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忘记高中打过辩论这回事。从头开始。和队友搞好关系、尊重学长学姐。
2、不要太过依赖技术和反应,多读书多立论多思考。看过太多的“高中生优秀辩手”,进大学之后很惊艳,可过了一两年却仍旧这个水准,泯然众人。
3、多打比赛,多复盘。所有辩手变强都是从多打比赛开始的,所有辩手变得更强都是从复盘开始的。
圈圈我是从她高中看起来的,实际上我觉得在高中她比较依赖技术、就知识储备和反应来说其实并不算出色。这可能也和他接受的指导有关。
大学的比赛看过几场视频,明显的是知识储备更多、反应也更快、抓点也比较准。
其实圈圈进大学之后和她沟通比较多的应该是coc部落…=.=
想了想还是不自量力地跑出来冒一下。
看了好多可能是小朋友的人喊着一定要打好比赛这种话(包括所谓做实事),心里有点虚:你们到底为啥要在中学打辩论啊?
作为老师,还是班主任,我从心底反对学生参加辩论赛。不用说什么启发思维扩展思路那些老生常谈,咱们看现实。
从题主的问题出发,为什么中学生辩手到了大学以后很难融入?因为中学时期形成的观点、思维很难被改变。从我读书时候当队长的经历说,我很排斥中学辩手,因为我校队伍过于屌丝,任嘛技术不会,所以对于会玩技巧的高端大神都不怀好意。嗯。曾经有个名校生申请进校队,在训练里质疑定义要公平这个问题,提出我直接把定义搞得倾向自己不就好了。中学阶段很特殊,大部分人还处在观念的形成阶段,这一时期接受到的信息对他们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时间段的独立思考应当至少是受到引导的。可惜,辩论很难。
所以中学辩手上了大学以后好多都自以为是。因为他们那会儿就是这么赢过来的。被人排斥当然正常。
其次,从知识能力角度来讲,辩论要求相对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准。我曾经见过重点校学生高三都还不太会说人话(但是物理经常一百分),也见过说话就抬杠,说急了就骂人的。说实话,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并不足以驾驭这项活动应该是共识。而同时,负责选拔校内辩手的老师也并不懂什么样的才是好辩手,对于优秀定义的区别也导致了这项活动难以开展。另外说一句,别提什么让辩手去当教练这种话,你真进到学校里看看校本课程的情况就懂了,一个礼拜一次到两次的讨论时间,每次四十分钟,然后就去打比赛……
第三,辩论即使在某些方面有促进,要求也是苛刻的。就像王千源有华仔做对手,才真正酷到没朋友,而华仔再努力,也改变不了富春山居图是烂片的结论。要有精彩的比赛,需要好辩题,好队友,好评委甚至是好对手。就个人经历而言,能凑齐的实在比大熊猫还珍惜。
最后,中学生还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圈圈是个优秀的辩手,但是她可是考的大清!贵圈小伙伴有几个真能保证这种水平的?即使大学毕业以后能靠辩论找到工作的都少见,顶多是个加分项,有时候还扣分。中学生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去年少轻狂,不好好谈个怕被发现的早恋,打毛辩论啊?
多说一句:我一直觉得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好辩手,先看他辩论以外的朋友多不多。别说别人有偏见,都是普通人,谁也不会没事闲的跑过来歧视你。
再多说一句,即使现在已经参加某比赛的学校,对于辩论的态度恐怕也是反对多于支持。好一点的弄个不禁止就算开明了。
最后一句:辩论赛的任务大多塞给语文组老师,就像校园话剧、学生写诗、朗诵比赛这种事情一样,地位还没合唱高,闹屁啊。
啊完全没想到会有问题提到我真是受宠若惊,厚着脸皮来回答一发……
我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其实听了我的故事大家就会发现,不同的高校辩论队之间的环境差异是如此巨大,所以我的经历可能给大家的参考性不大- -。
回想大学这四年,除了2011年10月份举办的最后一届国辩我没有去以外,我居然代表清华参加了这四年中所有的外出的国际比赛,现在想想也是蛮惊讶的,而且队伍里好像没有第二个人像我一样了……现在读研了肯定会更忙,但是如果有机会的话应该还会继续尽量参加一些大比赛吧。。
至于为什么我能有这么好的机会,作为一个进大学的新人就从南审的华辩开始把所有重要比赛都参加了个遍?原因非常非常久简单哈哈哈哈哈哈:
就是因为当时我们校队缺人比赛!!!
