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成为了一个父亲,我的孩子刚刚一岁多。
这是我最近遇到的一个场景。
我带着孩子去逛街,我妈和丈母娘两个人也一起来的。
这是我的孩子和我的母亲辈一同出现的场景。
首先,我依然感恩我的父母长辈,她们确实真正的爱着我们,含辛茹苦不求回报。但是一件对我孩子的小事让我一瞬间就回到了自己的小时候,回忆起了我小时候最难受的一种经历。
我的孩子还小,但是开始走路了,我决定带她买双鞋。
对于买什么鞋,其实没什么定论,就只是逛。
我推着童车走进了一家专卖童鞋的店,一整面墙都是童鞋。能让一岁孩子穿的鞋其实大差不差,而且价钱都一样,只是颜色图案略有不同。孩子虽然小,不可能真的挑选,但是孩子看了一会就伸手抓住了一双,而且反复看,似乎很有兴趣。
我说,呀,小朋友这是喜欢这双,所以我说就买这双吧。这个时候,我妈和丈母娘异口同声说这双好难看。好不好看,其实说实话,没啥大差别。但是两个老人都做了一样的事,她们理所当然的从孩子手里把那只鞋抢出来,放了回去,然后各自挑了自己喜欢的塞到孩子手里,还说,你看,这双多好看。
我能看出来她们对孩子的爱,甚至是溺爱,但是这种爱是建立在一种,她们先确定好了的路径上的。
我想为我的孩子据理力争,我说没事,反正我付钱,孩子都选了那一双了,就买她喜欢的呗。我甚至直接跟店员说,没事,你开单吧,我来买。
结果我付完钱之后,我妈神秘的甚至有些庆幸的跟我说,她们悄悄跟店员说,还是换掉了孩子挑的,换成了她们喜欢的款式。
我且不说,我充分相信一个一岁的孩子肯定已经有了分辨某种颜色搭配或者某些图案她自己是否好奇或喜欢的能力。而是在那一刻,我自己儿时每次被否定选择,被告知“你小,你懂什么”时的难过与自我否定都在一瞬间涌上心头。
我承受过的难过我真的不忍心让我的孩子再经历了,我在那一刻也反思我自己,我会认同我孩子的选择嘛?如果不认同我要怎么和她沟通?最后达不成一致的话,哪些该听我的,哪些该听她的?
最后,我任性的把两双鞋都买下来了,我给的借口是孩子鞋一走就脏了,洗了不干,多买一双能倒替穿。但是我能读出来两个老人并不很满意,甚至有点不高兴。可能觉得我太宠溺孩子,也可能觉得我太过生活浪费。
但是,我真的希望我的孩子不是生活在我给她的某种类似要求对等回报一样的生活中。我希望她没有愧疚,没有亏欠的感觉。我生这个孩子,并养育她,其实我从她身上得到的快乐,幸福感和我的血脉传递下去所带来的奇怪的完整感就是这个孩子给我的最好回报了,至于别的,其实是属于孩子自己该去求索的事情了。也许我会给以建议,在大是大非上我会给以引导,但是一切的结果,又何尝不是只有她自己去接受和面对的呢?
比吃比穿和比学习,我觉得哪一条都大可不必。我只希望她的幸福和快乐根本不用和谁去比。
你和马云除了比谁数学成绩好,还能比什么?要不比谁帅,那或许还有一线希望的。
比比比,整天就知道比,你不先想想什么东西有机会和别人去比的吗?
你爹妈教你的是比学习吗?
