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加了一个公务员群,今天早上,群里开始讨论郜艳敏事件。
讨论很快发展成两极,一方认为“最美乡村女教师”是中国的耻辱,相关责任人应当得到法律严惩;另一方持反对观点。
前者以两名年轻的公务员为主,后者则长幼皆有,人数比例约为2:7。后期支持反方的人越来越多,直接导致两名年轻人闭嘴。
我截取了一些反方的观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一些体制内人员是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我知道有人绝对会说这没有代表性,但它至少代表了某个随机组成的公务员群里的真实情况不是吗?
下面是讨论情况:
有人认为郜艳敏其实很幸福
还有人在开玩笑
年轻人认为这种说法很脑残,但随即有一些人回应称,她可以选择回家却不回家,不就证明很幸福?
有的人认为,回去反而是灾难的开始,解救她未必是好事——多么完美的辩证法!
他们搬出了众所周知的“大棋论”,希望小年轻们不要随随便便就批评政府,搞不好当地政府有更为深远的考虑。
还有人在批评媒体炒作这件事:
年轻人说,焦点是追责!
老干部说,你图样图森破!
年轻人表示,你们的逻辑太奇葩了,我投降了!
老干部说,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认为。
讨论原本集中四、五个人之间,但很快,持反对观点的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当时的时间是10点左右,大家看完报纸开始上网了)。
有人对两位年轻公务员非常不满,认为他们不尊重年长的干部。
讨论就此告一段落,两位年轻人沉默不语,领导同志们遂开始了炒股的话题。
快下班了,领导们纷纷开始做总结
完了
——————————————————螳臂当车的分割线————————————————
想了很久,原本不想参合这事,但是心中有一种冲动驱使我站出来螳臂当车,不错,我就是要做那个与“人民”为敌的人,我就是要与那帮顶着“知乎”帽子的无知的家伙为敌。
虽然来知乎不久,但是我很喜欢这里,因为在我眼中这里有很多独立思考的人。但是在这个问题中,独立思考的人太少了,大多数都是网易式、天涯式、铁血式的回答,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个站在道德顶端,义愤填膺的人,他们正准备用自己的”正义圣光“来审判整个世界。我害怕人贩子,害怕政府的不作为,但是我更害怕这些人的”正义审判“,因为人贩子、渎职者终究是作为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而受到法律、道德的双重打击的,如果有一天我不幸被这些陷害了,至少我还知道错的是他们,至少别人看见了听见了会知道错的是他们。但是这些自认为站在道德顶端的狂热的”正义审判“者如果愈演愈烈,我害怕有一天我们会被这种”正义审判“烧死,不单烧了肉体,连精神都要烧死,烧死了还是我的错,因为我是异端。
——————————————————希望的分界线—————————————————
昨天看了有些骂客的答案很愤怒,特别让我愤怒的是,这种骂客隐然有淹没知乎的架势。但今天在另外一个问题的答案中发现了不少理性的答案,颇感寂慰。
为什么一百多年过去了,鲁迅笔下的吃人的社会一点都没变?怎样才能改变? - 社会国家和社会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组成的,特别是知识分子身为国民的佼佼者,更是有义务从我做起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许前进很困难,也许有荆棘挡路,但是我们不能自暴自弃放弃希望,甚至赌气撒泼逆智倒退。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微小的,但是集合众人之力绝对是强大的,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家的未来。骂客们让人气愤的是,在他们眼中打倒胜于建设,他们要以惩恶之名打倒一切,唯独不打倒他自己。
——————————————————立场的分割线——————————————————
先声明我对于郜艳敏事件的立场,我希望无论是赞同我观点的人或是反对我观点的人,不要擅自改变、扭曲、捏造我的立场。
一、人贩子应该是重罪,情节严重的应该死刑,情节不严重的也应该接受严厉的改造。
二、愚昧的购买人口的人应该是重罪。无论任何人,协助人贩子或者购买人口者达到犯罪目的的,都应该入罪。
三、有强奸、限制人生自由等行为的,应该依法惩治。
