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知道哪些有名的公知? 第1页

     

user avatar   30-55-90-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前些年开始,开始污名化公知,批倒批臭了公知,公知成了过街老鼠。

公知本来是什么,是公共知识份子,他们推动了很多法治的进步,解决了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也得罪了官方,成了官方的麻烦人。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很简单,他们的名望和个人利益来自于人民,人民抛弃他们,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们必须站在人民一边为人民说话,他们比人大更像人大。

这种情况官方是不可能接受的,如果直接处理这些麻烦人,必然引起民愤。这时候官方很聪明的用了离间计,让群众斗群众。他们说公知是为了个人利益,说的有些是谣言。为了个人利益很正常,只要给我们说话就行,至于造谣,如果因为说错一件事就封杀,人日被封杀一百次都不够。

最后在人民打公知巴掌的时候,他们给个红枣,收编了不少公知。终于,公知发现不用为普通人说话也有利益和特权了,再也没人为普通人说话,那些受了委屈的人天天在微博上喊没人关注说话,求人转发,谁也不敢再说话。

人们养了几条恶狗,强盗才不敢进门,强盗说狗要吃东西,还会乱叫扰民,还是打死吧,人们觉得有道理就打死了狗,偷笑的只有强盗。

我们这的公共发声渠道都不是自己的,媒体都是官方的,说的再直白一点,前些年公知的出现和崛起,是因为他们填补了我们缺失的一块权利,就是监督权。

现在的人很容易二极思维,捧公知的把他们当圣人,踩的人把他们当卖国贼。其实很简单,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根本无所谓,我们只需要把他们当一个社会角色,这个角色里有形形色色的人,犯法的可以惩戒,违背道德的被唾骂,但不能因此封杀整个角色。不要再用某一个公知的行为来定义整个社会角色,官员里面有贪污的,是不是应该取消整个官员制度?坦白说贪污腐败的还那么多,他们的破坏力是公知的一万倍不止。

我们应该把公知当成一个单纯的社会角色,和外卖小哥,理发小哥一样,他们需要做好他们的事就可以了,那就是为我们说话,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我们有用。

现在他们不敢为我们说话了,但被收编的他们也不耽误挣钱,本来是我们和公知的双赢,现在成了有统战价值的公知单赢。

再直白点,他们就是松散的个人反对党,可以烂,但不能没有,恰恰这里不允许有。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钟南山、张维为、沈逸、陈平、金灿荣


user avatar   qiushi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些吹捧美国有多么“文明”的人,我不敢说全都是,十个有九个是。

中国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到1947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都是有美国驻军。

天津:

国民党天津市警察当局的挡案。该档案统计,自1945年10月1日到1947年9月,驻扎天津的美国军人共实施重大车祸、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捣毁财物等犯罪案件365起,平均两天一起,导致中国民众死亡、重伤达2000余人。没有一名美国军人因以上罪行受到实质上的刑事追究。

上海:

仅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即发生美军吉普车撞死撞伤中国人事件495起,1946年8月至12月,又发生800多起。

7月30日,一美兵雇车,车夫因不懂英语,动作稍慢,美兵即拔刀砍掉车夫5个手指。车夫吕银贵因向美军索取车资,竟被打致残;

1946年3月26日,美军士兵在上海百老汇路强行挟持中国女青年唐巧珍,企图强奸,因唐反抗,被美军从快速行驶的汽车上抛下摔死,本案没有追究到责任人。

1946年9月22日,美国水兵赖令奈在安乐宫舞厅门口因拒绝向人力车夫支付车费,将人力车夫当场打死,本案虽证人、证据充分,但凶手最后仍被无罪释放。

1945年11月14日,美国军舰在黄浦江上将一中国渡船撞沉,该美国军舰拒绝施救,导致渡船上20余中国人被淹死。

北平:

1946年12月24日,两名驻华美军在北平东单操场强奸了北京大学先修班女学生沈崇。28日,北平《新民报》等几家报纸冲破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公开报导了这一事件。当天,北京大学的民主墙上就贴满了表示要誓雪耻辱的壁报。次日,北大召开系级代表和各社团代表大会。法庭上美军说沈崇是妓女勾引美军为赚钱,但是沈崇的身份是北京大学学生,清代名臣沈葆桢之曾孙女,林则徐之外玄孙女,国民政府交通部副部长的女儿。

12月30日,北平学生5000余人抗议美军暴行,高喊:“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美国立即改变对华政策!”等口号。运动爆发于北平,迅即扩展到全国。天津、上海、南京、杭州、武汉、青岛、重庆、台北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的学生纷纷举行罢课。参加斗争的学生达50万人。学生的抗暴斗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虽然有多大几十人的证人证明此事(长达3小时的施暴过程中,几波中国工人,稽查员,军人,警察都过去过,其中7名想过去解救单被一名美军挥枪驱逐,两名武装稽查员也被美军驱逐还被夺了步枪,几名中国军队士兵过去也被美国军人驱离,警察多波赶到与美国人对峙,知道美国人完事一人逃跑一人因为酒醉跑不动才被警察抓获。所有这些证人都证明当时发生了什么和沈崇长达三小时的痛苦哀嚎),也有大量医学检验解决过和物证,但是美国海军还是最后认为证据不足,无罪释放,两个美军官复原职恢复名誉。

国民政府交通部副部长的女儿,都被强奸了,那普通老百姓家的女人呢?各位想想看!

