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汽车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的东西越来越少,例如喷油:已从复杂的机液式化油器(左)已经进化为灵活精确的缸内直喷(右)。
剩下的那些机械机构,常常让人叹为观止。今天介绍一个发动机的黑科技,它与阿特金森循环与连杆机构有关。
我们都知道,发动机有四冲程:曲柄连杆机构周而复始地运动,上止点与下止点是固定的。
有位叫阿特金森的工程师,希望设计出一种机构,使得做功冲程的膨胀比更高,从而效率更高。
于是他在1882年设计了一个眼花缭乱的多连杆机构并申请了专利:
就问你这科技黑不黑? 简直太黑了,黑得完全无法做出来。于是1887年他又设计了一个简化版本:
当时的专利截图:
可惜啊,就连这个简化版本,也够黑,一直造不出来。直到100多年后,本田才造出了一个Exlink发动机,但最高转速仅有2000rpm,无法用于车辆。
可见,以机械结构来实现阿特金森循环,实在是太难了!因为必然要涉及到多连杆机构,一般都承受不了活塞传来的高频、高负荷的力。
于是,大家换了个思路:机械结构不好实现,那不如改造凸轮轴来控制进气量吧 —— 如果进气不充分/进了气再扫出去,那就等效于作功冲程的膨胀比大于压缩冲程的压缩比了!
思路换了,咱们都不改动经典的曲柄连标机构了,所以后面的事情应该与连杆机构没关系了吧?连杆哭晕在厕所,阿特金森死不瞑目……且慢,咱们让子弹飞一会先。
思路换了之后,江山代有才人出。
首先是本田VTEC(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技术,其原理是凸轮轴上每组都多出一个凸轮。
本田牛就牛在: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调节气门开闭时间和升程的技术。
然后是宝马的ValveTronic技术,则通过步进电机和巧妙的机械结构实现了气门升程在0.25mm至9.7mm之间(几乎)无级变化,完全取代了节气门,大大减小的泵气损失。
宝马的贡献在于:从本田VETC的阶梯式调节进化到无级调节。
咱们梳理一下,可变气门技术无非就是调正时(VVT, Variable Valve Timing)和调升程(VVL,Variable Valve Lift),总之都没有连杆什么事:
那除了正时与升程之外,持续期(Duration)能不能调呢?也就是所谓的VVD技术:要么使凸轮轴上的凸轮轮廓忽胖忽瘦,可那怎么可能?要么使凸轮轴在单周期内的瞬时速度忽快忽慢,那又怎么可能?真是太难了吧!
真的不可能吗?且慢,说起速度忽快忽慢,你是不是突然想起阿特金森在一百年前的那个专利了?如下图所示,在曲轴转速恒定的情况下,右上方的那个连杆的摆动速度不就是忽快忽慢吗?、
OK,连杆王者归来,现代起亚发明了CVVD技术:
利用连杆机构,使凸轮与凸轮轴沿不同中心运转,从而实现单周期内凸轮辆转速恒定的前提下,凸轮的旋转速度忽快忽慢!
如下图所示,紫色连杆与凸轮轴固定,以恒定速度转动;通过橙色连杆带动与凸轮固定在一起的蓝色连杆忽快忽慢地转动。当橙杆上的转动中心偏左时,蓝杆左快右慢;当转动中心偏右时,蓝杆左慢右快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调节转动中心的位置,来控制蓝杆也就是凸轮在同一周期的转动速度!
简单地说,就是凸轮里面套了一个凸轮轴:凸轮轴转速恒定时,凸轮的转速忽快忽慢。是不是很黑科技?反正我是看了半天才看明白。
经过实验反复验证,搭载CVVD技术的发动机动力性能可提高4%以上,燃油效率可提高5%以上,废气排放量可以减少12%以上。
100多年前,阿特金森用多连杆结构的曲柄连杆,设想了阿特金森循环。
100多年后,大家用实践证明改造曲柄连杆是非常困难的,而应该用控制进排气来实现阿特金森循环;实现阿特金森循环的路上,从VVT到VVL再到VVD,最终又回到了连杆机构来实现VVD。
阿特金森可以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