四、执法机关不作为的,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五、郜艳敏个人原本只是一个普通人,被贩卖之后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受害人,但是他在自身已经陷入苦难的情况下,依然在做贡献,所以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她当得起”最美“这个称号。
——————————————————批判的分割线——————————————————
前面我说了我是来与“人民”为敌的,不过上述立场似乎和本问题的大部分人相似。但是对不起,我不是来媚众的,我和你们的观点仅仅是有一些相似而已,本质却是完全不同的:
一、居然有人要批判郜艳敏。我不禁要大声的笑出来,你们想批判她什么?批判她不该被拐卖?批判他无力逃出来?还是批判她居然在自身遭遇如此苦难的情况下,还在为教育犯罪分子的后代出力?我要大声的说,这些口口声声要批判郜艳敏的人,你们给郜艳敏提鞋都不配。你们想她怎么样?你们阴暗的心理无非是想她在遭遇这种苦难之后变得痛恨所有人,最好是变身终结者只身消灭掉整个罪恶的村子,至不济也要只做对村子有害的事情,绝对不能做任何对村子有利的事情吧。有一句话叫做什么都不做就绝对不会犯错,郜艳敏无法化身终结者,她确实可以什么都不做。但是这对她有什么好处?对和她一样遭受苦难的人有什么好处?能救她们脱离苦海吗?能减轻他们的痛苦吗?能避免其他人也遭受这样的苦难吗?不可能,一个都做不到。让她变得极度痛恨,这个世界上无非是多了一个思想极端的可怜人,也许某一天我们会看到”XX发生暴力事件,死数十人“这样的新闻,但无论是对她自己还是对我们所有人这都不是什么好事。或则她可以什么都不做继续默默忍受下去,这样很好吗?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一个原本应该是被别人救赎的人,在苦难中选择了自救,她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在改变这个社会。她要教孩子知识,希望用知识去驱逐愚昧,希望通过减少愚昧来减少她的苦难再次发生在后人身上,无论这个希望有多么渺茫,但是有希望就是有未来。从这一刻开始,她变得高尚,变得伟大,变得异于常人。她的行动让我们这些局外人很羞愧,本来应该是我们去解救她,惩罚犯罪分子,改造愚昧者,但却是她这个受害者自己在做这样的事,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除了在网上吐槽外没有做任何有实际帮助的事情。
二、你们搞清楚是谁在犯罪,谁在做正事了吗?网络上最多的是骂客,骂客是最容易的职业,因为他们拥有无穷的权力——什么都可以骂,但是他们从来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你见过骂客为骂错了而道歉吗?让我极度失望的是,原本我以为知乎的理性对更多一点,不负责任的骂客应该更少一点。
郜艳敏的悲剧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但是后来她的话题变得很火,不是因为她获救了,而是她获奖了,她被宣传了。
有人说郜艳敏的事是国家的耻辱,我同意这是耻辱,但是这个耻辱是因为犯罪分子,是因为执法部门不作为,是各位故意刁难她的”山外人“,唯独,不是因为她获奖。
在很多人心中有这样一个谬论,那就是如果一件事被他认为是坏事,那就不能出现任何一个褒义词,或者任何一个值得表扬的东西。所以他们认为郜艳敏获奖,郜艳敏被宣传这是一件让他非常受不了的事情,他就会本能的去反对这种事情。那么我想问问你们,按照你们的想法应该怎么样呢?难道郜艳敏不获奖会让你们好受一些吗?难道郜艳敏不被宣传会对她的境况改善一些吗?
郜艳敏为什么获奖?是因为她在那么苦难的情况下依然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有人对郜艳敏获奖的事情进行了扭曲,说把她获奖和人贩子获奖相提并论。那么郜艳敏是人贩子吗?如果他获奖就是美化了人贩子,那么她没有获奖,或者把她的奖状退回去就能打击人贩子了吗?翻开郜艳敏获奖的新闻,我们可以看见新闻是这样进行描述的:1她是被人贩子贩卖的,2他的逃跑是愚昧的村民堵回去的,3他的求助是被不作为的当地政府忽略的,4她获奖是因为她做了了不起的事情。新闻在什么地方说了”人贩子做了好事“、”愚民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合法“、”当地政府不作为是正确的“、”她获奖是因为不反抗“这样的话?请问各位骂客,你们是从哪一句话中看出了”美化人贩子“、”提倡不抵抗“、”包庇不作为“这类信息的?