详细过程:

1947年1月22日审判结束,关于美兵强奸案的第一个判决终于公布:皮尔逊被判为对所有的指控有罪,被降为列兵。美军伍长皮尔逊强奸罪成立;对第3(奸非)及第5(妨害风化)两罪撤销;判刑15年,帮凶普利查特判刑10个月。普利查德随后由另一军事法庭在1月30日审判,他被判为犯了攻击罪,以无良举止被退役,并判10个月监禁。

1947年1月30日,法庭对强奸案帮凶普利查德公审,其罪状为:1、被告目睹皮尔逊之非法性行为,而不以全力侦查并拘捕使之受应得之惩罚;2、对良好秩序及军纪之妨碍罪。并于2月1日宣布罪名成立,判10个月监禁。

1947年3月5日,驻华美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塞缪尔·霍华德将军批准了军事法庭的判决,但该判决仍需华盛顿的海军部长批准。1947年6月中旬,海军军法官以证据不足为由,建议释放皮尔逊并恢复其伍长职务,最后犯人在美国又因证据不足被释放。

不久,其中一个美军竟然被升职,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强奸了中国民族英雄的后代就可以升职?

1947年11月3日,美军车队在大红门附近的公路桥上将女青年刘玉梅双腿压断,将另一女青年刘玉花撞成重伤(后死亡),事故发生后,美军拒绝救治,逃离现场。国民党伪警察对报案不予受理,要求受害者家属自行处理死伤者。

1946年9月3日,北平西调度站,三个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因比赛枪法,将中国工人王恩弟选做了练枪目标,将正在指挥火车进站的王恩弟当场击毙,死者脑浆飞溅到火车上,现场十分凄惨。本案未见到处理结果。

南京:

1947年八月二日,4名美军宪兵在中和桥附近无故寻衅,将两名正在乘凉的中国百姓抛进河中淹死。本案因性质太恶劣,又发生在首都,故四名美国宪兵被起诉,国民党法院认定美军的该行为是美国人的游戏传统,只是因为中国受害人不会游泳,才发生了严重后果,最后判其中三人无罪,另一人终身监禁,但须在美国服刑。该美军回国后和沈崇事件的当事人一样很快被释放。

重庆:

4名美兵进入会仙大厦旅社女浴室,对正在淋浴的妇女百般侮辱,女宾家属与美军发生推搡,复纠集美兵20余人将该旅社大肆捣毁;

武汉:

最恶心的事情发生在武汉1948年8月7日,景明楼事件,许多人都知道这件事。

美国空军人员以舞会的名义,邀请武汉三镇当地国民党要员、名人的妻子和女儿等参加舞会(其中含武汉参议会市议长和一个行政首长的老婆),其中中国女子30多人(最大32岁,最小15岁)。中途封闭门窗,实施集体轮奸,五个多小时里(晚九点锁电梯开始,凌晨12点有人逃出报案,凌晨三点警察进入),国民党伪警察不敢进行干预(一个女人逃出去报警,大量军警在楼下和门外等待但是不敢进去,直到美军一边整理衣服一般出来出来回军营,厅内中满地撕碎的衣裤和污物),事后武汉方面也不敢追究美军任何责任。

本案最后国民政府法院以若干中国妇女“勾引”美国友邦人员从事淫乱活动为名,判若干中国妇女徒刑结案。

青岛:

1945年到1949年,美军陆战六师和第七舰队在青岛也曾驻扎达4年之久。美军依旧保持了丑闻不断的“光荣传统”。

1946年在青岛沧口飞机场里先后发现了七个被奸污致死的女尸。1947年7月,美军在盐滩村轮奸了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至于不分昼夜随便闯进民宅,找“姑娘”调戏妇女的事情,几乎是每天都发生。

有一次,一个17岁的女同胞在青岛的马路上,便被美国野兽轮奸了。

事后报纸公开发表消息:“为了安慰被强奸的少女,美军司令部决定予以20元的安慰金”。青岛市国民党警察局长黄佑说:“美国枪本来太好容易走火,中国人生来就穷命,活又活不起,假如饿死,还不如死在盟军枪下,家属反而可以得点美金生活”。

据《青岛国民党的警察局的案卷材料》:从1948年1月到1949年5月,1年5个月的不完全统计,惨遭美军杀害的市民即有46人。其中用枪打死的13人,用刀刺死的2人,汽车撞死的31人。受伤的市民达282人之多。

这些事件也点燃了当地民众的反美情绪。但是在美方的压力下,青岛市警察局不得不下达训令:“略以我军当值卫兵常有对美军兵不友谊行动并有阻扰美军士兵执行职务情事,请转我有关机关以制止等由……注意,以重盟谊为要!”

据当时报刊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从1945年8月至1946年11月,仅上海、南京、北平、天津、青岛5市,就发生美军暴行3800起,受害同胞死伤在3300人以上,受凌辱的妇女达300多人。

龙应台女士说“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

为了国民党的“小民尊严”向中国人投原子弹?你真行啊宋美龄!

那么美国在抗日战争期间做了什么呢?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飞虎队、驼峰航线,还有:

1937年,日本进口的所有战略物资,包括石油、钢铁、枪支、弹药、卡车……有54.4%是美国提供的。

当时,教育家陶行知正在美国宣传中国的抗战事业,在一次演讲中,他悲愤地说:“我要回国参加抗战去了。如果有一天我被日本炸弹炸死,请你们不要忘记,我身体的54.4%是被你们美国炸死的!”

南京大屠杀后,美国又做了什么?

