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组会的时候,曾见一个师兄有一张ppt做的非常漂亮,8行标题,每讲到一个标题,鼠标点一下那一行,那个标题就跳出来变大,其他7行标题就缩回去变暗。我觉得这个ppt动画太动感太形象了,专门去请教师兄怎么做的。然后师兄告诉我,其实是8张ppt,鼠标就是翻下页。。。
很多电子产品(主要来自2ch中文收集):
--
(micro SD卡模拟SD卡)
--
(纯假的)
---
(mini SD模拟超小U盘)
---
(纽扣电池)
--
(沙袋压秤充电宝)
--
(U盘模拟硬盘)
不止电子产品
--
--
--
最近装修,选装修公司的时候,某公司说他们有一个装修全程监控软件,可以随时和设计师、工长等交流,可以监控进度情况,每日看到装修照片等等。
我觉得这个很好啊,解决了没时间盯装修又不放心的问题。交钱装修!
……
结果,拉了一个微信群
⊙▂⊙
输水管道有个问题叫
水锤,由水锤产生的瞬时压强可达管道中正常工作压强的几十倍甚至于数百倍。这种大幅度压强波动,可导致管道系统产生强烈振动或噪声,并可能破坏阀门接头。
那么工程上是怎么解决的呢:
在长距离输水线路间隔一定距离,使用调压设施,比如
调压井和稳压塔。
方法非常粗暴,就是水管接一个岔管,与大气相通,当水锤作用的时候通过水位变化、溢流或者对空气的压缩,消耗水锤的能量,使压强上升不至于太大。
一个典型的调压井,附属设施是闸门,一般用于管道检修之类的情况。
大伙房输水工程建设的时候,有人在辽宁的农田里发现了奇怪的60多米高大楼,连窗户都没有几个,大伙以为是军事设施。
后来媒体觉得噱头很大,一查,其实这东西是溢流式稳压塔,大致就是把调压井建到地面上来了。
当然调压井有一种变形比较高大上,叫气垫式调压井或调压室。
大致上就是把调压井上半截封起来,变成压缩空气,这样水锤不仅要克服水的重力做功还要压缩空气,而且不需要在高陡边坡上建工程,直接掏地下厂房了。
气垫调压室里面是大约7个到10个大气压,是怎么维持的呢?一样是非常简单粗暴的,上空压机,就相当于拿一个大号打气筒给他打气就行了,只要漏气少,空压机实际工作时间不多。
气垫调压室在挪威水电站用的非常多,因为挪威的水电一般都是引水式的,水头非常高,所以调压井的规模就比较大,峡湾地形修调压井也比较不好搞,但是地质条件好,适合建地下厂房,所以比较喜欢这种形式。
我国最近这些年水电大跃进,也有一些电站采用气垫调压室,但是地层不行,漏气,靠灌浆固结岩石堵堵漏水还行,漏气就不行了。怎么办,方法更粗暴,把开挖调压室衬上一层薄钢板……比如这个:
岗曲河电站气垫式调压室施工但是引水式水电站水头高了之后还是有问题的,从调压井到水轮机这段压力钢管,在水轮机甩负荷的时候很难办,水轮机甩负荷要关闸门,不然机组就超速了(学名叫飞逸)——一甩负荷之后电力产生的电磁转矩就没了,但是水轮机还在做功,自然就加速了。但是高水头的水锤问题更严重,又限制关闸门的速度,怎么办呢?
高水头机组超过400m通常使用的是水斗式水轮机,靠喷嘴射流来驱动水轮机。看见喷嘴上的小东西没,那个叫折流器。水轮机组甩负荷了,只需要把折流器套上去,把水流偏开,就可以缓慢关阀机组不飞逸了。
————————————————————————
核电厂在反应堆临界之前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其中就包括热试验,就是内部一回路已经达到工作状况所需要的温度和压力了——这个时候有人就会奇怪,反应堆还没临界,这么把一回路的水加热到工况下的温度和压力呢。
这也是非常粗暴简单的,一回路有主泵(国内的CPR一般三个),一个主泵的功率大概是5MW或者更多,按照能量守恒,只要主泵转着给水做功,那就是一个5MW的热得快,是可以把一回路的水烧开,乃至烧到15.5MPa,340℃的额定工况水温,并且带动蒸汽发生器去冲转汽轮机到空转的——实际上石油工业里面,一些泵在从备用冷态转为热态也是一个法子,把两头阀门一关空转。
当然这个里面的稳压器也是一样的粗暴简单。
稳压器的主要作用,是将一回路(RCPT)的压力维持在15.5MPa的额定值上,调节由于负荷瞬动引起的压力波动,以防止冷却剂水在一回路中汽化。
稳压器是个压力容器,里面有喷淋阀和电加热设备,当压力升高至超过设定值时,压力控制系统调节喷淋阀,由冷管段引来的过冷水向稳压器汽空间喷淋降压;若压力低于设定值,压力控制系统自动开启电加热器,使部分水蒸发,升高蒸汽压力。
当然如果出现超压的意外工况,则需要安全阀来释放压力,这个就比较复杂了。
基因编辑技术。
首先编辑嘛,编辑的就是基因喽(好废话的赶脚)。
这是那条祖传的DNA,迷人的双螺旋,蕴含了洪荒力量!
然后你要修改它,怎么办?