是比你还有希望赢的东西。
没希望的东西还去比,那叫脑子有毛病。
只能说,认知自己的短处,认知自己的长处,谋定后动,
能虐菜就虐菜,虐不过就跑,没地方跑就躺,这对很多人的智商来说都是理解不了的事情。
爹妈没本事把你生在农村,咋地了?你自己卵巢彩票买得臭怪谁啊?就是爹妈现在撞墙撞死,能改变什么吗?唯一有机会的就只有学习了。虽然实际上学习这东西边际效应呵呵哒,但是你要理解父母指导的人生哲学的精髓是让你避开明显竞争不过的事项。叛逆要是能改变世界,还轮得到你买卵巢彩票么,23333
有些时候,不是在和别人比,
而是衣服磨烂带来的羞,
和省吃俭用买衣服带来的一丝尊严感,
也好好学习,
也需要衣服完好的尊严感,
因为羞耻心真的能让一个人白天黑夜地不开心。
有些时候,不是在指责你攀比,
而是对自己给不起的羞,
和真的给不起带来的害怕,
羞耻于无法提供给孩子完好的衣物,
害怕因此被埋怨,害怕承担不起攀比带来的影响,
也努力挣钱供你读书,让你发奋,
也需要减轻一些其他的心理负担,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羞耻心真的让人喘不过气。
省吃俭用换一套干净完好的衣服,
没有攀比,也没有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
换来的不仅是衣服,还是持久的松了口气和开心,
孩子一心学习不重视吃穿,
没有堕落也没有思想扭曲,
换来的是父母沉重经济压力之外的松了口气和安慰,
谁都没有罪过,谁都只是艰难之中希望,能给自己一点开心。
(球球了,题主没错,没错,没错,阅读理解真的很重要,答应我好好学语文好吗?拜托了!)
你要好好读书,读书改变境遇,
你可以缝缝补补,也可以换一套新衣服,
但要注重身体健康,这是底线也是本钱,
想一想,你的衣食无忧建立在成年人的崩溃边缘,
是不是就多一分对不同观念的体谅,
你可以和父母沟通,证明你会努力学习,
但你也需要这一份开心,
而这份开心并不是埋怨他们没有提供好的生活条件,
它仅仅是,纯粹的一点少年尊严感的开心。
“我不会和人家比这些,我要比学习。我感觉这个衣服让我很开心,我知道只有好好学习,以后才能穿上这样的衣服,这给我信心,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咱们全家都穿上这样的衣服。”
————————————————————————
看了很多评论,想就补充一点点感慨:
中国的义务教育,应试教育,学校教育传统,
有一点可取之处,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关于人格和价值观的塑造:
初中课本上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老师会以成绩论英雄——甚至唯成绩论,
我不是说这是绝对正确的,
而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太多了,
道德和成绩,是十几岁的少年们,
最公平,最拿得出手的标准。
这篇陈涉吴广起义的文言文,是对这种普遍的教育心理的总结,而受益者,是那些成绩较好,道德水平较好的人。
在义务教育阶段,一个班里可以有年收入一百万家庭的孩子,也有年收入五万家庭的孩子,
我们的教育,着实没有必要,在十几岁的年龄,
告诉少年们:你们不一样,是因为父母能给你你们的不一样,你们的高下,在学习之外。
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在少年时就教给他们残酷的阶级划分,教给少年的是“认命”,
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有未来了。
老师,家长,他们都爱说:
要比就比读书,比成绩,比学习,比谁考上了好大学!
越是掷地有声的价值观输出,
背后越是成年人对这个世界运行规则的看清,
你不要怀疑,他让你好好读书是为了你好,
因为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信念本来就是:
自强不息。
发了之后才看其他回答,突然觉得知乎真的不适合我这样的中老年人待了。
我自诩和12岁的女儿都不会有代沟,因为代沟的根源来自信息的不对等。因为她正在见证和经历的一切,都是我这一代人创造和见证的,从网络小说到二次元到腐女漫威蕾丝边……A站B站我告诉她的,鬼畜我给她启蒙的,汉服我给她科普的,古风我带她认识的,网络流行语我告知她的——她知道的我都知道,她不知道的我还是知道,只有她get不到的点,没有我接不上的梗和话题。
然而……在知乎上,我发现我看不懂你们年轻人啊……当说到子女问题的时候,难道就没有一个结婚带娃的?亦或知乎的父母都是真·年薪千万,早就给子女铺好了一条牛逼闪闪的康庄大道?
就拿这个话题来说。就我现实中接触的,不管身家多少,或者官位如何,在教育子女方面,依然是避免子女产生物资上的优越感。
甚至最高赞的回答说,不认同答主父母的观点。下面无数回答也有类似的回答……
不比学习,你当咸鱼吗?或者说,你现在就在当咸鱼,然后也让正该燃烧青春的小朋友也当咸鱼吗?
当然沟通可以有另外的方式和方法,但表述的内容应该是一致的。
我很是搞不懂。
我在结尾有个结论,来自家长聚会之后大家喝高了的总结。
那难道是我们一群四十岁的中年人的集体癔症吗?