依然在和日本进行国际贸易,向日本出口其本土急缺的重要战略物资,石油矿产(金属)橡胶支持了日本的侵华战争,日本是个岛国,资源极度匮乏,是典型的穷逼帝国主义,石油和各种金属90%以上依靠进口,橡胶100%依靠进口,而美国提供了日本80%的石油,没有了石油,坦克飞机都会成为摆设,日本将无法组建机械化部队,中国战场将会变成步兵对步兵,压根就不会出现5:1的交换比,5个中国士兵才能换一个日本兵。

没有了橡胶,造不了轮胎,汽车也会成为摆设,日军将后退到骡马化部队,运力降低几十倍,没有汽车运送燃油和零件,坦克大炮根本开不动,也没法保证前线弹药和粮食的充足步兵也无法快速机动没有进口铁矿,日本连炮弹都造不了,中日在战场上的人均弹药差距,火力差距也不会如此之大。

没有了铝这种超轻金属,日本造不了飞机,就不会拥有如此巨大的空中优势。日军的军事实力,也将降低几十倍不如说,没有美国的默许和支持,日本压根就不敢侵华。为何还源源不断向日本出口石油、矿产、橡胶?为何不对日本实施贸易禁运,日本资源极度匮乏,没有了这些重要进口物资,日本根本就没有胆量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大发战争财,向日本出口的每样商品,都变成射向中国人的子弹。

—— 分割线 ——

评论区有个网友说:中国人的意识,最少落后世界一百年。还停留在二战前德国人那个阶段。总以为自己不幸福是军队不够强大导致的。但是,什么才叫“强大的国家”,你理解过这个定义吗?

如果枪杆子没掌握在人民的手中,所谓的强大国家就是世界灾难。比如日本,比如德国。
但是即便没有枪杆子,如果政府足够清廉,民众也一样能够得到平和的生活。所以,用你那有限的脑子想想吧,你现在不够幸福的原因究竟是因为外人在欺负你,还是你不够努力?

我要问问这位网友:

按照你的说法,日本、韩国只要政府足够清廉,那些被美军侵犯的女学生,肯定很幸福吧?

按照你的说法,日本、韩国只要政府足够清廉,那些被美军的军车撞死的老百姓,肯定很幸福吧?

按照你的说法,芬兰只要政府足够清廉,那些在苏芬战争中死掉的芬兰人,肯定很幸福吧?

按照你的说法,英国只要政府足够清廉,那些因为爱尔兰共和军而丧生的英国人,肯定很幸福吧?

按照你的说法,瑞典只要政府足够清廉,那些在斯德哥尔摩袭击中丧生的瑞典人,肯定很幸福吧?

按照你的说法,德国只要政府足够清廉,那些在难民犯罪中被性侵、被抢劫、被致残、被谋杀、被纵火、被恐怖袭击……的老百姓,肯定很幸福吧?

请问世界上哪个国家,是完全没有敌对势力的?如果这些敌对势力来侵犯国内的老百姓,怎么办?

请问世界上哪个国家,是国内完全没有威胁老百姓安全的犯罪分子的?如果这些犯罪分子,对老百姓犯罪,怎么办?如果没有足够强力的国家机器,老百姓就任由犯罪分子宰割吗?

这就是你们眼里的“幸福的国家”,关于新西兰的抢劫:

关于新西兰的性侵:

安全这个东西,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你敢不敢做韩国人赵斗顺的邻居?

—— 分割线 ——

评论区有个网友问:教员说美国的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最优越的制度,那么教员也是公知吗?

我找了一下历史资料:1956年8月30日,教员在八大的预备会议上,再次强调了中国超过美国这个目标,提出了3条中国超过美国的理由:

一是中国国土面积与美国大致相当,这就意味着主要资源总量与美国比较接近,如果能够高效率地开发利用,就会成为追赶和超越美国的自然资源基础。

二是中国比美国人口多得多,比美国劳动力人口多得多,这就意味着一旦中国人民人力资本水平大幅度提升,就会成为追赶和超越美国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说美国的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最优越的制度,那么,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制度又比美国更优越,如果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就会成为追赶和超越美国的制度基础。

先不说教员的观点对不对。一个国家制度先进,跟这个国家的军队谋杀强奸别国老百姓,有矛盾吗?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到战败之前,制度比中国先进,那么日本的制度的先进性,跟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性,有矛盾吗?

一种先进的制度,如果被反人类的刽子手国家用来杀人,那就是全人类的灾难。比如当今世界上某个大国,在巴拿马、格林纳达、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也门,到处杀人,在日本韩国每年都强奸民女,这难道不是灾难吗?

—— 分割线 ——

某些西方国家:

枪击多,是因为持枪自由。

抢劫多,是因为法律对底层宽容。

盗窃多,是因为财产观念开放先进。

强奸多,是因为报案率高。

癌症多,是因为平均寿命长。

谋杀多,是因为警察更加透明。

天价公款采购多,是因为产品是定制款的所以成本高。

天价工程多,是因为建筑是打算用100年的。

路桥大楼垮塌多,是因为施工的时候用环保的材料。

水坝决堤多,是因为修缮水坝拨款需要花十年审批以确保程序正确。

议员政客的私人小金库多,是为了搞慈善事业。

一台国产机器里,如果只剩最后一颗螺丝钉不是国产的,这颗螺丝钉就会成为整台机器里核心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

“幸福国家”:我们虽然不保护你的身体免遭强奸和性侵,也不保护你的财产免遭抢劫和盗窃,甚至不保护你在大街上走路的时候不挨揍,但我们誓死捍卫你抗议的权利。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是“公知”?

