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汽车工程师或者设计师听到互联网行业的人要颠覆自己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第1页

  

user avatar   sleepy-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想喷,想要说几个事。

当然我想说的话,肯定也有很多问题,毕竟我见识少,就如很多人一样。

信息技术应该是以信息为介质贯穿在所有行业的一种行业。BAT之所以成为三巨头,是以社交、搜索、商品这些需求为背景并衍生一系列产品作为载体的,并不是平地起高楼。

换句话说,是使用互联网的优势整合了过去整合不了的资源,优化了许多信息的来源、获取的渠道,很多平台因此应运而生。但该有的行业还是会有,你不能说有了淘宝,网上可以购物,衣服、食品、家电的厂家就消失了,淘宝只是作为一个平台优化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渠道,你也不能说有了淘宝以后线下实体店就意味着灭亡,实际上实体店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你总得去吃,你总得去剪头发,你总觉得商场和市场不一样。

本质是不会变的,但信息产业可以优化这个本质,让本质得到更多、更大的空间去发挥作用。

我以为互联网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作用是有来有往,有主动有被动的。

比如支付宝引起的一系列金融事件,我理解是互联网主动向其他行业渗透的一种尝试。我也曾看到许多政教卫企在建立、更新网站,创建公众号,扫二维码,我理解这是其他行业主动使用互联网来强化自己优势的一种尝试。

事实上是,有很多迫不得已的事情,主被动关系也很难界定。但是大家都在适应这个世界,互联网给这个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并没有错。

互联网渗透起来毫不费力的,肯定是对互联网特性有相似性、适应性以及需求性的事物,比如一众应用软件,卖座猫眼,大众点评,滴滴快滴等等,还是在以“虚拟”的形式向人们提供各类行业的信息服务,至于手机电脑则是使用互联网的设备,天生和互联网脱离不了干系,而前面提到的金融(当然我不是行内人,可能对细分行业用词不当,但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多少是以“虚拟”的形象出现在这个社会里的,与互联网天生相辅相成。

但是,这些行业被互联网替代了吗。

没有。他们只是穿了一身更好的装备在对抗这个世界。

一个DPS2000的盗贼,你会说他是身穿刺杀套装,戴着萨格拉斯眼罩,手持附魔猫鼬和斩杀的野蛮之刃和恶行之刃的战斗贼,而不会说是这一身盔甲和武器像牵引着傀儡一样牵着这个盗贼去输出。

何况汽车是制造业。

要踏入实体产业,真不是那么容易。

我明白互联网的繁荣与兴起,在虚拟的世界里,想法最终可以分解成一层层逻辑,逻辑可以分解成算法,算法最后可以写成一行行代码,所以有一个想法,就有办法让它实现,这个想法足够好,产品就足够奇妙。

但我以为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是指这种思维。

运行在虚拟世界的代码和真实世界里的代码不一样。让一个软件跑起来计算,和驱动一个机械结构运行,要求很不一样。

算法上那么完美那么理想主义那么乌托邦妥妥的没问题,终究会受到真实世界的束缚,我想很多人体会得比我更多。

你要说这几十年汽车行业有没有进步,电子科技计算机科技有没有深刻的影响汽车技术的发展,答案都是有的。ECU/TCU如何对汽车进行更精准的控制,就不多提。但你不会认为这是计算机科技电子科技对汽车的革命,因为它们是在为整台汽车的运行服务,而不是几根线束就可以代替汽车带你从A点驶向B点,电控如今已然是汽车技术的一部分,这是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未来的互联网也一样会如此。

很多人懂得设计一个logo要那么贵是因为设计师花费了时间精力,懂得为什么制作一个软件那么贵是因为无数人日夜编程的脑力结晶,懂得为什么一件游戏里虚拟的装备那么贵是因为游戏里它确实让人体会到了快感。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人会提“BOM表上的成本表示一台车的造价只有这么一点,可是市面上卖那么贵”,不明白的是有人会提“IPHONE成本价只有这么一点,可是市面上卖那么贵”这种答案。千百次的试验不仅是工程师的脑力心血,也是实物硬碰硬的烧钱。

我明白很多站在互联网的位置对传统产业的鄙视来自于自恃过高,我不认为这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这其实是一种病,一种盲目自负除了老子是爷你们都得SB都得听我说的病。

大学四年,计算机科学的课程比车辆工程的课程多么。

一天12课时,上满5天,周六周日再有10个课时的试验,下课还要做各种作业和设计的生活,这是我们专业某一学年的标配,我知道比我苦比我努力的人多的多,我也相信学计算机课业很累,但我不相信哪个学校会给什么专业配这么变态的课时。

这个时代一个发展百年的工业,外行很难想象得到积累了多少,积累的又是什么。

我不太愿意像从前一样,去分解说你得懂这个学科懂那个学科,这多难那多难,拿汽车和互联网比的时候,我往往感受到的是面对数学难还是物理难,南京好还是杭州好,超人厉害还是孙悟空厉害这种问题时的无力感。

