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为现代人对古代的领土理解有偏差,时间越往前,人类所开发利用的土地越少,想象一下,当你没有任何现代机械,也没有帮手,完全是孤身一人,纯靠双手开垦土地时,给你十亩、一百亩、一千亩有太大区别吗?
看先秦典籍,有两个词颇为重要,第一是“城”,扩地百里、千里一类的说法,远不如夺城若干出现得频繁,另一个词是“野人”,即使是在本国境内,也有野人出现,这个野人与“国人”相对,是指不接受政府统治但也享受不到政府保护的人。
我们看惯了用颜色标识的地图,以为一国就是一块地方,其实正确的先秦地图应该是一系列圆点与细线,圆点代表城池以及城池周围的已开发土地,细线代表道路,在线与圆点之外,其实不属于任何一国。
各国彼此征战,大趋势是界线越来越清晰,可赵、魏、韩有个特殊情况,他们原是一国,分为三国,因此界线混乱。各城的归属一是取决于三家的战略需要,二是取决于城主本人。战国时期是贵族治国,各城城主全是各家的子孙或是姻亲。晋国一统时,将三家(其实是六家)子孙到处分封,等到分裂时,谁都要归属离自己最亲的那一家,哪怕中间隔着其他人。
秦国夺打上党,上党城主与下属讨论之后,决定投降赵国,就是这个道理,上党城主在亲缘上必定与韩国更近,但是在地理上离赵国更近。无论怎样,与韩、赵全都沾亲,与秦国却是敌人,所以宁愿归赵而不愿降秦。当然,赵国因此倒霉,那是另一个问题。
所以这种领地分开的情况,在韩、赵、魏来说是正常现象,如果没有它国干涉,三家征战加妥协,早晚也会以城换城,将国界变得清晰,但是没来得及完全,就被外敌消灭,问题就此解决。
多说一句,城池代表已开发地区,因此城的多少是一国实力极为重要的指标,一味地开扩领土,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楚国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它的领土太大,城池建设跟不上,距离较远,以至于在史书中很少看来楚国各城彼此援助的例子,与齐、鲁、三晋形成鲜明对比。而秦国的郡县制,比贵族制更好地适应新夺来的城池。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