独立研究的公共知识分子?那是学者。

收了外国钱造谣挑事甚至卖国的50万?那是汉奸。

干扰一国社会建设的境外势力?那是敌对势力,本来就不是什么“自己人”。


按现在的语境,把“公知”直接和“汉奸”等同挂钩,本身就不合理,也是一种社会反智问题的体现。

因为“公知”(贬义词的那种),世界各地都有,甚至越发达的国家,“公知”就越多。

很多亚非拉落后国家确实是没有“公知”,因为在这些国家连起码的“知识”的土壤都没有,甚至“知识”完全由权力来解释(因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甚至连基本的义务教育都没有切实普及),更谈不上会有什么系统性的“民意”和发声渠道了,一旦国民普遍缺乏教育和科学知识,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公知”。

只要一个国家和地区还在发展,就必然会出现和遇到各种问题,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会对各种问题发出各种声音,而“公知”正是发现和解释各种社会问题时用来“制衡”权力的存在,是这些不同声音的喇叭或出气筒,使一个社会不至于退化成“一言堂”和“二极管”。

而缺乏起码制衡时的权力,到底是会倾向于良性发展还是恶性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过很多次了。

公民教育不健全,科学知识不普及,各种靠歪理邪说甚至单纯靠煽动情绪恰饭的“公知”才会有土壤,切实地改良土壤,才会少开一些“恶之花”,甚至让“恶之花”本身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单纯去指责“恶之花”不好,而忽视土壤本身的问题,是不可能真的解决问题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鲁迅。

————

关评论喽~气死你们黑粉~哈哈哈~

————

鲁迅的一生,就是一个爱国者逐渐变成公知的故事。我试着用小粉红的逻辑梳理一下鲁迅的简历,大家当个乐呵看一下吧:

鲁迅的祖父是清朝的内阁中书,当过清朝的知县。后来他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抓进大牢,被光绪帝判了死缓。因此鲁迅是个清朝贪官的子弟,比当代著名“公知”高晓松的清华家世要不堪的多。

但因为祖父的积蓄,鲁迅得以在18岁上了清朝的大学,学习工科,这是吃了清末洋务运动的红利,他幸运的先当了清朝体制内的大学生。

可以说他自己只要“稳稳当当”,“不作不闹”,一辈子肯定是“人上人”,但是套用句小粉红的话:“他偏偏学习高晓松,放着工科金饭碗不念,后来非要当什么文艺青年”。跟高一样,“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在大学学了三年之后,鲁迅拿着大清国的公费,留学日本,学了几年日语之后,在仙台学医。但他拥有人人羡慕的学习条件和机会,还不好好学,老抱怨伙食不好,他已经忘了国内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还要供他这个富家子弟在日本读书。

更过分的是他以“学医不能拯救灵魂”为由,中途转专业(其实就是学医太难他跟不上),还秘密加入反政府组织光复会。

不夸张地讲,鲁迅在日本是“拿着国家的钱”,“占着公费留学的名额”,当着“恨清国党”,还偷偷摸摸的“干着颠覆国家的事”。比蒋方舟走的还远,蒋至少没犯第四条。

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学了8年,也没拿到什么像样学位的鲁迅,1910年从日本回国,靠着留日生的镀金身份,回到家乡杭州进了体制内,当了个师范学校的正式编老师。

可以说,清朝政府对他在日本所作所为是心知肚明的,不但既往不咎,还能给他安排一个人人羡慕的大学老师编制,他应该尽力报效朝廷才对,结果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按粉红们的话,你不喜欢清朝,你就在日本呆着呗,你回来干嘛啊?吃着清朝的饭骂着清朝,你觉得黑暗你就发光啊~放下筷子骂娘算怎么回事?

最为无语的是,他一个堂堂中国人,在师范学院竟然给日本老师当助手兼任翻译,是一个妥妥的鬼子“翻译官”。

转年就是辛亥革命爆发,鲁迅不顾清朝对他多年的培养,北上参加民国政府,当了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过后十年,鲁迅拿着民国政府给的高薪,天天在北京抄古碑、研习佛教。据他自己讲,这十年他没干什么“有用的事”,后人称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领袖”,但这个领袖自己认为自己并没有卖力干活。而在这十年里,他慢慢的从一个恨清朝公知变成一个恨民国公知。

1918年,鲁迅写了攻击清朝旧体制的《狂人日记》。对于给他出了留学学费、让他出人头地的政府,他没有丝毫的感激,而是大力地批判、鞭挞,即使这个政府已经消失了,他也用笔狠狠的扎。

1920年,鲁迅写了《风波》,刻画了九斤老太怀念故国的鲜活形象。这是因为民国政府老欠他的工资,他“没奶就不认娘”,又开始对民国政府不满,开始怀念不欠他钱的清朝,毕竟是清朝给了他现在的一切。他又开始“恨民国”,用九斤老太的口说出自己的真实恶毒的想法“中国一代不如一代”。公知的想法,已经渐渐隐藏不住了。

1921年,《阿Q正传》问世,如果是另一个人写的这部作品,小粉红一定会痛心疾首的宣称“作品丑化中国人,给外国递刀子”、“煽动情绪”、“不懂感恩”、“心理扭曲、只看到黑暗、看不到光明”。

根据小粉红的最新逻辑~因为现实中并没有阿Q这么个人,所以鲁迅在“编造谎言、攻击国家”。

1923年,鲁迅又继续犯公知的毛病,开始横挑竖挑国家和政府,怎么看国家怎么不顺眼,发表了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对于生他养他的国家,他已经差不多没有丝毫的感情,而是说出了“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这样的话。好像全国人民都睡着,就他一个人醒着似的。

1924年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连民国文物保护不力(其实是被老百姓偷砖造成的),都被他上纲上线,暗暗影射批评文物保护单位“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就差说“日本的佛塔保存的完好无损,日本的空气香甜无比了”

1925年,鲁迅支持“女师大风潮”,1926年,借“三一八惨案”抨击当局。在小粉红看来都是借题发挥,看不得国家的好,专拣国家的黑暗面抨击,没完没了。

从1927年到去世,鲁迅一直躲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受着日本人的暗中保护。“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他躲在日本书店兼特务接头点内山书店,在日本人的地盘,天天骂政府骂国家,还搞了一个女学生。