以下为原答案:
我认同题主的做法,也认同题主父母的想法,但不认同题主的疑惑和题主父母的做法(在你省吃俭用换下破旧了的衣服的时候说这句话)。
农村父母这样的想法?抱歉,不仅仅是“农村”。
住在城里,有车有房,女儿小学跨区缴高价,初中马上读私立。
我这样的大概不算农村父母吧。
然而我从小给女儿讲的,说的,也是「你不要比吃,不要比穿,就比学习」——只不过我的话是“女儿你记住,唯一能让你骄傲的是你的知识和成绩,而不是物质。”
而且她班级上的我所接触过的几乎所有家长也是这么教育子女的。
如果说,在说这句话的背后,“城里”的父母和农村的父母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不同之处大概在于,“城里”的父母在说的同时,大多有能力为孩子买吃买穿并付诸行动,而农村家长的能力稍弱一些。以及相比农村家长,城里家长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一点,更会说大道理一点。
那么为什么“我所接触的家长”以及我本人以及农村父母不约而同的这么告诫子女?
原因真的很简单……咱不是马爹,不是王爹。当你将注意力,或者说你的“追求”建立在吃穿用度这些物资之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总会有人的条件比你更优越。一旦你陷入这种状态,很难保证一个区区十几岁的小孩能走的出来。而走不出来的后果我们见的太多了……那种嫌父母老土不让进校的,手机店大哭大闹要买什么什么的——这种新闻多了去了。
就像我一直给女儿说的那样。
稍微要点脸的人们,从来都只敢说“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而不敢说“金钱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敢在金钱上鄙视别人的,在小说中,电视中,都是让人讨厌的反面角色。而敢在智商上鄙视别人的,大抵都是优秀者。这里的智商,一般情况下都指的是知识和能力。
所以,在学生时期,相比物质基础,只有知识才是你唾手可得的、能够坚定你内心的基础。
而且当你毕业之后,你也一定会发现:
世间万般事,唯有学习,才是真正的不负努力;才是真正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父母的『观念』,很多时候都是落后的
父母的『生存哲学』,很多时候是靠谱的
知乎上学生比例越来越高,泄愤式的回答可以得到很多赞许,但是帮不到题主,只能让她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恨父母的无力。
题主肯定不希望继续过父母那样的生活,不想自己永远只能穿磨烂的衣服,不想在省吃俭用才能买到想要的东西。那我想问问题主,你能看到除了读书其他的路么?
农村父母的观点是,读好书,上好大学,以后就有好工作,不用在土里刨食,不用去城市打工
城市父母的观点是,读好书,上好大学,再掏钱送你出去留个学镀层金,父母辛苦一辈子给你留几个房子,我们的养老自己能搞定,你的未来靠自己拼
不光是寒门,就连普通城市中产,读书都是这两种父母能看到的,最便捷的改变人生的方式
便捷,但是不轻松。题主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无知的白眼,会受到莫名其妙的排挤,还会有很多生下来就拥有比你好的条件来给你指路的人。但是他们能走的路,题主你不一定能走。
"努力只会变成奋斗逼,还是被资本家剥削"
"学习算什么,要素质教育,多旅游去增长见识,多参加课外活动来锻炼情商"
"青春只有一次,不要错过你身边的男孩"
这些话,他们说给你听,是在抒发自己的人生观的
撑起他们人生观的家境,不是衣服磨烂了都还在穿的题主拥有的
你还会听到很多故事,很多虽然穷,但是"三观正"的父母们。对孩子永远是表扬,会把孩子偶尔提出的物质要求挂在心上然后偷偷给个惊喜,会不给孩子提超出父母提供物质条件外的要求。这些父母可遇而不可求,题主你的苦,我们都能感受的到,你父母的观点,我也不认同。不过,父母提出的那个方向,是对的。
希望不要因为父母的语气不好,父母没理解到你的苦处,父母没办法像身边的朋友那样给你好的条件,就放弃了学习。
正确的教育方式是:要比谁热爱劳动,比谁心地善良,比谁擅长体育。
不比吃穿就比学习,学习为了啥?比到最后比成了谁更成功不还是比吃比穿的另一种形式吗?
不会教就不要教,要教就教的光棍一点,不要自己负责吃穿就不让孩子比,反而还逼孩子出成绩满足自己虚荣心,妈的,爬。
"比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和修仙小说一样,碾压你的人必然存在。无论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人家总会拿出全新的卷王——人家已经得了特奖了,人家citation已经2000了,你呢?叫你不好好学习,天天打游戏!