在我清,辩论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没什么人关注的队伍,以及GPA的永远排第一的重要性+各种其他社工+许许多多更受重视以及更有用的活动和比赛,导致在我们学校中本来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参加辩论队,加了辩论队也多是影子队员,更别提打比赛了。虽然这样的现实有些不好听有些令人伤感,但是对当时刚进大学的我来说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我就愉快地开始了一学期怒刷12场比赛的记录,反正大一课也不多,当时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又有外赛了找不到人但我永远都是“好好好我来上!”的节奏,于是融入辩论队就变成了一件不能再顺理成章的事情啦~
正是因为当时辩论队人员不多,但是每一个愿意在辩论队呆下去的人都是全心全意爱着这项活动,也让我有机会和老一辈的队员们培养出了格外深厚的感情。我后来才知道当时我们队伍老人们知道有我这样一个特别积极的小盆友后, 一位矮小的老人
@依然头上霜组织了队里好几次讨论怎么让新人融进来,最后决定几个研究生老学长学姐出马,一起带着我去参加南京的华辩。也就是在那次,在南京的四天中我和
@依然头上霜 @资深和事老@赵骥(不知道为啥艾特不到骥爷)等学长学姐相处甚为愉快(各种不能说的奇妙故事),以及大一下那段时间的夜夜笙歌各种夜宵都让我认定了这样一个组织就是我会一直呆下去并为之奉献的地方。所以之后继续打比赛啊一路到大四成为辩论队队长什么的都是很顺畅的了,一个是因为我有能力我愿意,另一个原因的确还是因为没人hhhh
前面都在讲故事,最后回答一下如何在不同的圈子中融合的经验。其实我自己觉得自己从高一到大学这几年辩论水平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进步,说来也满惭愧的,毕竟学习啊实习方面的事情还是很需要花时间的。。但我觉得自己变化最大的还是来自心态上的改变。
刚到帝都的时候其实我也没有怎么意识到帝都和魔都之间辩论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也略带着一些对清华辩论队先入为主的stereotype来到了这个组织,说白了肯定还是带有一些高中生的中二与傲气的吧╮(╯_╰)╭。不过在随后的几年中,大概有三件事情慢慢让我整个对辩论比赛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第一,是我发现其实清华辩论队的水平真的不差。。因为上大学之前老是听人黑我清辩论队各种弃赛啊输比赛,导致我觉得是不是学校辩论队就是一个名存实亡的组织。。后来来了才发现根本不是这样,虽然我们的成绩可能没有其他辩论名校好,但是我们的好多辩手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学识、方法和能力了。比如我们骥爷的理论知识,
@陶威锭的分析能力等等,嘉伟熬了几年的强大能力,只是还没有开始赢比赛,以及一些奇奇怪怪原因导致的弃赛导致当时在圈子里的口碑不是很好。在看了学长学姐打了几场比赛(有赢有输)后,我就基本上认定这不会是一支让随随便便高中辩论就打了几年的小盆友过来可以轻视的队伍。放平了心态以后,接下来的交流就很容易了嘛~
特别欣慰的是从12年我们拿到第一个北京市赛冠军以后,辩论队也慢慢发展的越来越好啦~我大一曾经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让别的队伍抽到我们时,不会再庆幸居然抽到了一支弱队。
第二,我非常认同整个帝都辩论圈的氛围。2011-2012年我觉得是帝都辩论圈发展特别好的时期,以前好不好我没有感受过所以也不好说。。但是在我刚进大学那个时候,高校间的比赛特别多,且比赛质量高,明星辩手多,评委水平高。我记得大一那个时候一有空我就跑出去看辩论赛,印象最深的是北交举办了个什么比赛和民大举办的五四花开32校赛,也通过一场场经典的比赛慢慢认识了典神、以王鑫学长为首的最喜欢的民大队伍、冯若谷学长等等,以及那个时候无论多忙都来做评委李老师和张老师。从他们的比赛中我逐渐发现北京的风格和上海真的很不一样,但是我觉得这样厚重踏实的姿态很好,开始逐渐思考向北京辩手学习的想法。虽然现在学地也不怎么样,但是我是真心希望通过一场辩论赛真的给观众和评委带来一些Insight和思考的~
第三,大三的时候去湖南郴州参加乾通杯辩论赛给了我非常大的影响。那场比赛是冯若谷学长做教练,储殷老师远程协助我们,让我们这样一支野生战斗的队伍真正的体验了一把系统的准备是什么样的。感谢两位前辈,那场比赛是我们第一次大赛小组出线,最后还拿了个季军的好成绩,对于清华辩论队来说是个超级大的突破了哈哈哈哈。大概是从那场比赛的准备中我觉得认真地探讨问题、多读书对一个辩手来说真的还是非常重要,虽然自己做的不怎么好,但是起码我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啰嗦了好多,也算是对自己的大学辩论做了个小小的回顾。我知道自己不是什么特别厉害的辩手,非常开心在队友帮助和前辈带领下拿了一两个国际上的名次,其实已经挺满足了。。总结一下,就是高中生辩手进了大学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反正在大神面前都是渣渣。。从头好好学习,分析总结,多抓住机会向前辈们交流学习。回顾这四年,特别感恩自己能遇到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愿意指点我的前辈们,圈圈在这里拜谢啦~
最后,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后说:
无论多喜欢辩论,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
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一位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