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没有大量的日本人来中国旅行? 第2页

     

user avatar   qudunhuang09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他地方不知道,但是在敦煌真的日本人很多很多,如果你不跟他们说话,你也不知道他们是日本人。曾经在3路车上,有人问路叽里咕噜大家都听不懂,其实他想知道有没有坐错方向能不能到鸣沙山罢了。但是他不说话你也不知道他是日本游客还是中国游客或者其就是本地人。

另外在莫高窟接待处,最多的外语导游就是日语导游了,想起来一个文化向的梗“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最后被邓公讲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再加上井上靖一部小说《敦煌》、佐藤纯弥一部电影《敦煌》、NHK一部纪录片《敦煌》,敦煌在日本的知名度还是蛮高的。

再讲一个小故事,我小时候上华山,到达了北峰,有个老太太看我满头汗,用手势比作人向上攀登的动作,我大概就猜到她不是中国人了。我爹爹比较反应机智,随口而出:“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对方两位老人站起来九十度鞠躬“はい” 。

所以这句话可以测试一下你所好奇的游客是不是日本人呀

引用一个日本留学相关的杂志文章

《我去了那个日本人崇尚的敦煌》
2018年9月下旬,笔者把暑假安排到了敦煌。按现今流行的说法,就是拨了一棵草。
所谓拔草就是就是划掉了心头的一个心愿。而种草则是在心里植进一个念想。笔者的敦煌这棵草则是在来日本以后种上的。
日本在1980年就制作了一个电视特辑《丝绸之路》,其中精美的画面,捕捉了那一代人的心。流动的沙丘上,绵延的驼队,莫高窟里栩栩如生的壁画与雕像,跟日常生活的环境迥异,无论空间和时间,均跟现代形成巨大的反差。此后,那图像与驼铃便在笔者的脑海里生了根。
1980年代是中日交流很旺盛的时期。
1983年9月,东京艺术大学组织了以著名画家平山郁夫为团长的敦煌考察队,开始考察从丝绸之路到日本法隆寺的东西文化交流史。敦煌可以说是日本佛教美术的源头,是考察的重中之重。
1988年中日合作的电影《敦煌》在日本上映。这是一部将著名作家井上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全部由日本演员担纲出演。故事叙述的是,科举落第的赵行德因为救了一名西夏女子,从而获得了去西夏的通行证。途中被西夏的汉军俘获,却在战斗中与维族王女产生了爱情。而后,围绕着政治与军事,展开了一系列的轰轰烈烈的剧情,赵行德为不让佛教法典、经书、以及美术品被战火焚毁,从敦煌城内将这些文物运往莫高窟保管。这部电影当时耗资45亿日元,票房收入82亿日元。全部外景地在敦煌拍摄,并且在敦煌近郊制作了一座一万平米的敦煌古城。
1984年到2015年,东京国立文物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展开了对壁画保护的共同研究。研究内容囊括环境计测,壁画的构造解析以及材质的调查。
丝绸之路与敦煌在日本是经久不衰的话题。1988年8月28日竹下登首相访问敦煌时,留下了这样的讲话:“中国是日本文化的源泉,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
丝路热,敦煌热,曾经也掀起一波旅游热。但是,敦煌很远。日本旅行社的报价动辄好几十万日元,往返直飞的报价,更加昂贵,非普通工薪阶层所能承受。所以,笔者利用假期,从上海进出,选择中国国内的旅行社落地游的方式,经过青藏高原,迂回河西走廊,从而走进敦煌这座久仰的东西文明交汇的圣城。
从茫茫戈壁进入敦煌,一片绿洲展现在眼前时,激动之余,却有说不出的失落。这座规划工整,错落有致的城市,跟任何一座中国的现代城市别无二致。入夜的党河两岸灯火辉煌,食肆里座无虚席,漂亮的夜市熙熙攘攘,一派现代化的气息,丝毫捕捉不到丁点边陲的迹象。
从电影《敦煌》的上映,30年过去了。纪录片《丝绸之路》开播至今,更是将近40年的岁月。是这些作品带来的错觉,还是时代发生了飞跃?总之,赶不走莫名的落差。
再读史书,其实敦煌还是那个敦煌。历史上这个沙漠绿洲,虽然经历了兴衰起伏,但素有古代上海之称,文化经济的繁荣是主旋律。随着时代的变迁,房屋倒了再建,旧貌不在,但故事却不会消逝。
