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这种问法就不对,让人觉得中国临床医学只是在“某些地方”和世界一流有差距。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一种说法:中国的临床医生,开刀看病的水平决不比发达国家医生差。
有道理吗?有。但说这话的没有告诉你:开刀看病的临床经验,是中国医疗几乎唯一一个可与世界一流竞争的领域,而且仅限于顶级三甲医院。
而除去“顶尖医院的临床大拿们的临床经验”,其他几乎所有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新技术新药物新思想的原创性不足
分级诊疗的形同虚设
医务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差
护理行业完全依附于医生的病态畸形
临床操作用药的常识严重落后且不规范
医疗文书的负担过重
优质医疗高度依赖进口药物和器械
医务人员的待遇与工作强度地位不匹配
医保政策的不合理
临床用血缺口大
急诊资源严重不足
院外急救宣教和资源配置极少
医院行政管理的落后
商业贿赂的限制差
医院硬件条件不足
临床医生科研要求不合理
药品器械招标的流程和监管缺位
医事司法的不规范
………………
都是肉眼可见的落后。说句难听的,中国除了少数头部医生可以当世界一流的开刀匠,其他东西,真的只是发展中而已。
经验流程化,流程产品化,产品商业化,医疗产业化。
背后的生理学生物学基础仍不够厚,对症的药物研究不够强。
过程中,成本极易失控,宁愿慢慢来,好处是市场池子大得太好了,坏处是腐败无孔不入。
作为一个国内长大,在国内读完7年医学院的同时考了美国执医资格证,现在在美国规培的临床小医生,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
不是我有意抹黑国内的医学教育,只是客观地来说,美国的医学教育水平真的是世界一流,国内的医学教育跟它比起来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啊。。。。
在准备美国执医考试的过程中,我很深切地感受到了美国人能够很神奇地将基础医学学科跟临床很紧密,也很巧妙地结合起来,让你在做题时直呼过瘾。。。。
举个例子吧!
这是一道美国执医考试里考生化知识的题目。为了照顾医学英语水平不够的小伙伴,逗逗将上题翻译为中文:
一位72岁的老奶奶4小时前突发呼吸困难与头昏,现血压为88/56mmHg,体格检查示双下肺湿罗音与第三心音奔马律,且四肢末端发凉。实验室检查示尿素氮2.5 mmol/L(15 mg/dL),血肌酐88.3 mmol/L(1 mg/dL),血乳酸6.4 mmol/L (正常为< 2 mmol/L)。未吸氧状态下血气分析示:pH 7.27、pCO2 36 mmHg、HCO3- 15 mmol/L。心电图示心前区导联ST段升高。以下选项中哪一项最能解释患者目前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A. 儿茶酚胺刺激糖酵解作用
B. HCO3-重吸收减少
C. HMG-辅酶A裂解酶活性增加
D.线粒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缺陷
E. NADH的囤积
虽然这道题考的是生化里面糖代谢的知识,但是为了解答这道题,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并运用的知识有:
1. 糖的有氧酵解与无氧酵解里的关键步骤和相关酶与辅酶
2. 诊断学里面生命体征与体格检查的异常现象以及其临床意义
3. 尿素氮、肌酐、乳酸、血气分析的正常值以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4. 心电图里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5. 儿茶酚胺类激素的作用、肾小管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等等其他知识点
因此仅凭这一道题目,出题者就能考察医学生好多方面不同的知识点,而医学生要解答这道题,也必须学会将临床知识与基础医学知识相结合!
