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2019年集中立项结果,我校XXX项,其中xxx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XXX、形势喜人"
——你去看绝大部分学校,就算不是100%这样写,也得有90%。
在一个大跃进的时代谈增长...博士扩招成这样,你想把获批项目数弄跌了才叫本事,
就好像你前几年把房价弄高能叫有水平?
槽吐完,我们看数据:
之前的集中立项总数大家也都看了,能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
那种排名除了能看出各校体量大小之外看不出任何其他信息,现在几个号把单项数据统计出来,可以稍微做点分析了。
①青年项目百分比。
青年项目的百分比高低直接能看出那个大学是不是在高(ya)速(zha)发(qing)展(jiao),
拼命招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青年副研究员等等这些岗位,首先就可以刷这个数据,毕竟对外宣传而言,重大项目算1项,青年项目也都是1项,都美其名曰:国家级项目。
②面上项目百分比。
面上项目百分比高说明该学校有稳定的主战场,获得支持比较稳定,这个百分比不是那么容易提高的。同时,面上项目比例能做特别高也就证明青年项目比例不会太高——没太压榨临时工;另外,项目比例太高的话就会有种感觉,大家都有,所以你拿了也没显得多优秀,但是不拿就显得辣鸡了。
③面上+青年项目百分比。
这个比例太高并不是什么好事,说明这个学校除了最常规的青年面上,没什么别的路子,是个“老实学校”。
以上会发现很多学校被我标记灰色没有讨论,主要是因为那些学校有太多的地区项目(相当于定向),我就没放一起了,不然会打乱统计。
④重点项目百分比。
在做这个数据的时候,我非常的纠结,因为不知道是用百分比还是直接用项目数来排序。
毕竟大学的宣传从来只说我有啥平台啥能力啥基础,而不会去说,我人均啥啥啥。最终的影响力,从来都是看总量,没谁去管你人均的。
而一个学校的重点项目数/重点项目百分比,比其他几个参数都有显示度的多,
那些现在还在追求青年、面上的单位,最后都会水涨船高到去追求重点项目;这和灌水SCI灌多了最后只看NS和子刊一样。
而且那些大学招那么多优青、杰青干嘛用的?难道热衷数数?得靠他们去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去接国家的卡脖子项目,不然只是拿些青年面上,能比得过人海战术?
这个数据稍微看一下即可,不需要太当真,因为重点项目数量少波动大,如果能拿到五年平均数,那确实可以反应一个学校的水平,一年的数据只能凑合看看。
至于更少的仪器项目(自由申请)、创新群体、仪器项目(部委推荐)、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那就不用排了,样本太小...
不同阶段的学校比拼的核心指标不同,但是上级对下级都是兼容的,比如能拼重点项目数指标的话,拼青年那肯定不用说;但是能拼面上的想拼重点,那就还要升级,
按自然科学基金可以把学校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