到达敦煌时,正好赶上晚上演出的穿越剧 — 《又见敦煌》。据说这是王潮歌的三部曲之一(其它两部为:《又见平遥》与《又见五台山》)。
大概王潮歌也是要讲一个故事。听说她很会讲故事,运用三维动画,立体音响等现代化技术,把观众和演员糅合在一起,产生共鸣。《又见平遥》好评如潮。这是一种很新颖的尝试,想一想也觉得心潮澎湃。
然而,一个半小时过后,剧终时心里居然空霍霍,甚至有一种疑惑。四幕构成的《又见敦煌》,如模特走T台般地,有选择地挑选了几十位留名丝绸之路的历史人物,在舞台上穿梭,但着墨过多的是清末民初的敦煌,即那个文盲道士王圆碌主持莫高窟的时期。那是敦煌的屈辱,也是中华民族的屈辱。随着震耳欲聋的音响与视觉刺激的结束,唯一挥之不去的是令人讨厌的王圆碌那猥琐的面孔,和那身孝服一样的道袍。
道士王圆碌最令人发指与叹息之处,是将数千件珍贵的经典与绘画,折合4枚马蹄银,在1907年3月卖给了英国探险家斯坦因。
同一时期在敦煌探险的还有法国的伯希和。这个人因为精通汉语,在1908年亲自挑选了6000多件精品,运往法国。俄罗斯的探险家更是拿走了多达1万件的文物。
各种书籍里着墨不多,其实参与对敦煌探险的还有一位日本的探险家大谷光瑞。后来成为日本浄土真宗本願寺派第二十二世門主的大谷光瑞,当时正在英国留学,了解到西方列强的探险活动后,便组织了大谷科考队,从1910年到1914年,对吐鲁番、楼兰、准噶尔、敦煌进行了挖掘考察。大谷科考队虽然只收集了数百点文物,但是因为他们不在当地做鉴别与筛选,悉数收藏的手法,使得收集的文物更加完整,更具有研究价值。
敦煌处于东西文明交汇点,自高僧乐僔凿壁挖窟以来,往来敦煌的商贾、僧侣、达官显贵,甚至工匠平民也加入了凿窟的行列,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
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时代,很难想象古人生活的环境。跟今天的繁荣、新潮与别出心裁的浪漫相比,我们往往把古人的生活想象得匮乏、苦逼、艰辛。但是,当看到一块砖头都要描出春耕秋收的情景,不禁感叹古人才是大浪漫。
莫高窟里的佛像仪态万千,栩栩如生。竟然是用木头做架子,绑上草,裹上泥,涂上颜料就活了。一位驴友参观后感悟道:“原来是稻草人呀!”
可是,稻草人画上袈裟,民众便信了。便匍匐下拜。而那一尊不是稻草而是以岩石凿成的巨佛,则女式龙袍加身,分明暗示的是则天武皇帝。
当你赋予稻草人与岩石特殊的意义时,人们便对赋形膜拜,而不在乎托起赋形的原材料是木头还是泥巴。人,这个自称高等动物者,都爱听故事。
所以,莫高窟就是一个讲故事的地方。印度人把印度的故事,画到洞壁上,西域人画的是西域的故事。女皇把佛刻成女形,王公贵族供养的是绰约多姿的人形。
所以,莫高窟就是古人讲故事的集散地。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古人的“朋友圈”。
朋友圈里的故事不仅激励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与民族,也影响到远隔海洋的日本。日本的佛教就是从丝路传来。隋唐的文学、诗词更是成为日本的经典。前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先生曾经说过,“不去敦煌,就不能算有教养的人”。
旅途上听导游讲了一则逸话:上世纪80年代,丝绸之路还是坑洼不平的时候,一位80多岁是日本老者,从北京参团,一路颠簸来到敦煌,参观完莫高窟后,还要去看久仰的玉门关。因为,在日本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以说无人不晓,幼小时读过的诗句,往往会给人留下终生的印记。但是,当这位老者来到玉门关时,面对着残留的一段破壁,不禁失声大哭。惊慌失措的导游不知如何安慰这位老人。不知这恸哭是为了旅程的辛苦,还是对心中诗意幻灭的失意?
在莫高窟正好赶上《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展。著名画家平山郁夫为了探索日本文化的源头,曾经访问丝绸之路140多次。这是其遗画、遗物在海外的第一次大型展览,共展出180多件文物。是日中文化交流的见证。
走出莫高窟,重新琢模竹下登首相那句讲话:“中国是日本文化的源泉,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从异乡回故乡的游子或然感悟,那老者在玉门关的恸哭或许是一种唤醒的乡愁。