按照爱国小粉红的观点,全民族正在积极进行抗战的同时,一个人在租借接受外国人的保护,不仅没出一枪一弹支援国家,还在“无耻的对中国的政府进行诋毁和抹黑”,“享受着高级的待遇和奢侈的生活”。

鲁迅先生作为我国第一代大公知,也确实是给后来的公知打了个样~


user avatar   hao-yue-wu-g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沈志华研究历史的方式,去研究沈志华的历史”

写这篇回答之前,此类问题下答案已有一百多条,正方反方的观点都看了不少。

站沈志华的大抵是:他的水平知乎不配评论、他人生曲折经历传奇、他治学严谨值得敬佩、他的论点一切依据史料、他揭开了真相小粉红受不了了、他可是吃公家饭你党认证的学者有本事去举报,等等等等。

首先声明,我是反方。

在不否认沈志华教授对“冷战史研究”的杰出贡献的前提下,我的评价是:沈志华是一位具有“公知”属性的严谨治pin学cou的历史评论家。

反方观点前面的回答说过很多了,比如春秋笔法、夹带私货、断章取义、捏造歪曲、历史发明家、政治幼稚军事小白等等,各种依据都给出不少,我就不再拾人牙慧。

正如十几年前掌握话语权的“公知”,在他掌握独家资料并浸淫多年的情况下,想去从这方面去驳斥他是非常难的。

对于这样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学专家”,或者准确讲是“历史评论家”,我却恰恰有兴趣研究研究他的历史,并且是“以沈志华研究历史的方式去研究沈志华的历史”,从中推导他的三观、历史观以及形成偏向的原因,乃至于探讨一些当今社会不好明说但值得探究的迹象。

所谓的“沈志华研究历史的方式”,就有关的著作、讲座视频以及正反双方的论战来看,可以概括为:高度严谨、笔法春秋、依靠资料、暗讽打趣,预设一个论点,从中尽可能搜寻自己想要的“事实”佐证之。

好了,定好风格基调,那我们开始。

————

先上百度百科资料:


————

一大串熠熠生光的历史系名头,恰到好处地撑起了沈大学者“历史学家”的含金量。

于是接下来我非常想看看他辉煌成就背后的人生经历,可惜的是,他的百科在30岁之前几乎一片空白,甚至一直到他在90年代(43岁)经商挣到钱回京重整学术,值得关注的经历也只有两份:

“1963—1966年,北京四中(初中)毕业。”

“1982年5月—1984年5月,因“泄露国家重大机密罪”,被判刑两年。”


先说第一条,那个年代的北京,加上1966实在敏感,不由令人浮想联翩。

到此我心里其实隐约有了一个猜想,但很有意思的是,我接着想查看他的家庭关系——这是我个人习惯之一,每当了解一位人物/一个事件都会顺带看看家庭关系/相关历史词条,以促进对人/事的佐证了解。

但这次,我却没能看到任何一条关联词条。

百度无果,于是我又多费点功夫从其他渠道查了查。

一番搜索,印证了我的猜想。


按:


父母都是红一代,建国后都就任高官。


————


再了解一下北京四中牛逼哄哄的校史,建国初更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那就不难想知,沈志华根正苗红,从小就享受着优渥的生活和最好的教育条件。当然沈志华本人也很争气,曾愿望成为一名科学家,立志上“清华”,他的学习成绩优异,资料中每每有“考取第一”这样的字眼。

王朝更替,世家子弟,享受功勋的荫庇。

循环往复,亘古仿佛。

不出意外,他和他的后代本该是这个冉冉升起的大国中的弄潮儿,新时代的天龙人。

可这一次,偏偏命运他就出了意外。


按:

1966年,沈志文16岁。

这一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此后,沈志华的父母双双卷入其中,被打倒。(有说其母亲被迫害致死,但未查到确凿定论,有人了解可补充)

————

这里,我非常同情他的遭遇,短短的两行字,就能窥见一个时代中悲惨的家庭剧变以及随之而来可能发生的家道中落,一位前途无量的有志青年横遭打击,他所承受的痛苦、以及基于此而产生的对时代的怨怼、对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的悲恨,他那一个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我们都难以想象。

但是言归正传,从中我们也可以推导出一个论断:沈志文今后以严谨著称的历史研究中,对于那位伟人及其拥护者的资料咬文嚼字切割缝补式的偏执疯狂,其动力也正是源自于此。

沈志华教授讲课中身临其境般的历史还原,有着司马迁笔法之风格,却缺少司马迁本人之风骨,我自认为我区别于(不敢说强于,毕竟学识地位天壤,也没资格站上他的立场)沈教授的是,研究历史,正是要深刻发挥司马迁的精神,极尽所能地摈弃遭遇所带来的主观情绪,尽力避免倾向左右了论据,带歪了风向,扭曲了历史。

好了,如果有了共识,那么我们继续。


按:

由于文革爆发,沈志华被迫放弃大学梦想,但好在他的家庭,时任劳改局局长、公安处处长的父母,给他安排了海军航空兵,希望培养成一名飞行员。

————

找关系嘛,何况是自己父母,现今社会,在大家眼里早就习以为常了,有权有势的要是不动用关系那才是不正常,没权没势也得想尽办法借用点关系,正所谓:“我带清自有国情在此”,甚至发达如美帝也是如此,这不是很合乎情理吗?

但同时,你的心底是不是隐隐约约觉得,似乎在很久之前,有人曾经告诉过你,这种事根本是不应该的也不合理的!