记得丹丹老婆婆“如何把大象装入冰箱”的故事没?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
第三步:把门关上
基因编辑也是这三步
第一步,打开基因
第二步,修改基因
插入或者删除或者更改都由你
第三步,关上基因
这就是基因编辑。
包括从传统的各种介导的转基因,到CRISPR/Cas9,都是这个道理。
—————进阶版本—————
当然了,你要是想进一步了解,你会发现,这里有不少可以讨论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技术可以研究这么多年
————1,如何打开基因?————
是打开一条链呢还是打开两条链呢?用酶切开呢?还是利用其它手段搞定呢?
————2,如何把基因放进去。————
涉及到了两大类问题
第一类:基因选择的问题
你是放一个外源基因进去呢(比如通常意义上的转基因)?还是对这个基因本身修修补补(比如各种疾病修复)?
你是删除呢?还是插入呢?还是只是替换掉一些位置(转换/颠换)?
第二类:基因技术的问题
a,寻靶问题,如何精确地定位到想要的位置,毕竟基因组就是ATGC,这种特异性靶位点还是要有的,否则像转座子介导的,一不小心就给你转到四五个位置去了。
b,介导问题,是用RNA介导呢还是蛋白介导呢?
c,效率问题,是一次性成功呢还是得尝试个几百万次
d,丢失问题,编辑后的基因,在多代传递后能否稳定传承,还是最终被基因组给排斥掉
————3,如何关上基因————
这个倒是不是特别大的事情,大都是利用体外修复系统或者体内修复系统的问题。毕竟人体有自己的修复系统,还拿了去年的诺奖呢。
就是这个内容,诞生了包括同源重组、转座子介导、病毒介导、TALEN,CRISPR/Cas9等众多技术。
F14战机的偏航指示器,从莱特兄弟就开始使用。
机舱外的一根绳子,歪了,你就开偏了。
就是座舱前的黑线,当飞机笔直向前飞时,绳子直直向后,当飞机遭遇横风造成偏航,绳子就会偏向一边。从而提示飞行员。
F-14机鼻的低技术航空仪表——偏航指示索- 空翼网|http://afwing.com
F-14机鼻的低技术航空仪表——偏航指示索用娃哈哈瓶装水代替实验室所谓对超纯水:
我们实验室最高级的水是双蒸灭菌水,即所谓蒸馏两次,外加灭菌。
但是灭菌后细菌中的DNA仍会残留在水中,因此做抽质粒酶切酶连那些实验要加水时,即使实验室最高级的水也无力应对。这时要用买的那些试剂厂家配送的更高级的水,连残留的DNA也去了!可谓最干净的水!
但是这种厂家配送专用水量都很少,往往只有那么一小管。平时勒紧裤带省吃俭用,还是会很快用完,怎么办?
这时就要拿出一种物美价廉的神水——娃哈哈纯净水!对,就是我们表示买来喝的那种水。16道蒸馏,物美价廉,效果拔群!
目前中国广大化学,生物实验室都开始采用娃哈哈纯净水代替超纯水
相关问题:娃哈哈的纯净水是最好的纯净水么? - 健康 - 知乎
有广告嫌疑我也认了,相比国外很多东西贵得离谱,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更加需要我们支持。
以上
我曾经的导师是位年过七旬的老教授,他在课余有时会跟我们聊他年轻时做科研的经历...
那个时候,并没有电子计算机,所以很多事情只能靠手算,耗时费力。比如有些函数的积分极其复杂,甚至没有解析解...
但这位教授说他当年会用一种很简便的方法来计算,不仅省了许多时间,而且算出的结果还非常精准。这个方法是...
...
...
...
...
...
...
把函数图像画在硬纸板上,再剪下来称重
----------------------
关于精度问题与误差计算,请参考 @马晨 的补充(马晨的回答)
更新:评论中有朋友提到伽利略和爱迪生都用过原理类似的方法...这点我也是第一次听说,长见识了~感谢热心评论的知友^_^
由于原理相同,我也无法确认导师是独立发现这种方法的,还是从哪里听到并且原样使用了...但这里能保证的是:描述没有造假,导师确实跟我说过这种方法,并称用在了早年的计算中了,下面也有很多知友提到过类似的方法,所以很大程度上可以当时一种通用技巧吧~
----------------------
更新2:有朋友问到专业问题...我是化工专业,跟这位教授做的是二氧化碳吸收与分离(具体请移步:你所在的领域里,有哪些堪称开山之作的论文?),我偏实验方向,所以对计算方面也一知半解...如果照我理解的话,涉及工程方面的估算问题未必需要极其精准(我自己的话,每次重复实验有个百分之十几的误差都已家常便饭QAQ)...这种方法算积分,如果只是百分之几的误差的话,有时还是能用的...~另外有朋友提到函数局部连续的问题,由于不在数学系的原因吧(苦笑),一般来说是接触不到的~~
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印巴正在搞核军备竞赛,当时印度突然向全世界宣布自己拥有核武器并成功进行了核试验,举世震惊,因为各大国的情报网都没有提前获知这件事情,他们是怎么保密的呢?据说为了防止无线电监听,印度选择了用有线专用电话甚至是传口信等方式进行的指令传达。
陪爸妈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中央台黄金时段的超长时间广告——小罐茶,官网如下:
小罐茶官网|小罐茶|高端商务用茶|8大名茶|8位制茶大师|里面提到茶叶为了彻底隔绝氧气避免其被氧化,罐子除了铝膜封口外,内部还采用了“博物馆保存名画的技术”(创始人原话)。听到这时,我还以为现在博物馆又出什么新技术了,简直激动。创始人接着说“充入氮气”...........这算啥高大上的技术啊,四五十年前的薯片就在充氮气了好吗!!白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