控了各类研发资源不说,还使得内部很难产生各种竞争,最后研发拖沓。不过我觉得问题并不出在DRDO身上,而是与印度的国情有关。
想要研发先进技术装备,必然要大规模的投资。美国和中国军费中的15%和20%是投入研发的,印度军费中只有5%左右投入相关研发。印度的总量还很小,自然没法比。因为资金短缺,DRDO中很多技术人才该走都走了。印度国内相关人士做过一个统计,DRDO中,60%以上的技术人才都是本科毕业,博士及以上只占10%不到。而且,43%的DRDO实验室,博士数量只占2%不到。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薪资太低。
很多工程师进入DRDO,往往是B级科学家,也就是业内民工,工资大概在5000多点。看着很多,但是DRDO很多实验室是在德里、孟买、金奈、班加罗尔这种大城市,生活成本很高,5000根本不算什么。很多印度爱国青年学生抱着一腔爱国热血进去,要为印度国防工业发展做贡献,结果绝大部分人在一两年里就走了。因为工资低啊,在私营部门的同等岗位中,薪资是这个的两倍还要多,如果去国外,更高了。现在DRDO内技术人才严重缺编,缺少在职科技研发人员和技术员工2700多人。
国防研究在职科学家和工程师 | 7476 |
---|---|
国防研究技术人员 | 9398 |
行政和文职人员 | 6091 |
军官及其他军队技术人员 | 2192 |
合计 | 25157 |
2015年DRDO在职员工统计↑
DRDO的员工大都是政府公务员,薪资不能随表调整,要看中央薪酬委员会的调整,大概五年调一次,而且,印度的国内通胀率很高。所以,在里面很难,自然没有多少人才愿意进去。如果印度政府不提高DRDO的研发经费和人员平均开支,印度不会有国防技术上的造血能力。
我看印度国内有一些专家说,要学习美国的国防科学研究计划局的模式,刺激印度国内生产。其实这就很扯淡了。
美国的国防科学研究计划局(DARPA),这个局的人很少,只有几百人,连DRDO的零头都不到。因为DARPA没有底下的各种研发实验室,而是全靠国内的私人军工企业,他们出台各种技术招标政策,然后负责相关项目管理就行了。就是利用国内市场上的技术和工业能力,生产国家所需要的国防装备。
印度不行啊。印度这个国家,工业化能力太差,先进技术能力很少,而且集中于医药、IT等少数几个行业。国防类的技术行业很少有私营部门涉及,因为没钱赚,凭什么进去?只能是国家投资顶着。
如果政府不投入国防工业,大笔资金都会往制药和IT方面涌入,私营部门对国防投入的占比会无限趋于零。这就造成印度国防工业,必须国家来顶着的现状。所以,DRDO如此拉胯不堪,但还是印度国防工业的顶梁柱。
现在印度想怎么搞呢?
国防投入的大头是薪资和养老金,占比差不多55%-60%,装备投入20%-25%,DRDO这种研发部门占比很少这个结构几乎是固定的,很难被改变。5%左右的国防研发经费还集中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和婆罗多电子科技公司这两家,更不要说其他部门了。再加上印度财政能力有限,军费占GDP的比重始终朝着2%下滑,所以不能通过整体增量的提高来满足国防研发投入。印度政府现在是想方设法想引入私人资本。
一方面是引入私人资本投资。私人资本不是在国防领域赚不到钱吗?那就给你钱赚。现在印度政府规定,印度的绝大部分武器装备不进口了。军队的装备市场留给国内企业。
一方面是引入市场上技术,而不仅仅是依靠政府研发国防科技。现在印度政府另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允许私人资本控股国防企业,股份占比最高到74%。只要企业成了私人的了,市场技术就会进来。
这时候得再说一下DRDO的另一个高光时刻了,就是布拉莫斯,这个还是挺不错的。但是这个不错,以及DRDO疯狂宣传布拉莫斯,并不是说布拉莫斯有多强,而是这个产品打破了DRDO身上三个主要的负面印象,就是研发拖沓、成本超支、产品捉鸡。原因就是,印度人引入了俄国技术,俄国技术在布拉莫斯中的技术占比超过65%。其中,布拉莫斯的生产,带动了20个主要的国防企业,以及200多家中小企业的生产,这个就很戳莫迪‘印度自造’的政策XP。所以,印度人要把布拉莫斯这个模式推广下去,只不过是要把国外技术换成国内的市场技术。不过,布拉莫斯这种印度看来很好的合作模式,都过去二三十年了,还没在印度国内推广,也是够奇葩的。
我看DRDO的一些专家说,莫迪这次对国防工业的改革下了很大决心,但是并不看好。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一些观点,大致如下:
首先,印度国内工业和研发能力不行,而且严重偏科制药和IT,国防工业很差。
其次,印度政府没钱投国防科技研发,而市场研发投资也不往这方面转,人才都不去,没有技术造血能力。
再次,国防研发生产还有很多严重的内部管理问题,不要以为私人资本进去了就能解决。单单DRDO主席担任印度国防部国防技术研发局的局长这一个事情,国有的一些大型国防企业还是亲儿子,私人资本投资还是后娘养的。
最后,DRDO只是国防部门改革的一个大难点,其他是还有对军队的改革,以及对国有的国防企业,还有军械厂的改革,这三个部门的问题,不见得比DRDO低多少。
我的判断是,
印度国防工业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除了DRDO之外,与之平行的一些机构,不如印度空间研发组织和原子能局,这两个的效能就比DRDO高一些,因为他们设计项目少,目标明确,国家特殊关照,因此这方面的成就比拉胯的DRDO好不少。
解放军装备的快速进步的大背景是,国内工业和研发能力的突飞猛进,国家努力利用市场这一有效资源,而不是国有部门闷头自己搞研发。所以,只要印度改变不了国内工业和研发水平的情况下,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印度的国防装备技术水平并不会提高多少。
国内国防工业缺课太多,想要引入私人资本补课的成本太高,私人资本肯定不会进这个坑,未来比较可能的模式就是布拉莫斯模式的改进版。私人资本引导国防项目,然后主要引入国外技术,在国内搞搞生产,说白了就是在组装的过程中提高逆向工程的能力。
美西方对印度在国防技术上严格封锁,印度的主要技术来源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以色列,而一色了受美国影响巨大,最稳定和最大的技术来源,还会是俄罗斯。印度即使能够摆脱对俄罗斯的装备依赖,也不会改变对俄罗斯的技术依赖,就看俄罗斯愿不愿意给了。
未来10-15年间,印度军队的战斗力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下滑,没别的原因,先进武器装备不允许进口了,而这个断层,无论是国有国防企业还是私人部门,都难以填补。如果莫迪靠这么一支战斗力严重下滑的军队打仗,很有可能会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