曾几何时,在一代伟人的眼里,这些都是他所深恶痛绝的,是应该被打倒的。

就连伟人昔日的爱将,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帅,在破格提拔自己儿子时,都受到过他的批评。

讲到这里,很多人还是会想:

作为老革命,吃尽了苦头,作出了贡献,孩子上贵族学校,享受优越的特权,不应该吗?革命成功了嘛,享受成果嘛,与普通人贡献少的人区别开来,不都是合情合理的吗?

绝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更别说那一代人及其后代,他们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后来他们中有的成为了低调的既得利益者,有的则发展成为一代“公知”,横行无忌,利用优先占有的文化资料掌控话语权,欺骗毒害了无数对生活有所不满的热血青年,这些“公知”从始至终想不明白,又或许心里清楚明白但不愿意让别人也想明白:凭什么祖辈功成名就他们却不能坐享其成?

但真的理所当然,合情合理吗?

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可以得出结论:合情,但不合理。

不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说共产主义也不引用《资本论》,咱们只说说那个时代的背景。

这种看似合理的阶级传递,正是千百年来封建压迫剥削的延续。

打破这种“从来如此”的铁律,也正是那位孤独的远见家不顾一切发动人民的初衷之一。

可是囿于那个时代和所谓的“英雄运去”,他终于还是失败了。

好了这个就此打住。

正因为有这个时代背景,沈志华虽然借家庭关系谋求到了十分“高级”的出路,有机会成为一名“飞行员”,但当时的领导考虑到他的高干子弟身份,反而不能优先给他安排好的岗位,只是从一名普通的空军地勤兵开始。


这里需要做个小结:

沈志华1950年出生,没有经历过建国前那种惨烈的年代,所以产生不了深切对比。他一出生就享名受誉,知道自己是光荣的红色二代。他占有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资源,本有机会不断延续这种占有。可他偏偏陷入了“不公”的境地,没有得到预想中的特殊待遇,还因此多方面受挫。

尤其在今后了解以美帝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那种理想中的生活后,“遭遇不公”的畸形思想冲击会让这一代人产生别样的恨意。

其实到这里,我们就能初步理解沈志华教授的三观形成和衍生出春秋史观的原因了。

但光有三观和背景,成就不了历史学家,成就不了一位影响巨大的史学导师,成功人士往往都拥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强大信念,那后面还会发生什么,坚定了他的信念?

别急,继续追寻历史轨迹。


按:

沈志华在部队学习时一心钻研业务,鲜少关注政治、提升思想觉悟,与当时年轻人热衷于《毛选》的氛围格格不入。


按:

文革初期,也是沈志华本人参军第三年,他被卷入反革命集团,原因是曾参加“联动”(高干弟子组织的暴力红卫兵组织),还被检举打死过人。

————

关于杀人一事,虽因没有证据被平复,但有意思的是,此事查无实据,部队却还是把这份资料塞进了他的档案里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年代太久资料缺失,既然咱们要“以沈志华研究历史的方式研究沈志华的历史”,那在没有更多详细可信资料的情况下,就不妄加猜测了。

总之此事的发生,毁掉了沈志华的光明前程——他当时深受首长赏识,加上家庭背景,本可以在部队里一路高歌猛进。


按:

1973年短暂恢复高考,沈志华重振精神,考出了极优异的成绩,满心期望进入梦寐以求的“清华”,认为“非我莫属”,没曾想,这次他竟被一位出身微寒的“白卷英雄”抢了风头,又一次梦碎。

————

这位交白卷的学生名为张铁生,他没什么大背景,只是一名当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论功课他不及沈志华万一,却由于那个时代的“不公”,依靠深入基层做贡献、着手农业生产的履历,轻易击碎了专心学术的高干子弟——沈志华的清华梦。

不但如此,沈志华还因此事被批评为“不肯安心基层,不愿做一个无产阶级,非要往臭知识分子那圈子里面钻,走白专道路。”

沈志华由此产生了对所谓的共产主义道路的怀疑与怨恨,他立誓要弄明白这一切,决定改学政治。


按:

1976年,沈志华被公安机关逮捕,理由是“传播分裂谣言”,不久后唐山大地震爆发,在家人的疏通下,他被允许去往唐山救援,由此避免了牢狱之灾。

1977年,因档案里有犯罪记录,沈志华无缘高考。

1979年,通过一系列运作,29岁的沈志华终于圆梦考进社会科学院,然而就在下发通知书前夕,社科院却因沈志华在刊物上公开批评时政,被认定政治思想有问题,扣留了录取通知书。

沈志华得知后,直接冲到院长办公室理论,一开始双方闹得面红耳赤,但沈志华不畏权威,据理力争,利用他的“社会学”知识,最终令院长刮目相看,得以成功入学。

————

到这里相信大家会疑问,他一个毛头小子。是如何说服院长的呢?

其实说来也简单:自我介绍。

主要介绍两点:

①身世(红二代你看着办)

②遭遇(正值平反冤假错案,搏得同情好感)


按:

1982年,沈志华又一次被逮捕了,这次的罪名是“泄露国家重大机密罪”,通过审讯宣判,最终被判处两年徒刑,由于当时国家严打,公安部的关系也未能让他逃脱牢狱。

————

这就是前文我们提到的,百科里沈志文人生轨迹中,43岁回京重整学术之前所值得关注的第二件事。

沈志华被审判为“泄露国家重大机密罪”前,机关对他的审讯长达十个月,应该说该弄清楚的都弄清楚了。

此事在网上只有简单的说法:沈志华给美国间谍看了社科院内部资料。

但按照他自己后来明里暗里的解释,这是给国家背了锅。

至于事实如何,秉持“以沈志华研究历史的方式去研究沈志华的历史”中的原则,没有档案或相关资料,不去多加猜测。

总之,此事最终并没有平反。


按:

出狱后,沈志华几经挫折,因“不光彩”经历屡屡碰壁,后借家庭关系打开了贩卖黄金的渠道,紧跟时代潮流,前往深圳经商。在90年代,个人财产就达到了几百万。

————

其实经商致富只是沈志华个人的说法,究竟如何经商根本无从查知,不禁引人遐想,而在达成巨大的物质满足之后,沈志华不甘于此,开始追求精神满足——搞学问。

他要实现年青时立下的誓言,将自己与自己的家庭遭受打击的那个年代翻个底朝天。

但由于国内的那十年实在过于敏感,他只能向前追溯,对外扩张。

而冷战史恰好涵盖了这一段时期。

90年代国家改开虽然已有时日,但总体还很困难,各方面都要抠抠索索,尤其社科院这种还比较清廉的,就更加囊中羞涩了。

于是沈大商人嗅到了机会,稳扎稳打,直到撞见千载难逢的“商机”。


按:

1994年,沈志华在深圳自费举办了名为“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的学术会议,本人包办一切费用,并成功释放出一个信号:“咱不差钱,速来结交。”

沈志华发往全国的邀请函中称:“凡专家学者所在单位不能报销飞机票的,全拿到我这儿来报。”

————

此类会议多多,虽花费不菲,但大大提升了他的名望,算是物超所值。

同一时期,他还回京拜访了社科院的恩师和诸多专家学者,并主办/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广结好友,赢得了业内人士广泛的信赖与支持,重拾学者身份。

至于其中有没有动用家庭关系和金钱攻势,我们不得而知,秉持“以沈志华研究历史的方式去研究沈志华的历史”中的原则,没有详实的档案或资料,不去多加猜测。

沈志华通过一系列费用报销以及怀抱热忱的搞学问决心,正式回归学术界,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紧随而至的,便是一个由黄金贩子迈入学问巨鳄的千载难逢的良机。


按:

90年代,苏联解体,俄罗斯混乱,“商学士”沈志华做成了人生最大的一笔生意——借机“买回”大量苏联绝密材料。

不久后俄罗斯重新封存档案,沈志华手中的复印件顿时成了绝版,价值无可估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编撰,声名大噪,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

当时苏联的档案被公开,可供外国人复印,其中就涉及到沈志华最为关心的“那个时代史”。

沈志华看准了各研究院都没有拨款的囧境,带头组织人员前往俄方,斥资百万,通过贿赂官员等方式,成功带回档案。

后来这些资料成了绝版。

再后来发生的事,大家也就耳熟能详了。

——————————

——————————

零敲碎打说了很多,最后来个总结罢

我之前说过个人对他的评价:“沈志华是一位具有“公知”属性的严谨治pin学cou的历史评论家。”

当然首先要说明,这里的“公知”并非广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而是狭义上那种懂的都懂的带贬义的“公知”。

其实我们纵观“公知”一代的人生经历,大抵都错不开文革时期,或者准确说,是建国初那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领袖带领人民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时代。

不得不承认,沈志华是一位段位极高的“公知”,高到他说观点你就难以反驳。

但是,倘若他的拥趸以此压迫你不准反驳,却完全不必闷气,因为他们已经在用实际行动拥护“两个凡是”。

沈志华本人的挫折是值得同情的,但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又是没有资格去同情的。

他那些“挫折”,任何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碰上其中一件,就一辈子都别想爬的起来,他的遭遇和后来所有的成就,都是建立在他的阶级靠山之上。

当然有人会说,你不能否定他的品格,他的精神,尤其是他做学问的不懈努力。

然而问题的症结也正在于此:他本可以不用这么努力。

他本可以坐享其成,却因为那个时代和那位假想中的“始作俑者”不得不沦落到需要这么努力。

他年青时代的挫折经历锻造了他的品格,造就了他严谨的学问态度,由此贡献出一大批价值无量的历史著作,但同时那些经历,也将他对那个时代、那个主义、那个假想中的“始作俑者”的怨怼刻入骨髓。

他功成名就,他武林泰斗,他掌握了绝版“资料”,掌控了话语权,却因为人生经历和一些不好言说的目的,而不可避免地在印证历史、阐述观点时乱舞春秋。

正所谓:预设一个论点,以自己独家掌握的重量级的“资料”拼凑佐证。

他的观点客观吗?

并不客观。

但你能说他不对吗?

有一些错误,有的更是离大谱,但总体来说也没法否定,因为都有公开“资料”,都是“事实”。

而他裹挟学问成就下的巨大威望,收获了一大批信徒,偏偏他还热衷讲学,很容易就引导学生误入歧途,传授错误的观点被人引为史实,甚至树立错误的春秋史观。

纵观人生轨迹,沈志华的成长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三观、个人品质,注定了他是真正能做出学问贡献的人。

但私以为,最可怕的也正是这种人。

最后,回到我们的主题:“以沈志华研究历史的方式,去研究沈志华的历史。”

我的观点客观吗?