谢谢,居然破百赞了,那我延伸阅读一下,我写的有关敦煌文章, 欢迎大家喜欢

人公众号:去敦煌,微信号:qudunhuang0937,热烈欢迎和真挚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甘肃旅行,不定期分享大西北的美景哦,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大多数旅游景点都是中日韩英四语标识……

如果按照提问者说的,日本人不爱来中国旅游,这些景点是吃饱了撑的还是日文比较好写?


甚至于很多景点都没有维吾尔文和藏文的标识,对,对于这俩地方的人来说这都算国内游了。



日本游客的量可能不算大,但是的确足以覆盖增加景区标识牌的成本了……


user avatar   uge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是个人观点:

除了现代文明,以及纯粹靠着偶然建立现代文明的西欧之外,全部都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我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两个节点,三个阶段。

第一个节点是人类这个物种正式从基因进化改变为模因进化。

什么是模因?模因就是文化基因,通过非遗传而是学习的方式传递的信息。

这一步是一个纯偶然,需要同时具备:发达的新大脑(即学习脑),灵活的肢体(工具制造能力),以及优秀的发音器官(信息传递)。

地球生命圈30亿年的历史里只出现过一次。

在这一节点之前,人类属于胚胎期,在这之后,人类出生了。


第二个节点,就是“科学”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科学”取代“文化”,就是理性取代感性,实证取代先验。

要知道理性和实证其实是反生理的,人类的大脑在数十亿年的进化里,为了保证以最低的能耗实现最大的功能,尽可能多地采用了“预先编程”式的思考模式,这就是感性和先验。

但这对模因的进化是巨大的制约和瓶颈,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最初数百万年的模因进化,却远远比不过现代文明区区几百年的进化。

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第二个节点的出现是纯偶然的,因为“科学”这个事物在最初发展的早期对生产力的进步是无益的。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古文明都发展出过朴素古老的理性实证思想,比如古希腊的哲学与数学,比如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墨、儒等哲学。

但这些哲学毫无例外地全部走向了先验主义和唯心主义,因为这才是符合统治与生产力短期发展的,纵观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发展历史就一目了然了。

欧洲也是如此,昙花一现的古希腊哲学之后就是漫长的宗教统治。

直到“科学”这个事物偶然地从西欧诞生。

我们通常认为伽列略——牛顿是现代科学的创始人,从他们起,科学的逻辑实证主义就隐约成型了,并成为后世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方法论。

但这并不是什么必然,只是纯粹的偶然,最初的科学对统治并没有帮助,事实上对统治还有害,但正是英国皇室的“个人爱好”,使得皇家学会得以成立。在官方的鼓励下,才有“科学”这个事物在襁褓中不被扼杀。

而且,中国的古代文化的“强度”是远超欧洲的,儒家和皇权对社会有极高的控制力,在这种环境下,“科学”想要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高度困难的。

跨过了这一步,人类文明正式进入少年期。


下面再谈谈我认为的下一个节点,

下一个节点应该是在人类拥有全方位改变人类身体和大脑的技术之后,那时人类可以彻底摆脱如今人类的大脑这个效率极低的模因载体的制约,模因进化效率将达到一个顶峰。

那才是人类文明的成年期。


user avatar   shun-uki-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代由于医疗水平的不发达,想要生娃其实并不简单,难产而死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且即便养大了以后也有夭折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是日本独有的。生育率真正大幅度提高是二战后的事情啦。


user avatar   wu-ye-cha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一个比中国还成功的故事可以不?

