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施一公研究组 2015 年 8 月 21 日在《科学》在线发表的两篇论文对分子生物学领域有什么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科学领域内部的反意见:不希望得诺奖。绝对对中国科学百害无利。施一公靠海外起家,靠巨额经费投入,靠组织团队攻坚而有所成。这种模式完全不符合基础学科在培育人才和普遍性上的要求。但是会使得某些人被打鸡血去强化这一模式。

我国的经济模式根本就不需要这些成果。比如最直接的医药领域,我国有哪些药物用到了这些基因研究成果?我们紧跟国际潮流,可是我们自己却用不上。我们花钱买外国人仪器,研究外国人感兴趣的课题,提升国外期刊的质量,为国外需求做贡献,最终推进国外技术的进步,甚至还会提升外国期刊的影响力,向他们支付出版费,购买阅读版权,甚至为他们的sci检索付费,,,所有这些还都是用我们自己纳税人的钱。这些年来,看国产仪器,比国外差距更大,而不是更小,就是拜这种功利主义科研所赐。

诺奖,对中国乃是毒药,而非甘露。

匿了,省得爱国学生乱喷。




  

相关话题

  为什么人类不能像毒蛇那样进化出毒性? 
  如果液氮落到你手上,你能活下来吗? 
  大学学生物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一个没有进化出视觉的生物,可以意识到光的存在吗? 
  怎样找到生物学家? 
  一只狗从出生就被人抱走在全封闭环境下养大成年变老后突然有一天给它带到普通狗群里它能用狗语跟它们交流嘛? 
  新冠病毒主蛋白酶为什么保守,它存在变异吗,变异基础是什么? 
  老虎能拍碎车窗吗? 
  如何评价中医经络不存在这一观点? 
  远古生物的肉是什么味道? 

前一个讨论
名校 PhD 当高中老师的感受如何?
下一个讨论
《星际穿越》里布兰德教授写在黑板上的公式是什么公式?





© 2025-05-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