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视角来回答一下。
现在绝大部分共享汽车的经营,都是赔钱的。
但是汽车厂家为什么要赔钱赚吆喝呢?
因为这么做可以让车企的上市部分业绩更好看。
以曹操出行为例,这个品牌隶属于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
企查查显示,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最大两个股东分别是吉利科技集团和吉利控股集团,
其中,吉利控股集团的股权比例只有15.41%。
这就意味着,港股上市公司吉利控股,不是曹操出行的控股方,也就不需要并表。
就算曹操出行亏死,对吉利控股的影响,也不过是把曹操出行的亏损承担15.41%,影响不大。
但是,曹操出行给吉利控股带来了什么呢?
销量。
一个比较旧的数据,截止2021年2月28日,曹操出行累积投放运营的车辆近50000辆。
一边是上市公司依托共享出行公司获取了巨额的销量和营收,推动了股价,另一边是共享出行公司在表外亏损,对上市公司影响不大。
这么好的事,何乐不为?
PS,蔚来的租电池业务,财务处理如出一辙。
这是一个叠bug叠出来的难题.......
本来吧,这两年大环境就不太好,但也不是很惨那种,各行业各大工厂复工后都是产能拉满的。可是遭不住集装箱有去没回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想装柜都没处装,更别说赴运出口了(后面船期那些就更头疼)。再到近期煤价上涨,限电,停工......运输业界就更心凉了。
但从行业内部来说,更长期的影响应该是从各种货运软件的兴起开始的。
这本来是个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好开始,但奈何同行之间杀价根本不讲武德,曾经试过早上有个机器要从珠三角发到海南,早上挂出去要1500,吃个中午饭回来,700就有人接了......真有点不可思议。
再者就是各种货运软件可以显示各地的货运下单热点,这本来也是方便广大司机的。
但也因为这个便利性,大批外地车也冲着“热点”扎堆到各地货运集散地守株待兔。这样巨量的运力集中到一起,自然就催生了恶性竞争,运价不停蹭蹭的掉,还通常是接一天单休息半个星期的节奏。这也导致今年几个开挂车的朋友已经挺不住,亏本卖车转行。
这样的局面也和国内货运市场的小散乱有关,我以前也回答过相关问题。
至于油价上涨,那只是在运价涨不回来的情况下压垮货车司机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