越南vinagame


越南网络游戏市场的起步比中国稍晚一点,从2003年开始,就陆续有破解版的网络游戏进军越南,越南第一款正式网络游戏叫坦克宝贝,据新闻说

第一网游如何炼成?《剑网1》越南历程全回顾 _国内网游资讯 _太平洋游戏网

2004年9月,越南vinagame成立,2005年初,《剑侠情缘》来到越南,从此,改变整个越南网络游戏的进程。

vinagame公司市占比非常极端,比中国最极端的时候都极端,2005年,刚刚起步的越南网络游戏市场,vinagame依靠剑网,占据整个越南网游市场收入的95%,简直是超级垄断。


2005年8月,《剑网》开始收费,刚开始vinagame想用点卡的模式,被玩家激烈反对,被迫改成月卡模式。2006年全年的《剑网》总销售达到1500万美元,雷军表示

雷军讲述海外辛酸:后悔没投资越南_天极网

这应该是雷军最后悔没去投的项目之一了。


vinagame的市占率比当年盛大集团还要极端,自然会受到当年盛大的同样待遇,与中国一模一样的是,自2005年9月开始,越南媒体突然指向网络游戏,这又和中国一模一样,什么电子海洛因之类,由于vinagame市占率最高,因此受到的打击最大。


《剑网》在越南的地位甚至可以说高于传奇在中国的地位,也是越南历史最悠久的网游之一,当然《剑网》在越南不叫《剑网》,叫《武林传奇》,嗯,诡异的名字,一度占据越南网游的70%的市场,震惊了雷军,运营商vinagame非常优秀,经常组织各种对抗赛,vinagame积极学习中国市场的推广经验,尤其是网吧这块,从2008年开始,vinagame免费给网吧提供网吧管理软件,但是要求网吧的桌面必须放置《剑网》的广告。


《剑网》在越南成功的本身,除了vinagame的成功推广外,本地化做的非常扎实,尤其是翻译这块,真是功不可没,我们知道《传奇》当年在中国,翻译也起了很大作用,举个例子


这把武器在中文传奇里面叫什么?叫炼狱,知道原版的叫什么吗?就叫大斧。


由于中文本身表达间接,比如说“降龙十八掌”,这要在越南语里面,得有26个字母,直译过去只有一个下场:乱码,甚至根本无法显示,因为超出对话框了,为了这个翻译的工作,vingame和金山来回矫正,包括名字,地理,历史背景等等。


在越南市场,《剑网》还有两个特别的优势


第一,由于武侠和中国古代文化在越南传播的比较广,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在越南早就流行,因此《剑网》这种游戏对于越南人来说不陌生。


第二,这点我敢说知乎的网友没几个想到的,就是中国特有审查机制。审查机制在中国早就被骂惨了,比如说《WOW》里面的骷髅之类的,中国政府要求所有的网游不能有过多的色情暴力之类的,这点看起来很操蛋,对于中国游戏开放商束手束脚,但是当开发商开发出这类游戏的时候,投放到越南市场,那就不一样了,因为越南政府也是这么规定的!所以中国游戏到越南反而删减的部分非常少。


可能大家还不理解这点重要性,越南本身就是一个小中国,越南政府长期在中国有驻点,中国政府一旦有各式各样的改革文件,一般都会被翻译成越南文,包括限制网络游戏在内,越南规定,网络游戏时间超过3个小时以上,经验和道具减少50%,超过5小时,完全无法获得经验和道具,同时禁止播放网游广告,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所有网吧必须关门,学校200米之内禁止设立网吧


是不是很中国style?


当然,当年在金山的雷军说没钱投了,对于腾讯来说,钱这玩意,那还算个事?