也不客观,但你没法反驳,因为这些都有所谓的公开“资料”佐证,都是“事实”。

————————

————————

写在后面,关于“公知”

毛主席很早就告诉过我们:知识分子最会骗人。

没错,知识分子最会骗人,古今如是。

核心都是维护自身特权利益,但这其中,又有不同之处。

古代知识分子都热衷于给统治者歌功颂德,因为他们害怕统治者,倚仗统治者。

不这样做,他们就没法维持权贵身份,世代享福;不这样做,他们的文章也很难流传下去;不这样做,他们就会死。

而现代的所谓“公知”,他们似乎不怕统治者了,他们颐气指使,高举“客观”、“真理”的大旗,捏造之中夹杂“事实”,对那位最高最强的“统治者”横加指责,急不可耐地展现自己新时代知识分子不畏强权的桀骜风骨。

然而这彻头彻尾是个骗局,是假象而已。

当今社会,他们最害怕的并不是“统治者”,因为新时代人民才真正的统治者。

所以他们最害怕的,就是那位曾经告诉广大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领袖的思想。

他们更加害怕的,是人民越来越多的去了解他的思想。

他们高高在上,在网络初繁、民智初开的年代,心安理得享受着既得利益,甚至还领着帝国主义的“军饷”。

他们张牙舞爪,站在所谓的客观立场,利用自己祖辈荫庇下掌握的资源和话语权,大肆渲染污化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问题,力证外国的屎更香。

他们歇斯底里,企图以春秋真相、片面客观,断章取义造谣抹黑东剪西凑无所不用,以否定一个思想的方式,强压民智,使整个社会思想乌烟瘴气。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当代热爱学习、独立思考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多,公知们随便写几篇酸臭文,就能够欺骗人民、引导舆论、混淆是非的时代,终将一去不复返了。


user avatar   han-xing-78-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德国犹太人马克思。 @继续者张付 说的没错,马克思是恨国敌左公知。罪证就是他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应该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对象,正向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仍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1)

“应当把德国社会的每个领域作为德国社会的污点加以描述,应当对这些僵化了的制度唱一唱它们自己的曲调,要让它们跳起舞来!为了激起人民的勇气,必须使它们对自己大吃一惊。这样才能实现德国人民的不可抗拒的要求,而各国人民的要求的本身则是这些要求得以满足的决定性原因。

这种反对德国现状的狭隘内容的斗争,对现代各国来说,也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德国现状是旧制度的公开的完成,而旧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隐蔽的缺陷。对德国政治现实的斗争就是对现代各国的过去的斗争,而过去的回音依然压抑着这些国家。这些国家如果看到,在它们那里经历过悲剧的旧制度,现在如何透过德国的幽灵在演它的喜剧,那是很有教益的。当旧制度还是有始以来就存在的世界权力,自由反而是个别人偶然产生的思想的时候,换句话说,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并且也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当旧制度作为现存的世界制度同新生的世界进行斗争的时候,旧制度犯的就不是个人的谬误,而是世界性的历史谬误。因而旧制度的灭亡也是悲剧性的。

  相反地,现代德国制度是一个时代错误,它骇人听闻地违反了公理,它向全世界表明旧制度毫不中用;它只是想象自己具有自信,并且要求全世界也这样想象。如果它真的相信自己的本质,难道它还会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并求助于伪善和诡辩吗?现代的旧制不过是真正的主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在埃斯库罗丝的《被锁链锁住的普罗米修斯》里已经悲剧式地受到一次致命伤的希腊之神,还要在琉善的《对话》中喜剧式地重死一次。历史为甚么是这样的呢?这是为了人类能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我们现在为德国当局争取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愉快的历史结局。”(1)

“在法国和英国行将完结的事物,在德国才刚刚开始。这些国家在理论上反对的,而且依旧当做锁链来忍受的陈旧的腐朽的制度,在德国却被当作美好未来的初升朝霞而受到欢迎,这个美好的未来刚从狡猾的理论过渡到无耻的实践。在法国和英国,问题是政治经济学或社会对财富的控制;在德国却是国民经济学或私有财产对国家的控制。因此,在法国和英国是消灭已经发展到最大限度的独占;在德国,却是把独占发展到最大限度。那里,正在解决问题;这里,矛盾才被提出。这个例子充份说明了现代问题的德国式的提法,说明我们的历史就象一个笨拙的新兵,只会重复旧的操练一样,到现在为止一直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重复旧的历史。”(1)

引用文献: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卡尔.马克思(德)


user avatar   touchfat-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房东并且是趁着对方出门的瞬间闯进去,所以很多什么多穿点,早点回家,假装家里有人啥的在这个案例通通不好使。

二房东他熟悉这个地方,而且还有观察对方作息规律的条件,开门的瞬间破门而入你说这个怎么防,被害人不出门?被害人得等到楼道有人才出门???况且被害人根本不知道有个人一直跟着她吧。

蹲点,计划,突袭,别说这是个独居的女孩子,就算这是一家三口都不一定防得住。

这种事碰上了就是倒霉,与其去追究被害人好不好看穿的多不多不如去调查一下犯人为什么这么变态,杜绝产生更多这样的人,不然不能因为坏人变多了就把好人逼得在家不出门。

这不是什么男女的问题,就跟那个网约车司机也不知道怎么好好的开车就要被划拉一刀,这就是倒霉啊。


user avatar   gu-mo-91-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user avatar   fu-wei-91-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鲁迅的“皇汉”言论?是时代的局限性吗? 
  贬化公知和反智的界限在哪里? 
  鲁迅等人的言论和现在的「你支」、「贵支」有什么区别? 
  请问最初的共产主义者和如今的公知是否是非常相似的?他们如今又为何对立呢? 
  美国暴乱后,亲美的公知去哪了? 
  现在的自媒体、还有《读者》、《意林》上有哪些反智的内容? 
  为何近年「公共知识分子」越来越不受欢迎? 
  如何看待乔木DC新“二桃杀三士”?对公知群体会有什么影响? 
  是他公知味儿太浓还是我太低维? 
  如何看待“英国社会学者”何越? 

前一个讨论
32岁,一事无成,没学历,目前失业状态,也没有工作,路越走越窄。不知道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李安 6 年在家赋闲,为什么不出去打工?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