不了解一样事物的时候,可以陈述自己的印象,也可以说明自己的无知,更可以表达自己的浅见,但千万不要轻易去宣判它的末日。

很多人认为国企有病,得治。的确,我也同意。

但是一个庞大的企业,动辄几千人的企业,它的管理不同于几十几百人的小公司,况且就今天来说,我觉得车企的氛围并没有很多人印象中的那么糟,也没有外面很多民企的氛围糟,即便很多互联网的小企业,我相信都还不如国有车企的病重。

为什么谷歌苹果说要造车,大家普遍看好,为什么出来一个蔚来汽车,看衰的人也不多,为什么XXX说要造梦想中的XX汽车,得到的只有质疑?我想个中的问题大家都懂。

汽车行业并不是不能改革,也不是个不欢迎新生事物的行业,更不是一个不懂得前进的行业。互联网在这个时代,和高科技经常是相互绑定的,注定也要为汽车行业提供力量。互联网 的思维应该是创新和进取,对传统的行业会有冲击,也会有好的影响,但不是很多人眼里的革命。

传统汽车终究会被淘汰,我是相信的,业内所有人的相信。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所有人都明白,不是只有互联网才明白。但是纯电的问题大家也一样很明白。2020年传统汽车的保有量仍然会在80~90%,这不是我说的,这是Skyactiv诞生的依据。

何况是不是被纯电取代还说不准,纯电只是一个比较乐观的方向。

未来还会被太阳能取代,会被核能取代,会被量子技术取代,会被飞船取代,会被空间折叠技术取代,会被虫洞取代,会被任意门取代。

那我们现在就不做汽车了?纯电也不用做了吧?

事实是汽车企业也在做很多不一样的事情,外面的人看不到,不见得没有,很多人看到科技企业想做的打算做的正在做的事,车企也都在做。

而且是转型容易呢,还是从头开始容易。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正常人要干的事。

汽车行业有不足,互联网有优点,反之亦然。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我觉得借用互联网的优势,给汽车技术做升级才是对的,借用互联网思维精华的那一部分,给汽车企业做洗脑才是对的。而不是很多人口中“我要做一台超跑”,“汽车行业需要一场革命”。

振振有词。

至于“每一条都是汽车工程师不那么擅长的”,Ridiculous.

互联网进入汽车行业,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不好的是很多人心态不对。

想给他们带路。。。


这是认真的,这对互联网、对汽车、对大家、对自己都好。

@张抗抗

说的很对。

辜鸿铭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是这样的。


user avatar   ______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很难,计算机与土木工程的差距太大,它还不配与土木比较,要是机械或者生化环材出马,或许还有得一拼。

首先就是薪酬,计算机的薪酬乘上二分之一,或许难度不大。可是要达到土木水平,起码得乘上三分之一。这就很为难了,虽然资本家很不是东西,可要是一下子变化这么多,只怕办不到。

二来是工作环境,编程就编程,非要跑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编程。这就是有点为难人了,一个水电可能不通,快递可能收不到的地方,大概率没网络,甚至没信号。为了赶上土木,非要到那种地方编程,这不是故意难为人么。

三还是工作环境,计算机你提着电脑,是可以随时随地办公。为了赶上土木,你办公时候,给你配几台轰鸣的挖掘机、推土机,地上撒些钉子,这都好办。就是龙门吊不好配,塔吊也挺费劲。

四则是家人,为了赶上土木,你最好保持单身。要是已经娶了媳妇的话,赶紧异地起来,最多半年回家一次。回家次数再多的话,肯定比不过土木了。

还有就是要学会抽烟喝酒,溜须拍马,别人叼你,你也要微笑着接受,要忍耐,而且要忍成习惯。不会这些,赶上土木不可能。

再者就是那个格子衫不要穿了,看着太干净,怎么与土木比较。最好搞一套工装,可不是西服那种工装,是耐脏耐磨那种工装,别忘了沾点灰土。

有条件的话,房子不要租太好了,最好弄一套集装箱,相似度比较高。

另外还有关键一点,记得24小时待命。

最难的是终身责任制,编个程序你想终身负责,公司估计很难答应。你都离职还想负责,这不是砸场子呢。程序出错了,你想吃免费国家饭,这个也几乎办不到。




  

相关话题

  为什么国内厂商不研发CVT变速箱? 
  特斯拉汽车作了哪些恶? 
  为什么货车轮毂的设计,都是前轮凸起来,后轮凹下去? 
  如何评价威马汽车完成D轮100亿的融资? 
  目前主流的发动机热效率通常40%以下,汽车的尾气温度仍然很高,有没有办法利用,比如加个斯特林发动机? 
  汽车中为何不取消一些无用的配件? 
  体制内如果没有关系会很难混嘛? 
  论5g可以给汽车带来哪些从来没有的东西,以及目前为止汽车有多少装了4g? 
  中国欧盟商会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取消乘用车生产股比限制」,将会造成什么影响? 
  在两家或多家公司间来回跳槽,对职业生涯有影响吗? 

前一个讨论
奥迪的 quattro 全时四驱系统对奥迪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四驱相比较后驱有什么优势?
下一个讨论
越来越多的国外车企在中国建立了设计中心或工作室,其中发展较好或规模较大的工作室有哪些?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