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前先引原诗。
山之高(三章)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
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
于山之南。
忡忡忧心,
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霜洁。
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出自宋朝张玉娘的《兰雪集》,说是写来思念远方男朋友的。
从写作手法来说,算是一首拼贴游戏,用典比较多。
山之高头两句,像柳宗元,但是没什么大关系,其实用的是两汉间手法,用描写景物引发心情。
月之小两句,引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写女子闺中望夫,或挂念远方游子。
我有所思这句,个人觉得更应该是汉乐府。但肯定有人要说了,明明是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但我觉得这里是多半是把两句融合了。
我心悄悄是原创。
诗眼在于第二段的四句。采苦采苦,典出诗经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 这首诗的本义,是说“不要听信他人谣言。” 如果前面引用里有 有所思,那么这里就应该是和“闻君有他心”呼应,劝说自己不要听信流言。如果没有引用有所思,那么采苦的色彩就减弱了。
“忧心忡忡”出自国风的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但是重点在于草虫的后面几句“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要是一旦能够见到你,那就什么都好了。所以椎名林檎唱“When I see you I surrender”.
最后一章,读起来像不像孔雀东南飞? 也是东汉的常用写法,只是最后一句莫名其妙的有了点中唐的味道,幸好不突兀。这里的“汝心金石坚”,说的不是“你的心像金石一样坚硬”,而是“坚定”。我操当然也不是脏话。“拟结百岁盟”据说是讲和男盆友订婚以后男盆友上京赶考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是值得怀疑。张月娘和沈佺的故事编的实在是没影子没名堂。
虽然被我说成是模仿两汉的拼贴游戏,但依旧不失是优秀的作品,因为这首诗抓住了两汉间的一种精髓,或者说是古诗十九首的精髓。
古诗十九首的精髓是什么?哀而不伤。
简单点说,就是在描写景物之后,用轻描淡写的一两句话,抛出一颗沉重的痴心。等到故事讲完转过身,继续过日子。改上战场的上战场,改种田的种田,该写小说的写小说,并不因为碰上了倒霉事儿就阻碍了生活或者懈怠了职责。现在的时髦说法叫“keep calm and carry on”。多少有点愚忠。
这种方法的例子,在两汉间有很多。比如古诗十九首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比如陶渊明从“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到“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还有战城南的“野死谅不葬”,更有一句陈琳的“君今出语一何鄙”。
以小博大,实在是爽利。Here's a thing. 嗯。
语气在那个嗯上。“天凉好个秋”,话太多。
我倒不相信张玉娘会真的一边想汉子一边去“采苦”,但是她能想到采苦这个梗,实在是神来之笔。
坊间对于两汉间情诗的印象,可能觉得要更为博大壮阔,没这么细声细气的,比如有所思和上邪。那真是汉乐府害的。一来,乐府歌词里收的多是铙歌,是跟着军乐唱的辞,自然气势壮阔;二来,就算是这两首,写的其实依旧是小儿女心态。有所思走的是将仲子的路子,讲的是少女剪不断理还乱,不知道该不该要的心情;闭眼思情郎的时候,甚至感觉像大叔于田了。上邪则更是少女的祈祷。
至于古诗十九首,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给了我们“晨风怀苦心”以及“路远莫致之”。后来人再写诗,没几个能跳出这个套路去的。
对了对了,最后上一首陈涌海。
陈涌海《山之高》—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4NzczMD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