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医学院在生化期末考试时考察糖代谢的题目是这样的:
如此简单粗暴的考试题目,与临床实际完全脱离,也难怪大家都觉得生化学了没啥用。。。。
虽然国内各大医学院近几年都在推行“CBL/PBL教学”(case-based/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但是从学生们的反应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逗逗觉得其主要原因是学校仅仅模仿了PBL教学的上课形式,并没有真正将它跟考试和绩点挂钩。以逗逗所在的学校为例,目前PBL课程每学期仅占1-2个学分;而其他的传统课程仍然占n多学分,且它们的考试方式仍然以死记硬背为主。所以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学生们也不可能愿意为了这1-2个学分而花多少经历在PBL学习上。
所以,国内的医学教育想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真的是任重道远啊。。。。
答案更新:
感谢大家如此关注这个回答!对于评论里面大家的一些共同问题,逗逗来统一回答一下:
1.很多人都以为我没考过国内的执医,但其实我在大六那年考过了。当时是考完了美国执医的step 2后,没复习直接裸考的国内执医笔试,最后分数是480+。当时考完的感受是:国内执医题目虽然很多案例题,但是案例的复杂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要求都不及美国执医
2.我确实没考过研,不是很了解考研的题目。但我身边有一些先考了研再考U的小伙伴,他们同样需要从头开始慢慢复习,并不是可以达到随便看看书刷刷题就能去考U的程度(学神除外。。。)
3.我在回答里选的例题属于USMLE step 1里很基础的题目,比它难的题目多着呢。。。想体验一下的可以去刷一刷usmle的题库
4.我并没有觉得国内医学水平不行,相反,我觉得国内顶级医院的医生们水平都相当高。想当年我研究生所在的医院是省内顶级的三甲医院,那里的医生真的都是临床水平十分高,并且实践循证医学的。。。。我选择出国的原因主要是国内的医疗制度不适合我
5.我写这个答案的初衷,仅仅是希望能让大家吸取国外医学教育的长处,来补己之短。。。。把人家的好东西学过来为己所用,才能不断成长啊。。。。
就外科手术,包括介入,中国顶尖和美国顶尖差距不大。大概80对90的样子。甚至某些领域,中国可以拿到95以上。这里可以吹下中山医院周平红的内镜手术,是可以让国外顶尖瞻仰的水平。
如果用下田忌赛马的策略,国内大三甲的医生出去看看,总是可以找到某些优越感的。只要不是针尖对麦芒。
但看下手中用的这些器械,不管是内镜显微镜,还是哪些缝合器,等等。大多数是进口的。即使贴个国产牌子,核心技术也多来自国外。这些事实总是让人丧气的。
至于内科,顶尖的医生可以"遵照"指南进行诊治,但指南大多是先有英文的,再有中文的。而要用到的新药,也多是国外大型药企研发的。
以上,中国的上限虽然创新略差些,但治病救人的效果差不太多,也就是国外能治的,中国大多也能治,中国治不了的国外也大多没救(前提当然是你找到了中国最好的医生)。
但如果比较中美的下限的话,可能就惨不忍睹了。即使是些省级的大医院,也可能不知道不了解最新的指南,还按着几十年前的老法子看病。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体育。我们可以拿到奥运会奖牌榜第一,但基层的体育普及上,我们还远当不上""体育大国"。
手术技术而言,国内一线的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三线技术是不入流的。
手术器械、设备、耗材只能靠进口,近年来国产设备靠各种逆向工程,已经做了很好了,但是高精尖方面仍然缺乏拳头产品,进步程度可以理解紧跟在手机、汽车之后。
其他管理、薪酬、人事等方面只能呵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就拿前交叉韧带重建这个手术来说,美国是以自体肌腱为金标准的,原因并不是自体肌腱有多好,而是自体肌腱用的钉子和带袢钢板厂的市场营销做得好。我们一直被老美牵着鼻子走,人云亦云。后来发现人工韧带疗效比自体肌腱的手术效果好太多。有多好?
举个例子,两个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差不多的前交叉韧带撕裂患者一起由同一个医生手术,一个做自体,一个韧带做人工。自体腱通常要45-60分钟搞定,而人工韧带20-30分钟不到就做完了。
术后当天,自体腱疼得哇哇叫;人工韧带很淡定,都能扶拐下地走了。
术后第三天,自体腱不敢弯腿,伸直又痛,勉强扶拐走走;人工韧带可以弯腿超过90°了
术后1周,自体腱刚刚开始扶拐走得比较好了;人工韧带已经开始脱拐了,上班挣钱了
术后1月,自体腱刚刚脱完拐,人工韧带跑步已经跑得很麻溜了
术后3月,自体腱终于敢慢跑了,人工韧带已经去球场上撒野了
术后1年,自体腱可以踢踢养生球了,人工韧带已经不鸟医生了
康复机构看到自体腱的病人最开心了,因为康复周期长,可以长期康复消费,最夸张的可以花掉10万块。
而人工韧带跑去康复,买了个套餐,没做几次发现没什么可做的,满血复活,退款走人了。
为啥好东西没人呢?营销不行,人工韧带是法国一个公司的产品,那个公司很佛系,很傲娇,你要拿去,我卖给你,你不要,我也不睬你,爱用不用,从来不做营销(日常乳法),别人说他产品不行他还从来不反驳。国内网上有很多关于人工韧带的谣言,说有排异、会磨坏、会骨质疏松、有寿命限制,其实都没有这回事,要以正视听啊,我拿去问过原厂,原厂很淡定,说我们不在乎。
那咋办呢?在我导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自己的路,开发出国产的人工韧带和全套配套器械,我参加了前期动物实验和后期临床试验,现在临床试验都做完了。结果都很完美,国产人工韧带比法国的还强一些,剩下的,就看市场反馈了,医生敢不敢用,病人能不能接受?
如果反响很好,变成主流,那么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方面,中国的水平就是超一流的。
疫情之前老美的访问学者每次来我们这里参观交流,都要点名看人工韧带手术,看了之后都惊呆了,偶买噶,还有那么快那么神奇的手术,非常羡慕,可惜我们美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