于是乎

中国企业海外大并购之进击的腾讯_搜狐科技_搜狐网

2008年,腾讯收购游戏公司VinaGame约20.2%的股份,并于2009年增至22.34%,后者目前是越南当地最大游戏运营商,并开发出一款类似微信的通讯应用Zalo。


我们翻翻当年的报纸,以《电脑报》2005年11月7日的报道为例


《剑网》奇迹与走出国门

本报记者蜡笔小新
发生在越南的 网络游戏奇迹

提起越南,大部分读者的印象可能仅仅是从东南亚旅行的介绍中得知的。这个国家,正经历着和我国改革开放一样的“革新”,IT 行业也在这个时代,悄然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生越南的互联网奇迹、网络游戏奇迹的土壤已然成熟。


2004 年 10 月。此时的越南没有任何网络运营商认为人们玩游戏应该交钱。就在这个月,越南公司
Vina Game 来到了北京寻找一款中国的网络游戏准备代理运营。此时他们竟然也面临着和中国的网络游戏创业前辈的尴尬:同样账面上只能拿出 30 万美元最后一搏,同样面临一个未知的前景不明朗的市场。
他们拿出这最后的 30 万美元选择了代理金山的《剑侠情缘 ONLINE》,由于游戏名称意译过去比较复杂,因此他们给越南版的《剑侠情缘 ONLINE》取名《武林传奇》。他们当然不知道,“传奇”这两个字对于网络游戏业界,特别是中国网络游戏业界,代表的是一个奇迹。

《武林传奇》于 2005 年 6 月正式公测,结果这一个开端惊人地与当年那个网络游戏奇迹一样:首日公测在线人数就突破了越南的历史最高记录,过了万人。在 9 月正式收费第一天 3 万多
付费用户把他们吓了一跳。而到了10 月,这个数字是 5万,到了11月初,这个数字已经是 6.2万,活跃账号有 80 多万,并在不断增长中。此时,越南各大网吧里,已经充斥着这款来自中国的网络游戏。而 Vina Game,也和当年盛大一样,淘到了越南网络游戏的第一桶金。

奇迹的另一头
这个奇迹无疑让 2005 年有些郁闷的国内业界有了当头棒喝的感觉。

“我的理想就是把金山的软件卖到全世界去。”,金山公司总裁雷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显得非常有信心因此这个成功他认为是非常自然就发生了的。

谈到《剑网》在越南的成功,他显得兴致勃勃。当时金山考虑到越南市场容量并不算大,折合起来潜在消费人口 2000 万左右,因此就抱着大家友好合作,支援越南方面的心情把《剑网》的代理运营权给了 Vina Game而在分成等方面的条件也“相当优惠”,十分灵活。


30 万美元,同等金额在中国也许是很多渠道商代理点卡销售的入门保证资金。可以说在一开
始似乎《剑网》卖得似乎太便宜了点。然而 2005 年 8 月雷军应 Vina Game 的邀请到越南考察运营情况的时候吓了一跳。“走进每一个网吧都看到里面六七成的人都在玩《剑网》越南版,我拉住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玩家询问,他说他们班上每个同学都在玩!”

“看到这个情景我就知道这游戏在越南算是成了!”雷军依然掩饰不住当时的兴奋。而越南方面则对收费还是有所顾虑,因为玩游戏收费在越南还是头一次,何况收费金额并不算便宜:月卡价格
6 万盾,折合人民币 40 元,只比中国版《剑网》便宜8元。

“我坚信网络游戏一定会响彻全球,因此告诉越方,收费后玩家过 3 万绝对没有问题,运营得好可以上 10 万。”后来的情况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

现在可以说,《武林传奇》确实已经成为了“越南的《传奇》”,在越南的网络游戏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上周我们有员工去武汉,在网吧中看到一种没有发现过的《剑网》,以为是私服,上去调查,却发现是一个在武汉读书的越南留学生在玩。”
尽管雷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没有给记者透露具体数字,“这是商业机密”,他笑着说,“但是我们今年的确可以从越南的代理运营业务中收入不少。”

看来,奇迹的另一头,也未必不是奇迹。然而,这个奇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奇迹三要素:品质、题材、耐心

的确,国产网络游戏在内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走出去不是第一次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这是一个让人很难理解的难题。

“品质是最重要的。”在和《电脑报》记者的讨论中,雷军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国产网络游戏‘走出去’要想成,要做到以下几点:别吹牛、好题材、慢慢来。”而这一切都是以品质作为核心的。

“要想在海外成功,就先不要吹牛,你就必须在本土市场成功你如果连本土市场 10 万人的市场规模都做不到,怎么做规模小些的海外市场?要在本土做成,品质就很重要。”
的确,国产网络游戏以前是走出去了不少,但是国内的玩家在看到这些“振奋人心”的新闻的时候,往往会非常纳闷:我怎么没玩过这款游戏?