其实我很了解这些骂客想干什么,他们是站在道德的顶端的,对于他们来说,这件事的剧本应该是直接消灭所有罪恶,让他们作为英雄的身份去拯救这个可怜的女人。现在罪恶没有消灭,女人却得到了奖励,和骂客们希望的剧本相差甚远。所以,他们就要去骂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宣传部。
我想,骂客们至少不是文盲吧,宣传部是干什么的应该大家都清楚吧。我们来看看按照骂客们的剧本,宣传部应该怎么做吧——在”网民“的舆论支持下,宣传部派出数百警察将整个小村包围,根据每个村民所犯的罪恶对他们进行审判,大部分村民都被判处重刑,所有被拐卖的妇女终于得到救赎,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各位看着这种剧本难道不会觉得碍眼吗?宣传部是干什么的?他是集宣传、执法、司法、甚至立法(网民最喜欢干的事情)为一体的巨型恐怖机构吗?让大家失望的是,宣传部的职责只是进行宣传报道而已。在这件事情中,宣传部本可以不作为,这件事本可以就像十几年来的常态一样默默无闻的继续沉寂下去,但是宣传部却非给郜艳敏评个奖,把这件丑事捅出来,宣传部真是做了一件事让所有人都痛恨的事呀,罪犯们痛恨宣传部捅出了他们的丑事,骂客们痛恨宣传部没有除恶还抢了他们的风头——罪犯们和骂客们的意见终于前所未有的统一,那就是宣传部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我们知道,宣传部有时候确实会做一些越俎代庖的事情,比如在一个人还没有定罪的时候就把他当作犯人进行宣传,但是大家支持这种事情吗?为什么一边反对宣传部越俎代庖,一边又希望在某些事情上赋予宣传部三法合一的恐怖能力呢?宣传部做了什么恶?是他们把郜艳敏贩卖到村里的吗?是他们堵住郜艳敏的回家之路了吗?是他们执法犯法包庇罪犯了吗?是他们扭曲事实否定当地落后的教育现状了吗?他们只是给郜艳敏评了个奖,这是多大的坏事?
作恶的到底是谁?是人贩子,是村民,是不作为的执法机关,是扭曲的地方政府,你们骂错人了,你们应该去骂他们。
——————————————————逆向思维的分割线————————————————
民主是个好东西,我们都喜欢民主,民主政治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民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所谓监督者,监察、督促,二者缺一不可。就这件事来说,事情被曝光,甚至还写出了《盲山》这样的著作,这样行使监察权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之所以讨厌”骂客“,是因为他们错误的行使了督促权,甚至是反向使用了督促权。督促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骂一下,让你出口恶气,而是要促进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请问各位,你们这样骂真的能促进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吗?我们来看看各位的骂声对事件中的各个角色造成了什么影响吧:
一、犯罪分子:他们骂的是宣传部,骂的是宣传和获奖,虽然也顺便骂了我们,但是我们是配角,是陪骂的,可以说(对比过去都是挨骂的主角)地位反而提高了。
二、不作为的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宣传部活该,让你来捅我们的丑事。但是这件事也提醒了我们,这很危险,下次注意不要让郜艳敏去参加类似的媒体活动了。
三、愚民。网络?那是什么?能吃吗?听说郜艳敏的事被骂了,谁叫她不老实点呢。
四、郜艳敏。即便对事情没有多少帮助,但如果能有更多人能支持我,那也是好的。但是闹成现在这样,下次要做点事情就更难了。
五、宣传部:这篇报道是哪个写的?这个奖是哪个评的?我早说了不要去惹这种麻烦事你们就是不听,这下你们爽了吧。
请问各位富有正义感的骂客,你们的骂声对事情到底起到了什么促进作用?
