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题主已经明确了“垃圾”的标准,那么我就试着找出一处目前世界遗产名录中可能最简陋到让人大跌眼镜的人文遗产
瓦努阿图的罗伊·玛塔酋长领地
罗伊·玛塔是瓦努阿图Efate岛历史上的一个世袭酋长头衔,但通常这里所指的罗伊·玛塔酋长是生活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最后一任罗伊·玛塔。在瓦努阿图人的口述历史中,这个酋长结束了被称为“Great Efate War"的长(cun)年(zhang)战(xie)乱(dou),建立了一个被称为naflak的统治体制,即通过定期的Natamwate集会将全岛的部落聚集在一起,确立母系继承的法则,划定各个部落的头人、图腾以及领地。随后这位瓦努阿图最伟大的一任酋长在前往Lelepa岛参加了当地头人举办的宴会之后便一病不起,最后死在该岛上。在他身故后,他的臣民迷信地认为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死后留下的无穷魔力将可能祸害周边,因此不仅废弃了他在Efate西北角的住所,还以一处更远的岛屿作为领地,与统治一个叫Artok小岛的家族交换,将Artok作为专门安葬罗伊·玛塔遗体的禁地。自从这位酋长之后,罗伊·玛塔的头衔也再无其它人使用,但对这位酋长的传奇记忆依然嵌刻在今天瓦努阿图人的传统社会文化中
所以这个被称作”罗伊·玛塔酋长之地“的文化遗产其实包括了三个地方,即瓦努阿图Efate岛西北角的罗伊玛塔酋长住所、位于Lelepa岛的罗伊·玛塔酋长殒命之所Fels Cave以及位于Artok岛的罗伊·玛塔酋长陵寝
然而和这么一个伟大人物相关的遗迹,今天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呢
带有四方石墙结构以及中央的一个大戏剧舞台的罗伊·玛塔酋长的豪华官邸,差不多是这样
让罗伊·玛塔酋长殒命的大型”国宴厅“,是长这样的
罗伊·玛塔的永恒陵寝,是这个样子的
你们肯定也纳闷这样的遗产是怎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吧
但如果对照一下瓦努阿图提交的申遗文件内容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认定标准,你就可以知道规模大不大,简不简陋显然不妨碍对于历史价值或者文化价值的定义
首先,对瓦努阿图本国来说,罗伊·玛塔依然被视为瓦努阿图的文化象征,相传由他遗留下来的一套酋邦制度naflak直到今天依然是瓦努阿图地方政治的基石,并且在他死后与他的生活轨迹和墓葬相关的禁忌依然保留在瓦努阿图人的文化传统中
其次,对大洋洲地区来说,这个文化遗产算是太平洋主权岛国中(不包括澳新)第一个申遗的文化遗产(密克罗尼西亚的南马都尔在2016年才申遗成功),当然像夏威夷火山公园,以及拉帕努伊岛这些更早入遗的统统不能算!因为它们代表的都不是太平洋岛屿中的主权国家(申请主体分别是丑国和智利)。看吧,反西方殖民叙事再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罗伊·玛塔的这一套酋长分封体系更接近于西波利尼西亚的汤加和萨摩亚模式,但在文化上又属于不折不扣的美拉尼西亚,加上在Fels Cave洞中发现的古代壁画带有很多太平洋岛民的共同先祖拉皮塔文化的特征,因此罗伊·玛塔的遗产,可以被视为上古时代美拉尼西亚和西波利尼西亚群岛间存在持续交流的例证
最有意思的还属瓦努阿图的申遗文件里强调的最后一点,即罗伊·玛塔的墓葬完整反映了世界历史上单次自愿殉死的最大规模陪葬记录,还有人口占比最大的陪葬记录。。。。。。这是因为结合了口头传说和考古结果表明,在罗伊·玛塔墓葬中发现的50具遗体中,有40具左右的遗体是在罗伊·玛塔下葬百日之后,为了追随已逝酋长而自愿被活埋。而这50个陪葬者的数量可能超过了当时生活在Lelepa、Artok和Efate西北角的人口的5%。。。。。。。。。。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申遗文件甚至让非洲的达荷美、努比亚、北美的卡霍基亚以及中国的商王朝统统躺枪,理由是
”这些文明的单次陪葬记录虽然远远超过我们,但我们自愿陪葬的人多啊,我们死的人口比例足够大啊!“
上图便是罗伊·玛塔墓葬发掘的示意图,其中中间偏右的一处深坑内即为罗伊·玛塔本人以及随其殉葬的祭司和侍从夫妇的遗骸,深坑内在罗伊·玛塔双脚下方位置一具呈被捆绑状态的女性遗骸,具信是被迫殉葬的一名年轻的酋长妻子,而在深坑之外是多达40多具的其他陪葬者尸体,其中有很多具属于夫妇一起陪葬。这些深坑之外的陪葬者,从其状态判断应当是在罗伊·玛塔下葬的百日仪式上,以饮下卡瓦酒后被勒毙的形式自愿殉死的
可能因为这个理由实在奇葩,最后在世界遗产的认定依据中并没有看到与这个墓葬相关的内容23333,但是对于前面几项与文化相关的内容,毫无疑问是符合世界遗产认定的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