少搭理父母就行了,他们在“比”这方面和网上的杠精,或者美国对中国没区别,就是为了喷你而喷你。
我有个男同事,25岁了,还经常买爽歪歪喝,有时也会买旺仔小馒头或者果冻吃。刚开始感觉有点奇怪,毕竟都毕业工作了还吃小孩喜欢吃的零食。
有一次聚会喝酒,他说他工作以后才第一次喝到爽歪歪,小时候几乎很少能吃到零食,那时他家里条件不好,有时候能吃到苹果这些水果也是多次恳求母亲的结果,然后母亲买到的苹果还是比较便宜的那种,有些苹果还是坏了的。。。。
他曾经也埋怨过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他会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
后来有一次暑假他和母亲去母亲打工的地方兼职,他才知道母亲一天打三份工,早上、中午是环卫工,空闲的时间就去到处捡垃圾,到废弃的工厂捡废铁丝,下雨的天就去工地给人家砌水泥地。他以前总觉得自己不容易,他发现母亲比自己还不容易。。。
有一次他在屋子里玩MP5,他母亲中午刚下班回来,一直在叫他,他以为有什么事呢,然后他母亲捧着一个草帽走进房间,里面装的都是糖果和巧克力,那时母亲的“同事”儿子快要结婚了,抓给她的喜糖。。他让他母亲吃,他母亲不愿意吃,他母亲让他吃。。。。
他刚毕业前夕,他母亲打算换工作,去工地背水泥板,这样能挣得多点,早点帮他凑够房子首付。他没让他母亲去,那时他母亲快50岁了。。。。
听同事讲完,还挺感慨的。原来他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经历,以前对他的一些举动的疑惑,突然间都明白了。。。。
有时你会觉得父母给你的东西太少了,其实是他们本来拥有的就少,他们已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给你了,他们对待自己可能远没有对你好。。。。
然而有时矛盾点在于,在农村少年的成长之路中,他们的烦恼往往来自于求之不得或者碰壁,而他们的父母把孩子供进大学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力量了。少年将来要走的路,父母根本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或帮助,因为父母同样也没走过,少年只能自己去摸索,很多东西要自己一个人扛。
我曾经和朋友们讨论过一个问题:贫穷家庭的父母该不该供自己的孩子读大学。因为你不读书会遇到很多问题,你读书遇到的问题不一定比不读书的少。人文化低,眼界就那么大,信息闭塞,知道的东西少,反而容易在某个天地里得到满足;学历高些,物质和资源贫瘠,拥有的东西少,获得信息的方式快捷,知道的东西多,烦恼不一定少。《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和孙少安就是例子。大哥孙少安读了小学就回家帮父母干农活了,他每天想的问题是怎么把庄稼地种好,怎样把家里的光景过好,怎样能多凿一个窑洞。而弟弟孙少平学历高些,他不愿意呆在农村,他要去黄原城,他经常思考关于浩瀚宇宙以及人生的一些问题。
孙少平的烦恼不比孙少安的少。。。。
有些人会说:人生是接力,人家现在过得舒服是因为人家父母爷爷辈努力了。你现在不努力,你下辈只能走你的老路。。人要有远见,不要只看当前。。。。这些话一点毛病都没有,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懂。。。
但是当你本来拥有的少,你知道的东西又多,你想往上走,是个逆行的过程,你会遇到很多烦恼和问题,都是需要你去解决的。这个过程自然是会有痛苦的。你要得到一些东西,你就要付出。。。。
然后你不往上走,同样可能会遇到另外一些让你痛苦的问题。。。。。
一个纯属宣泄情绪的回答居然有这么多赞,震惊到我了。
跟父母讲理,不代表不给他们养老,不代表要虐待他们,更不代表要学习他们,对他们说“你不要比儿女工资,比儿女给你多少钱,就比比做了多少家务,带了多少孙子。”
就想简简单单地出口气,想表达父爱母爱绝不无私伟大,父母也是盼望投资少获得多的自私的人。
既然如此,为何子女要随时上演苦情戏,幻想父母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为了自己好呢?
什么时候才能让底层父母明白一点,那就是闭嘴呢?