———————————————————正确的做法—————————————————
政府,在有些人眼中是一个整体,所以一旦出了什么坏事,那就应该全盘否决政府干的所有事。这是一种对抗的思维,如果你觉得你能对抗赢,我并不否认你的做法。但是绝大部分抱有这种思维的人,他们的对抗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已,这样的对抗除了增加各种社会成本(可悲的是这成本依然是人们自己掏的)外没有半点意义。正确的做是基于事实,尽量把事情往更好的方向推。
一、对于郜艳敏,也许她不是一个完人,但是在这件事中她即为无辜受害者,又是一个常人所不能的伟大的人,如果我们能够给她提供一些实在的帮助,那当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至少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掌声,至少让她知道有那么多人在义无反顾的支持她。
二、对于犯罪分子。我们应该坚决的申讨,也许我们的申讨不一定管用,但是我们至少是做了正确的事情。如果有人能为抓捕犯罪分子而提供力量,我们应该给予支持——而不是因为这样的人同样身为公务员或执法者就本能的把他们当作一丘之貉予以打击。
三、对于不作为的执法人员和地方政府责任人。应该同犯罪分子处理。应该给更高一级的执法部门、政府部门以压力,督促他们正确处理此事。
四、对于愚民。支持该抓的抓,该判的判,但是前提是依法而不是文革似的批斗。另外,抓不是目的,而且靠抓是抓不完的,最终目标还是要改造和教育,否则抓完后下一代继续穷,继续没文化,继续买媳妇。
五、对于宣传部。希望宣传部更多的暴露类似事情,不要包庇罪行,不要粉饰太平,也不要越俎代庖去做一些违背职责的事情。我们知道宣传部经常犯上述错误,我们既不要回避这些错误,也不要将打击扩大化,做了错事要批评,如果有事情做对了,也要支持和促进。
谢邀。
在极端的痛苦和绝望中,有些人会做一些苦中作乐的事情,以免在深渊中逐渐麻木,忘记了做人的滋味。
然而当她终于得到机会爬出深渊的时候,这个世界却兴高采烈地把她一脚踹了回去,因为他们觉得她在深渊底下过得蛮好的。
我不觉得郜艳敏答应执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我觉得她是在重返故园无望的绝境中,仍然舍不得丢弃对文明世界的念想。而教书,大约是对文明世界的一种含蓄的纪念吧。
可是当她最终逃了出来的时候,这个朝思暮想的文明世界却背叛了她的怀念,用各种枷锁把她框了回去。
报警吗?坚持不回去吗?连亲生父母都态度暧昧,不回那个小山村还能怎样?
"连丈夫都不打她了"这样无耻的话,难道不是山外的记者写出来的吗?
看不见她的苦,却把她苦中最后一点乐渲染成大团圆的难道不是山外的宣传机构吗?
无视她渴望回家的愿望,劝她回去的难道不是山外的亲人吗?
拍电影消费她的,难道不是山外的制片人吗?
......
山里起码还有尊敬她的孩子,山外有什么?
她曾经那么想回家,曾经以为在山里的痛苦回到山外就好了,可事实呢?这个山外的文明世界,和山里一样愚昧,一样落后,甚至还更冷酷绝情。
她重返山中 也 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她只是对山外的这个世界也绝望了。
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山外的文明社会,让她绝望了。
作为这个文明社会的一员,我觉得很无力,也很耻辱。
——————7.29补充————————
@沈逸凡知友在评论栏里补充了微博上的一篇文章
Sina Visitor System是讲述采访郜老师的经历的。
我贴一下沈同学的原话:
“这篇报道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还是希望答主你能贴上去让更多人看到。不想让有些人可能蒙受不必要的指责。”
在这里我想补充一下自己的观点:
我们看见的,是郜老师的父母没有坚定地帮助她回家,我们没有看见的,是她即使回家,"嫁过人的女人也没有好出路"。
我们看见的,是有一部电影避重就轻地消费她的故事,我们没有看见的,是真正写实的电影会遭遇怎样的阻挠。
--不对,这个其实我们能看见,《盲山》公映出来的,不就是一个和谐版的结尾吗?
(推荐阅读:
《盲山》:所有人的恶与痛 - 知影 - 知乎专栏)
在我们没看见的地方,有些东西更丑陋,那些我们看见的,只不过是它们在某个具体的故事里的投影。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是我们每个人所在的这个社会背叛了她,而不是某个记者,某个亲人,某个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