很多“走出去”的国产网络游戏,往往并没有在国内进行正式运营,甚至连规模大的公测都没有进行过,像这样游戏品质当然难以保证,怎么不会影响运营商的成绩。而且这种“拿洋人当小白鼠”的心理,也极大伤害了海外合作者。因此很多“走出去”的国产网络游戏往往走的是“一锤子买卖”,在很低的游戏品质下,游戏往往运营一年便无疾而终,海外运营商也将其转为免费运行的“添头”游戏。可以说,粗制滥造是中国原创网络游戏在海外之路并不顺利的一大症结。

同时,以游戏品质为核心牵涉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题材。很多国内厂商在自身条件不同的情况下盲目模仿“韩国模式”,操作的题材大走奇幻路线,而且是在对奇幻文化不熟悉的情况下操作这样的欧美化的游戏。结果是欧美的玩家认为这些游戏完全没有内涵,错误百出,而亚太玩家又毫无认同感(特别是在一些文化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国家),两头不讨好,只有失败。而立足于本土文化或者是文化圈的认同感,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成功的经验。

而慢慢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公司选择海外代理商只看人家有钱没有,急功近利,不看对方的长期合作诚意。结果有钱的海外代理运营商不重视,往往只把这些游戏作为扩大的产品线的组成部分。而《剑网》在越南的成功就是因为金山看到了对方的诚意──后来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他们(Vina Game)的推广确实非常卖力,还搞了很多选秀之类的活动大造人气。”

看来,国产网络游戏长期以来走得出去,赢不回来的困局,并不是因为我们先天不足。经过数年的市场与玩家的考验,我们的运营与开发商在世界上对网络游戏可说是最为熟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自信务实的心态,认真严谨的态度,以及精工制作的品质,只有拥有这些,我们的原创网络游戏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从代理国外游戏开始,然后注重线上线下培养市场,注重网吧推广,甚至连起家的本钱都有点像盛大:都是30万,当年陈天桥从陆家嘴集团辞职,而VNG的CEO黎洪明也是一样,他是从普华永道公司辞职的,而今天的VNG比曾经的盛大集团更加成功,它不但有王牌的网络游戏,而且已经推出了ZINGMP3,电子支付123pay,输入法laban key,网吧管理软件CSM,互动社区zing me,甚至还有个即时通讯软件zalo。


它是越南的盛大,又是越南支付宝,又是越南腾讯。


而且它已经准备赴美上市

以开发游戏起家,VNG有望成为第一家在美上市的越南科技公司

目前,VNG自主研发的游戏包括Sky Garden、Farm in Paradise and Dead Target 已经陆续登陆230多个国家;其聊天应用程序Zalo在越南和缅甸,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国家拥有超过7000多万用户。其管理团队预计2017年营收为1.8亿美元,相比去年的财务数据,同比上涨70%。


而同样依靠网络游戏起家的盛大集团,哎,不说也罢了,人家上市,它退市,还说个屁。


user avatar   li-xiao-xue-97-5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不觉得工藤新一其实是个非常有教养的绅士吗?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日本将宣布东京进入新一轮紧急状态,实施期限到 8 月 22 日?对奥运会带来哪些影响? 
  长得不美怎么能在旅行时拍出不那么「游客照」的照片?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 
  在日本如果遇上挑事的日本人把对方打了会怎么样? 
  如何看待日本从 2020 年 12 月 28 日起至明年 1 月底暂停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新入境? 
  全球航空公司中哪些公司的空乘服务最让人觉得舒服?理由是什么? 
  如何评价横沟正史的作品? 
  你见过中国最让印象深刻的秋天在哪里? 
  为什么日本人身上有匠人精神? 
  普通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到底如何呢?与中国相比呢?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二女儿Annabel姚安娜宣布在天浩盛世娱乐出道:破格公主?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英国首相称新冠病毒源于人们迷信穿山甲鳞片的疗效?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