既然没钱,那就闭嘴。
没钱还说一些蠢话,很招人烦的。
我学习很好,但是跟这句话没有任何关系。
那些学习差的,他们的父母也不会告诉他们相反的话。而且大部分也穷。
所以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有用,别说听他们唠叨,让我吃屎也行。
为什么他们那么看重学习,却觉得读书比他们多的孩子看不透他们的小心思?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一句话就能让孩子成永动机呢?你怎么不对自己说这句话?
我妈总是教育我不要在乎自己的感受,往死里学习,啥都没有学习重要,却不告诉我学习好有什么用,有钱有什么用。
别笑,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用,我身边没有人的职业有学历要求。也没有人告诉我,做那些职业会很穷,是失败的。
我知道有什么用的时候,我已经学习不好了。
所以这是什么狗屁教育?
我不比吃,不比穿,那我努力学习了干嘛?
我做个叫花子不也一样吗?
而且这话就离谱,比吃比穿比学习没有任何矛盾。
而且正常人和大多数人都是“我家境不行我自卑”,而不是“天天比,我好厉害,我不学习了。”
所以父母就是要你痛苦,不管是因为学习还是家境,并且推卸责任。
我为啥这么说?
一来我家虽然是底层,但在当地比很多家庭有钱,二来我学习也好,但是我妈依然那样说。
就是不想让我开心呗!比吃比穿知道家里有钱多开心啊!我学习好还不行,还得全校第一,我满分还不行,不止我一个。
笑死了,底层父母的蠢和自私只占一个都不至于那么难看,两个一起来,生怕孩子看不穿你的目的?
为我好?我不是为我自己好?我不好吗?
你为我好,你多赚点钱!
我再活一万年,我都想不明白,如果我家里穷学习好,别人家里有钱学习差,我为什么就会觉得我比赢了?(这简直就是底层的普世价值观。)
当然了,学习好是需要比较才能看出来的,但是具体到和某个人比,而且是和家里有钱的人比,然后觉得自己赢了,我就觉得很奇葩。
为什么我非得赢?非得比?
这不就是自卑吗?还小家子气!
有人装人间清醒,说这不就是事实吗?
哦。
“请父母不要比孩子学习,比比自己收入,社会地位,三围体重。孩子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你的钱和体重才是你自己的事。状元父母没钱也得苦大半辈子,有钱人生败家子也能幸福半辈子。”
“请父母不要比孩子收入。比比你的退休金,锻炼情况,身体状况。”
养老靠自己,钱你得自己赚,身体自己保养。孩子好那是锦上添花,不好你也能过好。
上面的话有什么不对吗?我有了孩子肯定这样想,不是说爱孩子,而是这是事实。
怎么不到处宣传?不让孩子说?
穷人的孩子本来就没钱,结果温暖也没有。真是倒八辈子霉投胎在穷人家!
偏偏世界上还是穷人多,那套不要脸的理论还成了普世价值观!
你好的时候,她都阴阳怪气,不想让你开心,你不好的时候,你会找她帮忙?
本来我家不算穷,我学习路上也顺利,本可以母慈子孝,偏偏她自以为是,耍小聪明,贪心不足。
一边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靠你自己,一边看见我学习不好了,跟欠了她似的。
很对。他们在用自己认知的极限,揭示最朴素且正确的道理。钱可以投资,也可以消费,对于富足的人家,投资和消费可以并行;但对于一般家庭,投资消费就要有个先后顺序,特别是教育投资,绝对是最具有未来意义的事。吃这个东西,无谓好坏,看个人味口,其实很多大人物,也就是沙拉为主,无太多繁琐;穿则要与身份匹配,不要指望买两双Jimmy Choo,外人就会高看你一眼,如果你住成燕郊的求职公园,穿JC背LV,那大概率是反作用;所以忘掉虚荣,脚踏实地。改变命运的道路无数条,当中最容易的是读书。
我之前当过几年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人越穷,就越虚荣。当然,这可能与我们那个专业比较特殊有关,模特专业。反正,家庭较差的学生,对钱的渴望,从而衍生出不择手段,是我常常感到头痛的。人生和学业是有规划的,需要在一些选择上平衡,例如上课和炒更;想挣钱是人之常情,但为了钱荒废学业,不是聪明选择。但对于这些学生,劝说收效甚微,因为她们真的思考不了太远的事。现在七年过去,事实证明父母的话没错,而她们自以为聪明务实的选择,最后两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